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吴三桂自愿撤蕃,还能善终吗(吴三桂如果同意撤藩就会善终吗)

山海关总兵吴三桂,手握重兵,倘若不投降,多尔衮能顺利入关吗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如果吴三桂自愿撤蕃,还能善终吗这个问题,孝庄建议不撤藩对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如果吴三桂不造反,康熙能让他善终吗
  2. 康熙为什么要裁撤三藩
  3. 历史上的吴应熊真的被建宁公主阉割了吗
  4. 如果吴三桂自愿撤蕃,还能善终吗

如果吴三桂不造反,康熙能让他善终吗

覆水难收,开弓岂有回头箭?

历史上的吴三桂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也是一个无耻的人物。在明清交替的动荡环境下,吴三桂审时度势,运筹帷幄,“识时务”地加入了满清的阵营,成为清朝统一中原的马前卒。

1661年吴三桂将永历帝勒死在昆明,标志着南明政权正式覆灭。有感于吴三桂兢兢业业的打拼,清朝封吴三桂为平西王,镇守云南!

应该说清朝对吴三桂非常够意思,特别是和洪承畴比起来。如果吴三桂安分守己镇守云南,没准除了善终,还能像明朝的沐英一族一样,世代镇守云南。事实上吴三桂也是这么想的。

但是最后吴三桂还是扯旗造反,和康熙决裂,最终被清朝彻底碾压。

那么,造反是必然的吗?如果吴三桂不造反,康熙能不能让他善终?静夜史认为两个前提都不存在,原因如下:

1、吴三桂是个蠢蠢欲动的军阀

我们发现,从明朝灭亡,吴三桂救驾不力时,吴三桂就一直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对阵李自成时,吴三桂迟迟不投降,不是因为李自成不够正义,而是在静观其变,结果李自成来了个逼降,最后杀掉吴三桂全家导致吴三桂狗急跳墙投降多尔衮。

直到这时,自以为是的吴三桂还做着和多尔衮交易的打算,即清军帮助自己消灭李自成,然后吴三桂将北方大片土地割让给清朝。

然后,多尔衮就坡下驴,带领清军杀进了山海关。在吴三桂拼命追杀李自成时,传来了顺治入主北京的消息。

得知被卖了的吴三桂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追杀,从甲方成了乙方的下属。

从吴三桂投降多尔衮开始,多尔衮就敏锐地看清了当时的中原形势,当然,也看清了吴三桂的嘴脸。即:彻头彻尾,寡廉鲜耻的军阀!

所以多尔衮将计就计,让吴三桂成为自己的家奴,在剿灭南明之后,顺势将吴三桂安排在云贵偏远地区。而早于他投降的洪承畴被清朝解职,勒令退休!

从一开始,清朝就是在利用吴三桂,而吴三桂一直在做梦,梦想多尔衮和自己平起平坐,梦想着清朝会让自己世代镇守云南,裂土分疆做一个山高皇帝远的土皇帝!

真的是想多了!

像吴三桂这样的三姓家奴,无论何时都被人看不起,清朝对吴三桂没有什么真感情,利用而已。

此时的吴三桂已经镇守云南十多年,该平定的都平定了,该消灭的都消灭了。真正到了“狡兔死,走狗烹”的地步。接下来怎么办?才能平安地活到死?

此时吴三桂的好同僚、三藩之一的尚可喜向朝廷上书请求告老还乡,到辽东养老。这可要了命了,作为三藩之一的吴三桂,要是不表个态度,实在说不过去。

吴三桂认为,此时自己在云南根深蒂固,营造了“除了吴三桂,谁也镇不住云贵”的舆论,所以即使自己也和尚可喜一样上书请求养老,朝廷为了社稷安定,不会轻易答应吴三桂。于是姿态表了,清朝也放心了,皆大欢喜。

吴三桂太天真了,一个快60的老头了,还是一副投机取巧的伎俩。康熙也不想继续玩下去了,于是再次就坡下驴,同意了吴三桂的请求,吴三桂懵逼了!

蠢蠢欲动、投机取巧且善于折腾的吴三桂,终归难以得到善终!

