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历史上战争结束后,死亡士兵的尸体怎么处理和战死沙场冷知识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历史上战争结束后,死亡士兵的尸体怎么处理以及战死沙场冷知识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历史上战争结束后,死亡士兵的尸体怎么处理
马革裹尸还是最好的下场了,大部分死亡士兵的尸体都只有一个下场——曝尸荒野。
野战中特别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一边追,一边逃,死者遍地都是,逃的只顾逃,追的也没工夫打扫战场,然后那些尸体就丢那儿不管了。
有时候某些战况比较激烈,士兵们的尸体会绵延一路,甚至死人连河沟都能塞满,把水都淤积住。
即便有后续打扫战场的部队,他们的处理方法也是以简单省事为主,剥下铠甲军械,搜刮出值钱的东西,然后附近有山沟就丢山沟,有树林就丢树林,只要不碍事就行。
运输和处理是尸体是很困难的事情,在缺乏交通工具、道路的古代,仅靠人力搬运这些尸体都很难,军队们不会在这上面耗费太多的力气和时间。
即便在现代,快速处理战场尸体也不一定容易。
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军在一些残酷的岛屿战后,不得不用推土机处理尸体。
苏德战场许多地方根本没有打扫,至今仍丢弃着大量双方士兵的尸体,挖土党挖这些东西都挖成了产业。
朝鲜战争中,志愿军由于来不及转移,许多战友的尸体都是以薄土覆盖,匆匆埋葬。
车臣战争中,被打得头破血流的俄军,许多尸体都没有收回,甚至战后很多年还发现有成堆露天丢弃的尸体。
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战争中,阿塞拜疆出动了挖掘机处理己方尸体,场面令人不忍目睹。
古人没有推土机、挖机,很难快速处理尸体。那些死人较多的战场,通常等不到人们去收尸,尸体就已经腐坏朽烂,或者让野生动物给吃掉了。
腐败的死人很容易滋生病菌,这对古代的军队而言是个相当麻烦的事情,他们宁可眼不见为净,也不愿因搬运尸体引发瘟疫。
在中国古代,许多处理战场尸体的工作,都是由驱赶或征发的民夫来完成的。
古人当然也明白死人过多会造成瘟疫,但军队可以躲,民众却不能逃,一般这些收尸的工作会由官府出面征发民夫进行,以避免给州县带来灾害。
有的时候,随军的民夫也会被军队命令完成这项工作,或者干脆交给不顶事的辅军来完成。
当然,等待他们处理的多半都是已经搜刮一遍的尸体,古代打扫战场是美差,兵甲、细软都是很值钱的东西,一般都会让将领的“嫡系”给先行扫荡掉,后来真正的收尸者干的都是苦力活。
因此也别指望他们能对那些尸体多么友好,能找个坑,找个洞,找个山沟丢进去就算不错了,肯撒上两锹薄土,已经是给你施了恩情。
图省事儿的,拿鸡公车拖着往山林里一丢,或者原地上两铲土,也不会有人说什么。
大多数时候,民夫们所做的也不过是眼不见为净罢了,史书也几乎不会讲这些细节,只有“可怜无定河边骨”之类的诗歌会为士兵们暴露的白骨传唱。
于是某些人烟稀少又冤魂众多的古战场,渐渐会成为谁都不敢过去的“禁区”。
腐烂的尸体大量堆积在一地,会吸引来大量食腐的野生动物,如老鼠、狐狸、狼群、乌鸦、秃鹫等等,它们大快朵颐,吃人肉吃得肚儿滚圆,然后大量繁殖。
尸体的污染,病菌的滋生,野生动物的泛滥,会给周围带来巨大的危害,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最终造成更大的无人区,将它们埋进历史的尘埃中。
