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司马懿为何不敢叛变是因为怕曹叡吗这个问题,司马懿为什么要保曹睿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司马懿为何不敢叛变是因为怕曹叡吗
司马懿从头到尾都没有谋反之心!他是魏国四朝元老,追随武祖曹操打天下的能人。曹丕临终时委任他为顾命大臣;曹睿临终时委以重任,交给他兵权,授予太尉官衔,用他做头号顾命大臣!
曹睿登基初期,蜀国诸葛亮欲起兵伐魏,却忌讳司马懿镇守边关,于是采纳马谡之计,用反间计陷害司马懿,造谣说他有谋逆之举!
曹睿亲率大军迁往视察,司马懿解释清楚,曹睿就削去司马懿兵权和官职,让司马懿回乡“思过”。(这时司马懿不可能造反,一无实力,二无反心,三是魏国经过操、丕两代治理,国力正盛,民心归顺,反叛必不得民心)
最能说明司马懿是“大魏忠臣”的事件,是曹睿死后,将兵权分隶与曹爽和司马懿两人。司马懿是太尉,长期在军队高层任职,战功赫赫,威望极高,他掌握兵权是理所当然的事!
但曹爽想独揽兵权,踢走司马懿,于是向曹芳建议:司马懿德高望重,应该升任太傅。
曹芳不懂政治,照办,就下旨任命司马懿为太傅。
太傅是文职,皇帝师傅,不掌兵权。司马懿明知是曹爽使坏,但没有反抗,就主动交出兵权,深居简出,不理朝政。又装病,怕曹爽继续耍奸谋害他!
从司马懿肯交出兵权,让曹爽大权独揽,就知道司马懿是没有反叛之心!直到此时,他还是魏国大大的忠臣名将!
司马懿为何要夺取曹爽的兵权呢?
这是曹爽逼迫出来的结果!
曹爽本身就有不臣之心,大权独揽,聚集大批门客,气焰嚣张到顶点!他还不停地派人去探望司马懿,看看他“还能撑多久”?司马懿装病,把并州说成荆州,以此迷惑曹爽。
试想,一个大老元臣早就交出兵权了,年纪老迈,在家养病。曹爽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如果曹爽不是有不轨之心,又怎么会时刻提防司马懿呢?司马懿没有兵权,无兵,不可能造反!
而司马懿看得清楚,曹爽迟早要废掉曹芳做曹丕的!
所以,司马懿千等万等就等着曹爽外出,设法夺回兵权!因为司马懿也要自保:曹爽得势,不会放过司马师和司马昭!
后来曹爽三兄弟带上曹芳去外地打猎,司马懿算准时机下手,集合以前的老部下,控制京城驻军,封锁出城通道。
曹爽在城外听到司马懿“谋反”消息,大惊失色,彷徨无计。其实他此时完全有能力与司马懿抗衡的!他的大将军金印在手,可以带曹芳去其它城池驻扎,然后调动外镇兵马讨打司马懿。但他没底气,没胆,没能力,竟然愿意交出兵权给司马懿!回城任凭司马懿处置(司马懿派人传话:承诺只是拿回兵权,并无伤害他之意)
曹爽是蠢猪,回京城后,就被司马懿围困,锁拿,斩首,灭族!
司马懿大权独揽,但他也没有反叛自立,继续辅助曹芳掌管朝政,至死也是魏国名臣!
