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授在三国的影响如何(三国沮授历史评价)

一把好牌打得稀烂,袁绍若是重用沮授,还会出现三国鼎立的局面吗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沮授在三国的影响如何,沮授不建议出兵吗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三国演义》中,袁绍麾下的田丰和沮授谋略能比肩徐庶吗为何
  2. 沮授在三国的影响如何

《三国演义》中,袁绍麾下的田丰和沮授谋略能比肩徐庶吗为何

在三国时代,袁绍绝对是一代枭雄。他在朝堂之上,胆敢当面顶撞董卓。在董卓把持朝政,无人敢对抗的情况下,响应曹操的号召,参加诸侯军讨董。在诸侯军中,袁绍被推举为联军的首领,这说明了袁绍的威望。

在联军解散后,袁绍和曹操这一对发小诀别。袁绍说自己要向北方发展,在统一北方后南下争夺天下。曹操则说,自己要立足中原,建立自己的基业。如果袁绍南下,自己就依靠自己的智谋来对抗他。后来的官渡之战就印证了这一点。

而袁绍到河北后,依靠自己四世三公的人脉资源,开拓了自己的基业。他扫灭群雄,占据了幽、冀、并、青四州,成为当时势力最大的割据力量。但是,由于在官渡之战中,袁绍以优势兵力败给了曹操,使得他身上的光环被一扫无余。袁绍成为了历史上被人嘲笑的对象。

沮授和田丰都是袁绍手下的重要谋士,受袁绍失败所赐,也被埋没在三国的烟尘中。在这里,田丰作为袁绍的反面教材,还被历史着重写了几笔。比如田丰劝袁绍趁曹操攻打徐州的时候袭击许都,比如田丰劝阻袁绍发动对曹作战,比如田丰自己预料自己的死亡。曹操曾经评价田丰,说田丰如果跟袁绍大军一起来打官渡之战,自己是无法获胜的。而沮授则更是被一笔带过,几乎难以找到他在历史上的踪迹。

实际上,田丰是袁绍手下最出色的谋士,如果拿曹操的手下谋士相比较,他应该等同于郭嘉。而沮授则是袁绍的谋主,如果拿曹操的手下相比较,他相当于荀彧。而且,沮授的职权还要高于荀彧,因为他还担任袁绍的监军,统领袁绍所有的兵马。

我们知道,三国的每一个集团都有自己的谋主,每一个集团都有自己的战略方针。曹操有荀彧提出的“奉天子以讨不臣”,刘备有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而孙权有鲁肃提出的《榻上问策》,而袁绍则有沮授提出的取河北的战略方针。

当袁绍取得冀州的统治权后,当时担任从事的沮授就向袁绍献策,他说:

将军弱冠登朝,则播名海内;值废立之际,则忠义奋发;单骑出奔,则董卓怀怖;济河而北,则勃海稽首。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众,威震河朔,名重天下。虽黄巾猾乱,黑山跋扈,举军东向,则青州可定;还讨黑山,则张燕可灭;回众北首,则公孙必丧;震胁戎狄,则匈奴必从。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迎大驾於西京,复宗庙於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以此争锋,谁能敌之?比及数年,此功不难。

沮授建策的主要方针就是统一河北,然后迎汉献帝于长安,建都洛阳。在此之后,奉天子以讨不臣,统一天下。这个方针里面的统一河北,然后再统一天下的方针,和袁绍不谋而合,因此得到了袁绍的认可。袁绍任命沮授为监军、奋武将军,开始按照沮授的方针开始行动。

在沮授的帮助,袁绍很快就完成了统一北方的目标。但是,在发动官渡之战的时候,一切发生了变化。沮授、田丰全部都被袁绍给废黜了,田丰甚至被拘禁了起来。这是官渡之战前后最诡异的一幕。

