国画构图怎么弄好看,国画构图的秘诀,你所不知道的知识(国画 构图)

国画构图秘诀

style="text-indent:2em;">大家好,国画构图怎么弄好看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国画构图的秘诀,你所不知道的知识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国画构图怎么弄好看和国画构图的秘诀,你所不知道的知识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中国国画的特点独有的构图方法
  2. 绘画时你能够用几种方法准确构图
  3. 山水画如何构图
  4. 国画的构图怎样才讲究

中国国画的特点独有的构图方法

中国画的构图方法很多,但不能说是独有,任何一个画种,构图方法都可以互通。只不过中国画经常喜欢留白,以增加作品的意味,这在其他画中不多见。

中国画或繁或简,或疏或密,三角形构图法,梯形构图法,s形构图法,w形构图法等等不一而足,并没有固定的方法,一切以画面需要为主。

绘画时你能够用几种方法准确构图

看到「构图」二字就想到水平构图、垂直构图、对角线构图?

看腻了吗?来点不一样的?

最近看了丰子恺的《认识绘画:丰子恺绘画十六讲》,丰子恺老师专门用了一个章节来讲构图。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

丰子恺老师说,「构图」在中国画中被称为「置陈」,并归纳了八条构图规则。

一、凡一物象在画中的位置,不可太偏,但亦不宜太正。位在画面三分之一处,最为美观。

可以看这幅《花瓶中的蜀葵》,最亮的部分就是在画的三分之一处。

二、凡两个以上之物象布置在画中,不可东西凌乱,亦不可规则排列。必须有规则又有变化,方为美观。

前几天被泼的《向日葵》,有规则又有变化的向日葵。

三、凡两个(或以上)物象布置在画面中,必须相互照应,不可左右反背。

其实我的理解,就是让画面中的物与物进行对话。

这里我想举的例子就是《草地上的圣母》,很符合丰子恺老师说的“相互照应”。

四、数个物象布置在画中,高低进出,宜参差变化,切忌作阶梯形。

经典画作《秋千》,前面欣赏美景的大哥、少女、和后面拉绳子的绿帽男,三个人参差不齐。

五、许多物象置在画中,须注意画面的均衡,勿使有轻重而倾侧。

这里说得“轻重”并不是指物体实际的重量,而是因物体的性质而有所区别:性质生动的分量重,性质沉静地分量轻。

丰子恺老师还列出了画面中物体的“重量等级”:

人物最为生动,所以最重;禽兽次之;人造物复杂而活动者,如车船等,又次之;人造物单纯而静止者,如房屋、桥梁等,又次之;自然物中有生机者,如树木等植物,又次之;自然物中无生机者,如山、野、云、水等,为最轻。

这样我们再看上面那张图,就知道了,把「最重」的人,放在了左侧,则平衡了右侧的「人造物静态者」和「自然物中有生机者」。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有一些画能给人带来「和谐」的感觉的原因了,比如说这幅——

左侧的鹿虽然比右侧的房子小很多,但由于更生动,所以整个画面看起来很均衡。

六、画面中同方向的形体不可太多,宜与异方向的形体互相对照。

右侧的变化是:人手中的琴横了过来,并且加了石凳,这样就有横竖相对照,有了对照的美。

比如这幅《示巴女王上船》,有垂直的建筑物,有水平的船和海,相互对照,画面非常和谐。

七、画面中直线与曲线对照,亦有美的效果。

《死神与少女》就将这种直线与曲线相结合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八、画面勿用物象填满,宜有空地,则爽朗空灵——俗称「留白」。

留白是非常难的,因为不知道要留多少才算刚刚好,这就需要多看。

比如说莫奈的《印象日出》,整体看起来很丰满,但元素又不是很多,一切都刚刚好,多一笔都是多,少一笔都不行。

丰子恺老师总结的构图大法真的很不错,非常容易运用于实践之中。

所以,赶紧收藏起来!

在绘画的时候,不妨拿出来这八个规则看看,肯定会所有帮助!

山水画如何构图

山水画构图比较讲究,一言两语还真说不清楚。

首先说中国画山水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分类,画分三科即人物山水花鸟,又因国画的题材多为自然,所以更显得山水画的地位尤为重要。

如果要再细分山水画还会有工笔写意,长卷小景等等,小景中国画术语,与小品不同,是山水画流派之一。始于北宋初惠崇,有所谓“惠崇小景”之称。

沈括《图画歌》亦有“小景惠崇烟漠漠”之句,郭若虚解说:“寒汀远渚,慌洒虚旷之象”。黄庭坚亦说:“得意于荒率平远”,此即小景风格。

而长卷与小景大有不同,如历代名画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自然构图也会有不同。

大概一想到中国画的构图,可能最先想到的就是极具中国哲学意味的留白,留白是中国艺术作品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极具中国美学特征。留白一词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像的空间,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正所谓“此处无物胜有物”。