2、康熙是个权力欲极强的皇帝

吴三桂的伎俩之所以失败,在于其自以为聪明。从以为自己能和多尔衮平起平坐开始,吴三桂就沉浸在“我手里还有资本”的幻觉中,这种幻觉伴随着吴三桂降清后,一直到吴三桂扯旗造反。

吴三桂所做的一切,都让清朝皇帝深深忌惮。吴三桂不知道,他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让清朝皇帝,特别是康熙皇帝放心。

康熙希望,吴三桂自己挂掉,临死还要将手下的一帮文臣武将跟着他陪葬,这样就可以一了百了了;或者是像尚可喜那样自己请求致仕,离开自己的地盘。当然,必须是真心实意的。

因为这样,即使自己不死,康熙也没有理由赶尽杀绝,毕竟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不是?

但是吴三桂完全在相反的道路上越奔越远。

首先是杀掉永历帝,永历帝虽然没有多大威胁,但是其政治意义大于本身意义,你吴三桂自作主张杀掉永历帝,你是把清朝这个领导当什么了?

不过既然没什么威胁,所以也不算太出格,毕竟原地杀掉永历帝更能防止事变。但是吴三桂接下来做的一切就有点匪夷所思了。

吴三桂镇守云南期间,兵力达到53佐领,绿营兵12000,丁口数万。吴三桂功高兵强,收罗了很多精兵猛将。为了安抚吴三桂,朝廷擢升其部将王辅臣为陕西提督,李本深为贵州提督,吴之茂为四川总兵,马宝、王屏藩、王绪等十人为云南总兵,吴三桂的势力差不多占到了全国的一半!

不仅如此,朝廷还准予吴三桂便宜行事,云、贵督抚全受他节制,所除授文武官员,号称“西选”,当时有“西选之官遍天下”的说法。

当时的吴三桂,每年的军饷达到900多万,和其他两藩,消耗差不多占到了清朝的一半。

一般而言,为了保命,朝廷对自己越丰厚,自己应该越低调才是,但是吴三桂却不这么做。吴三桂在云南期间,圈地建房,广征关市,榷盐井,开矿鼓铸,垄断其利。

吴三桂专镇守云南期间,“日练兵马,利器械”,暗存硝磺等禁物。通使达赖喇嘛,互市茶马,同时在各省安插心腹,其子吴应熊为额驸,朝政巨细,可以旦夕密报。

这样一个裂土分疆的军阀,是康熙绝对不允许的!

按说吴三桂作为明朝高级指挥官,对于前朝的一些历史典故应该很清楚才是,但是吴三桂却朝着反方向狂奔起来。

也许是想以庞大军力向清朝要条件,但是这种自鸣得意的做法无异于把自己送上不归路。

此时的吴三桂,即使自己不主动上书请求撤藩,康熙迟早也会找上们来!没办法,树大招风!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康熙为什么要裁撤三藩

清军定鼎中原后,曾利用明朝降将到江南平定反清势力。由于这些人战功赫赫,清廷对他们加官进爵,其中以“三藩”比较著名。三位藩王手握重兵,割据一方,尤其是吴三桂,他甚至还有人事任免权,可以不受朝廷约束,自行任免地方官,时称“西选”。

吴三桂野心很大,他在云贵地区暗中集结兵马,与蒙藏结交,早有不臣之心。

耿精忠在福建也有不法之事,欺压良民,还信奉谶纬学说,相信“天子分身火耳”,觉得耿氏一定会更进一步,其人甚为精明,却没有忠心耿耿对待朝廷。

尚可喜老弱多病,日常政务都由其长子尚之信处理。而尚之信却不务正业,喜好声色犬马,对尚可喜不忠不孝,还想早日继承王位。尚可喜被迫无奈,上书朝廷,希望回辽东养老,留他儿子镇守广东。

康熙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认为能够借此裁撤三藩,于是说:如果尚可喜回归辽东,尚之信在广东,不免父子相离,所以还是父子俩带领全部人马一起回辽东。表面看是康熙给他们父子团聚的机会,实际上是想清理割据势力。

吴三桂、耿精忠得知消息后,开始焦虑不安,为了试探朝廷的态度,他们也向康熙上奏折,“仰恳皇仁,请撤安插”,看朝廷的反应。

“三藩”一起上书要求“安插”,很快就引起遍野振动,也是一个信号。康熙与大臣商量对策时,有人主张撤藩,比如明珠、张英等人;也有人觉得事关重大,不能贸然动手,比如索额图等人,两派人争论不休。

