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欧阳修是史学家(欧阳修是史学家和诗人吗)

欧阳修不仅创造了 欧式体例 ,还做出了巨大贡献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为什么说欧阳修是史学家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为什么说欧阳修是史学家以及欧阳修历史的冷知识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欧阳修改革科举的背景和主要措施
  2. 风流宛在的典故
  3. 为什么说欧阳修是史学家
  4. 欧阳修为什么被称为牡丹花神

欧阳修改革科举的背景和主要措施

经过南北朝佛学盛行,以及唐朝玄宗皇帝下令道教在诸教之上的推动,有唐一代,儒学已经只是与道教、佛教并列的学问之一,日益式微。后来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等人对儒家思想进行新的注解,撰写了一系列言之有物、影响深远的散文,以重铸儒学,但虽三分天下,却再无独尊之势。需要说明的是,直至北宋中期之前,儒学的研究方向始终是诗、书、礼、易、乐、春秋等等“六经”,“四书”还没走上历史舞台前沿。

唐代时期,科举的科目多达五十多种,其中有明经、进士两科,考的都是诗赋文辞和经义解读。这种取才方向使六经的研究走向歧途,那就是凡文必引经据典,百般考证。甚至有的文章云里雾里写了三五万字,还没切入正题,时人称这种现象为“羞学章句,恶烦文章”。国家取材,倘若取得都是这样的人才,治国理政效果可想而知。

到了宋朝,朝廷对士人极尽优厚之能。但这时儒学的发展已经到了必须大破大立的地步,必须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才具有鲜活生命力。但受长期一贯文风影响,宋朝的文坛文风仍然暮气沉沉,空洞无物。

此时,因修订《新唐书》而声明大振的欧阳修,已然雄踞文坛领袖。他对于此种文风忧心忡忡,屡屡向皇上宋仁宗奏请改革文风。但仁宗是个脾气好涵养好,却无改革锐气的帝王,欧阳修的种种建议被付之一笑。

恰巧,北宋嘉祐年间(公元1057年)举行贡考,欧阳修被任命为权知礼部贡举,成为朝廷最高考官。他克服重重阻力,承受万般责骂,与朝中共同主持嘉祐贡考的翰林院学士王珪、国子学直讲梅尧臣达成共识。在评判考卷时,毅然决然倡导“平淡典要”的文风,凡是写华而不实文章的应试者一介不取。

于是嘉佑二年这届科举成为史上最牛的一届科举,真正绝无仅有的龙虎榜,上榜的有唐宋八大家中的四位:曾巩、苏轼、苏辙、苏洵;大思想家张载、程颢;另有吕惠卿、章惇等9人后来官至宰相;还有收付河湟,为北宋拓边千里的名将王韶。这些实干之才一扫科举弊症,为宋朝选拔了许多英才,并直接影响之后的科举文风,甚至政治走向。欧阳修在其中功不可没。倘若没有欧阳修不畏权贵的大胆改革文风,那么上面这些英才又有几人能中榜?

欧阳修为改革北宋文风,借助行政力量挥戈上阵,取得丰硕成果,影响了整个宋代一代文风的改变,也因此形成了后来“唐宋八大家”、宋代便有“六家”的盛况。

此外,欧阳修自己也写了许多优秀的文章,比如他的《醉翁亭记》几乎人尽皆知。他对自己要求很高,到了晚年还把自己过去写的文章,一篇篇拿出来,仔细推敲修改。他的夫人劝阻说:“为什么要这样吃苦呢?你又不是学生,难道还怕先生责怪吗?”欧阳修笑着回答说:“我虽然不怕先生责怪,但是怕后生讥笑。”

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闰七月二十三日,欧阳修在颍州(今属安徽省)的家中,留下一万卷藏书、一千卷集古录、一张琴、一局棋和一壶酒,溘然长逝。朝廷谥号文忠。苏轼评价其文时说:“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

欧阳修身体力行,奋勇领军北宋文风改革,这便是他在中国历史上的人文核心价值所在。他朴实的文风、高洁的品质,都堪为万世师表,值得我们永久敬仰。

风流宛在的典故

地点:

江苏扬州大明寺平山堂

错字:

“风流宛在”——“流”字少一点,“在”字多一点

典故:

在江苏扬州大明寺的平山堂,正堂左边的“风流宛在”匾额,出自清光绪初年两江总督刘坤一之手,据说刘坤一是为追念曾在扬州主政的欧阳修所作。

原来,历史大名人欧阳修在扬州时是个“风流太守”,在风情万种、色艺双绝的扬州美女石榴裙下曾弄出了不少韵事。

刘坤一把“风流宛在”中的“流”有意少写一点,“在”字多一点,意思不言而喻,希望少点风流,多点实在,极富哲理。

为什么说欧阳修是史学家

在史学方面,欧阳修也有较高成就,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史学方面,欧阳修史学成就较高,除了参加修定《新唐书》250卷外,又自撰《五代史记》(《新五代史》),总结五代的历史经验,意在引为鉴戒。欧阳修书法亦著称于世,其书法受颜真卿影响较深。朱熹说:“欧阳公作字如其为人,外若优游,中实刚劲”

欧阳修为什么被称为牡丹花神

至宋代,对于牡丹的种植、品赏进入了历史高峰,无论贫贱富贵皆赏花戴花,甚至出现了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这样记录牡丹历史、品种、栽培等内容的专书。欧阳修因此亦被民间封为牡丹花神。

文章分享结束,为什么说欧阳修是史学家和欧阳修历史的冷知识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古人有趣的年终总结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oku6.com/13/13353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