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人物陕西首富周莹曾是慈禧干女儿,为何死后被葬在乱坟岗(周莹(清末陕西女首富)

传奇人物陕西首富周莹曾是慈禧干女儿,为何死后被葬在乱坟岗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传奇人物陕西首富周莹曾是慈禧干女儿,为何死后被葬在乱坟岗,以及周莹的娘家为什么衰败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历史上的民国女首富周莹,为什么成为了慈禧太后的干女儿
  2. 传奇人物陕西首富周莹曾是慈禧干女儿,为何死后被葬在乱坟岗
  3. 现实版的周莹在哪里
  4. 陕西泾阳吴家大院现在怎么样

历史上的民国女首富周莹,为什么成为了慈禧太后的干女儿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慈禧太后一生有无数个人为其锦上添花,但是为其雪中送炭的却很少,周莹便是其中一个,因此,慈禧太后备受感激,认其为干女儿。

慈禧“西巡”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入侵北京,慈禧太后见颐和园是守不住了,只好带上自己的豪华“旅行团”进行“西巡”去了,实际上就是去逃命去了。慈禧太后不愧是为老佛爷,即便是在逃命也要将足了排场,一路上大部队浩浩荡荡,饮食让虽不再是满汉全席,但是八菜一汤是少不了的。这样一来前期还好,但是毕竟路途遥远,无论如何也经受不起这样的挥霍,慈禧后期竟然变穷了,也体验到了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感觉,慈禧老佛爷属于一顿饭要吃一百多个菜的主,那受过这样的罪啊,于是马上就如霜打的茄子蔫了。

民国女首富周莹

周莹有一点和慈禧比较想象,那就是都是寡妇,周莹陕西省三原县,家境不错,名门望族书香门第。后嫁给了同在陕西省吴家,但是做梦也没想到的是自己的丈夫没几个月便生病死了,于是周莹便开始了自己的守寡生涯。更有趣的是吴家多待经商,无论如何也是一个富足的家庭,但是却没有一个子孙后代,于是周莹莫名其妙的就成为了第一继承人,继承了吴家的家业。而周莹也不愧为女中豪杰,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很快的就将吴家的家业扩大了很多倍,最后竟然还成为了民国时期的女首富。

周莹雪中送炭慈禧太后,双方互认母女关系

正所谓名人故事多,也可能是一种缘分,一个是仓惶逃向陕西,属于饥寒交迫状态的慈禧太后,一个是陕西逐渐走向富强的女商人,二人就陕西这个地界擦出了故事的火花。在慈禧逃向陕西的时候,周莹在陕西也有一定的地位,自然知道慈禧太后即将来到陕西,而这一路遥远,周莹也大概知道慈禧的窘境。于是周莹就像如果在慈禧太后落魄的时候帮助她一把,待其重回朝廷之后是不是会很感激自己,会有利于自己的生意,于是周莹就投资了一笔,捐献给了慈禧太后10两白银。

效果出奇的好,这10两白银本对于慈禧来说是不屑一顾的,但是这时的10两白银却相当于曾经的百万黄金,因此慈禧太后大为高兴,并且感激涕零,称赞周莹为女中豪杰,并且说到自己没有女儿,要认周莹为“义女”,并封其为“一品夫人”,又赐予周莹一块“护国夫人”的金匾,可谓是“龙恩浩荡”了,周莹的这笔投资产生了多倍的利润。

慈禧老太后一生挥霍无度,应该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有缺钱的时候吧,更没想过自己也会有因为10万白银感激涕零的时候吧!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慈禧太后这时方知道金钱的可贵。人都是这样,在自己辉煌的时候很少的在意他人,而在自己落魄的时候,即便是他人的一丝的帮助也会使自己感激涕零,慈禧太后更是如此。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传奇人物陕西首富周莹曾是慈禧干女儿,为何死后被葬在乱坟岗

孙俪演火了很多电视剧,随着《那年花开月正圆》的上线,大家又忆起了历史上的传奇人物陕西女首富周莹。

周莹家世显赫,天资聪慧却有着坎坷的一生。先是周家家道中落,嫁给吴家少爷吴聘后,又遭遇丈夫和公公双双离世,周莹临危受命接管了吴家产业,却把一个频临破产的家业做成了一个“商业帝国”。有钱的她也乐善好施,在当地做了很多义事,更是两次为清政府慷慨解囊,被慈禧收为义女,成了一品诰命夫人。只不过据说她年轻守寡,也没一男半女,所以死后也没有进吴家祖坟,而是被义子葬进了大家说的乱坟岗,这有点匪夷所思了,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

