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人们对中庸的误解这个问题,关于中庸的冷知识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中庸在古代给谁看
《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
子思子:孔伋(前483-前402),字子思,鲁国人,孔子的嫡孙、孔鲤的儿子。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子思受教于孔子的徒弟曾参(曾子),孔子的思想学说由曾参传子思,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其上承孔子中庸之学,下开孟子心性之论,元朝年间,被追封为“述圣公”,后人尊称“述圣”。
《中庸》,是从一般人、普通人的角度写出来的,尽量得出一种“普世”而通用的方法论,供后人学习。
《中庸》是写给“中庸”的人看的,是写给一般人看的。
如果你是牛人,你不需要看,你超越了;
如果你是矬人,你不屑于看;
那么,就剩下那些一般人,想做一下知识拓展、想围观的、知道自己需要进步的人,就都去看了。
中庸校训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SichuanUniversityJinjiangCollege)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百年名校、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四川大学举办的独立学院,是一所按照新机制、新模式运行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校训:“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
释义:出自于《中庸》,君子既要尊重德性,又要讲求学问;既要充实广大,又要穷尽精微;既要有高明的理想,;既要熟悉旧的知识,又要不断认识新的事物;既要笃实厚道,又要娴习礼仪。
中庸博学中涉及的知识
博学是从各方面都广泛地去学习,以开拓扩阔知识的范畴。
儒家所谓:「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又曰:「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不单对自然界的鸟兽花草树木有所认识,从大处宏观,俯仰天地万物,森罗万象,广大精微,触类旁通,既博学之,审问之,亦慎思之,明辨之,乃至切实地笃行之。
正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广泛学习世间万事万物后,学有所得,就要实践所学,以坚定意志笃行之,以做到「知行合一」的至善境界。
中庸真诚的五个层面
《中庸》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求诚者的五个层次。即要求诚之者猎取知识,学习本领。
主观客结合,认真审视并提出问题,探讨事物的原因。小心谨慎地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求证。
思路清晰,表述明晰地将问辨晰出来,并明确地辨别是非。踏踏实实地进行实践。
这五个层次层层递进,实现了知行的最终统一。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人们对中庸的误解和关于中庸的冷知识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oku6.com/13/157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