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一样吗(三国和东汉末年的时间排序)

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一样吗和东汉末年时期的冷知识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一样吗以及东汉末年时期的冷知识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风筝的知识
  2. 东汉光武帝初中知识
  3. 高一历史西汉与东汉知识框架

风筝的知识

风筝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起源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东周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最早的风筝是用木头制成的,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到了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东汉光武帝初中知识

初中知识是光武中兴。

高一历史西汉与东汉知识框架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1.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2.“文景之治”

(1)汉初“与民休息”: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

(2)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

3.汉初政治统治

(1)“汉承秦制”: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史称“汉承秦制”。

(2)郡国并行制:汉初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刘邦在统一战争中分封了七个异姓功臣为诸侯王,他们拥兵自重,对中央集权造成严重威胁。不久,汉高祖将异姓诸侯王逐渐剪除,但又陆续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

(3)“七国之乱”:汉景帝在位时,削减诸侯封地,引发了吴、楚等七国叛乱。但叛乱不得人心,三个月内即被平定。

西汉的强盛

1.巩固政治统治

(1)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2)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

(3)选官制度: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

(4)监察问题: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

(5)地方治理: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

2.发展社会经济

(1)货币政策: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2)专卖制度: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3)物价政策: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

(4)工商业政策: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

3.思想“大一统”

(1)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

(2)公元前136年,朝廷设立五经博士,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4.开疆拓土

(1)反击匈奴: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经过三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夺取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2)张骞出使西域: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政治、经济、文化联系。

(3)开辟“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沿着这条道路传向中亚、西亚和北非,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4)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设立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5)加强对东南和西南的控制:西汉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也比以前更加有效。

高中历史东汉知识

东汉的兴衰

(一)西汉灭亡

1.原因:西汉后期政治日趋黑暗,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徭役沉重,破产农民沦为奴婢或流亡,社会动荡不安。

2.王莽篡权: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

(二)王莽统治

1.王莽新政:王莽针对西汉后期的社会矛盾,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挽救社会危机,但措施不切实际,反而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2.政权覆亡:

王莽统治末年,国家出现严重的旱灾和蝗灾,绿林、赤眉等农民大起义爆发。23年,绿林军在昆阳击败王莽军队的主力。随后绿林军攻入长安,推翻王莽政权。

(三)“光武中兴”

1.东汉建立:25年,西汉宗室刘秀重建汉朝,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即汉光武帝。

2.统治措施:

(1)政治:加强皇权,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

(2)经济: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

(3)思想:重视儒学。

3.结果:社会经济在稳定的政局下重新发展起来,史称“光武中兴”。

(四)东汉的衰落

1.东汉后期统治

(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中期以后,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2)“党锢之祸”:一些政治官员和士人不满现实,品评人物,抨击时政,称为“清议”。他们触犯了宦官利益,被诬陷为“党人”,遭到严厉镇压,史称“党锢之祸”。

2.黄巾大起义

(1)原因: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2)概况:184年,张角创立的民间秘密宗教“太平道”的信徒在很多地方同时发动起义,起义军头裹黄巾,称“黄巾军”。

(3)结果:

起义军虽然相继被官兵个个击破,但黄巾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军阀割据局面出现,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重庆市一个县, 人口超100万, 因诸葛亮 刘备而得名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oku6.com/13/14727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