一起去看看真相到底如何吧。

一,周莹临危受命,接管吴家产业。

电视剧中周莹是一个身世凄惨的江湖小混混,其实历史上的周莹家世很好,其祖上曾经是当地的大商人,修建了17院豪华宅第,只是到了她这个时候家道中落了。

17岁的她嫁进了陕西泾阳县安吴堡的吴聘,有的人说是冲喜,有的人说两家是自幼就定下了婚事,我更倾向于第二种说法。

周家也不弱,没必要把她送进火坑,还有她是嫁进吴家三年后,丈夫吴聘才去世,那时候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女儿,只是不幸夭折了。

丈夫去世后,公公又去世了,周莹成了"安吴寡妇",吴家偌大的产业也频临崩溃,可以说周莹是临危受命,接管了吴家的产业。

不得不说,周莹是有商业头脑的,她一步步地把这样一个衰败的产业做大成了“商业帝国”,她也成了陕西史上赫赫有名的女首富。

二,周莹乐善好施,为清政府慷慨解囊。

周莹已经富可敌国了,可是她却不是没有良知的奸商,生意上她讲究诚信,而有了钱后她更是乐善好施。

在当地遇到天灾人祸,她都会开仓放粮,救助贫苦百姓;还出资兴修水利,捐助教学;最有名她的还是她为清政府两次慷慨解囊。

第一次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带着人仓皇逃到西安避难,周莹捐助了10万两白银。慈溪大为感动,收为义女,更是送了她亲笔题写的“护国夫人”牌匾。

第二次是1901年,清政府与11个国家签下《辛丑条约》后,需要大额赔款,周莹再一次慷慨解囊,被慈禧封为“一品诰命夫人”。

不过却有无数人为她的身后事叫屈,因为她死后没有被葬进吴家松柏森森的祖坟陵园,而是进了大家说的乱坟岗。三,被葬入乱坟岗?家产捐给政府抗日。

周莹去世的时候只有42岁,应该是操劳过度吧,死后埋葬在哪里就成了一个问题。

当时的吴氏园陵占地50亩,可是据说周莹是一个寡妇,也没有子嗣就没有被葬进去,而是葬在了数百米之外的一个荒芜的地方,也就世人说的乱坟岗,和夫君遥遥相望。

不过这一说法很多人都觉得不可信,周莹去世的时候大约是1911年,清政府还没有灭亡,遗老遗少那么多,这样一个“一品诰命夫人”被草草安葬,也不会同意吧。

周莹的养子吴怀先在抗日战争爆发的前夕,把继承的家产都捐给了国民政府,用以抗日,怎么看也不是一个无情无义之人。

周莹的重孙女给了另外一种说法,说周莹生前找人看过风水,吴家的祖坟财旺丁不旺,现在的埋葬地是风水先生选的,能旺子嗣。

还是这一说法靠谱,你们觉得了?

我是木鱼,小女子一枚,却痴迷于近现代史的风起云涌,每日更新,喜欢就关注我吧,感谢有你。

现实版的周莹在哪里

周莹迷雾十问答

缘起:

笔者为三原人,祖父家与周莹老家相邻,祖母娘家与周莹老家同村。

家族中有位曾祖母辈的亲戚是周莹的侄女,有位祖母辈的亲戚曾在周家大院工作过。

相对而言,与充满迷雾的周莹的距离还算比较近。

当见到有关周家、吴家形形色色、相互矛盾、错误百出的的文章,笔者决定结合各类志书记载与本地比较可信的传说,还原一个现实的周莹。

一、周莹是三原人还是泾阳人?答:说周莹是三原人或泾阳人都对。移动的户籍

这个回答虽然圆滑,却符合历史与现实。

判定一个人的籍贯,通常以出生地作为参考。

周莹,在新旧各种陕西志书中统一被称为吴周氏。

可见周莹这个名字应该是闺名。

据《泾阳县志》(2001年版,下同)记载,吴周氏在1868年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府泾阳县鲁桥乡孟店村周家大院,在17岁时出嫁本县蒋路乡安吴堡村吴家,于1910年逝世。

