鲧虽没治好洪水,也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为什么被列入尧帝四凶之一

洪水神话普遍存在于各大文明,史前真的爆发过大洪水

大家好,关于鲧虽没治好洪水,也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为什么被列入尧帝四凶之一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鲧为什么为四罪之一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鲧是怎么死的呢
  2. 上古,欢兜因举荐共工被治罪,而四岳举荐鲧却平安,为什么
  3. 共工主要事迹一句话
  4. 鲧虽没治好洪水,也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为什么被列入尧帝四凶之一

鲧是怎么死的呢

首先,关于大禹父亲鲧的死,《史记》中有记载: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於羽山以死。司马迁的记录,“乃殛鲧於羽山以死”应该是“于是把鲧流放到羽山直到死”这个意思,可见司马迁认同的是流放。但是后面,司马迁说大禹治水时,“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这句话浅显的意思是,大禹因为父亲治水不成被杀,所以才过家门不敢入。但我想这也是误导好多人的一句话。我们查一下“诛”这个字,意思不是简单的杀死,也有责罚的意思。可见,司马迁这里的诛,是责罚的意思。所以,我们可以肯定,鲧是被舜流放到羽山而死的,并不是下令直接杀死的。

其次,史记·五帝本纪》:讙兜进言共工,尧曰不可而试之工师,共工果淫辟。四岳举鲧治鸿水,尧以为不可,岳彊请试之,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於是舜归而言於帝,请流共工於幽陵,以变北狄;放驩兜於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於三危,以变西戎;殛鲧於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由此可见,鲧不是唯一一个被治罪的,同一时期治罪的,都是被流放。还有三苗,三苗是因为作乱而被流放的,而鲧,只是治水不力。三苗都没有被杀,那鲧其罪也不该被杀死。还有,舜为人是比较仁慈的,当初他的老爸和弟弟,想着法儿的想弄死他,他都躲过去了。当他当了王以后,不但没有责怪他们,反而又是封地又是封侯。你让他残暴地去杀一个治水不成的鲧,怕是更下不去手。所以,鲧没被下令处死,而是被流放了,老死在羽山。

上古,欢兜因举荐共工被治罪,而四岳举荐鲧却平安,为什么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中记载,“欢兜进言共工,尧曰不可而试之工师,共工果淫辟。四岳举鲧治鸿水,尧以为不可,岳强请试之,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欢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卫,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

在此引用解惠全、张德萍的译注:“欢兜曾举荐共工,尧说‘不行’,而欢兜还是试用他做共师,共工果然放纵邪僻。四岳曾举荐鲧去治洪水,尧说‘不行’,而四岳硬说要试试看,试过后却没有成效,所以百官都以为不适宜。三苗在江、淮流域及荆州一带多次作乱。这时舜巡视回来向尧帝报告,请求把共工流放到幽陵,以便改变北狄的风俗;把欢兜流放到崇山,以便改变南蛮的风俗;把三苗迁徙大三危山,以便改变西戎的风俗;把鲧流放到羽山,以便改变东夷的风俗。惩办了这四个罪人,天下都悦服了。”这些就是四罪的罪状。

其中“共工”在四罪里面,可能是最为人们所熟识的,有是因为“共工怒触不周山”的传说。《尚书·尧典》记载,当时共工作尧的水官,尧评价他“静言庸为,象恭滔天”,意思是说,共工讲起话来慢条斯理,做起事来却迅猛狂躁,即表面恭敬,事实上无法无天,尤其是尧的当代共工恰恰又是炎帝三世孙,已经据守大河上游称王很久,“水处十之七,陆处十之三称天势以隘制天下”,因此,让共工承担天下治水大业,他绝不可能对地处东南的大河中下游黎民百姓负责……果然在“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可见,共工对帝尧禅位于舜,确实对帝尧心怀不满,而且仇视辅政的虞舜。所以说,欢兜因举荐共工治水而获罪也在所难免。

其中“鲧”本是颛顼氏的后代,《山海经》等古籍中描述: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生禹祖,禹祖生鲧。鲧又是禹的父亲。鲧治水不成而被治罪,鲧治水的方法为堵,但由于水势过大而失败,直到禹采用疏通的方法才将洪水制止。按照历史记载,舜把鲧流放到羽山,,而《山海经·海内经》:“鲧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不待帝命,帝(唐尧)令祝融杀之于羽郊”。是说,鲧为治水不违背帝命偷取息壤,息壤是一种会无限生长的土壤,结果帝命祝融杀他于羽山。而他的悲惨结局却成就了舜的功业,舜也因平“四凶”“四罪”有了让他名列“五帝”的资本。

其中“四岳”即岳羲仲、岳羲叔、岳和仲、岳和叔四个大臣,是炎帝神农的后裔。这四个人精通天文地理,尧让他们分管四方的星相和山川变化,以决定一年为四季划分,史称四岳。据史籍《史记》记载:“分命羲仲,居郁夷,曰旸谷。申命和叔,居北方,曰幽都。当年帝尧问四岳:”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四岳确曾“皆曰鲧可。”但是,帝尧不同意,理由是“方命圯族”。就是说,他这个人不听话,在族里的名声很不好。四岳当即表示:“异哉,试不可用而已。”不过,这只是《五帝本纪》的表述,而《夏本纪》与此便有了些微的出入:“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考虑到大家的意见,而且当时也找不出比鲧更合适的人选,帝尧只好同意了让鲧去治水。可见,四岳在举荐伯鲧治水的事件中没有留下私弊;而欢兜则不然,其实欢兜是丹朱的别名,也就是说,他其实是帝尧的长子(《左传·文公十八年》书中均有详细记载),对共工仇视虞舜、不满帝尧不谓不知,但他却极力举荐共工,从而不难看出,欢兜实际上不但与共工交好并观点一致,而且有政治野心

共工主要事迹一句话

撞倒了不周山。女娲娘娘补天的神话故事就是因为共工撞倒了不周山,把顶天的天柱撞倒了,使“天柱折,地维缺,天倾西北,地陷东南”,这才有女娲娘娘炼石补天的神话传说。天倾西北就是说中国现在的地形是西北高,地陷东南就是说中国的河流都是流向东南方向的。

鲧虽没治好洪水,也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为什么被列入尧帝四凶之一

成则为王,败则为寇。鲧是大鱼,是禹的父亲。鲧治水失败,要追究责任,就说他有罪,成为四罪。如果不行,他儿子为什么能继续治水,而后成功。虽然禹用不同办法,那也是吸取鲧的教训经验,才成功的。再说,成不成功还要看天时地利人和。比如你建了一半的水利设施,突然下起滔天大雨又冲垮。如果建成了再下雨,再咋嘛大的雨也不怕...

OK,关于鲧虽没治好洪水,也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为什么被列入尧帝四凶之一和鲧为什么为四罪之一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史前大洪水 到底有多大 说出来你可能都不信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oku6.com/14/12837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