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的文言五项知识

九下 文言文 曹刿论战 知识点总结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曹刿论战的文言五项知识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曹刿论战的文言五项知识以及曹刿论战冷知识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曹刿论战古文知识 :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等
  2. 曹刿论战词类活用和通假字
  3. 曹刿论战的文言五项知识
  4. 曹刿论战文言现象整理

曹刿论战古文知识 :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等

古今异义1.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2.小大之<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狱)3.弗敢<加>也(古义:虚报夸大今义:增加)4。必以<信>(古义:言语真实今义:诚信)5.<牺牲>玉帛(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今义:为正义献出自己的生命)6.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古义:目光短浅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7.<可以>一战(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行)8.<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今义: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9..必以<情>(古义:实情今义:感情)10.<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忠心)11.忠之<属>也(古义:类今义:同一家族的人)12.衣食所<安>(古义:养今义:安稳)13.弗敢<专>也(古义:个人专有今义:独自掌握和占有)14.神弗<福>也(古义:赐福,保佑今义:幸运)15.齐师<伐>我{古义:讨伐今义:砍)16.<虽>不能察(古义:即使今义:虽然)一词多义1.故:原因,缘故(公问其故)所以(故逐之)2.从:听(民弗从)跟随(战则请从)3.其:代他的,这里指曹刿(其乡人曰)他们,指齐军(吾视其辙乱)4.以:凭借(何以战)按照(必以信)5.请:请求(曹刿请见)请允许我(战则请从)6.之:助词,的(小大之狱)代词,代曹刿(公与之乘)7?安:养(衣食所安?)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8.加:戴上(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虚夸(牺牲玉帛,弗敢加也)通假字1.小惠未(徧):通“遍”,遍及。

曹刿论战词类活用和通假字

一、通假字

1、小惠未(徧):通“遍”,遍及。

二、一词多义

1、故:原因,缘故(公问其故);所以(故逐之)。

三、古今异义

1、玉帛(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今义:为正义献出自己的生命)

2、必以(古义:言语真实今义:诚信)

四、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动词,赐福,保佑。

《曹刿论战》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曹刿论战的文言五项知识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

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书名原为《左氏春秋》,后人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二、通假字

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同“遍”,遍及、普遍

三、古今异义词

1、狱:古义:官司、案件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

2、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3、伐:古义:讨伐,攻打今义:砍伐

4、间:古义:参与今义: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

5、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

6、加:古义:虚夸,以少报多今义:增加7、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8、再: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

9、信:古义:信实、诚实今义:书信10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

11、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译:能,行)12、师(古义:军师今义:师长)

四、一词多义

1、师:①遂逐齐师()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属:①忠之属也()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3、故:故克之(因此,所以)公问其故(缘故,原因)

4、信必以信(诚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小信未孚(信用)

5、何何以战(什么)又何间焉(为什么,何必)

6、以何以战(用,凭,靠)必以分人(把)必以情(根据)

7、之肉食者谋之(迎战齐军这件事)公与之乘(他,指曹刿)小大之狱(的)

公将鼓之(助词,无义)登轼而望之(齐军撤退的情况)故克之(他们,指齐师)

忠之属也(这)故逐之(他们,指齐师)

8、其公问其故(这样,如此)吾视其辙乱(他们,指齐师)

其乡人曰(他的,指曹刿)下视其辙(他们,指齐师)

五、理解性默写

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

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4、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一鼓作气。

5、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限四个字)

6、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彼竭我盈之时,鲁军追击敌军的时机选择在齐军辙乱旗靡之时。

8、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请见、请从。

9、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1、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六、课文内容理解

1、曹刿形象分析

曹刿是一个深谋远虑,有卓越军事才能的人。这表现在两个方面:

(1)他非常重视战前要有可靠的政治准备。他认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

(2)他指挥作战谋虑周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他深知军队士气在战争中的作用(“夫战,勇气也”),他慎重初战,善于选择有利的时机发动的反攻(“彼竭我盈,故克之”),他知彼知己,既不畏强敌,又步步谨慎,终于战胜齐军(“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另外,曹刿还是一个有爱国之心的杰出平民知识分子。

2、鲁庄公形象分析

《曹刿论战》一文中,以表现曹刿这个形象为主,鲁庄公是个起到对比衬托作用的形象。

缺点:(1)平庸无能,表现在“鄙”和无“远谋”。

(2)军事上的急躁轻进

优点:(1)不高高在上。不因曹刿是一个平民而拒绝接见;

(2)善于纳谏。不仅见,还有问必答,有求必应。

(3)礼贤下士。打仗时还让他同乘一辆战车。

(4)尽职尽责。平时详细了解大大小小的案件,为百姓排忧解难,打仗时又身先士卒,亲临前线。

(5)他不固执己见,能从谏如流。他提出的迎战条件前两条遭到否定,他不气恼,继续提。打仗时要反攻,要追赶又连遭制止。

(6)不耻下问,认真求实。没有掩饰自己的无知,战后虚心向曹刿请教致胜之道,学习战争经验。

他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自知之明和知人之智,用人不疑,放手让曹刿施展才干,可谓虽鄙不顽犹大智。可以说,没有庄公的允许和支持,曹刿怎样有志有才,也得不到施展。

3、本文的两条线索

《曹刿论战》有两条线索,

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

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4、鲁国战胜齐国的根本原因

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取胜原因有三:

一.是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二.是善于捕捉进军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

三.是追击时机的判断正确:辙乱旗靡。

5、论战的内容:

