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为什么说临帖十遍,不如精读一遍,为什么不建议读碑帖文章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书法初学者适合读哪些碑帖
读贴七步曲
一:多宝塔与玄秘塔,
认真揣摩别掺假。
二:曹全碑后读礼器,
潜心研究看仔细。
三:胆巴碑与妙严寺,
心追手摹形神似。
四:皇甫诞与九成宫,
间架结构悟其中。
五:圣教序并兰亭序,
汗流浃背摹与忆。
六:东方画赞颜勤礼,
玩味法度想用笔。
七:乙瑛碑后读张迁,
记完微观记宏观。
八:上为读贴七步曲,
全部秘籍送给你。照片作品:龙门比丘法兴造像记临稿。
选自杨半书撰(中国书法临摹创作全集)。
为什么书法学习的高级阶段必须研究墨迹同时又没有墨迹与碑帖的区别
谢谢邀请。学习艺术之方法,本来就没有墨迹与碑之区别,这个区别都是人为的。从吸收角度来看,主要是读。所以没有区别。
为什么说临帖十遍,不如精读一遍
帖,一般称之谓“法帖”,是专供人们欣赏、研习书法用的。在临帖之前,读帖的方法和读帖的精细程度,对于临习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有人认为临习书法主要着重于临写,而对于临帖之前必须读帖的重要过程,往往是忽略的。他们习惯于拿起来帖就临,这实在是一种错误的习惯。
为什么读贴?
明人汤临初《书指》云:“取古人之书熟视之,心中若有成字,然后举笔而追之,字成而以相较,始得二三,继而四五,然后多书以极其量,自将去古人不远矣。”
清代书家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也曾说“先能察,后能拟。察进一分,拟近一分;拟近一分,察近一分,终身不复止。然察总在拟之先”。
俗话说“万事理在先”,理就是道理,在做一件事之前,对于这件事的道理,明白的愈深刻愈彻底,做起来就愈容易,愈顺手。法帖犹如老师,沈尹默先生说“字外无法,法在字中”。但这个老师是不会开口的,方法全在其中,要你自己主动去请教,这就是“读帖”。读懂一点,做一点。不断得懂,不断得做。这样顺序渐进,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认真读帖实为学好书法的第一步,也是极为重要的第一步。
否则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抄写式地临帖,是很难入门的。正如唐代书家孙过庭在《书谱》中所讲的,“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挥运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谬者”。
怎样读贴?
读帖的目的在于练眼、练脑,通过反复观察和思索,以提高自己的分析综合能力和对书法艺术的鉴赏水平。为了使自己在读帖时能做到“精”,应着力把握好以下三点:
首先,对不同的碑帖采取相应的阅读方法。对于以诗文为书写内容的碑帖范本宜先读原文,领会文词大意,了解作者书写背景,以便帮助自己了解范本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对整幅的墨迹或整张的拓本影印,要注意其章法和气韵,主要有:字的字距和行距;字的大小错落及连贯方式;线条的曲直、正斜、方圆;笔画的长短、肥瘦;笔力的轻重;用墨的干湿等。对字帖了然于心,为临帖打好基础。
其次,读帖要点面结合。读帖要注意由大到小,由表及里,逐层深入。读帖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范本进行深入分析:从大处着眼,看整体的布局气势;从小处琢磨,看点画笔法的工夫;从间架结构看字型体态的美观;从字里行间看通幅的意境效果。这四者中应以对点画笔法的剖析为重点。在揣摩名家的法帖时,要特别注意看作者何处下笔,与第二笔如何连接,笔画间又如何呼应、避让。如此点面结合的深入分析,就可掌握名家笔法的要领。
第三,读帖要仔细观察范字。所谓范字是指最能体现书法名家书写风格与特点的字。这主要有:一是用笔。要看清笔画的运行起止、提按顿驻、藏锋出锋、偃仰向背、方圆长短和枯荣肥瘦等。二是结构。要注意范字如何对准中心、掌握重心、横平竖直、上紧下松、疏密匀称、斜度相等、伸左让右和比例适当等。三是神态。要领会范字的精神、气韵、风采、架势等。通过这样仔细观察体认,就可掌握范字的基本运笔方法和点画的基本结构。
为什么有人说练毛笔字“必须”练古帖,当代书家的字帖有那么不堪吗
"学毛笔字必须临古贴",说法有道理,但要区分人群与阶段,不能绝对。对于初学者来说,主要是熟悉笔性、习练笔法,一定程度后才可能看贴、悟贴。这个过程有多长,因人而异。有的一年半载即入贴,有的十年八年没开悟。
学书须临古贴,是因为书法传承以古为盛,今人有写得好的,许多书法老师也各有所长,拜其为师是学习书法的坦途。古云: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要想在书法上有所领悟、精进,自然要去汉隶唐楷中汲取营养。
学书是个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还需达成一定基础,否则是看不懂、看不透古贴的,更别说体会、描摹其中的奥妙。
如果握笔不稳、控笔不精、用笔不活,别说临古贴,就是基本的笔画都"行不直、走不顺、回不来",跌跌撞撞谈何提按、转折、铺毫、起收。
临写古贴,是书法学习达到一定程度后的最好选择,基础扎实后必定要博采众长,贯通古今。但并不能因此而否定今人的书法成就,能者为师,借他人体会解自己困惑,也是学习的好办法。毕竟,当今善书者为数甚众,独领风骚者亦不乏其人。
无论如何,学毛笔字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积累,眼高手低、好高鹜远是成不了气候的。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oku6.com/12/118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