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女真人会和汉人通婚吗

金国女真人如何一步步被汉人同化

很多朋友对于金代女真人会和汉人通婚吗和金世宗不建议汉化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金代的历史背景
  2. 南宋为何能偏安南方金朝又为何不灭掉南宋
  3. 金代女真人会和汉人通婚吗
  4. 金国时汉人也留头不留发,为何金庸小说汉人都是束发

金代的历史背景

金朝历史

兴起(1115年—1140年)

女真族的兴起

女真族,唐朝时称黑水靺鞨,生活在黑龙江一带,以渔猎为生。辽帝国长期向女真人索要珍珠,和狩猎用的“海东青”。辽官川流不息的穿过女真部落,鱼肉女真百姓,终于导致女真族叛乱。女真族领袖完颜阿骨打向辽的契丹统治者宣战。他在取得宁江大捷和出河店之战胜利后,于辽天庆五年(1115年)称帝建国,国号大金。

南宋为何能偏安南方金朝又为何不灭掉南宋

小的细节原因很多,但大的原因,我觉得是两个。

第一,金国的人力资源整合能力太差。

古代游牧、渔猎民族打北方中原没问题,但要是打南方,就肯定不行。

一来,胡人的人数少,在全国铺开,兵力不够用;

二来,胡人本来就不擅长在南方作战。

因此,胡人要想征服江南,就一定要有擅长水战的汉人的支持才行。

比如说,忽必烈灭南宋就是这种案例。

蒙金之战时,蒙古军除了成吉思汗西征花刺子模那几年外,其余时间都是吊打金军。但蒙古军开始进攻南宋后,立马就吃亏了。窝阔台和蒙哥两次南征,都低估了南方的地理形势,全线进攻,兵力分散,骑兵在崇山峻岭打得非常不顺。

用后来蒙古军大将阿术的话说:“所领者蒙古军,若遇山水寨栅,非汉军不可。”

忽必烈继位后,捋顺了思路,开始重用汉人降将。尤其是1261年6月,元朝水军创始人刘整投降,替元朝打造了七万水军,而且水军战斗力还强于宋军后,元朝这才在全方位都压倒了宋军。先克襄阳,再沿汉水顺流东下,包围杭州,最后灭了南宋。

所以说,胡人能肆虐北方,不代表他们也能在江南横行霸道。江南的山水地势,只有汉人才玩的转,胡人不行。

再来看金国。

金国灭北宋后,对汉人投降军队的处理方式非常有问题。金国因为本身的组织水平就很低下,所以对汉人的管理,就是直接甩给了伪楚、伪齐这两个伪政权。而伪政权由于本来就是生于不义,伪军怀有羞耻感,所以金国扶持的伪军,至始至终都没有形成较强的战斗力。

后来金国取缔了伪齐,直接管理中原,但不论是金熙宗,还是海陵王,还是金世宗和金章宗爷孙,金国统治者至始至终都没有真正重用汉人,把汉人收编到自己体制内,对汉人仍然以伪军视之。

把汉人收编到自己编制内,哪怕把汉人军队当下等人、奴才用,就像清朝的汉八旗、绿营兵一样,战斗力也比伪军强,但金国至始至终都没有这么干。

金国统治者不想给汉人将领融入统治阶级的渠道,不想把汉人组织起来,它就注定不可能灭南宋。

第二,金国常年内讧,南宋政权稳定。

金国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灭辽、灭北宋太顺利了,导致了内部消化不良而引起的各种变革加内讧的局面。

女真人和蒙古人差不多,都是起兵之前没有建立起自身的社会形态,从一个低级文明突然进入高级文明。这种突然性,致使金国在灭掉北宋后,就必须要改革。也就是从原始的酋长制迅速进入封建制。否则金人在中原就玩不转。

但是改革会伤害一部分利益,并且由于金太宗和金熙宗都不是有手腕有能力的君主,所以他们在位时期,并没有改变金国的社会形态,金国依旧处于氏族酋邦政治向国家转变的过程之中,摇摆不定,国家机器、官僚机构始终不健全,毫无秩序可言,接连发生权臣内讧,弑君夺位的事情。

