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不孝言论原文

曹操一生最大污点 大孝子孔融竟被残忍杀害,只因他揭露此事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孔融不孝言论原文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孔融不孝言论原文的知识,包括历史冷知识孔融不孝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孔融杀母是真的吗
  2. 孔融不孝言论原文
  3. 孔融弑母是真的吗

孔融杀母是真的吗

有待考证

孔融曾提出过“父母无恩论”,就是说父母与儿女毫无恩情,母亲和孩子好比器皿与物品,物品取出,自然与器皿毫无关系!孔融甚至还大方厥词说“父母无恩,孩子仅是父母欢愉之后的结果”。他说“自己有粮食,宁愿给陌生人也不给父母”!听到这样的观点,曹操喜出望外,因为这样的言论颠覆了传统观念,违背了孝道。所以曹操便以此为由称其“此番行为无疑是弑父弑母之举”,给孔融扣上了一个不孝不敬的帽子,处以死刑!

孔融不孝言论原文

据《后汉书?孔融传》载,孔融对称衡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莫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

孔融的这段话,表明了他的"非孝"。而他的"非"孝,并不是说以孝著称乡里的他不孝,而是指他对孝道的非难。孔融把"夫妇不故生子"当作一项经验来看待,并进而分析其中所蕴含的父子关系。他的非难,起于当时虚伪礼法和真正的父子之情不能相应;他要破斥的,是世俗流行的关于"孝"的价值论。

孔融弑母是真的吗

孔融让梨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过,不少人还用来教育子女。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早应见《世说新语笺疏》注引《续汉书》。说的是孔融四岁时候,与兄弟一起吃梨,但他一直拿最小的梨吃,父亲奇怪地询问他,他回答说:"我是小孩子,按理应该拿小的。"孔融的宗族因而对他感到惊奇。《三字经》中就有"融四岁,能让梨"之语。

不仅如此,体现孔融才智孝义的故事还有很多。孔融是孔子的十九世孙,父亲孔宙,曾任太山都尉。孔融十三岁时,孔宙去世,孔融悲痛过度,需要人扶才能站起来,16岁时,名士张俭为中常侍侯览所记恨,密令要州郡捉拿张俭。张俭与孔融兄长孔褒是好友,于是逃到孔褒家中,孔褒却不在。张俭认为孔融年轻,并没有告诉他自己的处境。孔融看见张俭窘迫的样子,对张俭说:"哥哥虽然在外未归,我难道不能为您的东道主吗?"因此留张俭住在自己家。

事情败露后,孔褒、孔融被逮捕入狱。但不知他们二人是谁获罪。孔融说:"收容匿藏张俭的是我,有罪归我。"孔褒说:"张俭来找我,不是弟弟的罪过,罪在我,我心甘情愿。"官吏问他们的母亲,母亲说:"年长的人承担家事,罪责在我。"一门都争着赴死,郡县迟疑不能决断,于是向朝廷请示。诏书最后定了孔褒的罪。

孔融一家争相赴死,可谓一门三杰,就是这样一个从小才智出众,注重伦理常情的人,你知道他怎么死的吗?

他被曹操以不肖的罪名处死。株连全家。

坊间盛传孔融拭母,并无史书记载,是为谣传。

孔融自恃才高,心高气傲,口无遮拦。在曹操基本平定北方的时候,他竟然还想让曹操还权给汉献帝,曹操怎么可能答应,便对他怀恨在心。恰逢孙权的使臣来访,孔融不知收敛,对着使者发了一顿牢骚,惹恼了曹操。公元208年,曹操授意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奏孔融:"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散播"不孝"的言论。

原本前面几条罪名还不至于判处孔融死刑,好死不死,孔融之前还说了句大逆不道的话,被曹操抓住,大做文章。孔融的原话:"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答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亲爹有什么值得我们去孝敬的,当时生孩子只不过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生理需求罢了;生自己的母亲更别说了,只不过像是一件容器而已,装的东西到日子出来了,那个容器也就没有用了。

这等大逆不道的话,在当今社会的价值观都不能容忍,何况当时汉天下以孝义治天下。孔融的这一番高论完全超出了社会的底线,最后,曹操以孔融不孝的罪名理直气壮的,把孔融杀死了。

关于孔融不孝言论原文和历史冷知识孔融不孝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史上四大酒徒传奇 第一位因酒被曹操灭族,第三和第四是著名诗人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oku6.com/13/15003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