而关于山水画构图还有著名的“三远法”,它的提出是中国传统山水画发展的一个体现,它是对以往数百年间中国山水画打破空间和时间用以造境,以表现传统哲学思想的一个归纳和总结。郭熈总结“三远”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后来的韩拙《山水纯全集》又增一说:“郭氏谓山有三远,愚又论三远者:有近岸广水,旷阔遥山者,谓之‘阔远’;有烟雾溟漠,野水隔而仿佛不见者,谓之‘迷远’;景物至绝,而微茫缥缈者,谓之‘幽远’。”后人合称为“六远”。

其实无论怎样构图,中国画,中国山水画画之前的立意最重要,唐代王维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张彦远也说:“意在笔先,画尽意在。”“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立意有高低深浅之分。清代王原祁说:“如命意不高,眼光不到,虽渲染周致,终属隔膜。”

立意指画家对客观事物反复观察而获得丰富的主题思想,而且中国画一直也强调境由心生,所以山水画如何构图,虽然有前人高人的总结经验,值得学习揣摩,觉得更应该是自己的审美与心意的体现。

国画的构图怎样才讲究

构图的特色

1.国画不以固定视点、位置写形,不管画中有多少形象,只是当作一个有好多肢体的整体来看待。所以画中的形体和整体的置陈,永远被看作一件事,只要在佈势上把握了距离变化和疏密的穿插,便可以不受篇幅大小和纵横等限制,以此为中心而予以适当的安排。

2.以空白来调合笔墨色彩,亦是国画构图的特色。

构图要点

1.宾主:有主题和陪衬物,画面才有主从、重心。

2.虚实: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过实则一目了然,过虚则轻飘无依。

3.疏密:疏散聚集,布置得好,则画面自有鬆、紧、聚、散,产生律动感。

4.布白:虽不著笔墨,但能让人的性灵和思维尽情奔驰,而获得无穷的妙悟,用之不当则缺乏内容,画面会显得单薄。

5.款题:国画的特有格局,若款题好,不但啓人意兴,且能增加画面的美感与深度。

6.均衡:以中心线为准,两边的物体形式虽不同,但分量的感觉应相同。

7.简洁:对事物本质的纯化,表现特质即可。

8.对比:两物相连,强调彼此间的差异,使在互相加强中,各尽其美。

9.和谐:笔墨的使用,虚实的配置,以点、线、墨色、布白来支配整个画面,使其达到统一和谐的境界。

国画常用的构图

1、“之”字型:花鸟画常用的一种构图方式。画面往往可以用“之”字型的气脉把各个分散的部份贯穿起来。这样使构图既不偏重于一边,又不会造成两边分佈过于呆板对称,从而既能灵动变化,又能保持均衡统一,这一方式不仅在立轴中常用,就是在横幅和斗方中也可以运用,也就是说“之”字可横亦可竖。

2、三线体:就是构图以主线、辅线、破线三条线作为主要构成的手法。树干主干的走向是构图的主线,另有衬托的枝干随主干走向辅排,起著陪衬辅助作用,即辅线。然后另出旁枝从主线破出,使构图多样变化,这根线就叫破线。主线主导著画中气脉走向,而辅线则增加层次,破线用于对主线进行反衬,更加明确画面的主、次关系。

3、对角位:山水画中,对角位构成式式运用得较多,常见的如实角对实角,空角对空角,造成均衡的错位。实际上是均衡的一种变化,即打破了平均的呆板处理。把一边上移,另一边下沉。

4、三角型:在几何图形中,三角型是最稳定的一种图形,适宜表现静、稳的感觉。所以一旦画面所表现的物象的外轮廓呈现三角形时,整个上就会显得集中、整体、肃穆。

5、矩型:以矩型(长方形、正方形)作为画面的主要构成形式,有一种大气是是感觉。

6、几何型组合:将上述所讲及的三角形、方块再加上圆形、梯等等。这在表现山水小景或案头清供之类的静物组合中常用到。绘画时对每种物象的外形尽量向某种几何体图形归类,这样有助于强化构图的形式美。

7、段迭式:即“三迭两段”。所谓“三迭”,是指“一层地,二层树、三层山”,所谓“两段”是指“景在下,山在上,俗以云在中,分明隔作两段。”因此,在山水画中,“三迭两段”的构图形式十分之多见。当然“迭”可有三迭,也可以有四迭、五迭。段亦然…。

8、层迭式:层迭式是以层层堆迭的方式表现画面的纵深层次,加强空间深度的构图形式,这在山水画或表现大场面的人物画中较为的多见。而一些侧重表现体积的时候就可以相应地採用层迭式,这样有利于表现画面的纵深,取得立体效果。

9、基本原则:一幅画主体突出才能主题明确,所以主要的表现对象要在显要的位置。摆在最正中间或者两条中线的位置上,都显得呆板,一般来说,主体摆在九宫格的中间四个交叉点上是最佳的位置。

关于国画构图怎么弄好看和国画构图的秘诀,你所不知道的知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要画好国画,构图最为重要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oku6.com/1/1765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