在绍兴议和前,金国内部对灭南宋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有不少人建议主和,认为应该留着南宋。连朝廷里面都有这种声音存在,金国想灭宋,难度可想而知。

相比于金国,南宋内部在自卫这方面的态度是一致的。

北宋末年,举朝皆是王八蛋。宋皇室和朝廷官员腐败无能,外战无能,内斗成性。攻到开封城下的金军不过三万,开封城内守军七万,徽宗、钦宗各带三万人,不思退敌,却在城里对峙,准备夺对面权。最特么奇葩的是,当金人入城后,徽宗没有做任何抵抗就投降了,钦宗也一样。他们争相巴结金人,想的是如何利用金军干掉对方。

PS:开封城破后,还有更无耻的。当时城内老百姓不降,强行破开了武库,决定跟金军打巷战。但宋钦宗怕死,就派人镇压了老百姓。拿全城百姓讨好金人。

靖康之耻后,这帮王八蛋全部被金人掳去了北方。朝廷瞬间清净了。

虽然说,南宋内部也有宋高宗、秦桧、张俊这类投降派。但他们在维护南宋独立性这方面和主战派的宗泽、岳飞、韩世忠的态度是完全一致的。没人希望南宋被灭。

所以我们在历史上就能看到,金人对灭南宋的态度是摇摆不定,一会打,一会和。但南宋对抵御金军的态度是一样的。即便是赵构这个跑跑皇帝,他也不想拱手投降。这比他爹宋徽宗和大哥宋钦宗的不战而降,可是强多了。

金代女真人会和汉人通婚吗

我们一般认为,汉人重家国之念,自视为华夏贵胄,不屑于与蛮夷为伍。这在秦汉之前,铁血华夏打出来的“一汉抵五胡”的赫赫威名才拥有的民族意识,随着五胡十六国的乱世的开启,在华北北部地区逐渐式微。

隋唐以来,河北地区胡化严重,虽然历经盛唐,河北北部地区的胡化趋势也没有得到有效改观。尤其自晚唐以来,燕云地区几经战乱,数易其主,因此,而该地区汉人的政治态度一般都比较灵活。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县官不如现管。

(隋唐时期河北北部地区胡化严重)

南宋武将马扩评价说:“燕云汉人随事俯仰,契丹至则顺契丹,夏国至则顺夏国,金人至则顺金人,王师至则顺王师,但营免杀戮而已。”同时代的金世宗也感慨道:“燕人自古忠直者鲜,辽兵至则从辽,宋人至则从宋,本朝至则从本朝,其俗诡随,有自来矣。虽屡经迁变而未尝残破者,凡以此也。”

在金人和南宋人的日常词汇里,“汉人”与“南人”有严格的区别。北宋时,曾使用“汉儿”一词专门指称境内的汉人。金朝灭辽后因为占有了淮河以北的北宋故地,故称原辽朝境内的汉人为“汉人”,而称原北宋遗民为“南人”。所以,辽金时期的“汉人”与“南人”的分野是非常明确的。

“汉人”政治态度的灵活多变,除了受政治环境的影响之外,与他们民族意识的淡漠也大有关系,他们没有中原汉人那么强烈的华夷观念,故辽人至则从辽,宋人至则从宋,金人至则从金,并不在乎做谁的臣民。

(金宋联盟竟被“汉人”所痛恨)

如北宋末年,宋朝背弃与辽盟约,同金达成海上之盟,联手灭辽,夺回了燕云十六州。燕云地区的“汉人”竟然对北宋的背信弃义表示不满,而纷纷投靠金人。后来金军南侵,宋人则更加猜忌燕云“汉人”,甚至发生了屠杀燕云“汉人”的事件。

