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征伐,为何大多是北方征服南方(为什么北方统治南方)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王朝,你认为哪个王朝最有征服世界的实力

大家好,关于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征伐,为何大多是北方征服南方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历史冷知识南北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征伐,为何大多是北方征服南方
  2. 历史上有些朝代先西后东,如西周—东周、西汉—东汉,为什么宋朝却是分南北
  3. 匈奴为什么分裂成南北两部,他们的结局如何
  4. 历史上有哪些巧合事件的发生让你惊掉下巴

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征伐,为何大多是北方征服南方

南北问题是一个核心命题,现在还在争。

在传统上,以秦岭淮河为界,中国在地域上可以分为南北两大文化板块。一般来说,南方文化细腻文雅,北方文化大气豪放,逐步成为风格迥异的两道风景。

南朝化这一观点最早由陈寅恪先生提出,其《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在论述财政制度时指出,唐代财政制度存在河西地方化与江南地方化两种趋势。此后唐长孺先生在《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中对“南朝化”问题做了系统性的阐释,并为牟发松等学者所发扬,故集中体现“南朝化”思想的当属《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中的相关内容。

也就是,在古代北方征服南方,几乎成了王朝更迭的一个规律。也就是说:中国古代南北分裂(以长江为界)的局面往往都是由北方政权来完成统一。

如西晋、隋、元、清均是(只有明朝是由南方完成统一)。民国时期的学者梁园东说:北方所以统治南方,是因为北方经济供给不及南方,为维持统治阶级的地位,北方必要取南方,南方却不必统治北方已可维持。

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北方的大一统意识强,而南方的分治意识强。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到倒袁运动、联省自治,民国之后南方的几次对抗北方大一统,都是以“各省独立”、“分省自治”的方式表现出来。政治中心的北方的霸气,与文化经济中心的南方的离心,构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根本原因有以下方面。

一、我国北方经济文化发展比南方早而且迅速,北方物质基础比南方雄厚。

二、北方地域辽阔,南方统一北方相对北方统一南方难度大得多。

三、从历史上看,北方政权建设比南方早且成熟,因此北方政权有利于建立中央集权式的统治,从而能更有效地集中人、物、财力而用于战争;而南方的政权多为北方南下朝迁,只满足于偏安。

四、长期的地域环境差别,造就北方人强悍,而南方人较自由散漫的迥异性格。

中国历史上的文化,最核心的问题有两个,一为东西,二为南北。东西以胡焕庸先生提出的黑河-腾冲线为界,乃是汉民族的农耕文化与边疆民族的游牧文化之分界线。

南北为中原汉文化在永嘉南渡之后,形成的南北两种不同的风格。于是,历史上的南北关系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中原汉文化内部的南北分野,另一种是胡汉之间的对峙,如中世的南朝与北朝、近世的两宋与辽金,这两种对南北文化的理解,并非毫不相干,而是相互渗透。

自魏晋南北朝之后,东西(胡汉)的对峙深刻地镶嵌到南北关系之中,北方文化之中既有汉化的胡文化,也有胡化的汉文化。胡汉文化经过魏晋南北朝、两宋辽金和元清三次大融合,在北方中原文化之中已经难分彼此。

观察中国大历史,有两种不同的中心观,一种是中原中心观,以华夏-汉民族的中原文明为尺度,衡量历史与文化的大变迁。中原中心观预设了文明的汉文化/野蛮的胡文化之二元对立,似乎中国的进步就是中原文明如何同化周边蛮族的历史。以中原中心观思考南北问题,很容易陷入大汉族主义的陷阱。

另一种是拉铁摩尔提出来的长城中心观,将长城之内的农耕民族与长城之外的游牧民族作为两个平等的文明共同体,考察二者之间的交往与斗争。长城中心观注重的是北方边疆(塞防)地域两大民族的互动历史,但对南方边疆(海防)是其研究的盲区。自南宋特别到了明代之后,瓯闽粤的海洋文化开始崛起,成为思考中国不可忽视的因素。

历史上的中国,是一个以农耕文明为中心,又蕴涵着游牧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多元复合体。只有置于三大文明的互动背景,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历史上的南北文化关系。

概括地说,中国的北方是农耕-游牧文明的复合体,中国的南方(自明代以后),是农耕-海洋文明的复合体。这三种文明的互动,构成了历史上南北关系的复杂性,也因此可以理解为何在古代,通常都是北方征服南方,而到了近代,形势倒过来,南方战胜了北方,但最后又被新的北方所宰制。

参考文献:

