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高盖主典故原文(功高盖主出自哪里)

韩信功高盖主,被诛,张良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及时隐退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功高盖主典故原文这个问题,功高盖主的解决办法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郭子仪为何功高盖主主不疑
  2. 功高盖主典故原文
  3. 功高震主,该如何善终呢
  4. 历史上,功高盖主的将军都是不得善终吗举例几个安享晚年的将军

郭子仪为何功高盖主主不疑

郭子仪功高盖主主不疑?实际上皇帝对他也是有怀疑的,唐肃宗、唐代宗父子都曾经解除过郭子仪的兵权,但最后迫于形势还是重新启用郭子仪了。

当然,郭子仪功高盖主却得以善终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1、安史之乱中,唐肃宗、唐代宗发现只有郭子仪能平定叛军。平叛时期不能没有郭子仪。

2、安史之乱后天下并不太平,各地余党叛乱此起彼伏,此时郭子仪仍不可或缺。

3、朝廷内忧外患不断。唐朝廷外郑叛乱不断,朝廷内也不片刻安宁,宰相李辅林等人一个接一个倨功自傲,代宗在处理这些人时需要郭子仪的支持,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4、郭子仪虽功高盖主,但并不是将兵权独握手中,而是分权至李光弼等手中。

5、唐代并不具备开国皇帝的霸气及能力,在朝廷内忧外患的状况下,他自己并不能独自应对。他的作业是主动与郭子仪结为亲家,把两人的命运捆绑在一起。

6、平时慎言谨行,不居功自傲,做事不躲躲藏藏。

7、郭子仪本身没有反叛的意愿,同时此人情商极高,不会得罪小人,所以背后没有小人作祟。

以上就是郭子仪功高盖主主不疑的主要原因。

功高盖主典故原文

郭子仪。史书称他“再造王室,勋高一代”,“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郭子仪不但武功厥伟,而且还善于从政治角度观察、思考、处理问题,资兼文武,忠智俱备,故能在当时复杂的战场上立不世之功,在险恶的官场上得以全功保身。

功高震主,该如何善终呢

敌国破,功臣亡,鸟飞尽,良弓藏,狡兔死,猎狗烹。这是有人在上下五千年历史中总结的规律。

那些身经百战,戎马一生的将军,位极人臣,可以呼风唤雨,手下忠臣良将何其多。当权力和地位无以附加的时候,也是最危险的时候,当今圣上,九五至尊的皇帝,最怕你夺取他的天下,食不甘味,夜不能寐。越位高权重,他越提心吊胆,欲除之而后快。表面上和蔼可亲,体贴入微,心里早有杀心,等待时机,所以,功高盖主,危在旦夕,随机应变,激流勇退,方可化险为夷。

杯酒释兵权是忠臣良将很好的结局,石守信等人适时务,赶紧交出兵权,晚年无官一身轻,活的消遥自在,位高权重也要听命于吾皇陛下,伴君如伴虎,说不定哪天,他不高兴,预加之罪,何患无辞。糊里糊涂身首异处。拿的起,放的下。说的容易,作起来难。天下嚷嚷,皆为利来,天下熙熙,皆为利去。争名夺利,不是为权利,有权才有利,这些王公大臣,千辛万苦,穷其一生,不就是为权为利,朱元璋炮打庆功楼,二十八位功臣傾刻间,命丧黄泉。所以,刀枪不入,马放南山时,就应该激流勇退,作一个适时务者。明则保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像范蠡,远里朝堂,改玄易辙,做起生意,后来也是甲富一方的陶朱公。萧何故意横征暴敛,强占良田,于民争利,圣心悦之。刘基早已未雨绸缪,名利双收。功高盖主,只要不贪图荣华富贵,位高权重,告老还乡,遊山玩水,对当今天子不构成威胁,皇家肯定随水推舟,表面上挽留。国家栋梁,朝堂效力的楷模。

历史上,功高盖主的将军都是不得善终吗举例几个安享晚年的将军

中国两千年战史,名将功高盖主,最终落个狡兔亡走狗烹的悲惨结局,这是大部分名将的命运,但也有一些幸运儿,他们要么政治情商和军事天赋一样高,识时务,知进退,要么遇到不世出胸襟开阔的伟大英明君主,最终得以安度晚年,在战场他们是常胜将军,在政坛他们也是人生赢家。

下面为大家列举几位。

乐毅:

乐毅是战国中期最出彩的名将,他率弱燕大破强齐,一度打得齐国差点灭国(仅剩两人城),最后因为新上台的燕惠王的不信任被临阵换帅,才没能吞下齐国,上演黑马神话。

被临阵换帅后,乐毅没有回燕国,因为他知道无论新任主将是什么样战果,他都不会有什么好结局。

于是乐毅没回燕国,而是去到了赵国,此时的乐毅名满天下,赵国自然欢迎这种“自由转会”的超级巨星,以上宾礼之。后来燕惠王在骑劫大败被田单收复全齐后,才真正明白了乐毅的才能,于是燕惠王写了一封信向乐毅认错并发出热情洋溢的呼唤希望他能重回燕国。乐毅的回信却冷静而聪明,大意是当初你老爸对我不错(封为亚卿,授予兵权),所以我也对他不错(给他打下了七十座城),可是你小子不仗义(我没犯什么错就把我下了),当然我也不会对你尽忠了,曾经沧海难为水,你燕惠王这张旧船票已经登不上我乐毅这条客船了。

