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一词的由来是什么

独家揭秘,佛 道教方丈之不同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方丈”一词的由来是什么的问题,以及和一音禅师为什么出家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济公当初为什么出家了呢
  2. 当初济公为什么出家
  3. 1985济公为什么出家
  4. “方丈”一词的由来是什么

济公当初为什么出家了呢

济公(1130年—1209年),原名李修元,南宋高僧,今天台山永宁村人.李修元在十八岁赴考之时突然出家,和家中有一场变故有关。

父母双双得急病去世,病情来得很急,不出三日,就相继撤手人鬟了。李修元在借宿的灵隐寺中,接到寄自家中的信时,一时万念俱灰。三天后,悲痛之中的李修元就在灵隐寺落发了,为他剃度的是瞎堂慧远禅师。有关道济在灵隐寺出家一事,历朝文献都无异议。民国四年(1915年)印行的《天台县志稿》,也还照抄康熙二十二年(1883年)《天台志稿》上的说法:“年甫十八,亲丧,投杭州灵隐寺出家。”即使1995年版的《天台志稿》出说他:“十八岁赶临安,于灵隐寺出家。”

当初济公为什么出家

济公(1130年—1209年),原名李修元,南宋高僧,今天台山永宁村人.李修元在十八岁赴考之时突然出家,和家中有一场变故有关。

父母双双得急病去世,病情来得很急,不出三日,就相继撤手人鬟了。李修元在借宿的灵隐寺中,接到寄自家中的信时,一时万念俱灰。三天后,悲痛之中的李修元就在灵隐寺落发了,为他剃度的是瞎堂慧远禅师。有关道济在灵隐寺出家一事,历朝文献都无异议。民国四年(1915年)印行的《天台县志稿》,也还照抄康熙二十二年(1883年)《天台志稿》上的说法:“年甫十八,亲丧,投杭州灵隐寺出家。”即使1995年版的《天台志稿》出说他:“十八岁赶临安,于灵隐寺出家。”

1985济公为什么出家

济公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浙江台州人,生于南宋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圆寂于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原名李修缘,法名道济,别称月引流光。因平生才华横溢,乐善好施,深知民间疾苦惩处为富不仁之人,深受百姓爱戴尊为济公。

济公是当时天台临海都尉李文和的远房孙。他剃度出家的地方就在灵隐寺,在他一生的行径中,被民间渲染的离奇古怪。事实上,济公是一位性格率真而颇有逸才的名僧,他的师父就是著名的慧远禅师。济公佛学造诣颇高,但其一生行径与一般出家僧人也确有不尽相同的地方。

济公一生怡然飘逸,喜好云游,出行四方,足迹遍及浙、皖、蜀等地。他常常衣衫不整,寝食不定;为人采办药石,治病行医,解忧解难,常常灵验,广济民间疾苦。因此,其德行广为人们所传颂。又叫济颠和尚。济公活佛破帽破扇破鞋,貌似疯癫,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举止似痴若狂,但确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他的故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好打不平,救人之命,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等种种美德,广为传诵。

济公(1130年—1209年),原名李修元,南宋高僧,今天台山永宁村人.李修元在十八岁赴考之时突然出家,和家中有一场变故有关。父母双双得急病去世,病情来得很急,不出三日,就相继撤手人鬟了。李修元在借宿的灵隐寺中,接到寄自家中的信时,一时万念俱灰。

三天后,悲痛之中的李修元就在灵隐寺落发了,为他剃度的是瞎堂慧远禅师。有关道济在灵隐寺出家一事,历朝文献都无异议。民国四年(1915年)印行的《天台县志稿》,也还照抄康熙二十二年(1883年)《天台志稿》上的说法:“年甫十八,亲丧,投杭州灵隐寺出家。”即使1995年版的《天台志稿》出说他:“十八岁赶临安,于灵隐寺出家。”

济公为什么被称为活佛

有很多人对济公是活佛的说法持不同意见,因为在印度只有16个罗汉,并没有18罗汉之说,更加没有降龙罗汉。从这里可以看出,降龙罗汉只是中国人自己编撰的一个罗汉。照这么看的话,济公连一个罗汉都算不上。而佛的地位在罗汉之上,若连罗汉都不是,济公更加就谈不上是佛了。

济公是什么佛其实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后人怎么看待他。从他为后人所作的功德来看的话,他是世人眼中的活佛。试问古往今来又有几个人能做到他这样呢?他的出生地天台山按照六即位次来说,他已到佛的境界。什么才是佛呢?佛无处不在,佛时时为大众着想,如果你的心中容有众生,那么你也是佛,毕竟佛是从人涅槃而来的。

济公出生于信佛世家,他的父亲到了很大年纪的时候一直都没有孩子,最后快50岁的时候才有了济公。济公出生非比寻常,天台山国清寺主持为他修缘。他与佛的缘分很深,受到周围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从小就对佛法很感兴趣。他的学问也很高,熟知儒学和道教,他出家后乖张的行为与他突然看透人世有莫大的关系。

“方丈”一词的由来是什么

“方丈”是佛教用语,现指称方丈和尚,为寺院的最高领导者,同时还有老师的职责。方丈在整个寺庙中的权力比较大,掌管整个寺庙的修持、寺务、戒律、清规及经济财务等。

最初“方丈”所指是主持所住的居室或客殿。而“方丈”一词的来历,据《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记载,印度那烂陀寺的僧房,宽度都是一丈见方,称为“方丈室”。

另外,唐朝有个叫王玄策的人,他曾经到过中印度毗舍离城,当时他用笏测量毗舍离城维摩居士的禅室,方广皆为十笏,所以便称该室为“方丈之室”。

可是,早在南朝梁《头陀寺碑》中,已经出现“方丈”一词了,曰:“宋大明五年,始立方丈茅茨,以庇经像。”此处记载的“方丈”要比王玄策早二百年之多。史料和文献记载,南梁是佛教鼎盛时期,当时寺庙林立,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便是证明。

因此,我们认为“方丈”一词在南朝甚至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唐朝之记载是比较晚的。至于王玄策去测量印度禅室,可能是验证当时“禅室”的大小为方丈之说。

至唐朝及以后,禅宗寺院中用“方丈”一词专指主持的居室,后来“方丈”又转指主持本人了。

关于“方丈”一词的由来是什么和一音禅师为什么出家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经济 一词的来源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oku6.com/14/14033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