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的人物形象(你认为匡衡是怎样的一个人)

汉朝历史人物 王商 匡衡 韦玄成 于定国 黄霸

大家好,关于匡衡的人物形象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匡衡冷知识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匡衡的人物形象
  2. 四年级下匡衡凿壁偷光的意思
  3. 凿壁偷光反映了匡衡怎样的品质
  4. 匡衡的三个事迹

匡衡的人物形象

匡衡,东海郡承县(今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人。西汉经学家,官至丞相。匡家世代务农,但匡衡却十分好学,勤奋努力,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帮工以获取读书费用,他“凿壁借光”的故事被世人广为称颂。

但是官越做越大的匡衡也开始贪赃枉法、打击异己,对元帝喜爱的石显的恶行也不敢揭露。直到汉成帝即位后,匡衡才将石显告发,但是匡衡之子醉后杀人,匡衡自己作为辅助大臣在石显把持朝政、侵占封地和自己的杀儿子这些事上都没有尽责任,结果向汉成帝弹劾,遭到排挤的匡衡自感羞愧,辞职归乡,几年后就病死家中。

四年级下匡衡凿壁偷光的意思

凿壁偷光的意思是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凿壁偷光出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近义词有悬梁刺股、穿壁引光、凿壁借光等。生活中,常用凿壁偷光来作褒义词,例如:小李家中从小就生活困难,但他对待学习有着凿壁偷光的认真态度,高考成功考上了心仪的大学。

凿壁偷光反映了匡衡怎样的品质

凿壁偷光,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záobìtōuguāng。出自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见《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即以“凿壁偷光”为刻苦攻读之典。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在句中作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原文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典故

西汉时期,有一名丞相叫匡衡,他学识渊博。匡衡小时候家境贫苦,上不起学,但是他特别渴望读书求知,每天帮父母干完活都会去私塾门口听先生讲课。

“那个穷小子匡衡又来偷听我们上课了。”

“文大郎,他不是你们家的邻居吗?”

“匡衡,送你个苹果。”文大郎把苹果砸到匡衡的头上,哈哈大笑的走开了。

这时先生走过来,说:“匡衡,你又来了。”

匡衡说:“是的先生,我很想学习。请问先生,是不是听了您讲的这些书,我就能学会所有的知识了呢?”

“不不不,这些书只是茫茫书海中的一朵浪花。要想成为真正有用的人,必须博览群书,做到胸中有文章。难得你这么好学,你每天都可以从我这拿走一本书,回家要好好地读,有什么不明白的你就来问我。”

“真的!谢谢先生。”

“跟我来吧,我带你去书房。”

正要溜出去玩的大郎被文老爷抓个正着,“好哇,你又出去玩,今天的书背会了吗?背不对看我怎么收拾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莫我肯顾。逝……逝将去女。”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只见骑着牛的匡衡嘴里振振有词的从家门口路过。

文老爷看着匡衡,生气地对大郎说:“你听听你听听,乐国乐国人家都背下来了,你真给我丢脸。今晚关你禁闭,背不熟别睡觉了!”

匡衡回到家高兴地说:“妈妈,先生借我的书。”

匡衡母亲看着微弱的光,“看不见就明天再读吧!”

“啊?要是咱家有蜡烛就好了。”这时匡衡看见墙上透过一束光线,“亮是亮,可惜太细了,我来把它凿大些。太好了,光线好像大了一些,可是还是有点小,再凿大一些。哐哐哐,这下差不多了。”

正在背书的大郎听见“哐哐哐”凿墙的声音,本来心里很害怕,突然发现墙上出现了一个大洞:“有有有贼呀,有贼。”

文老爷闻声赶来:“好哇,在我们家墙上凿洞,想抢偷东西呀?小小年纪就学做贼,走,跟我去官府。”

“我不是做贼,我,我只是想看书。”

文老爷听后,说:“给我看看可以吗?”文老爷拿起书透过那一束光线,又说道:“真是一个好学之人哪!这样的孩子何罪之有,以后你就到我家里和大郎一起读书吧!”

从此以后,大郎和匡衡一起学习。

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名文不识大户人家,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含义

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外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启示

由于匡衡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

凿壁偷光反映了匡衡不怕艰难刻苦学习的恒心与毅力。

匡衡的三个事迹

答匡衡学习好,还很勤奋。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学习,勤俭节约,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名,表现了他顽强的意志力和勤奋学习的精神。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揭开古代名人少有人知的神秘一面,带你看不一样的历史人物 二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oku6.com/13/14569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