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提倡,推广白话文的同时,要不要废止文言文为什么

文言与白话

style="text-indent:2em;">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在我们提倡,推广白话文的同时,要不要废止文言文为什么,以及专家建议恢复文言文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 有人提议中学教材中的文言文可以用繁体字显示,更利于传播传统文化。你怎么看
  2. 中国某些专家想恢复繁体汉字,你怎么看
  3. 如何看待恢复繁体字
  4. 在我们提倡,推广白话文的同时,要不要废止文言文为什么

有人提议中学教材中的文言文可以用繁体字显示,更利于传播传统文化。你怎么看

这种提议个人并不赞同。

现在的高中语文都是要学文言文的,每年高考文言文更是必考。文言文对于学生们来说学习起来已经很难了,如果再把字体改成繁体字,这是不是要从新开始学习繁体字,书写繁体字吗?这和某些专家提倡恢复繁体字又有何区别?

文言文的文章形式相较于繁体字的字体来说还是比较常见的,曾经也有人提议把文言文从高考考试中删除,但还是保留了下来,说明文言文还是有可取之处的。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很多文章引经据典,引用的基本就是文言文的形式。而学习文言文,有了这个基本文化水平,阅读这些经典语句,我们现在仍然会感到吃力。而如果再把文言文的字体改成繁体字,也就是从基本的简化字改成繁体字。这种做法只会增加学生的压力,于传播传统文化有何意义?如果只是为了传播繁体字,那又何不直接提倡恢复繁体字或者说学习繁体字,何至于拐弯抹角的说呢?

为了传播传统文化,就应该让更多的传统文化走进课堂,走进考试。而不是把文言文的字体改成繁体字就能传播传统文化,这是不可能的。

朋友们,你们说呢?

中国某些专家想恢复繁体汉字,你怎么看

我就特别讨厌一些人,成天嚷嚷着要弘扬传统文化,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仅限于汉服、繁体字、古风歌,《论语》都没读过,唐诗都背不了几句,搞些奇奇怪怪的形式主义。

也不知道是哪些专家提出来的恢复繁体字,毕竟据我所知,我国从来没有废除过繁体字,又何来恢复繁体字一说?所以说恢复繁体字,不如说是推广繁体字吧。

认识繁体字

有人说,你作为一个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怎么能不认识繁体字呢,那些古籍你怎么看得懂吗?

这种问题明显就是偷换概念,无论是对于传统文化爱好者来说,还是对中文系的学生来说,掌握繁体字都是基本技能,因为至少要认识,才能读懂古籍,但我掌握了繁体字,能读懂古籍上面的字,这并不影响我使用简体字写作啊。

以简识繁,我认为才是现今当做的事。

恢复繁体字

我也不怕得罪人,就网络上那帮打着传统文化旗号,嚷嚷着要恢复繁体字的人,有几个真的能写繁体字,他们不过是接着输入法之便,把自己包装得很有文化的样子——他们认为,用繁体字就比用简体字有文化,真是搞笑。

说真的,输入法中那些繁体字,错误实在太多了,因为在输入法的字词库中,繁体字调用和更新都很少,自然会不完善,天天用输入法打繁体字的人,十有八九发现不了其中的错误。

在最激烈的时期,鲁迅先生等甚至提出过废除汉字,认为汉字不亡国就会亡,这里不讨论鲁迅先生这一说法的对错,但从侧面可以反应出繁体字的一些不合时宜,概括起来就是“三多五难”:“三多”是字数多、笔划多、读音多;“五难”是难认、难读、难记、难写、难用。

简体字

后来开始提倡简化汉字,一开始简化得非常激烈,完全失去了汉字的美感,又经过了很多先辈的努力,才有了我们现在使用的简体字,好与坏姑且不论,但是中国人的识字率确实提高了不少。

当然了,简体字也有很多弊病,一些字被简化后,出现了多字合并的现象,跟原字、原意八竿子打不着关系:

比如“丑”字,用于时辰丑时,写作“丑”,但形容人丑陋,繁体字是“醜”;

再如“发”字,指头发、毛发,写作“髮”,形容发财,则写作“發”;

这一类简化字确实让一些汉字失去了味道,重新制定简化方案,比恢复繁体字靠谱。

至于某些人用来攻击简体字,说亲不见、爱无心(繁体写作親愛),这纯属半吊子水装文化人,苏轼的《前赤壁赋》帖、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等,均有大量非繁体字,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简体字,可见在当时,这些书写形式都是整体,不存在繁简一说,如果你不承认,那请问是苏轼、宋徽宗没文化,还是这两位不是古人,不会写繁体字呢?

如何看待恢复繁体字

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毛泽东在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时为什么下大力气搞简化字和推广普通话。毛泽东是师范毕业的,他对中国教育的观点肯定是超过一般人的。在旧社会,能读书识字就是秀才了,文盲率极高,这是极不利于社会发展的。中国要赶上西方国家,首先就要解决文化问题。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永远不会站在世界前端的(看现在的非洲),而繁体字书写慢,笔画多,难以掌握,且因各地方言不同,同一个字,南北方读音完全不一样,这都是不利于文化普及的。而简体字是当年的许多专家团队论证才通过的,其实很多简化字都脱胎于行书和草书,是有来源的,不是生造字。正是简化字和普通话的推广,使中国人在短短几年时间完成了基础上的文化脱盲。也是在这个基础上,才有了世界上最大群体的制造业员工。学过简化字,再看繁体字,基本上也能看明白。汉字在历史上一直在演化和进化,简化字是现在的最高形态,实践也证明了简化字的优越性。如果说一定要推翻简化字,重用繁体字,那干脆再彻底些,直接学汉字的最初形态——甲骨文好了。这就纯粹是让历史倒退。迟早一天,历史会证明,毛泽东的推广普通话和简化字,是与秦始皇统一文字一样伟大。

在我们提倡,推广白话文的同时,要不要废止文言文为什么

首先我们要表明自己的立场:白话文要提倡,文言文却不能废止。

提倡白话文的意义清楚明了:那就是普及文化,舍难取易,言文合一,提高效率;把文字、文化从特权者手里夺回来,交给普罗大众,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讲,提倡白话文功德无量。

但凡事不能执着于一端,还要换一个角度考虑问题。白话文发展总共不过百余年历史,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却有三千年之久。这三千年文明的载体是文言文,不是白话文。如果我们轻率地把文言文废止了,试问,我们三千年的文明还要不要?我们不能数典忘祖,背弃历史。

再者,白话文不是无本之木,它是从文言文中生长出来的,文言文是白话文的根。根深才可能叶茂,你斩断了白话文的根,白话文又怎么能发展壮大?我们可以看看那些白话文名家的作品,哪一部没有古代经典中的名言警句,哪一篇没有从古人作品中汲取的哲理智慧?“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活水”从哪来?从承载悠久历史的文言文中来。失去了文言文的滋养,我们的白话文就会肤浅粗俗,面目可憎,我们的白话诗就会变成打油诗,我们的文化森林就将矮化、浅化为乱草滩。

白话文、文言文,都是表情达意、阐述事理的工具。白话文轻快锋利,用起来方便利索,就多用常用;文言文厚重端方,有些场合非它不足以显威仪,明源流,就不妨让它偶尔“露峥嵘”,发挥它独有的作用。如同打仗使用武器,长短轻重的火器,包括现在高科技的原子弹、氢弹,哪一样都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你不能装备了AK-47,其他武器就都不要了吧。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文言翻白话,越翻越糊涂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oku6.com/11/5669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