给司马懿毁灭声誉的是司马师和司马昭,他两兄弟专权独裁,学曹操样子,直至后来完全架空皇帝,为司马炎废魏建晋铺平道路。当然,这也是司马懿可以预见的事情,但他生前所作所为确实没有反叛迹象。
曹睿托孤为什么一定要等司马懿到来,他就没别的人选吗
讲道理说一句,曹叡托孤时可真心不想选司马懿,只是迫于朝中压力,加上刘放、孙资两人作祟,最后才选了司马懿。
景初二年(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突发重病,宫中御医虽然尽力救治,不过病情却一直不见好转。曹叡见此情景,也只能开始对身后之事进行安排。
曹叡前后有过三个儿子,但是都没有成年就已经夭折。后来曹叡收养了曹询、曹芳作为继承人培养。曹叡生病时,曹询只有八岁,曹芳是七岁,都没有成年。因此曹叡除了在曹询、曹芳之中选择谁来继承皇位外,还需要考虑由谁来辅政。
然而这辅政大臣的人选却是一个大问题。曹丕在位时,采取了削弱宗室的政策,对于宗室管束极其严格,不仅命令“藩王不得辅政”,还规定藩王不得进京,不得和朝臣结交。这么一来就导致了曹操的嫡系宗室在很长时间内都无法参与朝政,在朝中没有什么影响力。
因此在曹丕、曹叡时代,倚重的主要是曹休、曹真、夏侯尚等旁系宗室。但是在曹叡病重之时,曹休等人也已经去世,旁系宗室对于朝政的影响力也是大大减轻。
与此相对的是,在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以后,世家大族的权势日益增强,在朝堂之上的影响力日增。
这对曹叡来说可不是好事。自东汉末年起,权臣干政的事就层出不穷。曹叡健康时,依靠着自己的威望还可以压制世家大族。不过一旦自己去世,继承人又年幼,那么就必须要提防权臣干政这种可能。
所以按照曹叡的想法,这辅政大臣最好全部是宗室成员,这样可以避免世家大族干涉朝政。他很快拟定了一个辅政大臣的名单,包括了燕王曹宇、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五人。
帝以燕王宇为大将军,使与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等对辅政。
这五人中,曹宇是曹操与环夫人之子,是嫡系宗室。曹爽是曹真的儿子,曹肇是曹休之子,夏侯献是夏侯惇之孙,属于旁系宗室。而秦朗是曹操的养子(他妈妈就是当年关羽也看上的杜氏),也是宗室成员。因此这个辅政大臣的班子,事实上是一个完全由宗室组成。
然而朝中世家大族出身的大臣大多反对曹叡这个方案,他们希望辅政大臣里也应该有非宗室成员。此时曹叡病重,面对朝中的反对声音也无力全面压制,有些焦头烂额。
而更让曹叡想不到的,他选中的夏侯献、曹肇、秦朗等人和自己的亲信大臣刘放、孙资又闹起了矛盾。夏侯献等人一直不满曹叡宠信刘放、孙资两人,这会觉得自己马上要成为辅政大臣,自然是志得意满,多次宣称刘放、孙资已经蹦跶不了几天。
《汉晋春秋》:中书监刘放、令孙资久专权宠,为朗等素所不善,惧有后害,阴图间之。
《世语》:刘放、孙资久典机任,献、肇心内不平。殿中有鸡栖树,二人相谓:‘此亦久矣,其能复几?'指谓放、资。
刘放、孙资两人知道以后,自然不赞成曹叡的这个安排。他们趁曹肇等人不在宫中时入宫面见曹叡,以曹丕规定亲王不得参与政务为由,反对曹宇等人担任辅政大臣。同时刘孙两人还诬陷曹肇、秦朗等人在宫中时,趁着曹叡生病之机调笑才人,而曹宇还控制宫禁,不让大臣进宫,意图不轨。
刘放、孙资最后举荐弱懦无能的曹爽出任辅政大臣,以便自己控制。曹叡担心曹爽一人无力辅政,刘放、孙资于是又举荐了司马懿。
放、资惧,乃劝帝召宣王。
司马懿是此时朝中资历最老的大臣,又是出身世家大族。本身就迫于世家大族压力由于不决的曹叡在刘放、孙资的游说下,最终决定任命司马懿和曹爽一起辅政。
