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为什么要苦修,富贵中就不能修行吗

人有多少德,就有多少福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修行为什么要苦修,富贵中就不能修行吗的一些知识点,和为什么不建议做修行者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什么是修行人为什么要修行修行的最好结果是什么
  2. 为什么古代认为法术害人是严重犯罪呢
  3. 现在选择到寺庙和道观修行的人,都是什么人
  4. 修行为什么要苦修,富贵中就不能修行吗

什么是修行人为什么要修行修行的最好结果是什么

每个人都需要修行,就像人需要吃饭一样。吃饭是滋养我们的身体,修行是滋养我们的心灵。

修行的根本就是修心,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修正自己错误的思想和观念,另一方面化解心中的烦恼和习气。

正知正见对一个人十分的重要!没有正确的三观,我们就不明白什么是善恶、美丑、是非,因而会种下种种的恶因,将来遭受严重的果报。

古人说的好:祸福无门,唯人自招。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道德经》有云:天网恢恢,疏而不爽。任何人都跳不出因果的判定!佛祖也曾告诫世人: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可见树立正确的三观,持有正知正见,可以让我们懂因果,明事理,做到君子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有了正确的三观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化解心中的烦恼和习气。按照佛家的划分,烦恼包括三大类: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名烦恼。其中根本的烦恼有贪、嗔、痴、慢、疑、邪见。根本烦恼就像树根,其它烦恼就像树杈和枝叶,都是由根本烦恼而产生的。所以断烦恼要从根本烦恼断起。根本烦恼断掉了,断其它的烦恼就会迎刃而解。

修心的关键就是改过,即改正自己思想、语言、行为上的毛病。《了凡四训》一书当中说的好,改过包括三个层次:“从事上改,从理上改,从心上改。”

就拿坏脾气来举例,坏脾气是一个不良习气,一来容易损伤自己的健康,二来容易冲动,伤害到别人,把事情搞砸。改脾气不容易!如果只做到了从事上改,遇到事情还容易发作。因为你并没有真地把道理弄明白,自己的定力也不够,一定会反复发作。所以我们要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和圣贤经典,了解坏脾气对身心健康的严重影响,还要学习学习一些改掉坏脾气的方法和步骤。这样面对坏脾气时,我们就会更加理性处理,坏脾气发作的次数和频率就会大幅度下降,这就是所谓的从理上改。

从心上改是最彻底的,就是要把坏脾气从心中连根拔除。这就相当于佛家所要求的持“心戒”。刚一动脾气,我们就要警觉,连念头都不让它起,这样坏脾气如何发生呢?如果真的能从心中拔除这个“嗔心”,那么坏脾气的毛病就彻底改掉了。其实一切烦恼自性本空,没有实体可言。只要你不去强化它,慢慢地它就会枯萎,就会消失。

修行对我们每一个人是大有益处的。真心修行的人会更健康,更快乐,更有智慧。

修行的第一个好处:会让我们更健康。我们的情绪分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而负面情绪对我的健康有直接的影响。一个人如果思虑过度就会伤脾,怒气过盛就会伤肝,恐惧过多就会伤肾,悲伤过度就会伤肺,喜乐过度就会伤心。可见我们的情志对于我们五脏六腑的健康是有直接影响的!而这些过分的情绪都是负面情绪,应该把它们化掉。化解了负面情绪,我们身体才能更健康。

《中庸》当中所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节中节,谓之和。”即人的情绪没有发作之前,那种平和的状态是人心最健康的状态。人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心就健康。所谓的平常心就是心清净,没有烦恼的心,那是一个人心灵最健康的状态!所以想保持一颗平常心就必须化掉心中的烦恼,这样我们的心就更健康。心健康了,身就更健康。

修行的第二个好处:就是我们可以更快乐。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心中有烦恼。我们患得患失,忧心忡忡,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人不顺眼,怨天尤人。看人不顺眼,怨天尤人,这是嗔心。患得患失,忧心忡忡,说明心中有贪心。这种贪心和嗔心就是心中的根本大烦恼,不把它们化掉,恐怕我们无法幸福和快乐。

所以一个人想幸福和快乐,就必须化掉我们心中的这些烦恼。真正的快乐是没有烦恼的快乐!