(三原周家大院,被本地人称为周家大房店)

当时周家大院属于泾阳县。

故周莹是泾阳人。

但据《三原县志》(2000年版,下同)记载:原属于泾阳县的鲁桥镇于1956年10月划归三原县管辖。

故从现在的行政区域来看,周莹是三原人。

所以,说的具体一点,周莹在有生之年,以及在自我认同下都是泾阳人;在现有行政区域下自1956年开始为三原人。

对于周莹到底是三原人还是泾阳人,两地人也没有过分纠结与争论。

二、周莹与三原富商周梅村是什么关系?是街头卖艺出身吗答:周莹是周梅村的曾孙女,出生于官宦富商之家。身世纷争

吴树民在《秦商与周家大院》(刊发于2016年第6期《中国小康》,下同)中认为周莹是周梅村的女儿。

刘阿津与李刚所著的《千年秦商列传》(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年)中,引用杨居让在《不得不说的安吴寡妇》(《唐都学刊》2015年第5期)的观点,认为周莹是周家的养女。

插播一条预警,请各位记住这本书《千年秦商列传》,因为其中关于周莹的论述漏洞百出。笔者将在下文中一一指出。

另外,孙杰曼在《安吴堡式易堂轶事》中说,周莹出生于同治八年,是周家的养女。

笔者认为这几种观点都是站不住脚的。

父女年龄竟然相差百年?

首先来看周梅村其人。

《重修鲁桥镇城乡志》记载:“周占奎字梅村,是孟店村巨富。乾嘉间江西窑业最盛,迄今号‘梅村自制’即是也。屡出资抒国难,以捐封江西补用道。见贫困小求即助,生平无邪行。有周八爷‘活财神’之说。”

(周家大院怀古月轩。匾额题文合一,主要抒发了作者对于月亮照过古人也照今人的感慨,表现作者朴素的唯物主义情怀)

周八爷年龄的推测

新旧各种陕西志书中虽未提及周梅村的生卒年月,但可以进行合理推测。

据《三原县志》记载:“孟店民宅(即周家大院)建于清嘉庆年间,是清代显宦富豪周梅村的住宅。”

在三原、泾阳当地,有周八爷请数百匠人在清河中用水磨砖,加工装饰豪宅用的砖雕的传说。

建宅时间记为嘉庆年间,可知周家大院的兴建与竣工都发生在嘉庆年间。

嘉庆年号使用范围为元年(1796年)至二十五年(1820年)。

假设周梅村在二十岁时修建好周家大院,并设定当年为嘉庆朝最后一年,即1820年,则推算周梅村生于1800年;

假设周梅村在二十岁时修建好周家大院,并设定当年为嘉庆元年,即1796年,则推算周梅村生于1776年;

假设周梅村在六十岁时修建好周家大院,并设定当年为嘉庆朝最后一年,即1820年,则推算周梅村生于1760年;

假设周梅村在六十岁时修建好周家大院,并设定当年为嘉庆元年,即1796年,则推算周梅村生于1736年;

根据以上推测,可以粗略得出周梅村的出生时间范围为1736年至1800年。

而可知周莹生于1868年,可推测离周梅村出生的时间相差为68至132年。

如果按照以上周莹是周梅村女儿的说法,父女年龄相差过大,不符合时间逻辑

另外当地也未有父女年龄相差如此之大的传说。

而按照出生日期相差68至132年,结合当地家族情况比较,周莹是周梅村的曾孙女更可信。

周家大院讲解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称周莹是周梅村的曾孙女。

捕风捉影的“爆料”

杨居让、孙杰曼都说周莹是周家养女,但不能提供可靠证据。

他们的依据只是《重修泾阳县志》中记载的:莹“少孤,依于兄嫂,年十六以兄嫂命归

吴”。笔者从这句话中无论如何也看不出来有一丝关于周莹被收养的信息。

当地也未见有此类的传说。

另外,孙杰曼说周莹生于同治八年,即1869年。

这个时间与《三原县志》、《泾阳县志》的记载1868年不符。

阔气的专用捷径

按照当地比较可信的传说,周家为周莹专门买了地修建了道路与桥梁以便她“熬娘家”。

路旁立有路况碑,在桥北立有赑屃驮着的石碑一座。

据笔者父亲回忆,曾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在邻居家见到被当做桌子的路况碑,核心内容为修路缘由、道路位置、长宽几丈等。

