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背后冷知识 长津湖的背后

冷知识 电影 长津湖 背后,你不知道的20件小事

大家好,关于长津湖背后冷知识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长津湖的背后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长津湖为什么那么冷
  2. 长津湖背后的故事
  3. 长津湖未解之谜
  4. 长津湖为什么以前书上很少提到

长津湖冷是因为:长津湖地区所处的盖马高原,蓄热能力本就不强,加之冬季直面寒潮南下,又受日本海水汽影响易形成降雪,堪称“苦寒之地”。有文献记载,自1950年10月底,长津湖地区遭遇了50年不遇的严寒。长津湖位于朝鲜东北部。长津湖不是个天然湖泊,是一处为长津发电站蓄水的人工湖。湖水通过隧道,穿过赴战岭山脉,南流入城川江,后注入咸兴湾。此地虽与北京的纬度相差不大,但被群山包围,东西两岸均为海拔一千三百多米的山地,地势险要。按照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高度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约6℃的规律,长津湖地区的气温确实要比北京低一些。

还原历史,长津湖战役是发生在抗美援朝中的一次惨烈战役,此次战役彻底粉碎了麦克阿瑟圣诞节前占领整个朝鲜的美梦,扭转了战场态势,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志愿军在东西两线同时大捷,一举扭转了战场态势,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

1950年11月27日到12月13日,中美两支王牌军(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三个军)和(美军第10军)在朝鲜长津湖展开了一场世界军事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零下40度的的极度严寒中,双方冻死冻伤人员超过3万人。我军虽然在大体战略上进展顺利,但是在这场战役的微观层面上却损失惨重。当时我军是提前进入朝鲜,物资准备不足,所以志愿军战士们得穿着单衣在零下几十度的长津湖作战,这已经相当于我军将士在冰雪天雪地中和美军肉搏了,这种劣势最终使我军在严寒天气下损失惨重。至于美军方面,靠着强大的后勤在冰雪天的损失不大,但冻伤者也超过了7千,可见当时天气之恶劣。

长津湖地区是朝鲜北部最为苦寒的地区,海拔在1000至2000米之间,林木茂密,道路狭小,人烟稀少,夜间最低温度接近摄氏零下40度,当年又是50年不遇的严冬。我们九兵团的战士大多来自南方,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死守阵地,其中有129名志愿军官兵,整整一个连的人都已经冻成了冰雕,但是他们的枪口却依然朝着敌人的方向,后来,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在报告中写道:战斗打响之后,全连没有一个人站起来,打扫战场时才发现了他们,全连的干部士兵,全部都冻死在了战场上。

这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伟大战斗精神的升华“冰雕连”,这就是朝鲜战场上长津湖战役中最美冰雕连的故事。

长津湖目前没有未解之谜。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东线作战中,以敢打硬仗、善打恶仗著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3个军,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与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第10军,于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长津湖地区进行了直接较量,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志愿军在东西两线同时大捷,一举扭转了战场态势,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

抗美援朝战争长津湖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3个军,在14个昼夜的战斗中,毙伤俘敌2万余人,自身伤亡3000余人,打出了国威、军威,为志愿军赢得了第二次战役的彻底胜利,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在长津湖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端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发扬了无比勇敢、前仆后继、英勇顽强、连续作战的战斗作风,战胜了敌人,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历史不会忘记那些为保卫祖国、维护世界和平而英勇捐躯的烈士。向英雄致敬,向烈士致敬,愿祖国日益繁荣强大,英雄精神

很少提是因为太惨烈了,零下四、五十度低温,一群单衣薄衫,肚少食粮的志愿军战士,就这么爬冰卧雪地用肉体埋伏在上面等待着伏击敌人,几百人最后全部被冻成冰人牺牲。非对抗死之这么多人,这可以说是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最悲壮的一幕。此后,长津湖这块志愿军壮士牺牲的地方,也被雪藏起来,各方都不忍直视。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冷知识 电影 长津湖 背后,你不知道的20件小事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oku6.com/13/16369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