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古代可怕的瘟疫是如何发生的的问题,以及和瘟疫冷知识大全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随着全球气温升高,是否会造成瘟疫频繁流行
430
收藏分享转发到头条复制链接微信微信扫码分享新浪微博QQ空间举报乡村一兵
2020年03月01日
关注谢谢相邀解答这个问题?
进入廿一世纪以后,社会快速发展,在高科技时代,把本以正常的生态平衡打乱,温度上升,自然灾害增多,南极升温,冰川溶化,将几亿千上千年的古老病毒释放复活,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危害!
首先,人类在发展的同时要讲科学发展,遵重自然,保护自然环境,和协共处才能有一个共同发展的环境。为人民身体健康打好基础!
其次,立法,违反法律者制裁!
让人民遵纪守法,保护环境是公民职责和义务。
另外普及预防病毒感染知识,早预防,早治疗,早康复。
再者,个人注意防护,讲卫生,勤洗手,别集聚!
我的知识点分享给各位,供参考!
古代可怕的瘟疫是如何发生的
中国的古装剧中经常有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存在——“瘟疫”。所谓的瘟疫,按照今天的理解,即一种易流行的急性传染病,有点类似于西方的黑死病。在中国的古代,每当瘟疫发生时,经常会发生大量的人口死亡,人民苦不堪言。瘟疫究竟为何会发生呢?我们将从两个方面来探讨。第一个方面是瘟疫的产生与传播。产生原因可分为两个要素。一是自然因素,即我们熟知的四种自然灾害:水灾、旱灾、蝗灾、地震。这四种灾害的发生经常是很难预料的,而且它们有时甚至是相伴而生,造成严重后果。水灾和地震的直接后果都是人和牲畜的大量死亡。大量的人畜尸体若得不到及时的处理,便容易形成疫病的传染源。旱灾和蝗灾则是造成庄稼欠收,粮食不足,继而导致人畜的死亡和传染源的形成。二是社会因素,包括战争和饥荒。战争在古代并不少见,比如王朝交替时的战争、民族之间的争夺、以及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战争之后,不免尸横遍野,死伤无数,如果处理不周,也容易形成疫病。至于饥荒,它的结果和前面的例子非常相似,不再赘述。当这些自然或人为的灾害发生时,人们会进行迁徙来躲避灾难,迁徙使得疫病广泛地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染。即使不发生迁徙,人们相聚而居,接触频繁,也极易导致疫病的流传。所以一人得病,可能全家乃至全村都跟着遭殃。第二个方面是应对不当。显然,古人有其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性。在面对瘟疫肆虐时,人们往往很难有效地应对。就大的社会背景而言,各种自然和人为的灾害在瘟疫来临之前已经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人们早已没有充足的物质条件来及时实行防护和治疗,即使有,效果也相对有限。而中央的救治由于时空的距离,也难以及时到达地方。就个人而言,恶劣的生存环境使人的营养状况变得十分不理想。人体营养缺失或多或少会导致人的免疫力下降,如此一来,瘟疫的发生和传播就更加容易了。人类历史的进程中,有一个部分是人类在与各种疾病不断斗争。所以,社会的进步亦体现在越来越多的疾病得以防范和治愈,体现在人的健康得到有效和长久的保障。时至今日,仍然有人为了医疗事业的发展而不懈奋斗。生而为人,所以才要更努力地维护生命的意义。参考文献:1、李化成,沈琦:《瘟疫何以肆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第27卷第3辑,2012年7月;2、张业敏:《明清山东瘟疫与社会》,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4月;2、李明志,袁嘉祖:《近600年来我国的旱灾与瘟疫》,《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第2卷第3期,2003年9月。
