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没打过一场胜仗,为何还被文人吹上天(李广一直打败仗吗)

李广没打过一仗胜仗,为何还被文人吹上天

大家好,关于李广没打过一场胜仗,为何还被文人吹上天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李广历史冷知识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历史上有哪些出名的叛徒结局又如何
  2. 李广没打过一场胜仗,为何还被文人吹上天
  3. “李广难封”,但为何李广死后却能流芳百世
  4. 历史上地位显赫的私生子有哪些

历史上有哪些出名的叛徒结局又如何

说几个特殊的叛徒吧,抗战时期,有一位日本军人,给游击队送了一车弹药。

1933年,吉林。周保中领导的“抗日救国游击军”在汪清县大梨树沟附近遭遇日本关东军。

和数千名日军激战的间歇,游击队员们去收集战死日军尸体上的弹药。忽然,他们发现在嘎呀河边的一处松林中,有一辆日本军车。这辆车的发动机已经被破坏,车上满载着子弹。

在旁边的一具日本兵尸体上搜到一封信,上面写道:

亲爱的中国游击队同志们:我看到你们撒在山沟里的宣传品,知道你们是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你们是爱国主义者,也是国际主义者。我很想和你们会面,但我被法西斯野兽包围走投无路,我决定自杀。我把我运来的10万发子弹赠给贵军。请你们瞄准日本法西斯军射击。祝神圣的共产主义事业早日成功!关东军间岛日本辎重队共产党员伊田助男1933年3月30日

之后,伊田助男的遗体,被抗日游击队和马家屯的群众,安葬了起来。和他安葬在一起的,是其他牺牲的抗日游击队烈士。

伊田助男事件惹怒了关东军上层,他所在的鳖刚村一旅团全体官兵被集中“思想整训”,之后被撤销了建制。

坂本寅吉,日本反战同盟会会员,1943年任义乌县楂林的日本侵略军采伐队队长,在此期间为抗日武装力量提供大量情报、药品、日用品。

1945年投奔抗日武装力量,1947年加入我党,1948年在淮海战役中牺牲。

绿川英子,原名长谷川照子,日本世界语学者和作家。

从1937年开始,绿川英子就来到中国,积极参加抗日活动。上海失陷之后,她就辗转来到武汉,参加国民党电台的对日播音。

在播音当中,绿川英子全力以赴的揭露日军罪行,报道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日本的《都新闻》说绿川英子是“用流畅的日语,恶毒地对祖国作歪曲广播的娇声卖国贼”,她在日本的亲属也受到株连,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竟寄恐吓信给她的父母,要他“引咎自杀”。

1941年7月,周恩来见到绿川英子时对她说:“日本军国主义把你称为‘娇声卖国贼’,其实你是日本人民忠实的好女儿,真正的爱国主义者。”

当然,除了他们之外,还有不少日本反战人士,背叛日军,投入到抗击日军的战斗中来。

他们是“叛徒”,也是受人尊敬和怀念的人。

李广没打过一场胜仗,为何还被文人吹上天

答,谢谢邀请!不好意思啊!

李广就因为一辈子的没有打过胜仗,我才觉得可疑的,因为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为什么一直都是边关守将。

现在的人,把最无情,把一个戍边多年的人,说什么被后人吹上天了!可悲,可叹,可恨,可耻……。

我觉得“李广难封”说明什么呢?就是一辈子的没有什么丰功伟绩,但是对于屯垦戍边的人,没有功劳有苦劳,谁知道现在的人最无情了。他们知道吗,在边关的军官的孩子们,他们都是一样的,不能做到的上最好的学校,享受生活的美好,在边疆和父母一样的在艰苦的地方生活。

一个像李广这样的人,一辈子的在边疆工作,就是最大的功绩。

“李广难封”,但为何李广死后却能流芳百世

“李广难封”中的李广,指西汉时期有“飞将军”之称的李广将军。他一生与匈奴战斗,战功显赫,可是到死未得封爵,所以“李广难封”往往用来感叹功高不爵,时运不济,命运多舛。

先看李广没有被封爵的原因:

1.唐代诗人卢纶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首诗讲述李广射石的故事,由此知道李广自身武艺高强,特别是箭术高超。

李广射石图

2.“飞将军”称号的由来与他脱险经历有关。

在一次和匈奴作战中,李广错误估计形势导致中了埋伏,被匈奴人活捉。李广装死,任由匈奴人把他放在一张网里赶路,然后悄悄趁匈奴人没防备时,抢走了他们的一匹马和弓箭。

李广的箭术和骑术很是了得,匈奴人哪里还拦得住,于是李广骑着马飞快地回到自己营地。士兵们惊奇见到李广将军活着回营,佩服到极点,将这件事添油加醋传播出去,“飞将军”的称号便由此而来。

