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北洋政府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北洋政府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北洋军阀的由来
北洋军阀是民国军阀的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
北洋军阀是产生于清末的一个军事政治集团,袁世凯就是这个集团的总头子,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从1912年起至1928年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1916年袁世凯虽然死去,北洋军阀集团也发生了分裂,但相继控制北京政府实权的皖系、直系、奉系,以及在北方控制一省或地区的大小军阀,也多出自这个集团。
北洋政府是什么意思
北洋政府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北洋政府指的是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派系把持的民国政府,如果要彻底说清楚北洋政府,那么我认为就得和南京国民政府对比着去说。
在清朝灭亡后,因为袁世凯的势力过于强大,并且好多清朝遗留下来的实力派都听袁世凯的话,所以袁世凯当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而孙文先生那个大总统则是临时的。
此后,民国政府定都于北京,并且形成了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政团体,这些人要不是袁世凯小站练兵的骨干,就是他的门生故吏,因此南方的革命党人以及外国人称北京政府为北洋政府。但是北洋政府在袁世凯死后,就陷入了混战之中,直系不服皖系,皖系不服直系,奉系直皖都不服,在这种情况下,奉直皖三系连年混战。
所以,为了结束这种军阀统治你局面,革命党成立了黄埔军校,开始组建北伐军开始北伐。之后北伐成功,北洋政府最后一位实权人物张作霖被炸死于皇姑屯,而他的继承者也就是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从此没有了北洋政府,成为了南京国民政府。
当然这里面又分分合合,因为国民党里面又出现了新军阀,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和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时不时打仗。不过之后宁汉合流,蒋汪勾结,这也就是南京国民政府。总得来说,无论是南京政府还是北洋政府,最终都成为了新中国的过客。
不知道各位是否赞同的的观点呢?
为什么叫北洋时代
北洋一词的说法历史沿革
北洋之说最早出现在宋朝,主要指黄海、渤海区域。后来在清朝1791到1821年间,以上海吴淞口为界,长江以北的均为北洋,是包括江苏、山东、直隶等各口岸的地域概念。
北洋的存在源于其政治因素,正是如李鸿章、袁世凯等人的存在以及其势力范围而被约定俗成。
北洋:渤海、黄海,朝鲜半岛附近。如"北洋水师"、"北洋军阀"、"北洋政府"、"北洋通商大臣"。这些词均源自以李鸿章为创始者,以袁世凯为代表的一系政治力量在北洋地区的政治、军事、商业活动。
北洋时代
北洋时代,从时间段上说,是指从1895年袁世凯小站练兵,中经武昌起义、清帝逊位、民国创立、军阀混战,直至1928年奉系易帜,民国在形式上实现一统,这样一个前后共计33年的时段,北洋集团正式执政则共计17年。
从政治制度方面看,北洋集团执政的政府是帝制中国解体以后,根据宪政共和的制度设计建立起来的第一届正式政府。这一时期,由于清代皇族宗室拒绝改革,导致王权解体,群雄逐鹿。政治舞台上如走马灯一样变幻。
北洋军阀
北洋军阀是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的封建军事政治集团。清政府自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以来所依靠的湘军和淮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一败涂地,腐朽不堪。
南北洋的说法最初应该是在清朝建立水师时的提法。1895年12月,袁世凯由军务处大臣荣禄、李鸿藻等奏派扩练驻天津小站的定武军,更名为“新建陆军”,也就是北洋新军。后袁世凯继李鸿章后,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次年实授,权势更加显赫。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曹锟、张勋等清末民初的军政要人都是袁在练军时从天津武备学堂中挑选的学子,或是其私人亲信。这些人在袁死后相继掌权,掌权的基础就是这支“北洋新军”。再加上这些人的出身也是这支部队,所以统称其为北洋军阀。
