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体检的时候医生会问孩子能把尿吗(体检为什么问结婚了吗)

涨姿势 为什么儿科医生不推荐给孩子把屎把尿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为什么体检的时候医生会问孩子能把尿吗的一些知识点,和为什么医生不建议把尿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现在提倡婴儿不能把屎把尿,为什么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又没有事
  2. 新生儿到底是把尿好呢还是不能把尿
  3. 为什么体检的时候医生会问孩子能把尿吗
  4. “把屎把尿”对宝宝伤害有多大

现在提倡婴儿不能把屎把尿,为什么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又没有事

专家的话不能全信。我家二宝就是不把屎把尿,到三岁多还戒不掉纸尿裤。大宝是婆婆带的,从小把屎把尿,一岁半就不怎么用纸尿裤了。

生完大宝三个月我就上班了,白天照看宝宝的工作全交给了婆婆。我婆婆是家中最小的,有三个姐姐,一个哥哥。

姐姐们生孩子的时候,婆婆因为还没有结婚,空闲时间较多,经常帮忙带孩子。结婚后生下我老公,也是自己一手带大,所以她对于带孩子还是很有经验的。

大宝出生四五个月后,天气越来越热。婆婆觉得用纸尿裤会闷到宝宝的小屁屁,白天的时候就给大宝垫上纱布。为了减少纱布换洗的频率,开始给宝宝把屎把尿。

我在网上看到人家说给宝宝把屎把尿对他们的身体发育不好,就委婉地跟婆婆说:“专家说不要过早地给宝宝把屎把尿。”

婆婆表示不能理解,她说:“天热了,宝宝的屁股老捂在纸尿裤里不透气,容易红屁股,而且女宝宝这么捂着对以后也不好。”

因为白天都是婆婆在带孩子,我要上班也管不到,而且我也不是那种很较真的性格,就没有再多说什么,任由婆婆给大宝把屎把尿,按照她的方法带孩子。

大概一岁半的时候,我家大宝白天就已经不怎么用纸尿裤了。晚上睡觉前给她把个尿,再穿上纸尿裤,一夜到天亮。

刚开始,早上醒来时纸尿裤会湿,一段时间后,早上醒来时纸尿裤都是干的,渐渐地晚上大宝也不用穿纸尿裤了。

大宝两周岁时基本戒掉了纸尿裤。偶尔出去玩,怕临时找不到厕所,才会预防性地给她穿上一个。

生二宝时,考虑到婆婆年纪大了,带两个孩子比较吃力,而且她跟公公两个人也很想趁行动自如的时候外出走走看看,于是我决定辞职在家全职带两个孩子。

二宝从出生开始一直是我在照看。因为相信专家所说的把屎把尿对孩子不好,等孩子两岁能自己控制大小便的时候,直接教他们怎么上厕所就行,所以二宝从来没有把过屎把过尿。

一直到她快两岁时,我给她买了一个小马桶,打算直接教她在小马桶上大小便。没想到的是,二宝对于小马桶特别排斥,根本不肯坐在上面。

有时将她逼急了,还会又哭又闹。她想大小便的时候,自己跑去拿一片纸尿裤给我,让我给她穿上,她要站着在纸尿裤里大小便。搞得我哭笑不得。

为了让二宝戒掉纸尿裤,我绞尽脑汁:给她看教宝宝如厕的绘本和视频,各种威逼利诱,甚至让大宝在她面前演示上厕所的过程,可她依旧不愿意坐小马桶大小便。

一直到二宝两岁半上托班,在托班老师的帮助下,她才戒掉了白天的纸尿裤(午睡的时候还要穿)。夜里睡觉得换一到两次纸尿裤,而且大便一定要穿纸尿裤,不然就不肯拉。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三岁多要上正式幼儿园的时候。二宝活泼开朗,语言和运动能力甚至比她姐姐还强。去幼儿园,除了这个上厕所的问题,其它方面我一点都不担心。

还好在上幼儿园前的那个暑假,二宝在我不厌其烦的引导下,终于接受了坐马桶大小便。我心头的那块大石头也终于落下了……

我家大宝半岁时就把屎把尿,并没有发现她的身体有什么损伤,每次体检都挺健康。如今上三年级了,爱跑爱跳,还参加了学校的篮球社团,学习打篮球。

反观我家二宝按照网上的说法,从小不把屎把尿,最后却搞得她极度依赖纸尿裤,一直到三岁多才学会在马桶上大小便,期间小屁股红过,痒过,多吃了不少苦头,还多花了很多买纸尿裤的冤枉钱。