当时的康熙年轻气盛,早已看出吴三桂等藩王的不臣之心,认为裁撤亦反,不撤也反,那不如先发制人。所以康熙下令,“从其所请”,同意三位藩王离开驻地,并迅速派出接收大员到三藩驻地商谈接管问题。

吴三桂聪明反被聪明误,弄得自己骑虎难下,当朝廷的钦差大臣到云南后,他表面上恭敬,摆出一幅事事配合的姿态;暗地里却做谋反的准备,除了与另外两藩密谋外,还封锁所有的对外交通要冲。

当一切准备就绪,吴三桂彻底反清,自封“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对外宣称要“伐暴救民,顺天应人”,为复大明江山,希望能够争取汉人的支持。

吴三桂举起反清旗帜后,另外两藩也开始响应,连郑经也表示要渡海助战。一时之间,整个东南半壁都成了反清的天下。北方的王辅臣、察哈尔蒙古贵族也开始响应,朝廷一度震惊,甚至有官员“即遣妻子回原籍”。

秋媚说:“三藩之乱”是朝廷与地方、皇帝与臣子矛盾无法调和的必然产物。在这个事件中,年少轻狂的康熙需要负主要责任,是他错误的撤藩策略逼反了吴三桂等人。康熙的决策失误,造就的就是一场生灵涂炭。倘若他能有步骤地一个一个地撤或者再等几年,等吴三桂去世后再动手,付出的成本就会低的多。

康熙削藩,也能看做一次清朝版的“鸟尽弓藏”,吴三桂等功臣即使不反,康熙也不信任,没有安全感;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戈一击,万一成功了呢?

历史上的吴应熊真的被建宁公主阉割了吗

吴应熊是清初平西王吴三桂的大儿子,娶的是皇太极的女儿建宁公主。这位公主的生母是奇垒氏,察哈尔部人,只生了这一个女儿,在皇太极的女儿当中排行十四。

吴应熊

吴应熊(1634年-1674年),辽东都司广宁前屯卫(今辽宁绥中)人,吴三桂之子。

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平西伯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大破李自成大顺军。清世祖顺治十年(1653年),由昭圣皇太后主婚,吴应熊与和硕恪纯长公主成婚。由于清廷对吴三桂乃用其所长,但始终存有戒心;因此透过政治婚姻使吴三桂的世子吴应熊以额驸的身份留居京师,实际为朝廷的人质。

顺治十年(1654年)授吴应熊三等子爵,顺治十四年加少保兼太子太保。清圣祖康熙七年(1668年)晋少傅兼太子太傅。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二月,三藩之变,吴三桂起兵反清的消息传至北京,吴应熊被捕入狱;纳兰明珠建议,将吴应熊及其子吴世霖处死。

康熙十三年(1674年)四月十三日,吴应熊及吴世霖被绞死,其余幼子俱免死入官(《清史列传·吴三桂传》)。吴应熊被绞死后,康熙皇帝经常下诏慰藉和硕恪纯长公主,吴应熊“为叛寇所累”。

1678年,吴应熊之子吴世璠继位,追谥吴应熊为孝恭皇帝。

吴应熊真的被建宁公主阉割了吗?

历史上建宁公主当然没有阉割吴应熊啊。《鹿鼎记》中的桥段,当然不是真实的历史。历史上,建宁公主也不是康熙的妹妹而是康熙的姑姑,皇太极的小女儿,顺治帝的妹妹。不过建宁公主也是一位可怜人,表面光鲜亮丽其实也是一个政治的牺牲品。历史上的吴应熊也不是大家在小说电视剧里看到的那么“怂”,也算是为不愿担负谋逆大罪儿甘愿赴死的人吧。

吴三桂作为三藩之首,位高权重,皇帝也对他畏惧三分。吴三桂从顺治帝开始,一直是皇上心头的一块病。为了医治这块心病,顺治帝将自己的妹妹建宁公主嫁给了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并且还生下了一个儿子吴世霖,吴应熊被封为十四额驸。本来以为公主的出嫁,可以使得吴三桂稍稍消停,但是事与愿违,反而助长了吴三桂的嚣张气焰。