许纪霖:《三种文明季风对冲下的南北文化》。

鱼眼看经济公众号(俞炜华):《为什么在中国古代总是北方统一南方?》。

鲁西奇:《中国历史的南方脉络》。

历史上有些朝代先西后东,如西周—东周、西汉—东汉,为什么宋朝却是分南北

谢悟空!历史上确有先西后东的朝代,而宋朝分南北,至于原因,主要是历史学家和后来的人为了把他们区分开来,便于大家掌握和了解,才有西东和北南之分。

一是由于迁都,并根据京城所在的方位不同进行区分的。比如西周和东周,前者京城在今天的西安地区,后者京城在今天的洛阳地区,从西安和洛阳的地理位置看,一个在西边,一个在东边,一个号称西京,一个号称东都,从他们京城所在的具体方位把前后区分开来称呼。

二是名存实亡,根据京城所在方位和开国皇帝的不同加以区分。西汉和东汉就是这样,一来京城位置一个在西,一个在东,西汉是刘邦所建立,东汉是刘秀打下的天下,后来人和历史学家为了把两个汉区分开来,便于大家理解和了解,就把刘邦建立的汉叫西汉,把刘秀打下的汉叫东汉。

三是已经灭亡,在不同位置被人拥立继续存在,后来人和历史学家把二者从方位上予以区分。北宋和南宋就是这样,北宋在历史上被金灭亡,后来赵构从汴京跑到长江以南今天的杭州被人拥立为新君,国号继续称宋,为了把两个宋区分开来,根据京都和地理位置不同,便有后来的北宋和南宋之别。

以上只是个人理解,如有问题和错误,敬请各位网友批评指正和共同讨论。谢谢!

匈奴为什么分裂成南北两部,他们的结局如何

在东汉初年,匈奴就大量进入塞内。大约在46年左右,匈奴国内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人畜饥疫,死亡大半。而统治阶级因争权夺利,发生分裂。48年,匈奴八部族人共立呼韩邪单于之孙日逐王比为单于,与蒲奴单于分庭抗礼,匈奴分裂为两部。后日逐王比率4万多人南下附汉称臣称为南匈奴,安置在汉朝的河套地区。而留居漠北的称为北匈奴。

而匈奴的衰落时期从伊稚斜单于至呼韩邪单于,经历18任单于,从汉武帝元鼎年间到汉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灭郅支单于为止。

这里先说一下北匈奴,汉和帝永元四年(91年),汉军在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败北单于,北匈奴主力便远走中亚。北匈奴在西域遭到汉朝的反击,已无法立足,大约在160年左右,北匈奴的一部分又开始了西迁,来到了锡尔河流域的康居国(锡尔河是中亚的内陆河,流经今天的乌兹别克、哈萨克等国,注入咸海。在汉时,这里是康居国)。

南匈奴:匈奴在彻底被击败后,中国北方的鲜卑族强大起来,逐步占有匈奴故地,五六十万匈奴人遂“皆自号鲜卑”。匈奴在衰落后,东方的鲜卑人迅速进入蒙古高原,余下的匈奴约四十万人并入鲜卑。匈奴与鲜卑的混血后代称为铁弗人。铁弗人刘勃勃被鲜卑拓跋氏击败后投奔羌人的后秦。后自认为是末代的匈奴王,改姓赫连,在河套地区创立夏国,史称胡夏。后被鲜卑人政权北魏所灭。

?

历史上有哪些巧合事件的发生让你惊掉下巴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事情在当时看似稀松平常,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当我们站在现在,回顾总结历史的时候,会发现很多令人不可思议巧合的事情。今天,我就说说发生在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身上的一些巧合事情。

【一】9月9日之谜。毛主席1927年9月9日领导了著名的“秋收起义”,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正确道路。1949年1月30日北平和平解放,但是1949年9月9日毛主席才进入北京。而毛主席去世的日子是1976年9月9日。毛主席起家发迹、进入北京、离世都是在9月9日这一天。

【二】8341之谜。8341部队是中央警卫团对外番号,他是中共中央和国家主要领导人身边的一支特殊部队。8341是部队这个代号是总参谋部下达的,而且代号用过一个时期是要更换的,他的正式番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共中央警卫团。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去世,毛主席他老人家活83岁(1893至1976年),当领袖41年(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毛主席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至1976年),而将两个数据放到一起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正好是中央警卫团的番号“8341”。

【三】二十八之谜。毛主席青年时期自己起的笔名叫“廿八画生”,而“毛泽东”三个字繁体字的笔画数正好28画,毛主席一生与“28”特别有缘,毛主席28岁与杨开慧结婚,2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而当年的中共一大13名代表的平均年龄是28岁,从此开始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崭新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其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开展。28年后的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新中国建立到1976年毛主席去世,正好也跨过了28个年头。在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征伐,为何大多是北方征服南方和历史冷知识南北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商朝时期,盘踞在山西地界的 土方 和 鬼方 ,谁的实力更强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oku6.com/11/9115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