对比之下,我觉得婆婆给大宝把屎把尿的做法更适用,更好。养孩子不能全听专家的,老一辈人的育儿经验也很值得借鉴。

当然上面所讲的是我家两个孩子在“把屎把尿”这个问题上我的个人经验。二宝三岁多才学会用马桶,可能是我引导的方法不对。这样的经验有着个体的特殊性。

但从更大的时间和空间范围看,我们小时候没有纸尿裤穿,从小被把屎把尿直到自己学会上厕所,也没见谁髋关节或者身体的其它部位出现问题。

所以说给婴儿把屎把尿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可怕,不用那样草木皆兵。其实养孩子也是这个道理,不能太教条主义。

新生儿到底是把尿好呢还是不能把尿

很多人认为把尿可以让宝宝摆脱纸尿裤的束缚、远离尿布疹的困扰,既省力又清洁还节省纸尿裤。一些老人还认为:“孩子越早把尿越好,可以从小养成定时排尿的好习惯。”这种说法对吗?让我们来看看把尿到底对孩子好还是不好,还是听听我月嫂育婴师刘美玉的建议吧!

早把尿,能帮孩子养成定时排尿的好习惯吗?答案是否定的。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儿科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玉玮在微博上指出,婴儿的尿道括约肌、肛门括约肌要在3岁左右才能完全发育成熟,而这是人控制便尿的生理基础之一。所以,在此之前,孩子是没有能力完全控制排尿排便的。

培儿屋儿科医生说,好多家长问宝宝多大才需要把尿,我们的意见是与年龄无关,都不需要把尿。孩子通常在两岁后,膀胱功能发育逐渐完善,这时他才能明白想要大小便时的身体感觉信号,这时宝宝才真正准备具备自己上厕所的能力。过早把屎把尿除了能省些尿布钱和给家长带来满足感以外,对孩子实在没有什么好处。

1岁以前,与其说把尿是训练孩子,不如说是训练家长找到孩子比较容易排尿的时间,比如吃奶后5~15分钟、睡醒后。

长时间给宝宝把尿的危害

尿并不能帮宝宝养成定时排尿的

太早把尿,不仅不能帮孩子更早建立自主排尿功能,反而危害多多。

?

1对宝宝的脊椎不好

新生儿的脊柱是直的,到三个月会抬头时,颈椎前凸,形成了第一个弯曲;六个月会坐时,胸椎后凸,脊柱形成第二个弯曲;一岁会走路时,腰椎前凸———脊柱形成了第三个弯曲,这样才形成了人脊柱的自然弯曲。

如果把尿姿势的不正确,会增加骨骼发育不良的风险,发生脊柱侧弯、驼背等情况,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

2宝宝的括约肌得不到锻炼,反而易尿频

家长频繁地给孩子把尿,会让孩子对大人的指令产生条件反射尿尿,二不是膀胱充盈刺激括约肌而反射排尿。由于缺乏憋尿的经历,其膀胱括约肌得不到锻炼,会导致膀胱容量小、憋不住尿,反而容易尿频。

张思莱奶奶也指出,由于把尿不容易掌握时机,把尿时间长了,孩子的肛门周围压力加大,会对娇嫩的肛门括约肌造成损伤。

3不利于婴儿髋关节的发育,也容易造成婴儿脱肛、肛裂等现象

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主任崔玉涛也指出,局部频繁把便,婴儿会频繁用力,加上自身控制肛门括约肌的韧带相对松弛,非常容易造成直肠黏膜经肛门突出的现象,也就是脱肛。脱肛又会造成婴儿排便时部分梗阻,增加排便费力程度,这又容易引发肛裂。

中国人痔疮发病率高,与幼时接受把尿、把便有一定的关系。

4对宝宝的心理不好

你想啊,本来玩的好好的,突然被拎起来小便啥的,还有那么多嘘嘘嗯嗯的伴奏,舒服不?害怕不?

?