其实历史上为了防止吴三桂的叛乱,吴应熊和建宁公主一直试图劝吴三桂心向朝廷,避免家破人亡,不得安宁。建宁公主一生过的不幸福并不是吴应熊对她不好,而是她的公公,太嚣张。其实他们夫妻俩的感情还是比较和睦的。

康熙十二年,吴三桂导演了三藩叛乱,他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打算复兴明朝,讨伐满虏。吴三桂起兵之初势如破竹,当时湖南,四川,广东,福建等地的藩王纷纷响应。

吴三桂谋反,远在京城的吴应熊和他的儿子吴世霖被康熙皇帝处死。吴应熊其实本就知道父亲谋反,自己必死无疑,但是他仍然没有离开京师,反而派人去劝说父亲。父亲谋反以后,按大清律令,要株连亲属。康熙为了打击吴三桂士气,不得不处死吴应熊父子。吴应熊宁愿被杀,也不担负叛逆的大罪。

吴应熊的死可是苦了他的妻子建宁公主。当时只有33岁的建宁公主,一下子失去了丈夫和儿子,悲伤和难过心碎之痛难以想象。就在这样的精神折磨下,建宁公主又独自生活了30年。30年间,康熙虽然多次安抚自己的姑母,但是又如何能够治愈建宁公主受创的心灵呢?

总结:吴三桂死后,孙子吴世璠继位,追尊吴三桂为太祖高皇帝,吴应熊为孝恭皇帝。康熙二十年底,清军攻破云南城,吴世璠自刎而死。

由此可见,吴应熊生过儿子,数量还不少,留下名姓的就有老大吴世璠和老二吴世霖,所以他不可能被建宁公主阉割。

如果吴三桂自愿撤蕃,还能善终吗

谢谢邀请!

即使吴三桂自愿撤藩,但不辞官告老还乡,仍然不可能有“善终”回报。

康熙下诏三藩削减,就是看到吴三桂势力的不断强大,而对清廷已到威胁的程度了,云贵及周边地区已被吴三桂所强化。康熙深谋其害,就及时想削减三藩之势力,降低行政级别和官职,缩小管理范围,又以兵卒军费不足,今其削减兵员,目的就是减少兵力,降低军队管理级别和指挥权力,降低吴氏势力。

虽然吴三桂削减了兵员,但老谋深算的吴三桂,却来了个精减整编,去除老弱病残者,保留精锐强健者,实乃两个活冤家,一双死对头,目的还是防备清廷暗算自己,养精兵,多蓄锐,为个人利益而作准备。

即使吴三桂自愿撤藩,但康熙王朝也不可能使其“善终”,给于以前的回报。从他本人的回京勤王(崇祯皇帝)的懒散态度,又因个人家庭利益的冲突和大顺军的反目成仇,转向头又引满清兵入关,对付大顺军汉人,忘想使其两败惧伤,而后其东山再起,一统中原皇良美梦,乞知时态千遍,让满清一扫横飞,攘括了大半个中国。

从吴三桂种种的所作所为,康熙和满清王朝是不可能没有洞察分析能力的,也不可能对吴三桂没有评价其人其品其能力的,加之吴三桂一路南下,平定各路动乱和追歼南明余势,势不可挡,横扫西南大片地带,其势下去,能不威胁满清王朝吗?而且亲逼亲绞南明后皇永历帝,其暴其残,康熙想想都会后怕,这三藩之势能不削减吗?

故:即使吴三桂自愿撤藩,也不可能使其善终,除非交出一切权力,辞官为民,告老还乡,方可有幸。

问题是“退休”后的待遇没有撤藩前的待遇高,要差很多,这吴三桂能接受吗?待遇等级降低了,他能习惯吗?无人伺候吃喝更衣,他能自已动手吗?花天酒地吃喝玩乐不再,他能安心吗?一切的大变化他能打应吗?

因为“善终”的意思是:好的待遇自始至终。一旦等级降低,就意味着待遇度差了。

如果吴三桂自愿撤蕃,还能善终吗和孝庄建议不撤藩对吗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他们50岁以后才登基当皇帝,个个都被后人铭记在心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oku6.com/12/11786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