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金句100句赏析(书法金句字字入心句句经典)

书法金句100句,太经典了

今天给各位分享书法金句100句赏析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冷知识书法100幅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书法的哪一种字最好看
  2. 50个字的诗词毛笔楷书书法有哪些
  3. 书法金句100句赏析
  4. 历史上哪些冷知识你掉鸡皮疙瘩

书法的哪一种字最好看

书法的哪种字写得好都好看。书法分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篆又分大篆和小篆,草书分小草、大草和狂草。隶是由篆演变而来,出于秦盛于汉。不论写哪种字体,只要功夫到了都能写得好看,出过大家,这是本人的看法,当然现在很少有人研究篆书了。

50个字的诗词毛笔楷书书法有哪些

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书法金句100句赏析

1、古之善书者多寿,心定故也。人能定其心,何事不可为。

2、书法亦就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至于极也,亦非口手可传焉。

3、内典《金经》云:“非法非非法。”书家悟得此诀,何患食古不化。

4、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

5、清心寡欲,字生精神,是亦诚中形外之一证。

6、渣滓去,则清光来,若心地丛杂,虽笔墨精良,无当也。故扬子云:字为心画。

7、昔人有联语云:夫复何为,莫非自然。真至理名言也。作书亦当知此意。

8、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书亦如之。

9、“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作书须有此气象。而其细心运意,则又如穿针者束线纳孔,毫厘有差,便不中窍。

10、明窗净几,笔墨精良,于时抽纸挥毫,以绘我胸中之所有,其书那得不佳!若人声喧杂,纸墨恶劣,虽技如二王,亦无济矣。

11、一部《金刚经》,专为众生说法,而又教人离相。学古人书,是听佛说法也。识得秦汉晋唐书法之妙,而会以自己性灵,是处处离相,得成佛道之因由也。

12、每日焚香静坐,收拾得此心,洁洁净净,读书有暇,兴来弄笔,以自写其性情,斯能超乎象外,得其寰中矣。惜余未之能也。

13、作字须敬,非仅欲字好,即此是学。味明道此语,谓作字能主一无适,是亦收放心之一法。

14、摹古之法,如鬼享祭,但吸其气,不食其质。

15、心粗气浮,百事无成。书虽小道,亦须静定。

16、冷看古人用笔,勿参以杂念,是亦收放心之一法。

17、离形得似,书家上乘。然此中消息甚微,不可死在句下。

18、黄山谷曰:“诗不可凿空强作,待境而生,便自工耳。”余谓书亦不可凿空强作,神与古会,便自工耳。

19、握笔之法,虚掌实指。指聚则实,指实则掌自然虚。

20、死指活腕,书家无等等咒也。指死则笔直,腕活则字灵。

21、逆笔起,最得势。褚河南书,都逆起,隶法也。

22、字须笔笔送到,到笔锋收处,笔仍提直,方能送到。

23、作楷须明隶法,作隶切忌楷气。作隶须有万壑千岩奔赴腕下之气象。

24、用笔最忌妄发笔力。笔锋未着纸,而手已移动,则浮而轻,盖力在外故也。

25、“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此两句极尽书法之妙。意到笔随,不设成心,是上句景象也;无垂不缩,欲往仍留,是下句景象也。

历史上哪些冷知识你掉鸡皮疙瘩

中国古人不穿内裤

现代意义的内裤,直到上世纪40年代才开始推广。在此之前,中国古人不论男女,都没有专门的“兜裆”衣物。

商周时期,不论王侯将相、还是贫民奴隶,身上都只有两件:衣和裳,衣指的是上衣,裳指的是下身穿得裙子。衣裳里边儿,既没有内衣,也没有内裤。

换言之,崇尚“礼”的孔夫子,在跟徒弟盘腿而坐讲课时,稍不留神,就会漏出胯部的幽暗丛林;额,孔子见南子被徒弟瞧不起,似乎可以理解了。正是因为没有内裤,孔子才会教育弟子:

“劳毋袒,暑毋褰裳。”

意思是:干活的时候要穿衣服,即便天再热,也决不能把裤子卷起来。

直到汉朝,古人才效仿游牧民族,穿上了开裆裤。

之后,裤子还有一次伟大的进步——由开裆裤升级为犊鼻裈(dubikun),也就是内裤的雏形,用一块儿布将黑暗森林遮起来,身体的其他部分就可以漏出来,这样,夏天就会凉快一些。

不过,犊鼻裈这样的夏日解暑神器,女性是无福享用的。实在是难以想象,没有内裤穿的古人,黑暗森林里的巨兽就不怕被摩擦坏了?

西域文明在上古时期一点都不比中原落后

根据考古证明,中原地区在开始冶铁之前,西域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冶铁技术。甚至有专家指出,中原地区的冶铁技术,为西域传来。

除了冶铁术,从西域传来的技术可能还包括马镫、玉器加工、战车等等。

在商周时期,中原与西域之间,就已经开辟了一条“丝绸之路”。《穆天子传》里就记载了周穆王与西王母的“爱情”故事:

“遂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王谣,王和之,其辞哀焉。”

周穆王大老远的自关中出发,骑着马跑了小半年,才见到传说中的西王母。西王母为了答谢周穆王远道而来,特意在瑶池摆下酒席,宴请周穆王。在这场宴会上,西王母为周穆王唱了一首歌,周穆王为她伴奏。

歌舞毕,周穆王离开西王母国,又回到中原。

没过多久,周穆王又回来了——带着周朝的军队。此次前来,并非是和西王母约会,而是想灭了西王母国——如此拔吊无情之人,果不其然,却被西王母率军暴揍了一顿。

周穆王有备而来,却被西王母打了一顿?

如果不是周穆王太弱,那就只能说明西王母国并不弱,甚至比周国还要强大。

从考古发掘的上古遗址来看,西王母(西域)一点都不必周国落后。周穆王与西王母之间的“约会”,极有可能是去西王母国“偷学技术”。

后来,西王母在中原就成了身——山海经里的守护昆仑山的神,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西域的确不比中原的技术落后。可是,自“西王母”之后,西域的一切为何就鲜有记载呢?细思极恐……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书法金句100句赏析和冷知识书法100幅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书法金句100句,太经典了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oku6.com/13/14688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