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离职,没有及时退社保,有什么办法处理(员工离职了社保没来得及取消怎么办)

离职怎么处理社保 五险一金缴费中断有什么后果呢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员工离职,没有及时退社保,有什么办法处理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社保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员工离职,没有及时退社保,有什么办法处理
  2. 工资被拖欠了,社保无法正常交,这样怎么样解决
  3. 干了一辈子的单位扣了养老保险,到了退休却发现社保里从来没交过怎么解决
  4. 公司缴纳社保不足额,还有没员工个人缴纳的多该怎么处理

员工离职,没有及时退社保,有什么办法处理

可以去原单位办理转移社保,转移社保前需要办理停保手续。

单位办理职工停保手续:

1、登录查询职工是否属于正常参保状态;

2、只有正常参保的职工才可以办理社保停保手续;

3、办理职工停保手续不需要提交资料即可直接网上办理。

单位办理职工停保需要的时间:

单位为职工办理网上停保需要经过审核,一般提交职工停保信息后,1个工作日内信息即可录入成功为职工办理停保手续。

注意:

单位职工只有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时才能办理停保手续,单位与职工终止劳动关系须由单位办理人员减少手续并为其办理停保。

工资被拖欠了,社保无法正常交,这样怎么样解决

如果确定用人单位属于故意拖欠工资,不给劳动者缴纳社保,且双方无法协商达成一致,只能通过劳动仲裁或者诉讼的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第四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根据该规定,用人单位不及时足额支付工资或者不依法缴纳社保,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并且要求其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但是,如果以上问题是在发生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劳动者不能因此要求解除劳动合同并主张经济补偿金。因为不少地区有所规定,可以缓缴社保,例如《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打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若干措施》规定:“将1月、2月应缴社会保险费征收期延长至3月底。对于旅游、住宿、餐饮、会展、商贸流通、交通运输、教育培训、文艺演出、影视剧院、冰雪体育等受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经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确认,可将疫情影响期间应缴社会保险费征收期延长至7月底。延迟缴费期间,不收取滞纳金,不影响正常享受各项社会保险待遇,不影响个人权益记录。”

因此,根据情况的不同应当分别处理。法律是解决问题的最后武器,也是最好的武器。但是如果自身可以解决,就不用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避免讼累。

干了一辈子的单位扣了养老保险,到了退休却发现社保里从来没交过怎么解决

感谢邀请,更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您好,如果你在工作单位工作了一辈子,并且每个月都按正常的扣除你的养老保险应交的费用。那么按照正常的,实际上你所在的单位应当给你交纳了社保。但如果你办理退休的时候,你们单位没有给你交社保,这种情况很明显就不符合我们国家的一个法律规定。

因为不论是劳动合同法还是社会保险法,都有明确的规定,只要员工和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起30日内就要依法为员工购买社保,所以说不购买社保的一个问题,已经严重违反了国家法律的相关规定,是属于一个违法行为。那么在这样的前提下,你只能要求你所在的单位进行一个补交。并且你要拒绝经济补偿,因为一旦经济补偿之后,那么你自己就不能够享受到这个退休金的待遇了。

所以说最有效的办法直接可以通过法院起诉。在起诉之前你要收集相关的证据,也就是说你要证明你曾经是这家企业单位的员工。从什么时候签订的第一份劳动合同算起,一直到退休为止,一共工作了多少年?那么在这这么多年期间,实际上都应该按着正常为员工购买社保。

所以说这种情况实际上通过自身来维护合法权益已经比较困难了,因为你企业既然敢不交这个社保,说明他必定会有一个拖延的手段,如果一旦这个时间拖延过去,过了法定的退休年龄,那么这种情况你的劳动合同将自动被解除,所以说这样的话你就被动了。

我个人建议你还是直接去法院进行起诉,要求所在单位给你补交相应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费用。然后并且你已经到了法定的退休年龄的话,就要依法办理退休,可以享受这个养老金的待遇和退休医保的待遇。本身这就是你应该享受的权利和义务,任何企业和单位都不应当拒绝。通过法院诉讼的形式来解决这个争议,也是比较合适的。因为毕竟你到了退休年龄,如果你的养老保险一年费用都没有交,那么对你个人的影响非常巨大。所以直接通过诉讼手段去解决这个争议比较合适。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公司缴纳社保不足额,还有没员工个人缴纳的多该怎么处理