结合当地传说与遗存现状,可大致还原出道路信息:

此路宽约十米,位于孟店城堡西城墙与北权城堡东城墙之间(两城堡现已不存);

长约六百米,自孟店城堡西门往北至大桥河。

结合新旧地理情况,还可大致还原出周莹出嫁与探亲返程路线:

旧路线:出孟店城堡东门向东,向北经常家堡、吴家道、进鲁桥城堡,出鲁桥城堡

西门向西,过清河到“颠倒王家”、毛家村、抵安吴堡。

新路线:出孟店城堡西门向北,过桥越清河,直接到“颠倒王家”、毛家村、抵安吴堡。

经过对比,新路线较旧路线缩短一半路程。

如此霸气外漏的捷径,能给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修?

周家仍是富甲一方

除了修桥的财大气粗,从现存于周家大院里的咸丰七年(1857年)分家清单,以及当地“蔡王人下四川,孟店的银子堆成山”的歌谣,可以说明周莹出嫁时周家仍很富有。

吴氏后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达了这一点。

而周梅村虽然属于捐了个江西补用道,但也算官宦之家。

三、周莹与吴聘之间是否有惊天动地的爱情?答:他们之间来不及相爱。后人所述的爱情

自称为周莹后人的吴某在接受《西安晚报》采访时说:“周莹与吴聘结婚三年后吴聘才去世的”

笔者认为吴某的说法不符合事实逻辑。

赏赐有遗漏?

按照《三原县志》、《泾阳县志》的记载,都认为周莹在17岁(1885年)时出嫁到吴家,丈夫吴聘因染疾不愈,婚后数日死去。

《续修陕西通志稿》中有明确记载:“光绪十一年(1885年),安吴堡封二品夫人。吴周氏捐银四万两有奇,(文庙)重修落成,知县涂官俊建立碑亭为文纪事”;系“周承夫志,独立认修,三年竣工,费金四万余。事闻,给二品封典”。

从此记载可以看出,周莹是在嫁入吴家当年捐助了四万两白银用于修缮文庙,并且是按照丈夫的遗愿。

另外周莹因修缮文庙被封为二品夫人,并且有知县立碑记述。

倘若按照吴某的说法,吴聘在结婚三年后去世,

那清廷只封周莹而不封吴聘,只记吴周氏捐款而不提吴聘的作法就很另类。

这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是根本不可能的。

(泾阳文庙)

没有爱情的婚姻

有人说周吴两家为世交,交往密切。

但按照清末的礼教风俗,周莹要裹小脚,深居绣楼。

所以周莹与吴聘婚前可以亲密接触,擦除爱情火花的概率不大。

两人婚后共处的时间只有几日,何来爱情?

笔者认为,人们向一这对苦命的鸳鸯报以深切的同情与美好的祝愿,故衍生出相爱三年的故事。

四、周莹的丈夫吴聘是被毒死的吗?答:吴聘为患病去世。薄命的吴聘

《续修陕西通志稿》中说:聘“有父风,在光绪丁丑、戊寅旱灾时,捐贩银两万两千两,议叙郎中”

可见,吴聘按照家族惯例,通过捐官走向仕途。

但《泾阳县志》中只说患病去世。

其他志书中也未找到吴聘意外死亡的记录。

故电视剧中的毒杀以及阴谋论是不存在的。

那吴聘到底活了多少岁呢?

根据笔者严密推断,吴聘病故时虚岁16。

具体推算过程将在下文中揭晓。

顺便插一句,吴聘去世后,周莹未再婚。

因此周莹被当地人称之为“安吴寡妇”。

另外当地也没有流传关于周莹的绯闻传说。

故电视剧中所说的周莹与其他的人爱情也是不存在的。

五、周莹与吴聘有后代吗?答:他们没有自己所生的孩子,只有养子吴怀先。女儿与继子

自称为周莹后人的吴某在接受《西安晚报》采访时说:“两人还生有一个女儿,可惜早早夭折了”;“吴聘还在世时,就已经把吴家中院的侄儿玉成过继过来为子,改名怀先,字念昔。”

笔者认为,吴聘在婚后几日内病故,按照常理留下遗腹子的概率很小;