沮授、田丰被废黜的直接原因是在战前的会议上发表了反对攻打许都的意见。在这里,田丰的意见是出于现状考虑,认为时机不成熟。而且田丰的脾气不好,用荀彧的话来说就是刚而犯上,袁绍又是一个外宽内忌的人。所以田丰的被拘禁只能说是他自食其果。

但是,沮授的被废黜就实在难以解释了。沮授在被袁绍任命为监军后,统领袁绍的全部人马。可以说,沮授在袁绍集团中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是,就在一夜之间,他的军队就被收回,而自己被袁绍极度疑忌。这中间的差别也太大了,仅仅是意见不同,他人的谗言,也不可能有这样的效果。

而且从袁绍的举动来看,袁绍对沮授的疑忌是不一般的疑忌。他不但剥夺了沮授的兵权,沮授要求留下都不允许,要他随军。这已经是害怕沮授谋反的节奏了。在官渡之战中,沮授的献计献策无论有多正确,袁绍也是根本不听。而袁绍大军溃败,沮授被俘,最后死在曹操之手,袁绍也是不管不问。袁绍和沮授之间的关系已经到了何等地步。

这一切究竟是因为什么?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因为袁绍和沮授对待汉室的态度问题。袁绍和沮授的关系,就如同后来曹操和荀彧的关系一样,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

我们从上面的沮授向袁绍的献策可以看到,沮授和荀彧一样都是心存汉室的人。他向袁绍提出的建议和荀彧如出一辙,都是奉天子以讨不臣。可是,袁绍自认为实力强大,就露出了他的野心。

在官渡之战之前,袁绍就指使手下一个叫耿包的主簿试探大家,想要称帝。但是,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袁绍只得杀耿包灭口。我们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带头反对的人里肯定有沮授在内。而在讨论迎汉献帝的问题上,郭图是反对的。他是和袁绍一样,想要另立朝代。这才是在官渡之战前,沮授遭到废黜,郭图取而代之的根本原因。(此处遵照《后汉书》,《三国志》记载有所不同,本人认为《后汉书》更合理一些)

正是因为沮授是心存汉室的人,曹操俘获他之后,还是想收用他。因为曹操这时还是暂时打着匡扶汉室旗号的。但是,沮授还是心存故主,在出逃中被抓,最终被曹操所杀。

沮授的下场其实就是荀彧的下场的预演,后来一样心存汉室的荀彧也得到了同样的下场。正是废黜了沮授、田丰,袁绍军心大乱,严重影响了战斗力。在战斗中漏洞百出,最终被曹操打败。这才是官渡之战中,曹操获胜的最根本的原因。

这样一比较,我们就轻易比较出沮授、田丰和徐庶的高低了吧。历史上,徐庶在刘备军中只是个谋士,并没有太多的记载。他最突出的贡献就是推荐了诸葛亮。在后来投入曹操阵营后,徐庶也没有出色的地方。他是无法和沮授和田丰相提并论的。

而在《三国演义》中,为了烘托诸葛亮的形象,徐庶曾经担任过刘备的军师。在战斗中,徐庶指挥刘备的军队以少胜多,连打胜仗。而且,徐庶文武双全,他不但指挥部队打仗,还轻易就破了曹仁的“八门金锁阵”,显示了高超的能力。

在这一方面来说,徐庶虽然不能和沮授这样在战略战术上都出众的人才相比,但是和田丰相比还是差不多的。因此,在《三国演义》中,徐庶能够和田丰比肩,但是不如沮授。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沮授在三国的影响如何

沮授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战略家、军事家,绝不仅仅是“袁绍的谋士”这么简单,因为他既能在战略上谋划天下,又能御兵。在官渡之战后被曹操杀掉,着实可惜了,不然三国的历史将会改写。

沮授,广平人,少有大志,多权略。仕州别驾,举茂才,历二县令,又为韩馥别驾,表拜骑都尉。袁绍得冀州,又辟焉。——《后汉书.汉献帝纪》

韩馥在冀州任太守,沮授是他的别驾、骑都尉,韩馥出让冀州时,他又跟随了进驻冀州的新老板袁绍。沮授并不是个三心二意喜欢经常换老板的人,只因为他的家在冀州,他不想抛下家族,故土难离,这从后来他被俘不愿降曹操的事情就能看出来。

