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权近半个世纪,慈禧有着怎样的驭臣之术

慈禧被肯定就因用过一人,此人贷款打仗,无他中国百万国土会沦陷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揽权近半个世纪,慈禧有着怎样的驭臣之术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揽权近半个世纪,慈禧有着怎样的驭臣之术以及慈禧十大冷知识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揽权近半个世纪,慈禧有着怎样的驭臣之术
  2. 慈禧太后是如何掌握大权四十七年之久
  3. 慈禧作为晚清的实际统治者执政40多年,那么她是功大还是过大
  4. 孝庄与慈禧裹脚吗

揽权近半个世纪,慈禧有着怎样的驭臣之术

我认为,慈禧掌握驭人之术完全出于时势造英雄,自从慈禧成掌权以后,最大程度激励慈禧掌握朝政野心。

当年,慈禧陪伴年幼的同治一起读书学习,同治并没有得到多少进步,但是慈禧却是进步飞跃。也许是知识得到累积,武则天的历史改变了慈禧的心态,让她萌发了想更好的掌控朝政。此时的慈禧已经是一个掌握清朝的实质掌权者。

我觉得与其说,慈禧掌握了驭人之术,不如说慈禧的权力让所有人害怕、忌惮。古往今来伴君如伴虎,大家都希望自己可以得到更大的权势。所以大家觉得无论掌权者是谁,只要不去影响自己的位置就没问题,这样的风气助长了慈禧的嚣张气焰。慈禧虽然一生都没有成为武则天,但是慈禧将所有的朝政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就是慈禧真正的驭人之术。

慈禧太后是如何掌握大权四十七年之久

1861年11月(咸丰十一年),咸丰皇帝病逝于热河行宫,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訢(光绪皇帝父亲)联合发动辛酉政变,此后三度垂帘听政,直至1908年去世,慈禧太后的统治时间与明朝万历皇帝同为47年,同为中国历史上在位第四的人,前三位是康熙61年,乾隆60年,汉武帝54年。很多认为慈禧太后能统治中国长达47年,是由于她很会玩弄政治权术,为人阴狠、手段毒辣等强硬的政治手腕。其实这些都是表象,根本原因是,清朝后期皇位继承人缺乏,慈禧的政治身份特殊,很会识人用人,在叶赫那拉氏与爱新觉罗氏家族关系上处理得当,才是慈禧能够长久统治的核心原因,

皇位继承人的缺乏危机

清朝自清太祖努尔哈赤到宣统溥仪,共有12位皇帝,这12位皇帝子嗣的多少,与清朝的兴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且看,道光皇帝与其之前的7位皇帝,子女最少的嘉庆与雍正也有14个孩子,而康熙更是高达55个子女,反观咸丰皇帝一生只有2子1女,长子同治皇帝,次子出生当日就死了。而同治、光绪、宣统三位皇帝居然一生都没有子女。所道光皇帝以前的皇帝子嗣较多,皇位继承人的选择余地大,自咸丰开始的几位皇帝,少子和无子丧失了选择的余地,出现了皇位后继无人的危机。

再一个就是后几位的皇帝寿命短,道光以前的皇帝除了特殊的顺治活了24岁,其余均活到五六十岁,乾隆甚至活到八九十岁,而同治皇帝只活了19岁,咸丰、光绪也只不过是三十几岁,如果活的长的话,皇子继承皇位前都以长成人,如雍正都是44岁继位,道光是38岁,咸丰继位的时候后也有19岁。这就使得皇子继位可以迅速处理政务,保障皇权顺利平稳的过度,不会出现动乱,而继承小,学业未成,没有任何的知识积累和政务经验,不具备是非的基本思维和判断力,就注定小皇帝要借助朝廷重臣,或者较为依赖的太监,再或者由其母妃带其理政,这就会出现权臣,太监切权,后宫外戚势大的局面,无论那准局面的出现,都会改变政治格局,导致皇权衰落。