另外吴怀先但应该在吴聘过世之后过继的。

《重修泾阳县志》中记载:“庚子两宫西狩,值大荒,(吴周氏)命念昔赴行在”。

据《泾阳县志》记载,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共中央为抗战需要,在本县云阳镇筹建旨在培养青年干部、发展抗日力量的训练班。

吴怀先将吴氏庄园借给青训班作为学习场地。

故青训班第四期以后迁至安吴堡,时称安吴青训班。

由此可以证明吴怀先确实是周莹的继子,继承了东院财产。

(安吴青训班旧址)

婚前过继可能性很小

如果按照吴某的说法,吴怀先是吴聘生前过继的。

首先在旧时于婚前过继的行为实属罕见。

一般都为男性结婚后无后才考虑过继之事。

周莹出身名门大户,出嫁时家族势力仍在。

周家岂能容忍自己的千金一过门就当别人的继母?

按照吴聘娶周莹这一举动,肯定带有让自己孩子继承产业的初衷。

不符合子承父业的常理

退一步讲,如果吴怀先真是吴聘生前过继的。

那么根红苗正的吴怀先就会子承父业,成为吴家的继承人。

那自然就轮不到的周莹来掌家。

有人可能会指出吴怀先年龄太小无法持家。

但按照清末陕商的经营模式,东家与掌柜权职分明。

吴怀先虽然幼小,但还有参与分红的吴氏其他支系,以及各行各铺的掌柜。

所以维持经营不是问题。

假如周莹强行绕过吴怀先接管吴家管理权,吴氏其他支系首先就不会答应。

六、周莹是否在丈夫、公公去世后临危受命撑起吴家的?答:周莹是在吴聘父母去世后嫁入吴家的,在吴聘去世后复兴了吴家的产业。接了公公的班?

吴树民在《秦商与周家大院》中写到:“吴家迎娶周莹为妻之时,吴家财力已经大减。未久,公公吴尉文、丈夫吴聘先后故去。”

刘阿津与李刚在《千年秦商列传》中写到:“光绪丙子年(1876)吴尉文去世。不久,周莹的丈夫吴聘也撒手人寰。在此家道主持空置的危机面前,周莹挺身而出,临危受命”

笔者认为以上三位作者都没有搞清吴尉文、吴聘、周莹的年谱,所以存在时间错误。

大儒题写的碑文提供了判断坐标

《续修陕西通志稿》载:“吴蔚文,字汉章,痒生,家素封而好读书,事继母以孝,奖布政使衔。”

吴蔚文就是吴聘的父亲。

吴氏陵园现存吴蔚文墓碑两座。

一座碑文记载墓主人官职、姓名,以及合葬妻妾的情况。

另一座碑文记叙撰碑起因,吴蔚文仕途变迁及家族等情况。

(吴蔚文墓碑)

碑文由“关学”大儒,“三原贺瑞麟述并书”。

(关于贺瑞麟的介绍,请参考笔者对“关于宋元明清以来,陕西关中的关学大儒都有谁?”的回答。)

碑文提到:“同治十年(1871年)季夏,泾阳宁武太守吴君汉章访予于清麓精舍”。

说明贺瑞麟与吴蔚文关系密切。

更可以看出贺瑞麟所作碑文并非应酬而作,可信度非常高。

碑文提到:“独君殇时聘方八岁”。

这就明明白白地说清了吴蔚文去世时,吴聘才八岁。

碑文提到:“卒于湖北之武昌,时光绪丙子(1876年)十月也,年仅四十有六”。

此处明确记载吴蔚文去世时间与享年。

按照当地人说虚岁的习惯,并可以推算出吴蔚文生于1831年,而吴聘则生于1869年。

由此可知,吴聘应该比周莹小一岁。

上文提到的吴聘享年16岁也以此而来。

结婚的是两个娃娃?

如果按照以上几位作者的说法,周莹在公公、丈夫相继去世后撑起大局。

那么吴蔚文去世时,八岁的吴聘与九岁的周莹都还只是个娃娃。

两个娃娃能成什么精?