东汉末期为什么会频发瘟疫呢古代大夫又做了哪些事呢
东汉末年,三次大旱,粮食颗粒无收,黄巾军也总是出来闹事,且汉末瘟疫流行,百姓民不聊生。所谓瘟疫,一般泛指各种传染病,从汉灵帝继位到晋武帝太康元年这111年间,大约爆发了17场大规模瘟疫,其中以公元171年、公元173年、公元179年、公元182年、公元185年和公元217年的瘟疫最为严重。
这个时期的瘟疫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疫情主要集中在十一月至三月爆发;二,传染力很强,一个感染者往往会传染一大片的人,并且伴随着人口的流动扩大范围;三,病情十分严重,染_上瘟疫的人都会高热致喘,气绝而死,有些甚至还会出血,死亡率很高,许多村子甚至会在一夜之间绝户。各地官员在短时间内收到了大量疫情报告,于是慌忙向朝廷上报。朝延拨了许多钱财购买药物,试图控制住瘟疫,但是底下的官员中饱私囊,真正用来给百姓治病的钱没花多少。
一、瘟疫频发的原因是卫生情况不好和人口增多在当时,城市瘟疫的情况比农村的情况要糟糕得多,在这个时期洛阳也曾经遭受过多次瘟疫,大概有十分之三的人病死。当时的人将爆发的瘟疫称为伤寒。不过汉代所谓的伤寒与现代的伤寒根本就是两回事,所以很多人也在研究当时究竟是何种瘟疫,有人说是匈奴人发动的生物战,也有人说是鼠疫,还有人说是出血热,至今我们也不知道当时究竟爆发的是哪种瘟疫,极有可能不止一种疾病。但可以确定的是人口的爆发式增长与卫生意识的缺乏是导致瘟疫爆发的主要原因。
以长安和洛阳为例,当时的长安就有50万人口,而洛阳人口更是达到了100万,人口的聚集带来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怎么处理粑粑。按照平均每人每天产生400g粑粑来计算,长安的天一天就会拉200吨粑粑,而洛阳的人一天就会拉400吨粑粑,所以古人就想了几种方法来对付粑粑。第一种办法就是当做肥料,古人对粑粑的宝贵作用有着非常清晰的认识,所以古人往往选择将粑粑堆肥,但单凭人的粑粑量实在有些少,而当时最流行的一种牲畜——猪,排粑粑的量非常大,所以汉代人就把猪圈和厕所合建,这样就可以把人粑粑和猪粑粑堆在一起,不用担心人粑粑太少不够堆肥料的问题了。不过这样做带来的问题就是如果人生病了,那么病菌就有可能传到猪身上,猪不会有生病的症状,但人吃了猪就会生病。
第二种方法是就地掩埋,一些人既不愿意堆肥,又不愿意把粑粑运到城外,更不愿意让老八吃粑粑,这让管理城市卫生的官员们很为难,所以这些人就采取了就地掩埋的方法。有些人嫌每次拉完粑粑都要挖坑太麻烦,索性直接打一个井,或者说坑,然后把粑粑和某种液体全都倒进这个深坑。这种方法避免了随地拉粑粑造成环境污染的尴尬,官员们也很喜欢,所以便推广开来,但是这种方法有个很大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粑粑就会慢慢渗进地下水当中,更不巧的是,古人赖以生存的井水恰恰就是地下水,因此井水逐渐会被污染,以致“水皆咸卤”。
第三种方法是倒进排水管,汉代的城市布置有大量排水管渠,有简单的过滤砂石,不过这些排水管的主要作用是排雨水。综上,可以看出汉朝人的卫生习惯确实存在很多问题,尤其处理粑粑的主要方式非常容易导致疾病传播。这也不难理解为何东汉人口刚刚在汉桓帝时期达到巅峰,紧接着就爆发了大规模瘟疫。
二、张仲景对抗瘟疫,救了许多人,写出了《伤寒杂病论》汉末、三国时期的瘟疫导致很多人感染,数量多到无法统计,而我们甚至不知道这种瘟疫究竟是什么,只知道很多人在这场瘟疫中丧命。面对这场空前的瘟疫,几乎所有人都选择了逃离,但是逃离的人又把瘟疫传播到了更多地方,导致疫情进一步扩大。
但并非所有人都束手无策,南阳郡就有一个医生坚持对抗瘟疫,这个人名叫张仲景。张仲景是历史上的十大圣人之一,被称为医圣,他生于南阳郡的大族,全家合计200余口,家庭条件非常不错,也正因为如此,张仲景才有条件学习很多医学知识。在瘟疫期间,张仲景一家遭受了非常惨重的打击,原先200多人一下子病死了130多人,占全家人数的三分之二,在亲眼目睹亲人遭受病痛折磨的惨状后,张仲景内心十分触动,他下定决心要对抗瘟疫。
