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唐朝始终不能平定藩镇割据势力,这个毒瘤是因为节度使制度的存在吗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北宋为什么不建议做节度使,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唐朝始终不能平定藩镇割据势力,这个毒瘤是因为节度使制度的存在吗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 唐朝的节度使的制度怎么看都不够明智,将行政军事财政三权都给了节度使,那不是铁定会出事吗
- 唐朝始终不能平定藩镇割据势力,这个毒瘤是因为节度使制度的存在吗
- 北宋有多少节度使
- 为什么唐朝节度使表面权力非常大但也是最危险的职业
唐朝的节度使的制度怎么看都不够明智,将行政军事财政三权都给了节度使,那不是铁定会出事吗
每一制度的创立,几乎都满足最初的需要。每一制度制定出来,都会产生积极和消极影响。唐朝最初为什么要设立节度使?又为何给予节度使诸多特权?
唐朝之所以设置节度使,并给予节度使地方行政、财政、军事等各项大权,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边患问题。唐朝北有突厥,西有吐蕃,东有契丹,可以说狼环四顾,边患问题十分突出。设置节度使,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边患问题。
然而,节度使的设置就好比分封制一样,制度推行的前期,积极效果极其明显,可越是往后,其弊端暴露得就越明显。
赋予节度使军、才、政等大权,其好处在于,一旦有强敌来犯,即可就地集结兵马、粮草,及时地作好战略部署,抵御外敌。这样既大大缩短了军队调集的进程,又解决了军队因长途跋涉而引起的各种疲惫;既能够以逸待劳,又能够提高备战效率,可谓一举多得。
因此,我们也不能说唐朝设置节度使非明智之举,它恰恰是结合了当时的国情,所制定出来的符合当时时政需求的必要手段。只不过随着唐朝的逐渐衰落以及节度使势力日益坐大,中央政府难以掌控住地方,故而演变为藩镇割据。
唐朝始终不能平定藩镇割据势力,这个毒瘤是因为节度使制度的存在吗
节度使之于唐朝,犹如刺史(州牧)之于汉朝。
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强盛的两个王朝,汉唐都是对外扩张性的政权,这一特点注定了在军事上的外重内轻,所以节度使这一制度其实是适合唐朝的。
不过,节度使的存在,需要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才能掌控。一旦中央政府虚弱,很容易引起地方叛乱和军阀割据。
安史之乱和唐后期的藩镇割据就是明证。
节度使对于大唐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唐朝最终的灭亡,是藩镇割据导致;而唐朝在安史之乱后仍能存在150多年,藩镇的存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宋史·尹源传》曾写到:
弱唐者,诸侯也;唐既弱矣,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也就是说,唐朝的继续存在,正是藩镇的维系。
与我们的一般认知不同,安史之乱后,除了河北三镇之外,其余藩镇基本都是听命于中央的,直到黄巢起义之后才发生变化。
所以,唐朝想要的只是听命于中央的藩镇,而不是完全废除藩镇。
与唐朝相比,宋朝是完全废除了藩镇的,也就是“守内虚外”。
于是,宋朝的政权在内部很稳定,不必担心地方造反,但对外战争则无力收复失地和开疆拓土。
如果与后世相比,节度使与总督、巡抚都是一类的封疆大吏。
历代中央和地方的权力总是此消彼长,其关键不在“节度使”是否存在,而在于中央如何掌控地方。
北宋有多少节度使
宋代是有节度使这个官制的,宋代虽然极力抑制地方政权的权利,但并没有取消节度使这个职位。宋初,节度使是没有实权的,这个职位多授予那些,宗室近属、外戚、劳苦功高的老臣,很多只是挂衔,人还住在京城,并不到辖地去。对于去辖地任职的节度使,是不轻易任命的。到北宋末年,节度使的任命就泛滥了,当时有多大六十个节度使。
为什么唐朝节度使表面权力非常大但也是最危险的职业
唐朝对外战争的需要,在边境军事重地留有驻军,管理几州军物。唐玄宗天宝年间,掌管军事的主官逐渐拥有财政,军事,行政大权。节度使俨然如独立王国,天宝十四年(755年),范阳、平卢,河东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节度使的权力是非常大的,但其危险性也非常大,唐朝的节度使有很多被部将或牙兵叛乱杀死。
唐朝的节度使开始时只拥有军权,地方行政事务由采访使担任。如果二者协调不利,节度使领兵打仗时,后勤粮草供应不上,影响军事行动的胜利。唐玄宗天宝年间,军权和行政权,时政权由节度使一人说了算。比如安禄山担任范阳,平卢,河东节度使,同时还担任河北采访使。地方上形成一个表面听从中央的独立王国。
节度使拥有军,财政大权严重危胁中央政府安权。安史之乱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发生的,叛乱平定后,唐朝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节度使拥兵自重问题。节度使固战功可出将入相,这些宰相是靠实力上位的,更不可能削弱节度使的权力。节度使招募军队,军人对节度使有严重的依赖性。"唯知其将之恩威,而不知有天子。”
节度使对內可以任免官吏,拥有无上的权力,节度使死了由儿子或部将担任,事后唐朝中央政府只宣布任命诏书走一走形式,但节度使的职业危胁性也是非常高的。节度使为保卫自已的安全组建一支亲卫部队叫牙兵。这些人战斗力强悍,军饷等各方面待遇高于一般的士兵。他们为自已利益形成一个特殊利益群体,飞扬拨雇,违法乱纪,地方官吏素手无策。
节度使使对牙兵的违法乱纪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安史之乱降将担任的节度使内讧尤为严重。魏博节度使史宪诚被唐朝调到河中任节度使,他比较贪财想把府库中的钱粮全部带走。牙兵发动爆乱,杀死史宪诚,打跑新到任的节度使,自节选举一个代表他们利益的人做藩帅,唐朝中央只能事后成认其合法性。
在唐朝历史上,有多个节度被部将杀死后,取而代之。这个问题困挠唐朝一百多年没有得到解决。五代十国时期的开国皇帝大都是节度使出身。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取得政权后,用杯酒释兵权的办法剥夺地方节度使兵权,派文官到各地做知州,军政职能分开,节度使后遗症才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关于本次唐朝始终不能平定藩镇割据势力,这个毒瘤是因为节度使制度的存在吗和北宋为什么不建议做节度使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oku6.com/12/98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