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春秋时期的卫国,是如何由大国沦为小国的,卫国历史冷知识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卫国灭亡时间
公元前209年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卫国立国前后共计907年,传41君,是生存时间最长的周代诸侯国,也是众多姬姓诸侯国中最后灭亡的国家。到了公元前209年,卫君角被秦二世废为庶人,卫国彻底灭亡,也即卫国直到秦朝时期才彻底灭亡。那么,问题来了,战国时期,卫国一直存在,为何不是战国七雄呢?
一
首先,在周朝历史上,卫国先后建都于楚丘(今河南滑县)、帝丘(今河南濮阳)、野王(今河南焦作市沁阳)。卫武公时一度强盛,平王东迁时,曾出兵勤王平戎。公元前254年,在战国后期,卫国领地成为魏国的封君之地。公元前241年,秦国攻取卫国的濮阳等地。公元前239年,卫元君被迫迁往野王,卫国此时已名存实亡。公元前209年,也即在秦朝时期,卫君角被秦二世废为庶人,卫国彻底灭亡。
历史上的小国,古代的卫国位于哪里
先说结论,历史上的小国,古代的魏国,位于今天河南省北部的濮阳市。魏国的地位很高,从西周开始就已经成为了一个侯国,他是仅存的几个公国之一,和晋国,吾国,乎国等国家同日而语,但是由于魏国的地盘较小,所以经常遭到大国的入侵和欺凌。
春秋时期的卫国,是如何由大国沦为小国的
周武王十一年(约前1046年),周灭商,按照上古之原则“灭国不绝祀”,周乃保留殷商的祭祀,封帝辛之叔箕子于朝鲜,帝辛之子武庚于殷商旧都朝歌,以奉殷祀。并封三弟鲜居卫、五弟度居鄘、八弟处居邶,即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三监”,驻守在殷都周围,用来监视武庚。其以封武庚此举明告天下,灭商纣(帝辛)是吊民伐罪,无灭殷绝祀之意,以安抚东方的殷人。同一时期,其四弟旦被命为辅相,留在畿内协助武王处理国事,因采邑在周,爵位为上公,故称周公旦。九弟封被封于康地(今河南禹州),称康叔封。
?????周武王十四年(前1043年),武王崩,子成王诵年幼,遗命由周公旦代为辅政,主持国家大权。而武王诸弟中管叔鲜最长,按兄终弟及之例,自认最有资格摄政。武王遗命他认为是周公旦篡改过的,剥夺了自己身为兄长的合法辅政大权,十分愤怒。兼之周公旦执掌国政后,实行了了严格限制诸侯势力的礼仪制度,引发武王诸弟王群弟的不满和猜忌,于是管叔鲜联络有不满之心的蔡叔度及霍叔处,散布流言,直指周公旦将暗害成王,以便自己登位。“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孺子。”---《尚书·金縢》。在这种情况下,早有复国之心的武庚,乃趁机拉拢管、蔡、霍三监,联合东夷部族,叛周作乱。
?????管、蔡、霍及武庚,并东夷之叛,严重地威胁周王朝安危,周公旦于是团结了另一辅政召公奭,平复内部政局后以成王之命的名义,发布《大诰》,举兵东征,顺利地消灭了三监之乱,杀武庚及管叔鲜,流放蔡叔度,废霍叔处为庶民,平定了叛乱。并在之后用三年的时间,扫平了东夷叛乱势力及淮夷,将周的势力扩展到海边。
周武王克商,只是打击了殷商的核心地区,直至此次周公旦东征,才真正扫清了商的外围势力范围,东征之后,周再也不是西羌的那个“小邦周”,而成为东至大海,南至江淮,北至辽东的泱泱大国。
为了安抚殷商之民,掌控新辟领土,周公于是“作大邑成周于土中”,定鼎于郏鄏(今河南洛阳郏鄏陌),建造雒邑。这样,西起周原,东到雒邑,皆为周王畿。镐京是周人发祥地,称“宗周”;雒邑周统治东方的重心,称“成周”。?又封帝辛庶兄微子于商人旧地宋(今河南商丘),以封殷祀,以成王名义封自己长子伯禽于鲁(今山东曲阜),迁九弟康叔封于原商王畿,武庚旧封地朝歌(今河南淇县),改国号卫,赐其殷民七族,“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利用商人政治来贯彻周法,卫康叔就是卫国的第一代国君。此时卫国面积方圆四五百里,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当时诸侯国中,少有与其匹敌者,也是周王室在东方的主要藩屏。周更建立成周八师,驻雒邑雒邑,以卫成周。卫国封地距成周最近,面积最大,卫康叔权势最重,殷八师(即成周八师)之兵平时皆由周天子委托卫康叔统管,驻守东方,镇压商淮。卫国在整个西周时期,都是是主要的侯国,是响当当的大国。