在1126年,金军刚刚从开封北撤,就发布了改俗令:“今随处既归本朝,宜同风俗,亦仰削去头发,短巾、左衽。敢有违犯,即时心怀旧国,当正典刑。”很难说是金国人的法令还是老百姓的务实选择,当43年后南宋大臣范成大出使金国,写成了一本《北国游记》中说中原一带的汉人,在服装形式上已经完全女真化,旧日宋朝首都开封尤其如此。很多男子和女真人一样习惯剃光头顶,每月剃三四次,或者把脑边的头发包起来,作一个椎髻放在头上。至于农村百姓则根本不用头巾,反而都把头发散落成结成辫子,反而觉得这很方便。

也有一些说法,说北国汉人中的长者着胡服,看到南宋使者时,涕泪交流,对着使者说道:“此是佛国来者,不知王师何日恢复?”这是老一代的北宋遗民,他们还念着故国。可是南宋朝野无心北伐,甚至还将投靠的北方民众遣返金国,没被遣返的则被称为归正人,倍受歧视。大名鼎鼎的辛弃疾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个。这个山东大汉自从南归后,竟然被南宋朝廷闲置40多年,蹉跎了岁月,老却了热血,只留下一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醉里挑灯看剑的辛弃疾)

所以,南宋的不作为,让新一代成长起来的中原汉人,逐渐认可了金国的正统。他们在第二代就与女真人达成了和解,参加了金国的科举。金国上层统治者,对于汉文化的倾慕之心,又使得金国的汉化程度不断加深。像金太宗、金熙宗、金海陵王等等,都是一直锐意汉化,改变女真旧俗。他们说汉语,写汉字,拜孔子,行汉俗,说他们笼络人心也好,假仁假义也好,这些措施使得中原汉人逐渐认可了金人的统治。

宋朝的士大夫惊恐的发现,仅仅几十年时间,就连中原汉人的饮食,音乐,服装形式,都发生了改变,比如女真人的饮食方法包括吃生葱、生韭菜的习惯也传带了中原。在当时的北京一带,还流行“放偷节”。金国一般对于盗窃处罚非常严厉,但在正月十六那一天,不管是“妻女、宝货、车马”为人所窃,都不违法。

南宋孝宗时期,因北方新移民和东北移民的迁入,胡化了的服饰、语言、歌舞、音乐开始进入临安。在临安的官员和百姓当中,出现“服饰乱常,声音乱雅”的现象,还有一些人热衷于“插棹篦,吹鹧鸪,拨胡琴,作胡舞”;这些行为,遭到不忘收复中原、以夏变夷的宋孝宗和大臣们的坚决反对,隆兴元年朝廷下令严厉禁止,并禁止新移民“不改胡服”和诸军“仿效蕃装”,要求“所习音乐”不得“杂以胡声”。这些禁令其实没有收到多少效果。仅仅过了五年时间,臣僚们不仅提到临安十数年的胡化现象依然存在,这种胡化最初只是模仿以供取笑,但模仿久了便成了习惯,甚至上层人物也乐此不疲。

(南宋王朝北伐无功)

当金哀宗时,中原百姓更是少见地团结起来拥戴金国朝廷。金国在中原一带横征暴敛,竭泽而渔,却比较少见大规模的暴动和起义。蒙古人的野蛮杀戮使得金国的统治正当性反而加强了。金国在各民族的能征惯战者中选拔俊才充入军旅,是为金国最后的精锐武装“忠孝军”。忠孝军里就有不少的汉人。蒙古大军围攻开封,开封城中的人们甚至集体到金国宫殿痛哭,并且把私降蒙古的开封留守崔立殴打致死。金国灭亡后,也有一些遗老为金国守节,像比较出名的就有大学问家元好问。

金人的易俗法令,实际上执行的并不是很严格,远不如后来的清朝的“剃发易服”这么残酷,但是金国统治者达到的他们想要的效果。金国的人口众多,根据《金史》中的记载,1187年、1195年、1207年,全国总人口数分别为4470万、4849万、5353万,在这数千万人口中,汉人又占据了绝大多数,女真人初起时,把他们的近亲渤海人算上也不过60多万人。当女真人占领中原,成为统治民族后,为了更好的控制中原,开始大量南迁。

(金国女真人的发型)