所以曹叡并非一开始就打算托孤给司马懿,只是多种原因促成之下,才有了这个安排。
曹丕死时为什么将自己的儿子曹睿交给不甘人臣的司马懿
只有司马懿可以与诸葛亮抗衡
昏庸无能的曹叡,为什么能让司马懿惧怕一生
题主啊,谁告诉你曹叡曹元冲是昏君。整个三国11位皇帝里曹叡应该是排第二的(仅次于刘备),曹叡如果多活五年,就完全可以灭掉蜀汉,蜀汉被灭,司马懿就丧失篡位的基础,司马懿不是惧怕曹叡,司马懿是谁。他是世家门阀的代表,司马懿的篡位代表着士族终于登上政治舞台。
对于司马懿而言,他能够篡位成功一是寿命足够长,熬死了所有比他牛X的人物,曹魏皇帝又过于短命、二是司马家作为世家的代表,获取整个世家的拥护,曹魏皇帝成为傀儡。三国时期豪杰并起,最终渔翁得利的是司马懿,实际上就捡漏,司马懿善于伪装,历经曹魏四代君王(从曹操算起),也辅佐了曹魏三代君王,那么在曹操、曹丕和曹叡三个人里。对于曹操和曹丕二人司马懿谈不上怕,这时候的司马懿是忠臣,没有篡位的想法,因为野心也是随着地位的变化而不断地提升的。司马懿比曹丕大八岁,比曹叡大24岁,按当时的年龄已经快两代人了。而无论是曹丕还是曹叡要杀司马懿可谓易如反掌。曹叡在位的时候,司马懿没有必要、也不敢,更不会发动兵变,因为曹叡始终控制皇权,况且能力也不低,数次御驾亲征击败东吴孙权,也算是马上皇帝。司马懿又没有控制实权,篡位是找死。
曹叡在位时,司马懿老实本分,数次抵御诸葛亮的来犯,间接地控制曹魏的军权,扩大了自身的政治实力。这时候,曹真、曹休、陈群都是三世老臣,曹叡也都能驾驭。所以说曹叡御下能力相当地不错。仔细想想,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能把司马懿这种老狐狸治得服服帖帖,你觉得他会差吗?还有就是这个时候军权始终控制在曹魏宗室的手里。司马懿虽然数次领兵也只是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曹叡在十三年。司马懿始终没有形成政治势力,当然,这时候司马懿也没有篡位之心。曹叡最大问题是驾崩太早,不过是35岁,太子年幼,曹芳年仅8岁登基,不得不设立辅政大臣,辅政大臣的安排显然没有安排好。导致曹魏政权迅速衰落。只能说,曹叡所托非人。
和曹操重用宗亲不同,曹丕继位时,为制衡和控制宗室的势力,竭力打压诸侯王好宗室,自己的帝位是稳固了。但这意味着士族开始掌权,权臣势力越来越大,宗室势力越来越小。而当曹叡想制衡权臣,培养宗室实力的时候,已经是为时已晚,曹叡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如此短命。38岁就驾崩了,根本没有来时间来考考虑辅政大臣,曹叡匆忙之下,仅仅安排了两名辅政大臣,曹爽和司马懿。一个小年轻,一个老油条,后果可想而知,实际上曹叡并不想立曹爽为辅政大臣,司马懿更是被排除在外,可见曹叡还是清醒的,曹叡最初希望曹宇为辅政大臣,但曹宇上书谦辞推让,曹睿最后准了曹宇的奏折。趁此机会,有人向曹叡推荐曹爽和司马懿辅政,曹肇、夏侯献等人反对,而曹叡答应了。应该是临死前二乎了。
在曹叡死后,陆逊曾说:其选用忠良,宽刑罚,布恩惠,薄赋省役,以悦民心,其患更胜于曹操。曹叡一生为人诟病的就两件事,一是好美色,广建宫殿,二就是所托非人,曹芳可以说继承了一个强大的国家,但最终还是给司马懿做嫁衣了。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关于本次司马懿为何不敢叛变是因为怕曹叡吗和司马懿为什么要保曹睿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oku6.com/14/132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