3.李广带兵的方式和战术的制定上都具有特色。

他带兵比较随和,不会去制定条条款款让兵将们遵守,所以兵将们无怨无悔跟随着他。

在战术的制定方面,他依照自己征战沙场多年得出的经验而定,不会有纸上谈兵这种情形发生,也不固定自己作战的方式,变化比较多。

“飞将军”李广

综上所述,个人方面李广应该是一位自身武艺高强,战场上不会畏惧的勇士;统帅军队方面,李广的特点可以运用在短期并且简单的战役上,反之比较容易失利。

“文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卫青就完全具有了新一代统帅才能,作为追求进步的汉武帝来说,选择李广还是卫青,根本没有犹豫。

再说李广死后却能流芳百世的原因:

1.李广由于迷了路导致没能参战,而这场战役是直接攻打单于,是他一生梦想。此时,李广既怨卫青指定的计划路线使他迷了路,又不愿意被人耻笑,于是自刎身亡。

2.可以设想一下,假如李广没有自刎身亡,就会继续以后的战争生涯,一直保持胜利状态到他去世。到时历史记载上关于李广会有和现在相同说法吗?

大家都明白,任何事情留有遗憾才是最完美,李广将军死后却能流芳百世就是这原因吧。

相当于李广将军“急流勇退”,他的事迹才会流传到现在,但无可否认李广将军是一位顶天立地男子汉,英雄。

回答结束,谢谢邀请。

历史上地位显赫的私生子有哪些

公元前139年春三月上巳日当时只有十八岁的少年天子汉武帝刘彻在姐姐平阳公主府上观看了一场歌舞表演,年轻的皇帝对领唱的歌女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就向平阳公主讨了这个歌女入宫。这时谁也没料到这将会是一次影响历史进程的会面,这个歌女的名字叫做卫子夫,不过她并不是本文的主角。

话说卫子夫有个弟弟名叫卫青。卫青的母亲被称为卫媪,是平阳侯府的下人,她与来平阳侯家中做事的县吏郑季私通,生了卫青。卫青曾在亲生父亲郑季家里生活过一段时间,但郑季却让他和仆人一起放羊,郑家的儿子也从不把卫青看成兄弟,而是当成奴仆畜生一样虐待。卫青稍大一点后不愿再受郑家的奴役,便回到母亲身边,做了平阳公主的骑奴。也许是因为在父亲家备受虐待的经历使他选择随母姓。有一次卫青跟随别人来到甘泉宫,一位囚徒看到他的相貌后说:“这是贵人的面相啊,官至封侯。”卫青笑道:“我身为骑奴,只求免遭笞骂,已是万幸,哪里谈得上立功封侯呢?”

三姐卫子夫的入宫成为了卫青命运的转折,但也险些给他带来杀身之祸: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入宫后被冷落了一年多的卫子夫再次获幸有了身孕,这就引起了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的嫉妒。其母馆陶公主派人捉了正在建章(后为建章宫)当差的卫青,意图杀害。同僚公孙敖听到消息后率人赶去救下卫青。汉武帝得知此事,大为愤怒,立刻任命卫青为建章监、侍中,封卫子夫为夫人,卫长君为侍中。数日间连续赏赐卫青,多达千金。卫孺嫁给了太仆公孙贺,卫少儿嫁给了陈平的后人詹事陈掌。公孙敖也因此显贵。卫青后又被任命为太中大夫,俸禄千石,掌管朝政议论。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兴兵南下直指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面对匈奴的大举入侵,汉武帝兵分四路进行反击: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从代郡(治代县,今山西大同、河北蔚县一带),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出兵。四路将领各率一万骑兵。这四路大军中李广是老将、名将,最为匈奴忌惮,然而正因为如此匈奴出动主力大军重点打击李广部,结果李广战败被俘,但他凭借勇力逃出并重新归队,然而他这支汉军基本全军覆没。公孙敖的一万骑兵在匈奴人的打击下损失七千;公孙贺倒是没什么损失,那是因为他在大漠中旅游了一圈愣是没碰着匈奴人,所以尽管没损失但自然也没战果。相比之下卫青是幸运的——匈奴人以为他只是凭借汉朝皇帝的小舅子身份上位,根本没正眼瞧他,匈奴主力都去对付李广和公孙敖了。卫青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孤军深入,迂回到匈奴祭天圣地龙城,成功俘虏了700多匈奴人。卫青此战不仅是四路大军中唯一的胜仗,而且是自白登之围后历次汉匈之战中汉军首次深入匈奴后方的胜仗,为以后汉朝的进一步反击打下了良好的人心基础。

