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对散装江苏如何看待

孝感别怕,苏大强来了 速效 CP,携手抗疫情

其实中央对散装江苏如何看待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散装江苏冷知识,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中央对散装江苏如何看待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散装江苏十三太保搞笑段子
  2. 散装江苏幽默笑话
  3. 江苏的段子为什么那么多
  4. 散装江苏是什么意思

散装江苏十三太保搞笑段子

你好!以下是一个搞笑的江苏十三太保段子:太保一:听说你家要装修,需要我帮忙吗?太保二:不用了,我找了个装修队,先来打了个地基,结果他们说地基不稳定,还得把屋子推倒重来。太保一:啊?那你怎么办?太保二:我发现,打个地基比装修还要贵,于是我打算把地基喷上装修的颜色,就当成装修好了!希望这个段子能带给你一些欢乐!??

散装江苏幽默笑话

江苏笑话三则:

一,连云港和淮安在讨论花果山的归属问题。

淮安和盐城在讨论淮盐文化的归属问题。

二,江苏方言众多,号称“十里不同音”。有吴侬软语的苏州话,还有张嘴就暴露的南京话。

三,江苏“特产”: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江苏的段子为什么那么多

大概是因为江苏是发展相对均衡的一个省,而且13市更有特色,素来有散装江苏之称,文化语言习俗也相差颇大,难免引起一些有趣的误会,或比较有话题度,总得来说关于江苏的段子大多也是友好和调侃的居多,大家看了图一乐呵,不需要太过当真

散装江苏是什么意思

最近网上什么词最流行?恐怕莫过于“散装江苏”了。江苏一个省向湖北一个地级市派出了十几支医疗队,不仅江苏十三个低级市(实际上南京是副省级市、苏州也高配副省级)每市一支,连昆山之类的县级市也单独派出了医疗队!而其他各省大多以省为单位对湖北派出医疗队,于是便有了“散装江苏”的说法……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与江苏的医院多、等级高有很大关系。除了南京之外,江苏不少地级市都设有医学院,苏州有苏大医学院、镇江有江大医学院、南通有通大医学院、扬州有扬大医学院、徐州有徐医大……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医疗水平通常都是比较高的,而且各市还有许多其他比较好的医院,如扬州的苏北医院等等。南京就更加不用说了,省人医、鼓楼、军总、中大……这么说吧,江苏几乎每个地级市都有好几家三甲综合性医院,县级人民医院中不少也都是三级医院,甚至不乏三甲医院。换言之,江苏各市都有素质较高的医疗队伍,有人可派!

再者,江苏交通便利。先讲个“笑话”,说有人提议江苏各市医疗队集中到南京禄口机场出发。可各市的医疗队不干了:“我家门口就有机场,干嘛要跑到南京去?”众所周知,江苏机场多是出了名的,几乎每个地级市都有一个、或者两市共用一个,徐州观音机场、连云港白塔埠机场、淮安涟水机场、盐城南洋机场、扬州泰州机场、南通兴东机场、常州奔牛机场、苏南硕放机场、南京禄口机场……每个市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可以独立派出医疗队、直接奔赴湖北前线。

与此同时,江苏各地级市经济发展相对均衡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虽然江苏也有“穷地方”——苏北(实际上也包括所谓苏中,苏中最初只是个军事地理概念,后来硬是被江苏人自己搞成了地域概念)。但苏北再“穷”,在全国而言经济也还是不错的。说到底,大家都“有钱”,有经济支持才有能力援助其他地方。试想,如果江苏各地级市穷得叮当响,拿什么单独向湖北派出医疗队?

