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柳永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情感(柳永《雨霖铃》艺术特色)

雨霖铃 柳永 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情感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雨霖铃柳永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情感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雨霖铃柳永的冷知识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1. 雨霖铃寒蝉凄切古诗讲解
  2. 唐圭璋对雨霖铃的分析
  3. 雨霖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 雨霖铃柳永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情感

雨霖铃寒蝉凄切古诗讲解

原文: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翻译: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唐圭璋对雨霖铃的分析

柳永是北宋时期著名词人,说起柳永,第一印象就是经常混迹青楼酒馆,出入烟花柳巷,为众多女子填写大量词作。但也正是如此,柳永的词更加的平民化,流传也更为广泛。柳永之前的唐五代词人填词,大多以小令为主,而柳永却填写了大量的慢词,改变了词坛以小令为主的格局,慢词与小令齐头并进。除此之外,他的一生还创作了大量的词调,对宋词的发展影响深远。

就跟音乐的乐谱有一个音调一样,词调就是宋词乐谱的宫调。一般62字以内的称为小令,超过62字的为慢词;词包含上下两阕的就是双调。每个词调都有一个名称,那就是词牌。在宋词所有的将近九百个词调当中,柳永一人首创或首用的词调就有一百多个。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柳永的《雨霖铃》,“雨霖铃”这个词牌是唐玄宗首创用于思念贵妃,但柳永在这个词牌之上有创作了双调慢词的《雨霖铃》,所以这个词调算柳永的首用。

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代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上阕的前三句是描写送别的场面,将送别的地点、时间、以及天气点明,寒蝉凄切的鸣叫与傍晚的阴沉都为此次送别添上一分压抑。接着三句就是离别场景的具体描写,因为离愁所以美食佳肴都食之无味,宴席终究会结束,兰舟已经在催促。然后就是具写离别的神态,与苏轼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有异曲同工之妙。最后三句就是柳永对离别之后的光景猜测,叠字的运用,衬托出柳永的惆怅落寞,以及对未来的迷茫。

词的下阕是写别后的凄冷场景以及柳永内心情感的抒发。前三句直接写多情之人总是被离别所伤,自己也不能幸免,加上在清冷的秋季,离愁更甚。酒醒之后,却发现已是另一番景象,佳人已经不在,只有晓风残月作伴,怎一凄凉了得。最后四句更是将离别的惆怅凄冷情绪升至最高处。寂寞的光景并不是只有这一夜,而是会年复一年的重复,与佳人一起的良辰美景与千种风情都不会再出现,对佳人深切的思念透纸而出。

这首《雨霖铃》是柳永第四次科举不中,不得不与佳人分离,无奈离开京都时所写。这首《雨霖铃》是柳永最出名的代表作之一,全词围绕“离别”这个主题,运用双调,利用上下阕所写重点的不同,将要突出的主题完全呈现出来。下阙更是因为强烈的情感共鸣,使读者更能体会离别之苦。唐圭璋更是对最后四句点评“余恨无穷,余味不尽”。

雨霖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离情词。词的上片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一对恋人离别时难分难舍的情景,首三句交代时代和环境,渲染别离的氛围,那离别的地点、时令、环境无一不令词人感到离别的伤感。两人“执手相看泪眼”,满腹话语竟又不知从何处说起。词人想到此次分别而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在如此广阔的世界上弥漫着如此浓密深沉的烟霭,其离愁之深不难想像。

下片设想别后相思。起首二句,点出自己在清秋时节离别的心境。接下来二句烘托人物形单影只,前途渺茫之感,进一步渲染了离情。最后指出纵然有良辰美景,也提不起兴致来欣赏,内心深处涌起千般伤感万种柔情,又能向谁诉说?更加体现了两人的情真意切,离别的愁苦无法释怀。词以问句结束,留下无穷意味,让读者去体会。

雨霖铃柳永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情感

上片景物渲染,用了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写出别时环境的清冷孤寂与内心的惆怅伤感。“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用了白描手法。 下片虚写烟波暮霭,晓风残月的别后情景。全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将内心的离情别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OK,关于雨霖铃柳永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情感和雨霖铃柳永的冷知识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柳永 被阻挡在仕途门外,乐观面对,在烟花柳巷中实现抱负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oku6.com/13/13704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