但乐毅笔锋一转,说当然毕竟你老爸对我有知遇之恩,而我和燕国也算“相恋”一场,再见亦是朋友,我在赵国不会怂恿赵国与燕国作对的,相反我会极力促进燕赵两国交好,搭建两国友谊的桥梁。

所以乐毅不回燕,但也没有得罪燕惠王,反而燕惠王很是优待他的家人,封他的儿子为昌国君,封其弟弟为将军,并给予了乐毅客卿的地位。

乐毅后期频频往来于赵燕二国,使两国关系非常和睦,最后卒于赵国。

与后来讲究忠君报国,过于愚忠的历代名将相比,乐毅身上体现了更多是春秋战国时期士大夫独具的一种人格魅力。忠君是在双方人格独立相对和平等的条件下进行的。“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句话推理下去就意味着“君使臣不以礼,臣则不必事君以忠”),孔夫子的至理名言在乐毅身上尽显无遗。

但乐毅的这种选择,以及善终,在中国历史是非典型的。

卫青:

卫青从一个骑奴出身,成为大汉是耀眼的将星,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姐姐从灰姑娘变成白雪公主,他成了皇帝的小舅子,但更重要的是他不世出的军事天赋,和他的侄儿霍去病一起成为大汉的双子星,横扫匈奴,立下汉民族对外战争最高荣誉。

功成名就之后的卫青一时名满天下,在军中威望无二,但他所伺候的主子汉武帝,可不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主,但卫青却在盛名之下保持着难得的低调,爱护士兵极宽,管束家人极严,不结党示恩。

卫青的低调,让汉武帝实在挑不出什么毛病,最终得以善终。

当然他死后,没他的威信和逢源,盛极一时的卫家终究没逃脱汉武帝的清洗,包括皇后卫子夫和太子,那是后话。

邓禹:

各朝各代的开国名将中,东汉和大唐的开国将领最幸福,因为他们遇到的是两位不世出的伟大贤明的君主,刘秀与李世民,邓禹作为刘秀的云台二十八将第一名,东汉立朝后,官封太傅,高密候,位极人臣,并得以善终。其子孙均受其恩泽,得以重用。

邓禹得以善终主要是因为他的老板刘秀,这位主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宽容的开国君主了。

李靖:

和邓禹一样的是大唐开国名将李靖,李世民帐下的大将,也大多善终,李靖是代表。大唐开国四方安定后,李靖便以足疾告退,闭府在家养老,最后活了78岁。

但其实李靖的小心有些过头了,他的老板李世民同样是一个很宽容的老板,开国众将,除了后来涉及储君争位的候君集和张亮,其它均得以善终。

郭子仪:

大唐安史之乱造就了郭子仪,没有郭子仪也就没有大唐后来的百余年江山,据说后来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和老婆升平公主吵架,郭暖生气了对老婆说你鸟什么鸟,没我爹你家大唐江山早没了,升平公主跑到自己亲爹唐代宗那儿告状,唐代宗说你老公说得没错啊,没你公公,那还有我们现在太平的大唐江山。后来郭子仪带儿子缚荆请罪,唐代宗说小儿嬉戏何必当真,不聋不哑,不作阿家公。

这段趣事可以看出郭子仪当时的地位和威望,但他能得以善终,绝不仅是皇帝好脾气,而是老郭有高超的政治情商,安史之乱后,老郭自知功高盖主,事事低调,过起了如同平民一样的生活,每日让府门大开让市民当公园来逛,在战场上威风八面的大元帅则成了怕老婆的耙耳朵,鱼朝恩派人把他的祖坟给挖了,他也只不过是痛哭一场,怪自己当年战场上杀敌过多,显示了大将军韬光养晦的深厚功底。

但当国家再度遇到危险时,郭大将军却不装糊涂,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9月,吐蕃人趁唐王朝刚刚平息安史之乱之际,大举进犯,二十万大军攻占了长安,情急之下,唐代宗再度任命郭子仪出山为天下兵马副元帅,郭子仪此时身边仅有二十余家丁,他临危受命,召集旧部与吐蕃兵作战,不断取得小胜,不断在长安城里散布消息迷惑吐蕃大军,吐蕃人不知郭子仪部的虚实,在占据长安15天之后,退出了长安。

之后,郭子仪以66岁的高龄,出镇边塞抗击吐蕃十余年,吐蕃人的多次犯边均被击溃。

能进能退,老郭活到了85岁的高寿,一生经历了大唐七个皇帝(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可谓传奇。

答疑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编夜狼啸西风

文章分享结束,功高盖主典故原文和功高盖主的解决办法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三位功高盖主却得善终的名将,军事和权谋都用到了极致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oku6.com/11/8996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