所谓“散装江苏”,既是说这次向湖北派遣医疗队的事情,同时也是在调侃江苏人不团结。江苏人不团结是出了名的,苏南、苏北互相看不上,苏北人中有部分人又自称起了“苏中人”,省会南京更是被边缘化、被苏南苏北人称为了“徽京”。什么意思?安徽的南京!压根儿不拿南京当“自家人”……

地位尴尬的徐州、连云港

徐州、连云港是如假包换的江苏地界,从清朝设置江南省、江苏省开始,徐州、连云港就一直隶属江南省、江苏省。但徐州和连云港的部分地区却有着浓郁的“山东味儿”,尤其体现在语言和生活习惯上。徐州和连云港的部分地区,人们说着“山东话”、吃着“煎饼卷大葱”……操着江淮方言和吴方言的江苏人自然不怎么拿他们当“江苏人”。可徐州人和连云港人尴尬了,明明我是江苏人,怎么就成了“山东人”啦?你们不带我玩儿,那我自己玩自己的……

再就是历史上的一段时期、也就是民国末年到新中国建立初期,徐州和连云港的部分的确被划入了鲁中南行署辖区,而不是新中国江苏省的前身——苏北行署、苏南行署加直辖南京市。这让徐州、连云港的地位变得更加尴尬,自己到底是“山东人”还是江苏人?自认江苏人,可其他江苏人却拿自己当“山东人”,索性我不跟你们玩儿了,在我大徐州圈子里自己玩自己的!

地位更加尴尬的南京

自明王朝开始,南京的地位就相当特殊,他并不属于明王朝的南直隶地界,它是明王朝的首都、继而是陪都!清王朝虽然将南京纳入了江南省和后来江苏省的范围之内,但清王朝的江苏巡抚驻地却是苏州。换言之,清王朝的“江苏省会”是苏州而不是南京!但主管两江三省的两江总督驻地却又在南京,南京的地位就此变得相当尴尬……

民国南京政府建立之后,南京再一次脱离了江苏省的范畴,成为了“院辖市”(相当于现在的直辖市)、民国的首都。那么,民国的江苏省政府在哪儿呢?镇江!换言之,民国时期,南京人就是南京人,他不算江苏人,这或许就是后来其他江苏人不太待见南京的原因所在吧。新中国成立之后,苏北行署、苏南行署和直辖南京市合并为新的江苏省,南京成为了江苏省会,这是也自清王朝江苏省出现以来南京第一次成为江苏省会!加之南京地处江苏西南、与安徽接壤,语言、习惯方面也更接近安徽马鞍山、滁州等地。虽然是江苏省会,南京却被其他江苏省人为边缘化了,甚至还有了“徽京”的名号。

吴方言区的“高高在上”

随着晚清时期上海的崛起,与上海相邻、语言文化方面更加接近的江苏“吴方言区”——苏州、无锡等地迅速成为了上海的“远郊区”。受到上海的影响,吴方言区也形成了“高高在上”的态度,和彼时的上海人一样将江苏的“苏北兄弟”视为“江北佬”。而苏北人则认为:“你不就是上海的远郊区嘛,一个大上海的乡下人拽个什么劲儿?还真拿自己当大城市的了!”苏南、苏北相互看不上的局面自此形成。

改革开放之后,因为邻近上海、工业基础较好,苏南地区迅速发展,经济上甩了苏北一大截,原本“上海远郊区”的心理又一次开始泛滥。记得早年间去苏州、无锡等地,当地人还依然称江苏的江北部分为“苏北”而不是某某市。后来,随着苏北地区经济的发展,与苏南地区差距缩小,吴方言区这种“高高在上”的心态才略微有所改变。但直到现在,苏南、苏北相互看不起的事实依然存在,只是没有早年间那么明显了。

自欺欺人的“苏中”

苏中,原本只是一个军事地理概念,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便于领导区域抗战,新四军在南通、扬州、泰州一带设立了苏中军区和苏中行署,苏中这个概念开始大规模出现。但这仅仅是个军事地理概念,是与战争伴随而行的。新中国成立前夕,苏中行署被取消,纳入了苏北行署范围之内,江苏地面上出现了苏北行署、苏南行署和直辖南京市三大行政区。苏中这个概念也逐渐被淡化了,现而今自称“苏中”的扬州市就伫立着一家名为“苏北人民医院”的区域大型医院。换言之,所谓“苏中”,实际上一直都是属于广义苏北这个范畴。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苏南地区经济的崛起,所谓“苏中”地区也在努力向苏南地区靠拢,经济环境也相对狭义苏北地区更为优越。渐渐地,所谓“苏中人”也染上了吴方言区“高高在上”的坏毛病,刻意与“苏北兄弟”划清界限,将早已淡化、消失的“苏中”概念从土堆里又刨了出来,自称什么“苏中”,似乎自己要比“苏北人”高人一等似的。可事实上呢?人家苏南人还是拿你当苏北人……说白了,所谓“苏中”,纯属自欺欺人!各位所谓“苏中人”不要骂娘,本人就是所谓“苏中”地区的,说你们也是在“骂”自己,但本人说的是事实。