为了争夺北京中央政权,1920年7月发生直皖战争,皖系失败下台,直系上台。1922?1924年先后发生了两次直奉战争,直系失败后,奉系控制中央政权。不断的军阀混战,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给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北洋军阀自身的实力也受到削弱。1926年7月,在国共两党合作倡导下,国民革命军进行了北伐战争,消灭了直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打击了奉系势力。1928年国民党各军事实力派联合再次北伐,奉系军阀张作霖因战败退回东北,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至此,北洋军阀的统治结束。北洋军的一些余部被并入国民党军队。
为什么民国的军阀叫“北洋军阀”
“北洋”这个词,是与“南洋”相对称的。
咸丰十年(1861年),清廷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下设三口通商大臣及南洋通商大臣;同治五年(1866年),两江总督(辖今江苏、安徽、江西,驻节南京)加以五口通商事务,授为南洋通商大臣;同治九年(1870年),清廷裁撤三口通商大臣一缺。裁撤后,所有洋务,海防各事宜,均归直隶总督经管,颁发钦差大臣关防,称"北洋通商大臣"或"北洋大臣"。
这是“南洋”和“北洋”名称的开始。
从某种意义上讲,北洋大臣是为当时直隶总督李鸿章专设的。1870年代,清廷缺乏力挽狂澜,担当重任的人,数来数去,也就李鸿章,于是乎,清廷索性将直隶、山东、奉天三省的通商、洋务、外交、海防以及官办军事打了个包,统统交给了李鸿章。
李鸿章执掌北洋大权十五年后,清廷遭遇甲午战败,李鸿章名誉扫地,老淮军那一套也就不吃香了。这时候,乱世枭雄袁世凯通过上下钻营,拿到了小站练兵的差事。
这是袁世凯日后崛起的关键一步,也是北洋军阀横空出世的奠基之步。
袁世凯小站练兵,的确是雄才大略的,既识时务,又懂得尽用新旧人才。袁世凯的小站新军,所有将校,一小部分是淮军宿将,这么用人,等于是把李鸿章的淮军精华全部继承了过来;一大部分则是天津武备学堂的毕业生,这么用人,既囊括了新式人才,又有利于打造出区别淮军的新式军事集团。
后来有人评价,袁世凯小站练兵,是雄主揽尽豪杰,小站旧人几乎囊括了后来北洋军阀中的所有重要角色。
的确是这样。
袁世凯自不必说,做过民国大总统、总理的,如段祺瑞、冯国璋、曹锟等等,基本都是小站人杰。
各省的督军或者巡阅使,如李纯、吴佩孚、王占元、陈光远、段芝贵、陆建章、张怀芝、张敬尧、卢永祥等等,无一不是小站旧人。
就连后来闹复辟的张勋,也曾一度投身小站;甚至冯玉祥,孙岳等一些革命党,当年也都是北洋新军中走出来。
如果说袁世凯小站练兵,是北洋军阀的孕育期,那么,当袁世凯继李鸿章之后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北洋军阀就一步一个脚印走向了历史的前台。
袁世凯在世的时候,北洋军阀是一个整体,都聚在袁世凯这一杆大旗下;袁世凯死后,由于北洋内部缺乏绝对的权威,段祺瑞有那么一些意思,但终究离袁世凯树立的权威尚远,北洋军阀迅速走向分裂,谁也不服谁,谁都想做北洋大哥。
在朴素的历史意识中,历朝历代都是如此,军阀横行,则意味着割据,意味着混战。
北洋军阀完全继承了这个传统,也正因为继承了这个传统,北洋军阀也就名副其实地成了大家印象中的那个样子。
纵观北洋军阀的历史,派系之分、之争,大概是这样的——前期,势力最盛的是以段祺瑞为首领,以徐树铮、曾毓隽为谋主的皖系;与之争权夺利的则是以冯国璋为首领,以曹锟、李纯、王占元、陈光远为巨头的直系;冯国璋卸任大总统,早逝之后,直系曹锟、吴佩孚便接过了大棒,随之而来的则是新直系和老皖系的两雄争霸;直皖相争的同时,雄踞东北的奉系张作霖势力发展十分迅猛;皖系被直系击败,直奉两度厮杀,这是北洋的中期;随着冯玉祥的西北军倒戈,直系大败,奉系大胜,南方的新直系孙传芳以及各路地方军阀相继加入混战,北洋的末期也就到了。
当然,终结北洋军阀的还是南方的国民革命军。
但国民革命军北伐的胜利,并没有改变军阀割据的现实,因为他们所谓的革命性,依旧装在旧瓶里,而且那旧瓶里还有许多旧军阀留下的残渣。
所以后来,我们又陆陆续续地看到了许多新军阀。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oku6.com/14/139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