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长期沉湎酒色,不理国事,使得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尖锐化的周幽王作死到头,被自己的岳父申侯联合缯国、西夷犬戎,举兵进攻,在骊山下被杀,西周亡。值此紧急关头,八十高龄的卫武公和,率领卫国援军,驰援镐京,与郑、秦,晋诸国军队一起,协助幽王之子平王宜臼击退犬戎,以功勋卓著,被周平王升爵位为公爵(武公是尊称,卫国是原侯国)。次年,与诸国联军一起,协助周平王东迁至成周雒邑,即东周的开端。
东周初年,卫武公在位时,为诸侯首领之一,卫国仍十分强盛。周平王十三年(758年),九十余岁的卫武公去世,此后六代卫公,宠子无度导致兄弟相争者有之(卫前庄公宠子前废公,导致子卫桓公被卫前废公所杀),私通父妾生子有之(卫宣公私通父前庄公姬妾生太子急子),强纳儿媳者有之(卫宣公纳太子急子之聘妻),兄弟争位有之(卫太子急子为弟卫惠公进谗言逼杀,同时其同母兄公子寿为救太子急子一同被误杀),自立者有之(卫太子伋即急子同母弟公子黔牟不忿于卫惠公阴谋害死其兄,在左公子洩和右公子职支持下,驱逐卫惠公外逃,自立为卫君),内乱频频而发,卫因而逐渐衰弱。尤其是卫前废公州吁之乱,更是卫国自东周初年大国地位跌落下来的转折点。
及至卫懿公继位,奢侈淫乐,骄奢侈靡,由于爱鹤,竟荒唐地赐予所养之鹤俸禄、官爵,车马,:“上有所好,下必甚之。”国君好鹤,大小官吏便驱使百姓捕鹤。宫中一时处处养鹤,并就不断扩建,国人负担越来越重,温饱不济,卫懿公由此深深为卫国上下所恨。周惠王十七年(前660年),赤狄攻卫,卫懿公派兵抵抗,国人说:“君上派鹤迎战即可!它们都有国家俸禄,而我们饭都吃不饱,怎么有力气打仗”。卫国民心如此,作战当然惨败。卫懿公被赤狄所擒,分而食之,仅剩一肝。卫都朝歌被破,百姓全遭杀害,尸骨堆满城郭。
经此大祸,卫国一蹶不振,遗民仅仅五千人,在宋国帮助下暂时居住在曹地(今河南滑县),后经齐国帮助,击退赤狄,并在楚丘(今河南浚县)修建城池,帮助卫国在此重新建国,立太子伋与公子黔牟同母弟昭伯顽之子毁为卫君,即卫文公,并驻军保护,卫国才避免了亡国之祸,但当年卫武公时强盛无比的卫国,已经风消云散了。
之后,卫国在诸大国的阴影下生存,以求发展。并于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9年),由卫成公主持,卫国迁都帝丘(今河南濮阳)以避狄祸,在此又延续了四百年的国祀。
至卫成侯时,卫国国势衰落之极,卫成侯号称“聚敛计数之君”,昏庸无能,国土也被新兴大国赵国不断蚕食,行将自取灭亡。但魏国鉴于赵吞并卫将破坏魏赵之间的均势,所以攻赵救卫,卫国才得以保全。卫成侯自知国势以衰,不敢与诸大国并称尊号,所以自降君号为侯。到卫嗣君时,魏国更降卫君名号为君,此时的卫国,已经相当于魏国封臣,诸侯国的封臣曰“君”,这表明:卫国此时已不能称之为诸侯国了。
始皇七年(前241年),秦击魏,攻占濮阳,设立东郡,迁卫元君于野王(今河南沁阳),转受秦国保护,卫国其实已经也就名存实亡,但不知是出于何种目的,秦始皇一直没有正式废除卫国,有生之年一直允许卫国的存在,不加以侵害,也许始皇帝是念及商鞅、吕不韦都是卫人,为秦国做出过莫大的贡献,所以才默许小小的卫国无色无味地生存在他的大帝国里吧。
二世元年(前209年),二世皇帝继位,他没有像他父亲那样的大度,下诏废最后一代卫国国君--卫君角为庶人,卫祀绝。自卫康叔立国,至卫君角被废,卫国立国八百三十八年,历三十五代国君,奇迹般地躲过无数次灾难,一直生存到了秦国统一天下,成为了最后一个灭亡的周代诸侯国,凭这一点来看,卫国福祸相倚,无所遗憾也!
?
卫国什么时候被灭
卫国被灭于公元前453年。因为卫国地处中原地区,与齐、鲁等大国相邻,经常受到侵袭,后来卫国的国君被囚禁,国力日渐衰弱,最终在春秋末期被晋国所灭。在中国历史上,卫国曾经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有着卓越的文化和艺术,其思想体系也产生了对于后世的重要影响。卫国的灭亡也标志着春秋时期的结束和战国时期的开始。
关于本次春秋时期的卫国,是如何由大国沦为小国的和卫国历史冷知识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oku6.com/13/143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