缺乏归属感的镇江

镇江是江苏省最缺乏归属感的一种存在,地域上,它属于江南地区、也就是广义上的苏南地区。可除了少数县市,绝大多数县市无论从语言还是生活习惯,都与苏北的扬州非常接近。镇江市区和扬州市区隔着一条长江基本上都快连到一起了……结果就是,镇江人认为自己是苏南人,可吴方言区的苏南人却不拿镇江人当“自家人”:“你说着苏北话,装什么苏南人?要不你来两句侬、好伐啦?”可苏北人也不拿镇江当“自己人”:“你一江南城市,装什么苏北?”如此一来,镇江变得相当郁闷,苏南、苏北啥也不算!

也不得不佩服镇江人:“既然你们苏南、苏北都不待见我,那咱就翻翻家底儿,哥可是当了二十来年江苏省会的!”于是乎,江苏大学出现了……大多数省份以省名命名的大学大多位于省会城市,如本人的母校四川大学,就位于四川省会成都市。可镇江的几个大学合并之后,却没有取名镇江大学,而是选择了江苏大学这个校名!其心态不言而喻。除了江苏大学之外还有谁?位于河南原省会开封的河南大学、位于河北原省会保定的河北大学……大概其都有类似的心态吧。

雷打不动的苏北

淮阴(现淮安市、宿迁市)、盐城,这是江苏省唯一没有争议的地区,无论别人还是自己,都认可其苏北的身份。不得不说,淮阴、盐城人还是相当厚道的:“我苏北人怎么了?我就苏北人了!你们经济好我不眼馋,我也不自欺欺人。安安分分、老老实实发展经济,要那份虚名干什么?”近几年,淮安、宿迁、盐城的经济在江苏省内而言,发展得还是想当不错的。记得儿时提起盐城的滨海、阜宁、响水就会被人们说成什么“滨阜响,穷得叮当响”,可现而今再去滨阜响看看,虽然不如苏南的一些县级市,但无论经济还是环境,都还是相当不错的。至少在全国范围内而言,不算“穷地方”,反而还算比较富庶之地!

综上所述,江苏之所以会出现“散装江苏”,主要还是因为历史沿革和经济发展得不均衡造成的。这就好比一个大家庭,徐州、连云港曾经被过继出去,虽然自己拿自己当家里的一分子,可家里兄弟却不拿他当自家兄弟了:“你已经被过继给叔叔家了,回来充什么大头?”苏南几个兄弟日子过得好,不太看得上家里日子过得差的几个苏北兄弟,苏北兄弟则认为苏南那几个兄弟是暴发户,相互之间都不待见。后来,所谓“苏中”的几个兄弟日子过得好一些了,也开始看不上苏北的几个兄弟,往苏南的几个兄弟身上贴,可苏南的兄弟又不待见他。于是,所谓“苏中”出现了,说白了就是自欺欺人。镇江和苏南的几个兄弟住一起,但好日子的方式却和苏北的兄弟比较像,苏南兄弟不待见他、苏北兄弟也不待见他,搞得里外不是人……最后只能翻老底儿:“我可是当过家的,你们别不拿粘豆包当干粮!”至于老大南京,很早便另立门户单过了,而且住在叔叔家附近,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说话方式都和叔叔家很像。后来回来“当家”,可兄弟们不干了:“你说你一已经另立门户的人,回家充什么大头?你住叔叔家邻居,你就带着咱那几个叔伯兄弟玩去呗。”于是“徽京”的名号出现了……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又一万亿级黄金赛道诞生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oku6.com/13/15565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