修行的第三个好处:就是我们会更有智慧。其实我们跟圣人一样,具有同等的潜能,具有同等的智慧,可是为什么我们的智慧发挥不出来呢?就是因为我们烦恼太重!烦恼遮蔽了我们的智慧,智慧之光透显不出来!我们的烦恼有多少呢?可以说是无量无边。有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名烦恼,层层无尽。可见,化烦恼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转烦恼为菩提,就是我们修行的方向。我们烦恼化的越少,我们的智慧就越多,我们越有智慧,我们的生活就越顺畅,越幸福。

老子说的好:“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而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即学习知识越多越好,但是修行却烦恼越少越好。每天都要化掉一些烦恼,直到烦恼全无,就达到了无为的境界,无为而就无不为了!

圣人所证悟的最高境界,不是我们凡夫所能揣测的。按照儒家讲,即“明明德,止于至善”;按照道家讲,即“反朴归真,天人合一”;按照佛家讲,即“明心见性”,证得“阿诺多罗三藐三菩提”。虽然儒释道三家使用了不同的词汇,但表达的意思方向是一致的,即找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以我个人的浅见,圣人所证悟的境界,能够拥有了知一切的圆满智慧,享受没有烦恼的终极快乐,享有与道永存的真身或法身。而这些往往是不可思,不可议的!

为什么古代认为法术害人是严重犯罪呢

在中华法系中,法术害人称为“蛊毒魇魅罪”,这是早已确立的一般刑事犯罪。在中国古代法典中很早就有“造畜蛊毒”和“魇魅”二项罪名,因为这二者都是用旁门左道等邪术害人,因此这种犯罪被列入十恶中的“不道”。

以清代为例,关外时期,崇祯九年,即崇德元年(1636)颁诏大赦天下时,将“蛊毒魇魅”正式列入“十恶”。魇魅满文原档中写作“fadambi",意为“使法术”。

那么到底什么是魇魅呢?《唐律疏议》说:“蛊有多种,罕能究悉,事关左道,不可备知。”至于“魇”是指对所憎嫌人,“或图画形象,或刻作人身,刺心钉眼,系手缚足”。“魅”指“或假托鬼神,或妄行左道之类,或咒或诅,欲以杀人者”。总之,“魇魅者,其事多端,不可具述,皆谓邪俗阴行不轨,欲令前人疾苦及死者”。

由于在清代社会中用此术害人很普遍,因此处罚也比较严厉。

崇祯十一年,即崇德三年(1638)刑部处理了一件贵族亲属间的“魇魅”案件,就属于此例。

“岳托贝勒新福晋诉其大福晋于刑部:言大福晋召我至其家,曰:‘将头靠近,’遂按我头,拔取一发,于是我不食其饭与肉,还至室,令塔尔布曰:‘尔去,福晋取我一发,尔索回给我,不与,我必控诉。’塔尔布曰:‘若出此言,尔首领不保矣!’遂去竟退缩不还报。因遣我之两包衣妇人往索之。大福金亦遣其两包衣妇人威胁我曰:‘适见尔发上有虮子,为尔捉之,误摘尔发,已于尔面前掷之矣,留尔发何为?若声言此事彼此俱不便。’……经刑部审讯之,“两次遣人相胁,从魇魅之术拔取新福金之发俱实,······众议此系魇魅,断无生理,因论死。”

由以上事例可看出,岳托大福晋拔出新福晋一根头发不还,即被刑部定为“魇魅”,诸王大臣覆议时也认为“此系魇魅,断无生理,因论死”。处罚够严厉的。

又据史料记载,凡是犯有“造畜蛊毒罪”及教唆犯处以绞刑。家属、里正,知而不纠者,皆流3000里,逢赦不赦。犯有魇魅罪各按谋杀罪减二等,如果施于至亲尊长处斩刑。

由此看出,刑罚苛刻为此罪处罚的一个特点。但是,即使这样,用法术害人仍然是古代社会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这也是统治者所痛恨的一个方面,所以,此罪的确立目的就是稳定社会秩序。

现在选择到寺庙和道观修行的人,都是什么人

佛家静地,修身修性,普渡众生之地,度一切苦厄之所。但如今的寺庙与道观所谓的修行之人,到底是些什么人呢?