企业为职工足额缴纳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险法》规定企业应尽的义务。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受用工成本等条件制约,不少企业采取既不足额缴纳也没有一点不缴的办法应对。对大多数职工来说,特别是年轻职工往往对于缴纳社保的问题不太较真,或是缺乏仔细琢磨自己社保基本情况的意识,个人权益在不知不觉中被侵害也不知晓、不在乎。

实际上,社保缴费与个人权益息息相关,它关系到职工每月医保个人账户的数额、被辞退后失业金的多少以及退休后养老金待遇的高低。有小伙伴提出自己的单位从来都是按照最低基数缴纳社保。确实,按照最低基数缴纳社保的企业还不在少数。当企业不给足额缴纳社保,员工该如何维权?不能针尖对麦芒,应该圆滑而腹黑的去处理:

第一步,弄清楚自己是否被少交了社保

哪些钱应作为社保的缴费基数,《社会保险法》第二章第十二条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

这一法条里的单位工资总额容易让人迷糊,哪些是单位职工工资总额?单位职工工资总额是指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它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不论是否计入成本,也不论是以货币形式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均应包含在内。

看到这里是不是有的小伙伴会很愤怒?大有一种骂街一句“万恶的资本家”的一吐为快?别说这些钱了,有些企业甚至连基本工资都没有完全纳入基数。可见,弄清楚自己的单位确实没有为自己足额缴纳社保,就可以走上漫漫维权之路了。

第二步,隐忍不发,开启腹黑搜索证据模式

为什么说是漫漫维权之路?有性格直爽的小伙伴发现自己被少缴纳社保,立即暴跳如雷并要求单位予以补缴,这显然是不明智的,就算是伙同他人一起“逼宫”也是极其不聪明的做法。因为第一这样做容易和公司上层起冲突,搞不好很可能由“前途无量”的青年秒变“前途无'亮'”;第二也是最关键的,咱得有证据呀,维权的主要过程就是漫漫搜集证据的过程。证据有什么呢?

①劳动合同是主要方面。比如合同约定了年薪6w月薪5K却按照4K给我们缴纳社保显然是不合适的,劳动合同被戏称为“卖身契”,是职工自身价值的物质证据,可得自己保存好。

②工资卡收到的工资收入记录。小百科建议打算维权的小伙伴,应每半年或者一年去发工资的银行打印一份带有银行红章的收入记录并妥善保存,一般公司发钱都会备注类型,这将是重要的证据。

③和财务人员搞好关系。个别公司很精明,不通过银行发放工资,而是直接发现金。这个时候和财务人员搞好关系就显得很重要,虽说财务人员多数都是老板自家人,但混熟了偶尔拍下工资发放表也不算过分吧。

此外,像加班申请啦奖金发放的一些证明啦之类的都保存好。不要觉得做这些怎么就像是在算计公司一样?其实不然,一方面这是职工本人应有的权利,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捍卫自己的权利是很正常的事情。另一方面,不论是保存好合同还是整理好证据,这都是良好的工作习惯,我们都见过有些员工把任何物品都整理得井井有条,一个板正的职工显然比一个邋遢的职工更容易让老板放心。因此,隐忍不发,不动声色地搜集被侵权的证据才是聪明的处理方式。

第三步,离职即协商,协商不成立即投诉

小百科始终觉得:在一个不按规定为员工缴纳社保的单位里,员工势必会在某一天主动离职或被辞退,因为连国家法定的义务都不彻底履行的工作单位,幸福感和满足感必然是不高的。

离职时首先要与协商,小百科不建议离职即投诉(与公司矛盾不可调和的除外)。协商内容当然是除了工资补偿之外,还要要求企业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当我们有了上面这些证据,相信大多数公司是愿意协商的,毕竟一旦投诉追究起来公司承担的损失更大。不论是协商还是投诉,得具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底气,底气就来源于对法律和程序的掌握。

①掌握相关法律规定。《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四条规定了: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②了解受理部门。负责受理社会保险缴费投诉等有关问题的部门是县以上劳动监察部门,这个部门隶属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在区(县)里叫劳动监察大队,在市里叫劳动监察支队。职工投诉时要去个人社会保险所在区域的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可不要走错了门、多跑路。

提醒:有的公司会在协商过程中以多支付现金来代替补缴社保,不少职工也就答应了。小百科认为,尽量不要只顾眼前的利益,还是补缴社保比较靠谱。

大家看懂了吗?看懂的点赞,没看懂的评论区里告诉我!

关注股票股市猫九,投资不迷路!

好了,关于员工离职,没有及时退社保,有什么办法处理和社保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辞职不是你想辞,想辞就能辞 细数辞职前要做的7大准备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oku6.com/11/9007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