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大寒天气有什么说法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关于大寒的冷知识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大寒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一、特点:雨雪、大风、低温。
风俗:食糯、纵饮、除尘糊窗、赶婚、腊味等
二、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是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
大寒节气的由来和风俗
大寒是我国的传统节气,其由来可追溯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大寒,十二月中。解见前。”
在描述小寒时,则是“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
由此可见,大寒和小寒是相对的,十二月初寒气较弱,称为小寒,十二月中寒气较强,称为大寒。大寒的风俗习惯有除旧迎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喝腊八粥,吃糯米制作的食物等。大寒时节还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
大寒天气有什么说法
寓意:天气严寒,最寒冷的时期到来。这个气节处在三九、四九时段,此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时期。民谚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
大寒时节,在农业生产中要掌握好冷暖变化规律,根据不同的年份、不同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等,随时关注气象部门对各个时期的预测预报,合理种植农作物,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特别是较大规模进行引进经济作物时,更是不能忽视;小规模种植时也要注意周围的地形环境,如在大水库周围,由于水的调温作用,其冻害往往较轻或没有,可在寒冬之前将一些易受冻的经济作物和花草放置或种植在水库四周。大棚作物根据天气变化,做好温湿调控,在中午前后揭开大棚两端进行通风,但下午4时以前必须关好,以保持棚内温度。
大寒节气期间,天气寒冷、湿度低,植物已经停止生长,比较干枯,要特别注意在野外烧荒用火或在家取暖烤火等用火安全,提防发生火灾。
习俗: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过了大寒又立春,即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年节恰在立春前后,大寒一到年味渐浓。大寒节气由于近年,这节气期间充满了喜悦与欢乐的气氛,是一个欢快轻松的节气。这节气期间,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腊味年肴,准备年货,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作为年尾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虽是农闲时节,但家家都在“忙”——忙过年,此即“大寒迎年”的风俗。所谓“大寒迎年”,就是大寒至农历新年这段时间,民间会有一系列活动,归纳起来至少有十大风俗,分别是:“食糯”、“纵饮”、“做牙”、“扫尘”、“糊窗”、“腊味”、“赶婚”、“趁墟”、“洗浴”、“贴年红”等。
蒸煮糯米饭
岭南民谚有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在传统节气中极冷的一天,广东民间形成吃糯米饭的习俗。如今在广东,常见这样的情景:大寒来临前,家家户户煮上一锅香喷喷的糯米饭,拌入腊味、虾米、干鱿鱼、冬菇等,以迎接传统节气中最冷的一天。糯米味甘、性温,食之具有御寒滋补功效。安徽安庆则有大寒炸春卷的习俗。
尾牙祭:我国南方一些地方的风俗,每到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如尾牙祭等。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土地载万物,又生养万物,长五谷以养育百姓,此乃人们亲土地而奉祀土地的原因。土地神的称号众多,其来历与我国古代农耕社会所祭“天、地、社、稷”中的社、稷之神有关。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民间的习俗,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人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所谓二月二(古时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年尾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做牙”,亦称“做牙祭”,原本是祭祀土地公公的仪式,俗称的美餐一顿为“打牙祭”即由此而来。民间有全家坐一起“食尾牙”的习俗。现代企业流行的“年会”即是尾牙祭的遗俗。
大寒的讲究
1、“食糯”,就是大寒节气这天,古人流行吃糯米制作的食物。
2、“喝粥”,即俗话说的“喝腊八粥”,腊月逢八日喝粥风俗由来已久,这种粥由米、豆、枣、莲、花生、枸杞、栗子、果仁、桂圆、葡萄干、核桃仁等放一起熬制而成。
3、“做牙”,亦称“做牙祭”,原本是祭祀土地公公的仪式,俗称的美餐一顿为“打牙祭”即由此而来。
做牙有“头牙”和“尾牙”的讲究,头牙在农历的二月二,尾牙则在腊月十六,全家坐一起“食尾牙”。
4、“除尘”,又称“除陈”、“打尘”,就是大扫除:“家家刷墙,扫除不祥”,把穷运扫除掉;反之,“腊月不除尘,来年招瘟神。”除尘一般放在腊月二十三、二十四进行,即“祭灶”日。
5、“糊窗”,就是用新纸裱糊窗户,“糊窗户,换吉祥。”为了美观,有的人家会剪一些吉祥图案贴在窗户上,故又称“贴窗花”,一般放在腊月二十五进行。
6、“蒸供”,就是准备祭祀用的供品,过去供奉用的糕点、饽饽、馒头都是用面蒸制的。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oku6.com/13/149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