“尿布+纸尿裤”,经济而舒适的选择

在宝宝未能自主排尿之前,给宝宝纸尿裤是最好的选择。

传说中纸尿裤引起宝宝的很多问题,都是谬论,很多国家已用几十年也未发现类似问题。倒是传统的“把尿”或“把便”方式,容易造成婴儿脱肛现象,造成痔疮的前提。中国人痔疮发病率高与幼时接受“把尿”“把便”有一定的关系。

只要掌握纸尿裤的正确使用方法,妈妈们时完全可以放心给宝宝使用纸尿裤(纸尿裤最大的问题其实是不环保,因为其中的吸水成分是不能降解的)。

很多妈妈选择给宝宝白天尿布+晚上和出门时纸尿裤的搭配,一来更经济,二来夏天宝宝更凉快,三来可以避免和反对使用纸尿裤的家人起太大的冲突。

不把尿,孩子更早学会自主便尿

有研究发现,晚上穿纸尿裤睡觉的孩子,很多在2岁前后甚至更早就能够控制夜尿,或者整夜憋尿到早上。这是因为不把尿的孩子,一直以来都是依据便意来排尿的,所以对便意的掌握比较好。

而夜里把尿的孩子,2岁时多数还需要烦劳父母半夜起来把尿。而过多把尿的孩子,始终在根据便意排尿和根据把尿动作排尿之间被混淆,对便意的掌握很差。

如何正确训练宝宝如厕?

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主任崔玉涛指出,孩子能够接受排便训练的前提是:

1、能感到排便到身上不舒服;

2、对坐便器和排便产生联系;

3、孩子有能力使用坐便器。

一般来说,宝宝长到一岁半以后,都能灵活地坐、站、走、蹲、起,这说明他们的肌肉、神经已有了一定的发育,加之宝宝也能听懂大人的指示了,所以此时开始训练坐便如厕比较合适。

可以准备一个适合孩子使用的马桶,当孩子表达便意时,建议他到马桶那儿去处理,但不要催促孩子或期望孩子马上排便,如果孩子做到了,应表扬;如果反抗,不要强求孩子。慢慢地,孩子就会养成如厕的习惯。

需要提醒的是,男孩有段时间开始喜欢站着尿,而且乱尿,或看自己哪次尿得远。这是男宝宝的好奇心所致,父母不要责备,要抓住这一时机引导男宝宝站着尿。

小结

以前的尿布都是手洗、晾干,父母当然希望宝宝尽快学会上厕所。但现在的爸妈们因为有纸尿裤就不用再面对这个问题。孩子带纸尿裤并不是为了使大人省事,关键是不要给孩子脊柱、括约肌等造成不良影响。

把尿的危害不是立刻就能看到的,所以家长更应该重视,不要为宝宝以后的健康埋下隐患。

为什么体检的时候医生会问孩子能把尿吗

为什么体检的时候医生问能把尿吗?

在体检时医生这样问的意思其实是想观察宝宝括约肌的等各方面的问题!

因为长辈们认为,从古至今都是把尿过来的,凭啥现在不让把尿了?

如果每次把屎把尿,或者刻意把尿至于造成严重后果并不是立马显现的,这是一个长时间的积累过程,如果长此以往就会出现。

1:宝宝的尿到括约肌和肛门括约肌大约在三岁左右才能发育成熟,在此之前,宝宝没有能力完全控制好排便排尿。

如果频繁给宝宝把屎把尿,将使宝宝尿尿的行为依赖与大人的行为,而不能靠身体膀胱充盈刺激括约肌排尿。宝宝缺乏憋尿的经历,也将会导致膀胱容量小,憋不住尿或者尿频等问题,所以有些小朋友上幼儿园之后还是不能自己上厕所,经常尿裤子,这很可能就是把尿造成的。

2:造成脱肛或者肛裂

频繁给宝宝把便,宝宝也会频繁用力,加上肛门括约肌的韧带相对松弛,很容易造成直肠粘膜肛门凸出的现象,也就是脱肛。脱肛在一定程度上会阻塞宝宝的排便,进而又可能会导致肛裂。

3:对宝宝的脊柱发育不好,在宝宝脊柱和髋关节还未成熟的时候,长时间不正确的把尿姿势会阻碍宝宝髋关节发育还未成熟的时候,长时间不正确的把尿姿势会阻碍宝宝的骨骼发育,比如造成脊柱侧弯,驼背等情况。多大可以训练宝宝如厕呢?

一岁半可以开始如厕训练,一般宝宝到一岁半后,都能灵活地坐,站,走,蹲,起,说明他们的肌肉神经已有了一定的发育,也能懂得家长的话语,是开始训练如厕的最好时机。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不适请联系删除!

