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怎样评价张作霖(历史怎样评价张作霖的人)

如何评价少帅张学良,他跟大帅张作霖相比又如何

其实历史怎样评价张作霖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历史冷知识说张作霖,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历史怎样评价张作霖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北伐战争的知识点总结
  2. 历史上的郭松龄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北伐战争的知识点总结

一,北伐战争的时间:广义的北伐战争时间是1924~1927年;侠义的北伐战争时间则是1926~1927年。

二,北伐战争的三大对象:直系军阀、奉系军阀和皖系军阀。

三,北伐战争的结果:国民党军队从珠江流域一直打到长江流域。

四,北伐战争的军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

历史上的郭松龄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郭鬼子”是郭松龄的绰号,他人大身高,平素穿一套布军服,和士兵军服一样,当时奉军将领都是穿的质素很好的呢军服,布军服除了士兵穿,就是白俄兵穿,郭穿布军服又长得像白俄一样高大,因此遂被人呼为“郭鬼子”。

我在翻阅沈阳的老照片时,不经意间有两张照片像枪弹一样将我射中,我被这发黄的照片上散发出的悲惨和恐怖的气氛刺激得心里不住地战栗。这是1925年12月25日轰动全国的郭松龄倒戈反奉失败后,郭松龄将军和妻子韩淑秀被处决并遭到暴尸羞辱的写实记录。

我不忍心看下去。谁都不会忍心看下去。沈阳市档案馆周庶江副馆长在一旁连连唏嘘:“太惨了!太惨了!太惨了!这两个人太好了!太好了!太好了!”这是对此情此景此二人最到位的评价。但我屏着呼吸一定要看个仔细,仿佛这样才能对他们不死的灵魂表达敬意。

全奉天城为之震动了,没有谁不为他们的壮举所动容。报上载文称:“郭松龄之败,非败于张作霖,乃败于日本帝国主义。”

郭松龄被捕时,王永清曾电告张学良。张学良得知高金山受命押解郭氏夫妇,拟电令高金山将郭押解到军团部,想救郭松龄一命,送他出国留学。但电未发出,即接高金山电话,告张已将郭处决。张学良得到郭松龄被处死的消息后,痛惜地说:“如郭不走,决不致死。”

郭氏夫妇被害后,张作霖命令将郭氏夫妇的尸体运回奉天,在小河沿体育场曝尸三日示众,并将遗体拍成照片各处张贴,传示东三省各市、各县,惩一儆百。当时小河沿围观群众数以千计。

郭氏夫妇死后,因父母、弟弟和继子逃难在外,遗体由亲友代为装棺,暂厝于小东门外珠林寺。“九一八”事变后,其家属才把郭氏夫妇安葬在家乡附近。1948年,由其继子郭鸿志移葬于沈阳东陵区七间房墓地。

张学良对郭松龄夫妇的死很是惋惜。1926年,张学良给饶汉祥的信中说:“良与茂宸共事七年,谊同骨肉,其去冬举事鲁莽……良事前不能察防,事败不能援手。回忆前尘,曷极方事之殷,良惟自愧。”后来,每当张学良遇到难办的事,就感叹说:“有茂宸在,哪用我为这份难?”1937年,“九一八”事变6周年之际,张学良回顾往事仍扼腕长叹说:“如果当时郭松龄在,日本人就不敢发动‘九一八’事变”。这是张学良对郭松龄军事才能的一种充分肯定,也是对良师益友郭松龄的深切缅怀。

1925年12月,郭松龄、韩淑秀夫妻惨遭“曝尸”之辱。

当年就是这两张照片被张作霖贴遍东三省。张作霖总算没有做得太绝,派人洗净了郭松龄夫妇身上的血迹,换上了一身新衣服,曝尸处用席子围上。

提起郭松龄,不了解历史的人对他知之甚少,但老沈阳人却都知道这个大名鼎鼎的“郭鬼子”。

“郭鬼子”是郭松龄的绰号,在东北讲武堂任战术教官时,由于他鬼主意多,为人机灵,学员们就给他起了这个绰号。

郭松龄是奉系历史上唯一大规模武装反对张作霖的人。受张家大恩的郭松龄为何发动反奉战争?其说不一,甚至连最了解他的张学良在郭松龄被捕之后也想当面问问他。

文章分享结束,历史怎样评价张作霖和历史冷知识说张作霖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少帅张学良,是如何评价父亲张作霖的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oku6.com/13/15655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