(1)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曹刿三问鲁庄公“何以战”,鲁庄公表示用来养生的吃的穿的不敢独自专有,必分给手下大臣,曹刿当面否定,认为这是小恩小惠,只施恩到贵族,没遍及平民百姓“民弗从也”因为当时的战争并未有专门的常备军,都是靠征召奴隶,国君施恩只给贵族,受奴役的奴隶当然不肯为国君卖命。庄公又表示对神的虔诚,希图靠神灵保佑使战争取胜,也被曹刿否定,当庄公表示“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能情”时,曹刿认为可战矣,因为国君尽了自己的本分,关心民情,能取信于民,民为之死战,战则必胜。

(2)选择恰当作战时机:敌竭我盈、后发制人的战术原则“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保护士气,凭士气战胜敌人。

(3)注重调查实际情况,知已知彼,取得全胜。齐强鲁弱,当齐师败绩时,曹刿不同意庄公冒然追击,而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见“辙乱、旗靡”才言“可”终获全胜。

6、文章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文章详写曹刿关于战前准备和战机把握以及战后论述取胜的原因的言论,略写战争过程,从而表现了曹刿的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杰出才能,而对表现中心无关的内容,如战争的起因、战争的规模,军事装备情况,战争的激烈程度,战后的处理等都略而不提。

7、贯穿全文的一个词是什么?“远谋”一语是“论战”的中心,贯穿全篇。

8、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都有哪些?

有:赤壁之战、牧野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巨鹿之战、城濮战役。

七、中考例题解析

1、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

2、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请找出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战前:鲁浅陋;曹有远谋

战时:鲁不作调查,急躁冒进;曹实地调查,抓准时机

战后:鲁茫然不知曹细说原委

通过对比,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

3、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1)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2)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

4、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①为下文写庄公作铺垫。②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5、文章第2节主要内容是齐鲁两国长勺之战的概况。

6、文章第3节主要内容是战后曹刿论述战斗取胜的原因。

7、文章第2节通过曹刿的言行表现了他的品质或才能?

是胸有成竹、指挥从容、善于把握战机。

8、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意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9、就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在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

只有尽心尽职才能取信于民,只有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

10、曹刿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略作分析。

(1)有爱国心与责任感。

祖国被侵伐时,立即“请见”,去参与“肉食者谋之”的事,并主动要求作战。

(2)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的见解。

把国君“忠”其事,取信于民作为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谋”,其见解显然高于“肉食者”

(3)有很高的说服他人的说话技巧。

与地位相当的乡人说话,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与国君商讨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悟。

11、根据上文有关内容,发挥合理想像,在“齐师败绩”前简要补写出战斗的经过(可以运用文中原有的字词灵活组合或用自己的话叙述)。

例:公鼓之,齐师士气已竭。(意思对即可,可用现代文回答。)

12、.“一鼓作气”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但却有人常常把它误写成“一股作气”、“一鼓足气”等。想一想,你怎样运用文中的知识来帮助人们避免这些错误。

(合理解释“鼓”和“作”的意思)

曹刿论战文言现象整理

曹刿论战文言知识

一、古今异义?

1、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

今义:隔开不连接

2、小大之(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3、弗敢(加)也

古义:虚报夸大

今义:增加

4、必以(信)

古义:言语真实

今义:诚信

5、(牺牲)玉帛

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今义:为正义献出生命?

6、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

7、(可以)一战?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行)

8、(再)而衰

古义:第二次

今义: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

9、必以(情)

古义:实情

今义:感情

10、(忠)之属也

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忠心

11、忠之(属)也

古义:类

今义:同一家族的人

12、衣食所(安)

古义:养

今义:安稳)

13、弗敢(专)也

古义:个人专有

今义:独自掌握或占有

14、神弗(福)也

古义:赐福,保佑

今义:幸运

15、齐师(伐)我

古义:讨伐

今义:砍

16、(虽)不能察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二、一词多义?

1、故:原因,缘故?(公问其故)?所以?(故逐之)

2、从:听?(民弗从)?跟随?(战则请从)?

3、其:代他的,这里指曹刿?(其乡人曰)?他们,指齐军?(吾视其辙乱)

4、以:凭借?(何以战)?按照(必以信)?

5、请:请求?(曹刿请见)?请允许我(战则请从)

6、之:助词,的?(小大之狱)?代词,代曹刿(公与之乘)

7、安:养?(衣食所安)?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8、加:戴上?(?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虚夸?(?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三、通假字?

1、小惠未(徧):通“遍”,普遍,遍及。

四、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名词用为动词。赐福,保佑。

2、公将鼓之:?名词用为动词。?击鼓。

3、忠之属也:?形容词用作名词,尽力做好份内的事

4、公与之乘:?名词作动词,乘战车,坐战车

5、下视其辙:?名词作状语,下车

6、齐师败绩:?名词用作动词,失败

五、特殊句式

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也”,表判断语气。?译文:作战,是靠勇气的。

倒装句?

1、宾语前置:?何以战?

2、状语后置:战于长勺。

省略句?

1、省略主语:对曰:“小信未孚,民弗从也。”(省略了主语“曹刿”。)

2、省略宾语:必以分人。(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必以之分人。”)

3、省略动词: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面省略了动词“鼓”。“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好了,关于曹刿论战的文言五项知识和曹刿论战冷知识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曹刿论战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oku6.com/13/149600.html

相关推荐

  • 曹刿论战的文言五项知识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曹刿论战的文言五项知识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曹刿论战的文言五项知识以及曹刿论战冷知识的问题知识,......

    编辑:投稿
    时间:2023-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