“把屎把尿”对宝宝伤害有多大

说实话,我是很反对给宝宝“把屎把尿”的,我也不答应让宝宝的外婆和奶奶给他这么做,否则我会大声呵斥制止的。

下面让我们来分析为什么不能套用老一辈“把屎把尿”的做法。

老一辈“把屎把尿”做法对宝宝的不利影响:

1.不利于膀胱的发育,易造成储尿量减少,以后出现尿频症状。

2.容易造成肛裂、脱肛。把尿时宝宝的身体重心下移,导致腹部压力增大,容易造成脱肛、肛裂等。

3.伤害孩子心理。明明没有尿意却硬被大人把尿,每次都要宝宝哇哇大哭收场,经常如此甚至会让宝宝对排便产生抗拒。

4.影响脊椎发育。

虽然把屎把尿有坏处,但适当的把便是没有太大影响的。妈妈可以掌握宝宝排便前的信号,及时把便,一般都能把出来。千万不要强迫孩子排便,或者在夜间把尿,影响孩子睡眠。

如果宝宝被把屎把尿过于频繁,往往学会自行排便的时间较晚,因为他们习惯通过被“把”这个动作刺激来排便,而不是自己的便意。

孩子在一岁半左右,大动作发育基本完成,可以熟练的完成坐、蹲、站等动作;此时括约肌发育也已成熟,经过如厕训练后,宝宝可以很好的自行排便。

如果宝宝在尿尿方面比较有规律,也可以早些试试。而西方儿科医学界主流观点则是:宝宝2岁,再开始大小便训练比较好。

如何给宝宝做排尿训练:

1、1~1岁半以前:随天性,想尿就尿此阶段宝宝身心发育有限,尿床和尿裤子无法避免。

随孩子天性,想尿就尿,不必着急排尿训练,过早训练可能造成宝宝心理负担,使亲子间关系变紧张。

在孩子没有学会理解排便前,家长看到他们尿湿或弄脏裤子,应有意识地告诉他“宝宝尿了”,以培养其理解能力。

2、1岁半~3岁:进行行为指导此阶段肌肉神经已有一定的发育,开始能够控制尿液的“存”与“放”,也能听懂大人的指示。

此时应该有意识地开始对宝宝进行如厕训练。3岁前的孩子尿床很正常,可以采取措施尽量避免弄湿床铺,但不能刻意要求他们不尿床。

儿科医生建议,睡觉前不让宝宝喝大量水或吃过多水果;夜里固定把1~2次尿。

3、3岁后:慢慢克服尿床每次把尿的时间从原来固定的时间点逐步往后延,先半小时,再1个小时、2个小时。

这样能够慢慢锻炼宝宝膀胱的储尿能力,逐步改变,直到天亮才会下床排尿为止。

如果过了五六岁还是尿床,就应去医院检查一下。每个宝宝的训练过程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必要去和其它宝宝进行比较。

训练如果不顺利的话,也不要过于担心,只要方法得当,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如何给宝宝做排便训练:

训练前的准备:

首先,家长要给宝宝买个婴幼儿专用的坐便盆,大小高度适中、造型可爱,这样才引起宝宝的兴趣。

其次,以下个要点可作为判断孩子能否接受训练的标准以及训练指南,你在真正开始训练孩子学习用便盆大小便之前,要对孩子讲清道理并对他进行技能训练。

1、有关身体的知识。告诉孩子身体都有哪些部位以及它们各自的功能,包括人体的排泄部位,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大小便是从哪里排出来的。

用把孩子的身体各部位一一指给他看并告诉他怎样称呼这些部位的办法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身体。

让他们看你是怎样大小便的,当然,最好让同性的父母为他们示范。不必顾虑这样做会使孩子神经受刺激,你可以做得很自然。孩子对此不会有什么想法。

2、排泄用语。孩子需要学会用语言或手势告诉父母他们要大小便。说话晚的孩子显然更多的是用手势。

孩子怎样表达都可以:上厕所,大便,小便,解手,拉屎,尿尿,使用哪个词都可以,只要大家能明白孩子的意思就行。

3、训练孩子的排便意识。你的孩子知道他什么时候想要排便吗?他能知道自己是拉裤子还是尿裤子了吗?这些是保证训练成功的重要技能。

许多幼儿不到1岁时就能够发出他就要排便的信号。当他们长大一些时,这些外部信号往往消失了,但他们的父母可能可以意识到孩子在做什么?

特别是当他们总是走到屋角排便时。父母可以利用这些早期的表现帮助孩子理解或讲出他们大小便的感觉。

希望以上的分享能对你有帮助,谢谢!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婴儿体检都会检查哪些部位,为什么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oku6.com/12/12486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