女真人在汉地强占农田,强娶民女,中原广大的农民顿成失地农民。所以,金国前期,河朔一带的民军起义,层出不穷。可是失去了组织的中原农民的反抗斗争,终于还是失败了。随着金国统治的稳定,金国统治者也采取了一系列示好汉文化的措施,皇族主动汉化。金国后期的几个皇帝的汉文化造诣颇深,金章宗更是习得了宋徽宗的八分艺术天分,其瘦金体书法已成大家。所以,到金熙宗时,金国境内的反抗起义逐渐消失了。金国统治者甚至开始以中华正统自居,要立马吴山第一峰,以统一华夏为己任。

公元1161年金世宗完颜雍在位之后,女真人汉化的速度之快远超金国皇室的预料,因此他们反而开始担心女真文化流失,所以一度曾经发起了女真文化复兴运动。比如金国皇帝曾一度限制女真人参加科举,强制其习武,并在策论进士科增加骑射等考核内容。但这些举措完全没能改变女真人急速汉化的进程,女真人大量放弃游牧生活方式,和汉人杂居,并不顾当时金朝的禁令,和汉人大量通婚。以至于到公元1206年,金章宗看到女真汉化,和汉人通婚已经无法阻挡,被迫下诏“”屯田军户与所居民为婚姻者听”。这通常被历史学者认为是金国完全汉化的标志。

(丘处机曾面见金世宗)

其实,早在金章宗时,原本泾渭分明的民族界线就已逐渐模糊了。1191年,女真人和汉人通婚已经被认定为是合法行为。更早之前,在官方承认之前,女真人和汉人之间的通婚现象就已经普遍存在了。金国官方的这种文件,只是对这种既成事实的承认。

公元1214年,受到蒙古军队步步紧逼的金国将首都从位于今天北京的中都迁到今天的河南开封。当年,蒙军攻陷金中都,女真人也在这一进程中大量南迁,进入中原腹地,以逃避蒙军的追杀,其人数可能达到500万人之多。从这时起到金朝最后灭亡经历了20年的时间,大量进入中原的女真人也在此期间进一步汉化。

(金宣宗南迁使得大量女真人来到中原)

金朝灭亡之后更是如此,短短几十年之后,忽必烈建立元朝之时,多数女真人已经和汉族很难区分了。以至于在元朝建立之后,已经无法从外貌、服饰和生活习惯上区分女真人和汉人,所以元朝干脆决定:若女直、契丹生西北不通汉语者,同蒙古人;女直生长汉地,同汉人。即对于生长在西北,不会说汉语的女真和契丹人,都被归入了蒙古人行列。对于生活在汉地,会说汉语的女真人,直接按照汉人对待。

(女真人主体已经融入了汉族、蒙古族)

所以在金朝末年进入中原的女真人,在元朝时期几乎全部融入汉族之中,而一些生活在西北地区的女真人,则融入蒙古族。所以,金国时的女真人的主体,已经融入了汉族和蒙古族之中。严格来说,金朝时的女真人在今天的汉族、蒙古族和满族之中都有分布,这也是金国民族融合的结果。

所以在辽金两宋之际,民族矛盾一度非常激烈,彼此仇杀不止,但是正如南北朝时期的对峙最后产生了隋唐帝国一样,长期的分裂对峙战争,也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走向。在此基础上开启的元朝大一统与明朝的盛世,与此也不无关系。

金国时汉人也留头不留发,为何金庸小说汉人都是束发

金人是秃发的,不同于满人!而且金人男子爱奇装异服和各种新奇的发式,根本不要求任何人剃发,到金国后期,金人大多留汉人发式!楼主可以去查一下,满清发式原本是五花八门,是皇太极定下了一种“国发”,即剃平八方,一统江山,也就是满清的大辫子发式,因此还诞生了一个理发的新职业,因为满清“国发”每隔二三个月就要理一次发!

文章分享结束,金代女真人会和汉人通婚吗和金世宗不建议汉化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金朝建立以前,女真人到底有没有货币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oku6.com/12/10279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