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怎样的细节处理才算完美

紫砂壶的细节怎样处理才算完美无瑕

大家好,关于紫砂壶怎样的细节处理才算完美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紫砂壶梅花孔怎么弄好看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文革时期谁最爱在紫砂壶上刻,漫天飞雪迎春回.岭上梅花映日开,这句诗
  2. 紫砂壶怎样的细节处理才算完美
  3. 梅桩壶是模具壶么
  4. 刻紫砂壶好的词

文革时期谁最爱在紫砂壶上刻,漫天飞雪迎春回.岭上梅花映日开,这句诗

漫天飞雪迎春回,岭上梅花映日开。一自高丘传号角,千红万紫进军来。是郭沫若的诗

紫砂壶怎样的细节处理才算完美

网上流传的挑选“紫砂壶”的秘笈特别多。最常见到的莫过于“壶内注满水倒立壶盖不会掉下来”、“出水时按往盖钮上的气孔断水利落”、“看壶嘴、壶钮、壶把是不是三点一线”这么三种。

今天我们来说说,当我们谈论紫砂细节时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

先看一个不好的细节示例:

壶身表面有一道凸起的痕迹,这就是明针工艺不到位造成的。虽然壶身这一道痕迹并不影响使用,而且不仔细看甚至看不出来,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痕迹并不是不可控因素例如烧制收缩造成的,而是一处工艺细节硬伤。

下文配合图片简略谈一下什么是好的细节。

壶钮

壶钮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球型钮,大多数壶的钮都是球型钮。其次是桥钮,例如石瓢就是桥钮。此外还有仿生钮,比如瓜形的壶就做成仿瓜蒂、仿竹器就做成一截竹根。壶钮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与盖子粘接的脂泥处理拖泥带水,一塌糊涂。处理到位的壶钮,应该是下图中的样子:

接下来说

“子母线”

子母线就是壶盖边缘与壶口处的两道圆滚滚的边线,盖子上称为“子线”,而壶口称为“母线”。子母线不是每把壶都有,只是出现在部分压盖式的传统器型上,例如仿古、掇只、莲子等,但同为压盖式的石瓢,就没有这个子母线,而截盖式的西施,就更不会有“子母线”了。好的子母线,是这样的气韵:圆润、饱满、挺括。

截盖式的壶,虽然没有子母线,但要讲究盖子与壶身之间的一气呵成,仿佛盖子真的是从壶身上截取了一块下来。由于紫砂在烧制过程中有收缩,很容易造成盖子外缘大,而壶口外缘小,这样的截盖式就算是失败的作品。合格的截盖,是这个样子:

接下来就该说

壶嘴

壶嘴分为直流和弯流。直流分为炮流和剑流,弯流分为一弯流、二弯流、三弯流。壶嘴的细节处理,一是看壶嘴与壶身的连接处是否过渡自然,没有脂泥涂抹的痕迹,二是最外缘的处理是否精细。配图分别为弯流中的一弯流和直流中的炮流,在最外缘处都进行了精细的倒角处理。图片是在微距镜头下的表现,肉眼直接观看的话,是看不到如此生动的细节处理的——事实上大多数作者也达不到这样的细节处理水平。

壶嘴的形状和细节处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出水,但出水效果的关键点在于壶内壁的出水孔处理。

出水孔

可分为网孔、独孔、球孔三种,网孔就是出水孔呈网状排列,最常见的是七孔梅花孔和十孔菱形孔。独孔则比较简单,就是在壶的内壁上简单地挖一个洞。球孔是在独孔的基础上,把一个密布出水孔的半球形附件粘接到独孔的位置。紫砂壶在民国之前,大多为独孔壶和简单的网孔壶(例如四孔网孔),建国之后,出水孔的处理工艺不断改进,最终演化为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网孔还是球孔,并不是出水孔越多越密越好。处理得当的网孔,只需要梅花七孔就能水柱一尺不散,而处理不好的球孔,就算半球上密布着一两百个细密的出水孔,出水也不好。总之,壶内壁的出水孔,是一处非常能体现作者心思的地方。处理细致的网孔,是这个样子:

市面上的球孔壶,内壁粘接的半球形附件多为模具批量制作,粗糙不堪。真正称得上细致的球孔,是这个样子:

壶内壁的出水孔和壶嘴处理工艺,是影响出水的最重要因素,但不是绝对的因素。壶盖上还有一处会影响出水效果的位置,这就是壶盖中心的通气孔。

通气孔

因为壶在出水的时候,细碎的茶渣经常会随着茶汤贴到盖子内壁上,有时则直接贴到通气孔上,影响壶内外的大气流通,这样,壶内失去正常的大气压,茶汤就不能顺畅地流出。比较用心的作者,会把通气孔做成喇叭状,即内大外小(但这并不代表通气孔只要不是内大外小的壶就是细节处理不好):