而咸丰皇帝以后就是这准少子和短命的局面,皇位继承出现危机。慈禧太后就在同治年幼继位,咸丰帝早逝这样的朝政危机中,三度垂帘听政,干政数十年。

慈禧的政治身份与地位特殊

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曾评价两宫太后说“两宫太后,才地平常,并没有迥异于常人的政治见解或才能手段。咸丰皇帝死后,清朝实行两宫太后与八大臣辅政,盖兼有之的权力机制,而慈禧利用同治生母这一有利的政治身份地位,在同八大臣的政治博弈中立于不败之地。朝臣大多坚持”天无二日“的政治理念,朝臣都认为只有两宫太后才能够真正代表皇权,只有两宫太后才能防止权臣的出现。

经过历朝历代长达二千余年的发展“君为臣纲”等忠君思想已根深蒂固,君臣关系进而成为一种绝对的服从依附关系。环视当时的大清王朝,皇帝幼弱,亲贵如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者,尚不能与慈禧太后争锋,尚有何人能够与皇太后争高下、论尊卑呢?所以,慈禧太后之所以能掌握清政府最高权力数十载,并非是她有多么高深莫测的政治手腕,而是其依靠皇帝生母这一特殊的政治身份和地位

叶赫那拉氏与爱新觉罗氏的政治关系处理

外戚专权与皇权独立一直水火不容的,慈禧在位几十年则很好的处理叶赫那拉氏与爱新觉罗氏的关系,并没有让叶赫那拉氏在朝政中拥有核心权力,而同样垂帘听政的武则天,大力提拔武氏兄弟子侄,掌握朝廷的内外大权,且大肆杀害李唐皇族子嗣,引起了李唐王室和忠于李唐的朝廷重臣的不满,最终引发“神龙政变”,武则天退位,归政于李唐王室。而慈禧在这方面处理上显然比武则天要好很多,慈禧在辛酉政变得到权力后,并没有提拔自己的家族兄弟子侄,其亲弟弟照祥是承袭曾、祖、父的三等承恩公,那是清朝对皇后或皇太后家族恩封惯例,

其二弟桂祥是1888年(光绪14年)封为三等承恩公,是因其女被选为光绪皇帝的皇后,乃是按照外戚封爵的惯例,与慈禧没有关系。后来照祥官至护军统领,桂祥历任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等职,都是虚职务,慈禧没有授予他们控制清朝庭的实权。慈禧临终前让醇亲王载沣(光绪的弟弟)的儿子溥仪继位,以载沣为摄政王监国,军国大事均由载沣裁定,只是遇到重大事件,需要请示皇太后(慈禧侄女隆裕太后)的旨意,可以看出慈禧最后还是,将清朝的最高权力还给了爱新觉罗氏。可以看出慈禧掌权几十年很好的处理叶赫那拉氏与爱新觉罗氏的关系,没有给人留有外戚揽权干政的感觉与口实,更没有事实和把柄。

慈禧太后提拔倾向于自己的官员

慈禧掌权后大力提拔干部,为自己在政治上赢得声望和支持。如晚清的大臣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都是此次太后提拔的,这些人都是开创同治中兴的人。在慈禧向世界宣战,引来八国联军,自己逃往西安路上还有岑文宣等一批人来护驾,李鸿章在签订《辛丑条约》时也是极力废除条约中的第一条,惩办祸首慈禧,并没有借此机会削弱慈禧,还政于光绪皇帝,说明慈禧的政治地位稳固,她提拔的这些人,都在极力维护慈禧的统治不受损,这也从侧面验证了慈禧的用人之道。

综上所述,无论慈禧太后的主观意图如何,在客观上,她的确成功地使人们普遍认同她对爱新觉罗皇室是忠诚的,这应是她较为顺利地掌控清王朝最高权力长达近半个世纪的重要原因之一。

慈禧作为晚清的实际统治者执政40多年,那么她是功大还是过大

慈禧统治满清四十年过大于功。霍乱了朝纲,她反对维新变法,害了众多爱国将士。垂帘听政,软禁光绪,野心勃勃,生活用度极其奢侈。为了独享大权杀了顾命八大臣……简直就是祸国殃民。

孝庄与慈禧裹脚吗

这得问考古专家了,他们应该在清东陵慈禧墓见过慈禧的遗体,但是孝庄的墓早年被盗,有没有遗体保存下来那就不知道了。

文章分享结束,揽权近半个世纪,慈禧有着怎样的驭臣之术和慈禧十大冷知识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慈禧虽然执掌晚清政权半个世纪,却不允许娘家人干涉朝政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oku6.com/13/14334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