放羊深山苦,剃度入佛门。

我村一放羊娃,从小到大一直在深山放羊度日,年将四十仍无婚配。有一年,村里为了开发旅游,把将要荒废的寺庙重新修复,寺庙修好了,却无和尚念经文,更无大师做主持。

此人听说后,自报奋勇:“我来做!”

村长看看他:“你行吗?大字不识一个,更不用说佛家之事了。”

但又苦于庙内连个看门的都没有,也就勉强答应了。

我村依山傍水,山环水美,又赶上旅游越来越让人们青睐,没过几年,在旅游事业的带动下,寺庙的香火也一天好似一天,一天比一天旺盛了,这位放羊娃便自然而然地成了这寺庙中的“主持”。

这位“主持”可了得,真正的成了超凡脱俗的样子,每天阿弥陀佛地念着,对游人迎来送往,断不住还被请出来做一做“法事”,还给自己编撰了很多所谓的“梦中遇大师点化,今朝必成大气”,“放羊山中遇雷电被打晕,醒来后便成了天下之事无所不知,上知五百年,下晓五百岁的神奇人物”。又与游客谈天说地,说的游客天昏地暗,云里雾里的,再加上神奇之传说与经历,深深地将一些游客折服。一传十,十传百,话传话,越传越神奇,不明其身世之人,真的便“五体投地”地信服他了。

看来,就算没文化,但只要有一副好“嘴功”和一张“厚脸皮”就可以征服天下!把人哄死了,这人还要感谢他:“谢谢了!大师”。对了,因为他是“大师”,把这一点给忘了。佛家普度众生的平台,让他利用的淋漓尽致。好功夫!

真是岂有此理!

哥们,在家没事来当和尚吧!

什么?当和尚?为什么要当和尚?

“兄弟承包了一个寺庙,现在缺少和尚,你来吧!保证你吃香的喝辣的。”

噢......!寺庙也能承包了?和尚也可以聘用了?还能吃香的喝辣的?不是和尚只能吃素吗?

“真是个死脑筋,要不你现在还卧在家里吃糠咽菜呢!和以前的和尚有什么两样?”

现在的和尚不也叫和尚吗?难道和以前不一样了吗?

“来看看就知道了。”

果真!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从主持到下面的小僧全是“邀请”来的,儿子、侄子、小舅子皆是袈裟、纳衣披在身,头上还真都有戒疤,见人皆唱“阿弥陀佛”,像模像样的,不知道的真还以为是“真佛”呢。

好旺的香火,钞票人工点不过来,全是用点钞机点,听说因连夜点钞,光点钞机都被烧坏好几台了。好诱人的“金钱梦”,在此实现居然是如此简单!

我佛慈悲,善哉!善哉!五蕴皆空之地,清静人心之处,竟然成了日日夜夜所梦想的“金钱”梦实现之地,这个梦,在此一夜之间也许就真的实现了。真是清静了浮躁之心,只剩了成为钱财“暴发户”之后对人的狂傲,“看我多有能耐,看我多有钱!”。

钱财,是不是真的让人失去了理智?为了钱财是不是真的可以什么都不管不顾了呢?

现在有些地方选择寺庙和道观修行的人,就是这样的人。

最后只能感慨:人心不古!仅对一些人而言。

修行为什么要苦修,富贵中就不能修行吗

知足之足不受其辱,必须物上充足才能静心修炼。否则向姜子牙无福修行,下了山。无福是什么物质溃泛也。苦修不是物质上的溃泛,是克制私欲减精神负担的苦修,形势上的苦修。耐不住寂寞修什么?向和尚尼姑化缘还是俗事里转转修不出什么果来。穷修什么?饥寒交迫闹你的革命你能静下来吗?功夫到了法力到了,向济公才能舍其家业。

修行为什么要苦修,富贵中就不能修行吗和为什么不建议做修行者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修行的逻辑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oku6.com/12/10016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