日本战国时代也是如此,两个城主打仗,打完了收走死人的兵器甲胄,尸体就扔着不管了。然后附近的村子出人清理尸体。
有些彪悍的农民,会抢在军队前面打扫战场,搜刮财物和武器,甚至还会“捕捉”一些活口武士拿来换钱。
这些农民装备精良敢打敢杀,因此一般的武装也不敢惹他们。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丰臣秀吉颁布《刀狩令》后才逐渐减少。
中国古代长期的攻防战中,尸体就是另一种处理方式了,无论是守城的还是攻城的,为了杜绝瘟疫的横行,整理攻守场地,都会及早对尸体进行处置。
城下的尸体当然是没法收的,城上守军巴不得有些恶臭熏天的残骸拦路。打着打着,城下的残骸就化为血泥了。
城外的一般是找个专门的场地集中处理尸体,或埋或烧,有些同乡甚至还能雇人托人把尸体送回去,赚一笔银钱。
城内的就麻烦了,尤其在那些旷日的围城大战中,尸体肯定是不能堆积的,所以他们唯有集中焚烧这一条出路。
破城后就又是另一番景象,攻城军队往往会烧杀抢掠一番以振士气。比如曾国藩破天京,全军掠夺,分段搜杀,秦淮河里尸体如麻。
蒙古军队倒是个特例,古代蒙古人根本懒得处理敌人的尸体,任他们在草原上被狼群吃掉,但他们很热衷于争夺自己人的尸体。
这是因为他们有个特殊的规矩——谁带回了战死者的尸体,谁就继承他全部的财产,从他的牛羊、牧场到妻子、儿女,全部继承。
就算是奴隶,他如果能抢回蒙古军士的尸体,也可以得到牛羊甚至自由的赏赐。这如何不让人眼红呢?能留下尸体才怪。
对敌人的尸体蒙古军队可就没那么友善了,曝尸荒野是普通操作,愤恨的话他们还会纵马踩踏上几个来回,上千匹马哒哒哒几下就把人跺为肉泥了。
在攻城中,蒙古人还将腐烂的尸体扔进对方城池里,为对方制造疾病。
比如1346年蒙军进攻卡法,因久攻不下,蒙古人用投石机将患病的尸体丢入城内,造成黑死病流行。
因为战乱和杀戮,无数曝尸荒野的尸体引来了老鼠的繁殖,鼠疫疯狂流窜到欧洲各地,最后杀死了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口。
战场上士兵打完的弹匣怎么处理,丢地上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第一,在固定阵地中。
大家看过电影《高山上的花环》吗?
电影中,梁三喜固守阵地,对抗越军进攻。
射击中,梁三喜有一个很漂亮的单手换弹匣的动作,顶下的空弹匣就随便丢在阵地上。
为啥?
这是阵地战,官兵不需要大范围移动,空弹匣没有脚不会乱跑。
实战中,单兵用自动步枪,想要打空三四个弹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除非你自己能够防弹。
所以,身上携带的弹匣肯定是够用的,而且阵地上也会有大量备用的装好子弹弹匣。
空弹匣可以随便留下,等战斗结束再来寻找就是了。
第二,在进攻作战中。
我们还是用电影举例子,《拯救大兵瑞恩》中,米勒上尉在攻打滩头时,冲锋枪扫射以后就直接丢掉空弹匣,换上新弹匣。
丢掉的新弹匣,也根本不去捡的。
为啥?
在激烈的进攻战斗中,既然自动步枪能够射击,敌我双方相距都在二三百米。
这种情况下,战士全力作战尚且极为危险,何谈还去保存空弹匣,根本顾不上的。
甚至进攻战时,连换弹匣短短几秒都很危险,更别说你去处理空弹匣。
第三,游击战。
游击战中,游击队员会尽量保存弹匣的。
原因主要是两个,一丢下空弹匣很容易暴露自己的行踪;二弹匣本身也是资源。
很多时候,游击队得不到空弹匣的补充,只能得到散装子弹,需要自己装填。
所以保存空弹匣,也是没有办法。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oku6.com/13/145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