01沮授是东汉末年军阀崛起时期最著名的战略家,他的战略思想不输诸葛亮、鲁肃等,如果他的谋略都能被采纳,东汉末年的天下格局将会改变。

(1)公元191年(初平二年),袁绍设计取冀州,韩馥害怕,打算让出冀州,沮授劝他说:“冀州虽小,但能上阵打仗的人有百万,储存的粮食够吃10年,袁绍是个外来人,兵困马乏,需要看我们的脸色,就好比婴儿在大人的股掌上面,不给他喂奶,立刻可以将其饿死。为什么要把冀州送给他呢?”韩馥没有听劝,于是袁绍占据了冀州。

(2)韩馥跟随了袁绍后,看看他给袁绍的战略计策。

“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众,威震河朔,名重天下。虽黄巾猾乱,黑山跋扈,举军东向,则青州可定;还讨黑山,则张燕可灭;回众北首,则公孙必丧;震胁戎狄,则匈奴必从。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迎大驾於西京,复宗庙於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以此争锋,谁能敌之?比及数年,此功不难。”

?初次进言,帮助袁绍分析了当下形式,提出了“横扫黄河以北,整合四州,收罗天下人才,坐拥百万之师,再迎天子归京。”有天子在手中,谁能争锋?几年就可以成就霸业。

沮授提出的战略策略,让袁绍看到了成就霸业的希望,“立即任命他为监军、奋威将军”。历史上许多学者认为沮授的这一战略高度,堪比诸葛亮的"隆中对"。可惜袁绍没有采纳,如果袁绍采纳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后来哪有曹操什么事!

?袁绍喜欢三儿子袁尚,准备作为继承人来培养。同时任命长子和次子分别为青州和幽州都督。沮授劝谏道:“世称一兔走衢,万人逐之,一人获之,贪者悉止,分定故也。且年均以贤,德均则卜,古之制也。愿上惟先代成败之戒,下思逐兔分定之义。”

长幼有序,袁绍跳过老大老二,直接想让老三接班,老大和老二心中肯定会怨恨,袁绍还敢把老大和老二分派管理一方军政,早晚会出大祸,可惜袁绍不听。沮授一出府门就叹息道:“祸患要从此始了!”

?沮授建议对曹操进行持久战,袁绍又没采纳。

“进屯黎阳,渐营河南,益作舟船,缮治器械”。“分遣精骑,抄其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

当时袁绍已经是最大的军阀,沮授提出了利用优势兵力和地理,与曹操周旋,拖垮曹操,不战就可以赢曹操。本是上上之策,郭图嫉妒沮授位高权重,进馋言说”沮授的军权太大、威望太高,难于控制。”引起袁绍怀疑,结果袁绍把沮授监军的权利为三都督,沮授只督一军了。

?官渡之战前后,沮授曾4次提出劝谏,第一次是反对颜良单独带兵攻军事要塞刘延;第二次是建议袁军留守延津,分兵进攻官渡,这样胜可进,败可退;第三次是袁军渡河后,沮授进谏袁绍说:曹操的军队粮草少,利于速战速决,我们以持久战来消耗曹军;第四次也是最严重的一次,官渡之战袁绍屯粮于乌巢,一旦粮食被毁,战役就输了,袁绍派淳于琼押送粮草,沮授早就想到了乌巢的风险,建议增派蒋奇守护侧翼,以保万全。

沮授的话就像是预言,整个战役走向完全被他预测到了,要是袁绍听从了他的建议,也不至于一败涂地,最后只带了800人逃走,一手好牌打的稀烂。这一战死了的就不说了,还逼反了许攸、张鸽、高览,使得沮授被俘。

