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为何叫柳三变(柳宗元为何叫柳三变之一)

一首无名氏词让柳永悟出作词之法,成就了大宋传唱度最高的词人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柳宗元为何叫柳三变,历史冷知识柳三变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主角长生见证历史的小说
  2. 柳永为什么被称为柳俗
  3. 知否典故
  4. 柳宗元为何叫柳三变

主角长生见证历史的小说

以下是两本主角长生见证历史的小说:

《我真的长生不老》:主角是一个长生不死的存在,见证了无数年的历史,在现代的舞台上为我们展示他的故事。

《长生两千年》:主角端木赐,字子贡,春秋末期卫国人,孔子高徒,长生两千年。曾随始皇征伐,曾与渊明醉酒。曾听嵇康之琴,曾与太白为友。谢道韫、杨玉环,一夕花下之缘;柳三变、苏东坡,皆我门上之客。两千载之岁月,结识名人无数,收集古董无数,学识渊博,足迹遍天下。

这些小说都以主角长生不死为特点,讲述了主角在历史长河中的经历和见证。

柳永为什么被称为柳俗

柳永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之一,柳永的词雅俗共赏,在我国文学历史上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柳词的俗主要表现在题材内容上,大量深入描写市井坊曲尤其是妓女的生活,歌唱世俗女子的心声;在表现手法上力求直观浅露,不求含蓄,不设比兴、寄托,善用铺叙;在语言上多用市井俗词俚语。

知否典故

顾廷烨科考落第的始作俑者——杨无端,是历史上柳永的原型。

电视剧里,顾廷烨参加科举考试,他写的文章文辞俱佳,气势恢宏,颇有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风骨。但是因为少年义气行事,一句替杨无端鸣不平的话,导致了他仕途失意,只能像杨无端一样,五十以后才能科举入仕。

这个杨无端并非空穴来风,他对应的历史上真实的人物,就是北宋著名词人柳永。剧中的杨无端才华横溢,因为流连于烟花场所,被皇帝所不弃,让他五十岁以后才能参加科举。历史上的柳永(字三变),出身于官宦世家,是当时宋朝最为看重的书香门第。兄弟三人都才华出众、文笔不凡,他的两位兄长都是进士出身。

?

他从小恃才傲物,认为考取功名如同探囊取物一般容易。但万万没想到,他第一次科考名落孙山,第二次科考再次失利。接连失败让他开始放浪形骸,竟然写出了“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样大逆不道的词语。他把考取功名这样重大的事,看成是“浮名”,认为这些不如在勾栏瓦肆中的“浅酌低唱”。他万万没有想到,因为这次傲娇,致使自己的第三次科举一败涂地。

第三次科举考试,柳永终于考上了新科进士。但是,当皇帝宋仁宗对新科进士名单进行审核时,看到了柳永的名字。皇帝皱着眉说:“此人花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说着,大笔一挥划去了柳永的名字。柳永自此更加放荡不羁,流连于声色犬马,还美其名曰“奉旨填词”柳三变。

?

一直到51岁,他才暮年及第。柳永为官清廉,刚直不阿,屡遭排贬,官职也比较低位。退休之后,以至于穷困潦倒。死的时候,一贫如洗,幸亏京城中的妓女,念及他的才学和痴情,凑钱为其安葬。每年清明,歌姬都相约到他的坟地为其祭扫,都说“婊子无情,戏子无义”,但是柳永最终却收获了一批秦楼楚馆的朋友,不枉他一生坎坷。

柳永的词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柳永在民间的知名度很高,他写的词,被人们广泛传唱。但是他的仕途之路却坎坷不平,让人唏嘘。柳永传奇故事的背后,何尝不是一出古代文人求取功名的悲剧。

柳宗元为何叫柳三变

柳宗元跟柳三变根本就不是一个人!

1、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出身河东柳氏。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柳宗元遗族所建柳氏民居,现位于山西晋城市沁水县文兴村,为国家4A级景区。

2、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生于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出身官宦世家,先世为中古士族河东柳氏,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监、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于柳宗元为何叫柳三变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婉约派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oku6.com/13/15316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