进门未见公婆

碑文提到:“原配姚继李,皆先君卒,副室姚高,君卒后立相继之。子聘后姚生也。君葬已六年矣”。

说明与吴蔚文合葬的有两位正室,两位侧室。

这四人合葬的时间是吴蔚文去世六年后的1882年。

1885年,周莹18虚岁时嫁入吴家。

故周莹过门时,公婆都已去世。

另外“子聘后姚生也”说明了吴聘非正室所生。

顺便插一句,碑文落款为光绪九年,即1883年,并非《泾阳县志》中所写的立碑时间为吴蔚文去世的1876年。

明星女总裁

至于周莹如何复兴家业,现存史料没有叙述具体细节。

流传较多的都是些无法考证的传说,在此不一一列举。

但这些资料整体上都是对周莹善于经营管理的褒奖。

可以当做对于周莹具有的商业才能的肯定。

当然也再一次印证了周莹出身于富商之家。

否则哪里会有如此的眼界与赞誉。

七、周莹有没有向慈禧太后进献十万白银,被她认作干女儿,被封为“护国夫人”、“一品诰命夫人”?答:周莹确实向慈禧太后进献十万白银,被封为“护国夫人”、“一品诰命夫人”,而干女儿一事只是传说。有钱就可以当皇亲国戚?

李刚在其所著《陕西商人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一书中写到:“庚子年慈禧西逃西安后,吴家捐银50万两,周氏被慈禧看作义女,诰封一品夫人,经常被慈禧接到西安的行宫中陪老佛爷聊天说话”。

笔者认为,李刚提到的“捐银50万两”过于夸张与史料不符;

“周氏被慈禧看作义女”尚未有充分证据;

“经常陪老佛爷聊天说话”更与宫廷规制不符,属于发挥想象。

真金白银换来的荣誉证书

《重修泾阳县志》中记载:“庚子两宫西狩,值大荒,(吴周氏)命念昔(周氏养子)赴行在,捐十万金助赈,奉旨赏给一品夫人。念昔亦由郎中赏道员并戴花翎,秩二品”;“并援吴家‘护国夫人’牌匾”。

《泾阳县志》也沿用了以上的说法。

李智在《丰碑·安吴青训班文献集》(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中提到:“2005年11月,在高陵县发现安吴寡妇《墓志铭》,碑文中有:‘清故诰封二品夫人,特封一品夫人……’,此碑文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朱益藩所撰。”

据泾阳当地传说,吴周氏为迎诰封的圣旨,复修、扩建了安吴堡建于元朝的迎祥宫。

(迎祥宫戏楼)

吴宓的否定

著名文学家吴宓出身吴氏东院,按照辈分称周莹为堂伯母。

吴宓在1962年12月30日参加西南师院中文系文科进修班新春联欢会上,说:“(周莹)并未见过慈禧太后,但以一九零零年助赈最多,诰封一品夫人”。

此事被他记入当日的日记中。

两人面都没见过,何来认干亲和谝家长里短?

八、保存在陕西省图书馆的十二条楠木屏风是周莹在慈禧过寿时送的吗?答: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是周莹送的。收了礼没带走?

刘阿津与李刚所著的《千年秦商列传》中写到:“周莹在慈禧诞辰,奉献一副由十二个屏面连接成的屏风”;“该屏风慈禧离开陕西时没有带回京师,而是留在了当时西安的‘亮宝楼’,现藏在陕西省图书馆”。

笔者推测现存陕西省图书馆的十二条楠木屏风应为当时陕西官员为慈禧置办的接驾摆设,并非周莹所送。

老佛爷确实在西安过了生日

据史料记载:慈禧生于道光十五年十月十日,即1835年11月29日。

庚子年九月初四,即1900年10月26日到达西安。

辛丑八月二十四,即1901年10月6日由西安启程回北京。

所以按照时间来看,老佛爷确实在西安度过了她的六十五岁大寿。

没有接收方记录

《泾阳史话续集》中记载,吴周氏给慈禧的进献宝物有:“哮珠手串一件、象牙凉席两件、金佛像一尊、景泰蓝香炉一个、楠木卧床一张、楠木小圆瓶八个、金猴一个、景泰蓝食盒一对共八件”。

但未有十二条楠木屏风之事。

《续修陕西通志稿·西巡本末附录》中记载了慈禧过寿诞时,婉拒王公大臣、地方大员铺张之举,也记载了个别私人所赠微细之物,其中只字未提十二条屏风之事。

有人撰文指出,在北院门巡抚衙门行宫正厅冷暖阁中,慈禧太后确也曾使用过屏风,但是六条,不是十二条。

蓼花糖与慈禧热度

三原当地人说,周莹在慈禧太后过寿时进献了裹有芝麻,皮酥内绵的糕点。

慈禧太后品尝后甚是喜爱,并赐名“蓼花糖”。

三原有特产蓼花糖由此得名。

但在各类志书中也未有慈禧太后与蓼花糖相关联的记载。

所以蓼花糖的传说实际上是清末陕商想蹭蹭老佛爷热度的商业策划。

(三原特产蓼花糖)

九、周莹死后真的被葬在乱坟岗,无迹可寻吗?答:周莹虽未埋进吴氏东院祖茔,但有明确的埋葬地。另有宝地?