另外,壶盖边缘的处理工艺,也很能见作者的工夫与心思。边缘无论有无子母线、是方是圆,都应该做到一丝不苟:

壶盖

其实由三个部分组成:壶钮、盖片、盖墙。盖片就是壶盖的主体,把壶口遮蔽住的那个圆片,而盖墙,就是伸进壶口内部、与盖片垂直的那一圈泥片。很多全手工壶和大部分半手工壶,盖片和盖墙都是用模具压到一起,省时省力。传统全手工做壶盖,盖墙要单独裁出泥片围出来,然后接到盖片上,所以会留下清晰的接缝。而这个接缝,也是重要的细节:

接下来该说壶的内壁处理了。

内壁

全手工和半手工的内壁处理工艺稍有区别,部分全手工的壶只是处理一下壶壁与底片之间的脂泥连接处,所以内壁可以完整保留拍打的收缩纹、内壁章,甚至还有拍身筒时内壁留下的指纹。但也有的作者会把内壁修饰一番,这样就看不出收缩纹了,内壁章也偶尔会受到影响,导致模糊不清。所以壶内壁的形态并不是判断全手工和半手工最重要的依据。二者之间的气韵差别,才是判断全半手工的最重要依据。这里主要讲一下半手工壶的内壁处理。半手工壶由于在制作时有外模,用手指伸到壶内向外撑,所以内壁不平整,需要比较费时的修饰。主要修饰过程是用一个小竹片,在壶内壁和底部细细地刮过,最终留下整齐的放射状纹路。有一些半手壶,内壁的修饰很敷衍,这样就会造成内壁坑洼不平或者到处都留下细碎的脂泥碎片。用心的半手壶内壁,是这个样子:

由于紫砂壶是由很多配件装配到一起的,而粘接用的材料是脂泥(就是含水率高,比较粘稠的紫砂泥料),用脂泥粘接之后,粘接之处的脂泥痕迹必须处理得干干净净。壶把和壶身的连接之处,也需要仔细看一下:

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现在就就到了最后一处细节:壶底的处理。

壶底

大部分紫砂壶,壶底外围都有凸出的一圈,类似于瓷器的圈足。凸出来的这一圈,紫砂业内行话叫“假底”。瓷器在制作时,圈足可以直接在拉坯的过程中拉出来,但紫砂是打泥片成型,底片粘接到身筒上完全是平板一块。如果要实现类似于瓷器圈足的效果,就必须单独做一个假底,然后用脂泥粘接到壶底,用工具修饰平整。就这样一个全手工做假底的工艺,所耗时间,如果用来拉坯的话,能拉出好几个壶身来。所以紫砂壶制作过程是特别费时费力的,这也正是紫砂为什么“很贵”的根本原因。另外,壶底的落款也有讲究,印章的大小、字体都应该和壶的整体风格协调一致。好的壶底长这样:

另外,壶底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一捺底”,从工艺难度上讲,比平底更难做: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特别想要一把细节完美的壶了?但是我得再说几句实话:真正称得上细节完美的壶是不存在的,只要你愿意花费时间,拿上放大镜,一把壶多多少少,总能挑出些毛病来。

尽管客观上不存在“细节完美”的壶,我们每位壶友都可以有自己的主观标准:什么样的细节处理才算完美无瑕。

内容来自东家紫砂手艺人捻砂成器的分享。

玩转文化生活知识,关注【东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买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选!

梅桩壶是模具壶么

梅桩的壶并不是模具壶,因为梅桩的紫砂壶,它的壶身外表酷似梅花树干的树桩故而得名所以在紫砂壶表面会有很多的造型纹理需要处理而使用模具制作的茶壶,本身就要讲究出货率高,用时短,好销售,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产生利润,但是如果你费尽心思制作出来的模具,做这个梅庄的紫砂壶反而销售不出去,就得不偿失,所以不会有人为了单独制作一把梅庄的紫砂壶,潜心研究制作模具的。

刻紫砂壶好的词

以下是一些刻在紫砂壶上的好词:

1.一壶清泉寄微茶,一世琴心与益友。

2.桂花熏香韵萦绕,山泉明眸笑语涟。

3.碧水潺潺心自醉,青松挺拔气连空。

4.点点朱砂捻出墨,独酌清茶舞梅踪。

5.梅花香里掩乾坤,独享清福赏园林。

当然,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纪念意义选择更适合您的刻字内容。

关于紫砂壶怎样的细节处理才算完美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紫砂壶为什么那么贵,看完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oku6.com/12/10431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