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哲学与逻辑学有什么关系,以及为什么属于他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哲学与逻辑学有什么关系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按照关系来说,哲学是按照逻辑进行推理,直到推到逻辑上的极致,就是不能再推为止。
逻辑是哲学的基本准则,一个哲学,我们看他是不是哲学就要看一是逻辑上有没有问题,如果在逻辑上存在不自恰的情况,也就是自相矛盾的情况,那么这个所谓的哲学就有问题,就不是哲学学说,或者说,这个哲学学说不成立。
其次是看他是否按照逻辑的原理来进行推论。逻辑,实际上就是必然的导出,就是把所有条件都摆在你面前,你必然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比如,我们给出三个条件:1、平面2、三角形3、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三个条件得出一个结论:这是个直角三角形,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条件,这个结论都不能成立。比如缺少第一个条件,那么在曲面上的三角形的内角和不是180度,所以不一定会得出直角三角形的结论。缺少第二个条件,也不一定能够得到直角三角形的结论,因为直角三角形必须有一个角是直角。缺少第三个条件,那么也可以是矩形,也不会必然得出直角三角形的结论。所以,逻辑是一个严格的论证,达到必然的结果,所有的条件都缺一不可。如果一个理论或者学说不是按照严格的逻辑推理来进行论证的话,那也不能称之为哲学。
哲学实际上是追求逻辑终极之学,起源于古希腊时代,从古希腊时代开始,哲学家一直就在探讨一个问题——世界的本源,实际上这个问题到现在也没有探讨完。探讨这个问题,哲学说分出了两派,一派是质料派,认为这个世界是由一种小的不可再分割的物质构成,由此形成了原子说,这个问题到现在还在继续追问,后来人们发现了原子,到后来发现了比原子更小的夸克,应该还有比夸克更小的,只是仍然还在继续探索之中。
另一派是理念派,以柏拉图为代表。首先是毕达哥拉斯提出了“万物皆数“的观念,他发现万物都可以归整为数的逻辑关系,他认为万物都是假象,如果我们把万物抽象为一个数论系统、一个数学逻辑系统,那么万物就跟这个系统符合,也就是万事万物都在变化,最终那个不变的就是世界的本源。这个观念被柏拉图接受了,柏拉图突然理解他的老师也就是苏格拉底曾经提出,我们所看到的都是假象,我一无所知。如果要想有所知,我得找后面的东西。
苏格拉底把背后的这个东西表达为理念,但是说不清什么叫理念。到柏拉图接受了毕达哥拉斯的影响知道后面是一种逻辑形式,这就有了理念论,即世界的本源是一种理念,是精神逻辑形式,是万事万物得以发生的本存、本真,万事万物只不过是理念的分有。
之后欧几里得创立了几何学,实际上也是为了证明柏拉图的理念论,万事万物都可以通过几何学进行测量,而几何学中的特定的逻辑,是永恒不变的,他的书叫做《形论》。
到了近现代,理念派的思路进一步追问,笛卡尔提出了二元论,就是世界由两种物质构成,一种是物质实体,一种是心灵实体,但他终极一生也只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论断,这是人类史上唯一在逻辑上能够有效地证明“我”,也就是心灵存在的唯一论断,人类一直无法从逻辑上证明物质实体的存在。因此导出了贝克莱的怀疑论,即只承认一元,也就是心灵实体,包括休谟的理论,也是属于怀疑论的范畴,这一派的论证今天仍然在继续,没有结论。
关于逻辑,实际上古希腊在亚里士多德时代就得出了完整的逻辑论,由此奠定了后来哲学和科学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他将逻辑形式分为24种,分别进行了论证,详细情况这里就不展开了,只要记住,完整的逻辑理论,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时候就形成了。
到了近现代,康德对逻辑论有过进一步的论证,得出了二律背反理论,就是逻辑最终是无效的结论。因为任何问题,如果按照逻辑推理下去,那么必然会得出两种结论完全相反,但是逻辑都成立的结论。
这个结论大家很难理解,我可以用一个故事来说明:佛教中有著名的十四无记的问题,就是佛陀释迦牟尼没有回答的十四个问题,其中就有这么一问:有人问佛陀,世有边,世无边,世无边非有边,世右边非无边。翻译过来就是,这个世界是有边界的吗?如果有边界,那么边界在哪里?这个世界是没有边界的吗?如果没有边界,那么这个世界的外边是什么?说到底,就是问这个宇宙的边界问题,佛陀没有回答。我们可以分析这个问题,如果当时佛陀回答有边界,那么在逻辑上是成立的,因为你无法想象一个无限的宇宙是什么样子;如果佛陀回答没有边界,那么在逻辑上也是成立的,因为即便有了边界,边界的外面实际上还有东西存在。
类似的问题还有关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这个问题达摩也回答过,他的回答是,两者皆可,视缘分而定。
实际上这两个问题都是逻辑极致的问题,也就是逻辑推理到极致所发生的情况:会出现两种截然相反,但是逻辑成立的结论,这就是二律背反。
到了现代,逻辑学进一步发展,就有了哥德尔不完全定理:一个理论在逻辑上如果是自恰的,那么在逻辑上就是不完全的;如果一个理论在逻辑上是完全的,那么在逻辑上就一定是不自恰的。
好了,这些就是哲学和逻辑的关系,基本怎么来的也就只能说这么多了,展开的话也说不完,大概就是如此。
民法典是一部法律吗为什么要加个典字