安吴堡的吴氏陵园并不是周莹的长眠之处。

据吴氏后人描述,周莹的坟冢在吴氏庄园东北200米处,养子怀先的墓在西北,母子二人均没有葬在祖坟内。

十年浩劫间,周莹坟冢被平。

吴家后人表示已找到墓穴位置,准备近期将其复原。

吴氏后人说,周莹之所以没有葬入祖坟,是因为她生前看上了另外一处埋骨之所。

笔者认为,周莹未葬在吴氏东院祖茔另有隐情。

孤独的吴聘

在吴氏陵园内可以看到吴聘的祖父吴萼轩、父亲尉文墓上都立有石质牌楼与,以及与妻妾合葬后所立的石碑。

(吴聘祖父吴萼轩墓碑)

(吴氏陵园内的牌楼)

(吴氏陵园内的牌楼)

而吴聘墓前仅有石质牌楼,而没有墓碑,没有女眷合葬。

这一现象值得深思。

如果按照吴氏后人的说法,周莹自选风水宝地,这与旧时夫妻合葬的习俗不符。

笔者推测,两人的感情其实一般,甚至是比较陌生的。

原因就是他们只存在过几天的婚姻。

至于未给吴聘树碑一事,这与养子有很大关系。

笔者认为,这正说明了父子二人只存在名义上的关系,未有深厚的感情。

也更印证了笔者认为养子应在吴聘去世后被周莹认领的观点。

十、周莹有画像流传下来吗?答:没有

网络流传最多的是这一张图片。

(被以讹传讹的周莹画像)

装饰画带来的美丽错误

经笔者亲自论证,该图只是一个装饰画,并非周莹照片或画像。

首先,笔者在2000年冬参观周家大院周莹绣楼时,向工作人员提过这个问题。

答复是这幅图画并非周莹画像,仅仅是为了美化陈设而已。

(实景游客照)

其次,这种画像与该时代的卷轴人像、老照片、炭笔画像特征截然不同,故应为新作。

目前为止,关于周莹还未发现任何图像实物资料。

以上为周莹迷雾十问答,如果您有意见或资料补充,欢迎留言或私信。

对于点赞最多的留言,本人将送三原特产蓼花糖一份!

本人闲散HR一枚,自号“隆梨散人”。现居西安龙首山西麓,靠汉长安城遗址,临唐梨园故地。正所谓靠山吃山,靠城吃城,靠梨吃梨。喜欢站在人力资源管理角度解读历史,欢迎各位留言互动,关注本号其他文章。

陕西泾阳吴家大院现在怎么样

《那年花开月正圆》热播让周莹这个人广为流传,其实这个人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而且电视剧拍摄场地就是安吴寡妇周莹的故居,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据悉,周莹出生于陕西省三原县,历史上确有其人。周莹据传天资聪颖,进入泾阳安吴堡大户吴家,并嫁给吴家少爷吴聘,后其夫吴聘和其公公均因故去世,吴家逐渐家道中落。

如今的吴家大院,已经成为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和教育基地,那段曾经的辉煌历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

1937年10月,当时的吴家主人吴怀先,将吴家大院借给国家青年部,办起青年干部学校。在此后的两年多里,有12000余名学员从这里毕业,走到延安、抗日前线、敌后根据地等地参加抗日救国斗争工作。2009年9月8日,泾阳县安吴堡青训班纪念馆揭牌,纪念馆所在地是曾经声名远播的吴家大院,安吴堡内城所在地。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传奇人物陕西首富周莹曾是慈禧干女儿,为何死后被葬在乱坟岗和周莹的娘家为什么衰败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传奇人物陕西首富周莹曾是慈禧干女儿,死后被传葬在乱坟岗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oku6.com/14/13376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