只要有村庄遭受瘟疫,张仲景就会背上药箱马不停蹄地赶去救人,生怕晚一点就会耽误病情,一年,两年,五年,十年,时间不知过去了多久,没有人知道张仲景救治了多少病人,可能几千个,也有可能几万个。在不断的实践中,张仲景撰写了《伤寒杂病论》一书,这本书至今还是经典的医学著作,其中记载的很多药方直到今天仍在使用。可张仲景毕竟只有一个人,力量太过渺小了,张仲景病逝几十年后,瘟疫仍然在中国的大地上肆虐横行。
据《宋书》记载,仅公元273年,吴国都城建业的大规模瘟疫就造成10万人死亡,而史书只会记载大规模爆发且为人所知的瘟疫,广大乡村地区的瘟疫根本就不会记载,那种一夜之间一个村子就死绝户的事情更是多到数不胜数。到公元280年,司马炎终于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中国的人口已经下降到了1600万,而东汉汉桓帝时期的人口为5959万人,相比之下减少了4000万,一般认为有2000万人死于瘟疫。
结束语张仲景失败了,纵然张仲景的医术再精湛、再高超,也不可能凭借一副肉躯去救治全国上百万,乃至上千万的病人,可张仲景仍然值得世人敬佩,因为在大多数人面对瘟疫束手无策,纷纷选择逃避时,张仲景却选择朝瘟疫径直走去,凭借一己之力向蹂躏整个中国的疫情宣战。尽管他救的只是一小部分人,可是这些人里面每一个人都在乎张仲景伸手的援手、都感谢张仲景。
张仲景不单单只是一个医生,更像是一个身怀精湛医术的孤胆侠客,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即便为世人所误解,依然不改初心。正是因为有无数像张仲景这样心怀侠义的医者,中国才能在经历了成百上千次瘟疫的侵袭后,却始终屹立不倒,反而越挫越强。如今我们身边依然有很多身怀精湛医术的孤胆侠客,一些人甚至失去了生命,愿他们安息。
古代的瘟疫是怎么描述的
崇祯年间,有一只带有鼠疫菌的小跳蚤,跳到了一只老鼠身上,并且拼命的叮咬它,然后鼠疫菌就进入这个老鼠体内。由于环境优越,鼠疫菌大量繁衍,老鼠病情加重发高烧,内脏开始溃烂,最终死亡。
在死之前,鼠疫菌传到了其他老鼠身上,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更多的老鼠感染了鼠疫菌。
明末,由于赋税的加重,土地兼并严重,让很多的农民离开一直耕种的土地,同时大旱、水灾、蝗灾,灾害频繁,让更多的人成为了难民。而难民四处迁徙,没有吃的,就会找老鼠藏起来的东西吃,或者吃老鼠,最终鼠疫传到了人的身上。
鼠疫先是在山西开始,由山西波及到四周,危及整个华北地区,打破了大明王朝的正常秩序,这就是明末大鼠疫。
这次鼠疫,死亡的人数众多,因为当时没有准确的记载,现在也就不得而知。关于鼠疫的描写,“阖门皆殁”,“京师大疫,死亡日以万计”,“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殓者”。
“病者先于腋下股间生核,或吐淡血即死,不受药饵。虽亲友不敢问吊,有阖门死绝无人收葬者”。
可见,明末的的鼠疫有多么严重,而这一场鼠疫也葬送了大明王朝,给了崇祯一次致命的打击。清军入关,大明灭亡。
依现在的话来说,瘟疫就是由于一些强烈致病性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一般在灾害过后,卫生条件不好的情况下产生。明末,民不聊生,吃的都没,更谈不上卫生,所以鼠疫在此大爆发。
但是,幸好的鼠疫还是平息了,当时京城来了一个担任后补县佐虚职的福建人,他发现了鼠疫的治疗办法,可使用刺血法给病人治病。合理的治疗,加上后来的冰雪天气,冻死了大多数的老鼠,这次鼠疫最终被平息了。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oku6.com/11/91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