所谓法典就是同一门类的现行法律、法规经过整理、编订而形成的系统的法律。而民法典就是现行民法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经过整理、编订而形成的系统法律。
民法典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法律,而是民事法律的集合体,是民事法律规范的总和。正是因为它是一个“集合体”,所以加了一个“典”字。
民法典包含了民事活动中从大到小的的很多方面,如合同订立、公司设立、离婚、继承、买卖等,可以说是一部“社会科学百科全书”。
目前我国的民法典尚未施行,我国的民法典草案将在接下来5月22日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进行审议。从目前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全文可以看到,民法典草案共分为7编,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负责,共1260条。
胡锡进和鲁迅的区别是什么
这是两个出生在不同时代的文化人,没有可比性。如果非要比,他们都爱国,这一点确定无疑。
至于胡锡进与鲁迅的区别是什么?
首先是出生的时代不同,胡锡进是当代新闻从业人员,又是一位体制内的干部。
胡锡进出生于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无论是读书上学还是参加工作以后,都是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完成组织所交给的任务。从一个普通的新闻工作者,逐渐成长为新闻战线上的高级干部。用某位大咖的点评所说,胡锡进所发的文章及视频决不是个人信口开河,至少带有半官方的色彩,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
胡锡进身在体制以内,受组织纪律性所约束,当然对新闻事件的反映、报导与点评,他个人包括他所负责的单位是不能随心所欲,无所顾忌的。作为党的喉舌《人民日报》社的下属单位,只有按照上级的指示精神有理有据、有取有舍、有所保留,循规蹈矩来完成新闻报导任务。
而鲁迅出生的年代,正是中国最黑暗的年代。满清政府处于风雨飘摇,列强屡屡打进中国来。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帝制,由于新成立的民国政府基础不牢,造成军阀混战。整个社会呈现出城头变幻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市井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
其次胡锡进与鲁迅所从事的工作性质不同。胡锡进是职业新闻工作者,还是领导干部。主要工作是报导国内外所发生的重要新闻事件,点评、歌颂真善美。抨击邪恶、鞭挞敌对势力的攻击。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虽然出自他个人之口,代表的可是党和政府的声音。
而鲁迅先生可以说是一个作家、教育家。被称之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先生由于其个性使然,天马行空,独来独往。不受任何组织的约束与摆布,利用其手中之笔不停的呐喊,目的就是为了唤起已经处于麻木状态的民众觉醒,反抗帝、官、封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先生虽然没有大部头的长篇小说,但先生的杂文笔锋犀利,对黑暗的旧时代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充满了战士冲锋陷阵,死而后已的战斗精神。
胡锡进与鲁迅先生都是从事文化工作的。但是他们由于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工作的着眼点当然是不相同的。(原创于:2020/12/23)
我是特殊工种,社保平台有备案为什么社保要档案重新认定
感谢邀请,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您好,特殊工种并不是你所说的社保平台有备案,社保他只是交纳你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别的事不会管你是什么特殊工种的,因为无论是你按着,特殊工种缴纳社保也好,还是不是特殊工种缴纳社保也好,它只会显示一个你的实际累计缴费年限。
所以说要认定你特殊工种,必须要通过你的个人档案来认定。那么你只要能够提供有效的个人档案,并且在个人档案中明确记载,相应的时间段你是什么工种,并且这个工种是符合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条件的,而且在这样的工种岗位上工作了大约10年左右这样一个时间段,那么就可以按照特殊工种的要求。提前5年去办理退休。
因为你要按照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所以说提供有效的个人档案是很有必要的,如果说你不能够提供有效的个人档案,那么你是没有办法证明你,作为特殊工种工作了多少年,所以说就不能够提前退休。那么也就是说提供有效的个人档案是必备的一个条件。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关于哲学与逻辑学有什么关系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oku6.com/14/132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