官渡之战成就了曹操,代替了袁绍成为最大的诸侯。

02沮授也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统帅三军征战黄河以北,帮着袁绍统一了四郡。由于袁绍拥兵自重,逐渐膨胀,亲小人远贤臣,不听沮授劝谏,终于走上了败落。

(1)袁绍初入冀州时,沮授的战略策略是很合乎袁绍的心坎的,所以袁绍立即任命沮授为监军、奋威将军,统帅三军。

(2)袁绍初期也采纳了一部分沮授的策略,“沮授监统内外、威震三军,帮助袁绍夺取青州、并州、幽州而统一河北”。沮授统领内外,才能威震三军,合并了四州地盘,统一了黄河以北。使得袁绍一跃成为了当时势力最大的诸侯。况且冀州一带战事少,粮草丰足,袁绍兵强马壮。

(3)依靠沮授等人的建议,袁绍迅速的崛起,这时候的袁绍开始膨胀,失去了正确的判断力。开始相信郭图进言:沮授位高权重,有风险。袁绍把沮授监军的权利分为三都督。官渡之战中又听信郭图的,把沮授的军队全部交给了郭图,自此袁绍一败再败。

(4)袁绍每一战,沮授都是带军跟随作战的,直到官渡之战中,袁绍不愿听他的劝谏,完全夺了他的军权,并把他关起来。那时候像张鸽这类将领,在沮授手下都数算不上,沮授不是一般大将,而是三军统帅。

03官渡之战袁绍大败,沮授被俘,曹操劝降,沮授拒降被杀。

(1)官渡之战袁绍彻底被瓦解,只带着800骑兵逃过黄河。不知袁绍临死前是不是后悔没听沮授的话,一代枭雄就这样退出了历史舞台。

(2)“沮授来不及北渡而被俘,被押见曹操,沮授大呼不降,曹操与沮授有旧,见沮授不肯加入他的阵营,感到可惜,叹息道,若早点得到沮授,那天下现在应该大定了。沮授虽不降,但仍获曹操厚待。可是,后来沮授密谋回到河北的袁绍阵营,事败被杀。”

曹操见了沮授曾叹息:“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可惜沮授不为所用,像沮授这种厉害人物,谁得到了几乎可以雄霸天下,既然不愿意投降,曹操当然不会让他再活着。

如果沮授降了曹操,恐怕早就一统天下了。

04结束语。

沮授是那个时期最杰出的战略家、军事家,但他和诸葛亮还不一样,诸葛亮为谋大业早就安顿好家事,因为诸葛亮是政治家,沮授不是政治家,因为他只为他人谋划天下,不懂的为自己谋划将来。

(1)当袁绍没有采纳“挟天子以令诸侯”而让曹操夺得先机的时候,他就因该看出来袁绍没有高瞻远瞩的眼光,该为自己和家族谋划退路的。当袁绍分立4子的时候,明知道早晚有大祸,他也没有为自家谋划。

(2)官渡之战,沮授早已料到了结果,还是没有为自己谋划将来。他也知道袁绍没有曹操的能力,但在被俘后还是想回冀州,导致被杀。妖百慧想,这并不是他对袁绍多忠心,可能他放不下冀州的家族。

(3)也可能沮授也为家族谋划过,但庞大的士族家族错综复杂,也不一定听他的,导致他故土难离。也许沮授就是不想离开冀州,这和跟着哪位老板干活没什么关系,如果当初是曹操或是后来的刘备占据了冀州,可能沮授也会跟着他们干,只是当时的曹操弱小,刘备更是不成气候,白白浪费了沮授这个大才。

(4)是人都有短板,沮授这么有才能的人,也会为了不离开故土,不牵扯家人而送命,如果他能更加高瞻远瞩,有政治眼光,因为战乱年代士族家族哪有安全可言,早做打算,说不定能够成就另一番大业,三国格局将会是另外一番走向。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沮授在三国的影响如何和沮授不建议出兵吗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三国志战略版沮授怎么样 沮授战法及强度分析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oku6.com/12/11458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