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匈奴骑兵进犯上谷(今河北怀来东南)、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等地。汉武帝避实就虚,实施反击——派遣卫青率大军进攻为匈奴所盘踞的河南地。卫青引兵北上,出云中,沿黄河西进,对占据河套及其以南地区的匈奴楼烦王、白羊王所部进行突袭,全部收复了河南地。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在河南地设置朔方、五原两郡,并筑朔方城,移内地民众十多万在朔方屯田戍边。汉军收复河南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抽掉了匈奴进犯中原的跳板,解除了其对长安的威胁,并为汉军建立了一个战略进攻的基地。匈奴贵族不甘心失去河南这一战略要地,数次出兵袭扰朔方,企图夺回河南地区。汉武帝有鉴于此决心反击:元朔五年(前124年)春时任车骑将军的卫青率军出朔方,进入漠南,反击匈奴右贤王;李息等人出兵右北平(今内蒙古宁城西南),牵制单于、左贤王,策应卫青主力军的行动。卫青出塞二三百公里,长途奔袭,突袭右贤王的王廷,打得其措手不及,狼狈北逃。汉军俘敌1万多人,凯旋归师。

就在卫青屡立战功之际汉军中又冉冉升起了一颗新的将星:公元前140年这颗将星诞生在一个传奇性的家庭——他的母亲是平阳公主府的女奴卫少儿,父亲是平阳县小吏霍仲孺,他的名字叫做霍去病。霍去病的母亲卫少儿正是卫青的二姐,也就是说霍去病时卫青的外甥,而且他们还有一个共同身份——私生子;所不同的是霍去病保留了父姓,与此同时这也等于向世人公开自己的私生子身份。不过霍去病并不在意,他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那些瞧不起自己的人感觉打脸。有一次他的姨夫汉武帝和舅舅卫青视察军营,汉武帝对这个年轻的外侄很是中意,劝他多读一些古代兵书,可得到的答复却是“水无常形,兵无常势。运用之妙,在于一心”。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十七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命为骠姚校尉(故霍去病又称霍骠姚),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被他斩杀和俘虏的敌人数目超过了己方的损失——斩获敌人2028人,其中包括相国、当户的官员,同时也斩杀了单于的祖父辈籍若侯产(籍若侯乃封号,名产),并且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勇冠全军,以一千六百户受封冠军侯。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任命十九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浑邪王、休屠王部,歼敌4万余人。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为打通了西域道路奠定基础。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时年22岁)各率骑兵5万,“步兵转折踵军数十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0400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在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今蒙古肯特山以北)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沙漠别称或曰即今俄罗斯贝加尔湖)。经此一战,匈奴被汉军在漠南荡涤,匈奴单于逃到漠北,“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他和卫青发起的对匈奴的进攻性战争,改变了汉朝长此在对匈奴战争中的守势状态,一举打败匈奴。从而长久地保障了西汉北方长城一带,也就是在漠南地区的边境安全,此战为汉朝进击匈奴最远的一次。

汉武帝为表彰霍去病的功绩而赠予他一处宅邸,霍去病却说出了那句千古以来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匈奴未灭,无以为家”。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被汉武帝寄予厚望的汉军年轻将领霍去病染病身亡,年仅24岁(虚岁)。汉武帝下旨令其陪葬茂陵。谥封“景桓侯”。取义“并武与广地”,彰显其克敌服远、英勇作战、扩充疆土之意。汉武帝对霍去病的死非常悲伤。他调来铁甲军,列成阵沿长安一直排到茂陵东的霍去病墓。他还下令将霍去病的坟墓修成祁连山的模样,彰显他力克匈奴的奇功。

公元前112年十月45岁的汉武帝刘彻率上万骑兵部队出巡雍州,抵达甘肃靖远的黄河岸边。当他在黄河边极目远眺之时在他视线之外的祁连山和河西走廊早已是大汉疆域的一部分,汉帝国的使节、商旅和军队沿着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奔赴西域。随着霍去病的死一段金戈铁马的峥嵘岁月暂时落幕了,当年曾有无数汉家将士为经略这条连通西域的道路而浴血疆场,尽管他们没能留下名字,但他们的功绩与日月同辉。一年后汉帝国正式设置武威、张掖、九泉、敦煌河西四郡——河西四郡的命名都有各自独特的含义:武威意味着汉帝国的武功军威远播河西;张掖断匈奴之臂,张汉之肘腋;酒泉扼守河西走廊西北要冲,因城下有泉,泉水若酒,故而得名;敦煌则是盛大昌盛之意。这一个个具有独特含义的名字见证的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关于李广没打过一场胜仗,为何还被文人吹上天和李广历史冷知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李广一生没打过胜仗,为何却与卫青霍去病齐名,让匈奴闻风丧胆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oku6.com/13/14279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