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古代人为什么愚忠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为什么要愚忠,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古代人为什么愚忠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古代人为什么愚忠
顾名思义愚蠢的忠于某件事或人,这里指忠于帝王,古代臣忠君乃天经地义,那怕昏君也必遵守君臣之道。
当然良臣忠君和愚忠是有区别的,最大的差别就是良臣有独立思考和敢于直谏,而愚忠往往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自主判断缺乏。
岳飞的“精忠报国”是愚忠吗历史该怎么评价
岳飞,岳飞,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
近现代以来,由于对封建忠君思想的反对,一些人便把岳飞“精忠报国”思想也纳入反对的对象,认为岳飞的“精忠报国”是对皇帝的愚忠,这实在是矫枉过正。其实,岳飞的“精忠报国”思想不仅不是愚忠,反而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
一、认为岳飞愚忠的来由。愚忠之说,大抵来源于对小说、戏曲、评书、电影、电视剧观后的愤怒心态。很多人通过小说、电视等媒介而不是史料来认识岳飞,看到的是一个在皇帝和宰相面前无可奈何的岳飞,一个手握重权却不能为国杀敌的岳飞,一个被忠字矮化的岳飞。岳飞临死前,都是对奸臣咀咒而非对皇帝的痛恨,认为他只是希望皇帝能明察他的精忠,而不是用行动证明的懦夫。有人甚至还认为是他的愚忠,造成了南宋军队的退却,造成了抗金事业功败垂成。
二、岳飞自身的担当。岳飞作为抗金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一员大将,他的背上赫然刺着“尽忠报国”四个字。据《宋史·岳飞传》记载,岳飞被逮捕入狱时,秦桧让御史中丞何铸审讯岳飞。岳飞面对屈辱,正义凛然,力表自己的抗金正义,问何铸爱国有何罪,并当面“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里”。何铸为之震惊,知道岳飞冤枉,便报告秦桧说岳飞有冤,秦桧不高兴,说这是皇帝的意思,何铸仍不退缩,又说我并不单独为岳飞这样说,如今强敌未灭,无故杀害大将,会导致人心尽失,于江山社稷不利。于是,秦桧改命自己的心腹万俟禼来审理此案,最后构成冤案,杀害了岳飞。
但是,正是在这一过程和这些文字当中,岳飞的忠贞和担当显露无遗。他的背上所刺“尽忠报国”四个醒目大字,已经将他的所忠的对象明确无误的表现出来了,他“忠”的是国,而不是小小一姓,他“忠”的是民族百姓,而不是区区一君。
三、我们今天要继承岳飞的什么精神。其实,岳飞成为大将之前,他的价值取向就通过一件小事显露出来了。宋高宗继位初,在金军的侵略和追击之下,宋高宗就吓破了胆,伙同大臣黄潜善、汪伯彥等人,密谋抛弃中原,准备逃跑,当时作为一小小军校的岳飞,便大胆批评宋高宗说:“陛下已是天下之主,身边谋臣众多,而勤王之师又日渐赶来,金人以我方平素兵弱可欺,正好可以乘对方麻痹轻敌,迎头痛击。希望陛下在敌人脚跟未稳之时,率军北伐亲征,只要上下同仇敌忾,中原可望恢复。”这里,他既批评了皇帝的逃跑行径,又表达了他内心恢复中原的真实诉求,试想他若只是忠于赵氏一姓之帝王的话,怎么会动员宋高宗亲征,而置皇帝于险境呢?答案是不言自明的。
所以,岳飞的一生,是为抗金复国理想奋斗的一生,是为天下苍生谋福祉的一生。他忠的是汉民族国家,是汉民族的天下百姓。
我们今天面对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发展,面对世界的动荡和国际的纷争,更加要从岳飞的身上吸取精神营养,用他那对国家坚贞不屈的精神助推我们的事业,振兴民族,复兴中华。
孔孟提倡的是“愚忠愚孝”吗你怎么看
孔子君臣之道是:道不同则不为谋,你有选者权,所以不是愚忠。孔子孝道是:如果父母有錯可指出但不要超过三次,所以不是愚孝。
中国古人是真的愚忠,还是假愚忠
中国古人有一部分愚忠,还有绝大多数算“假愚忠”。
忠于谁?
古人的想法,应该是忠于“道”,就是所谓“人类族群蛇??形前进过程中的为首之人”,也就是“人王”,所以中华文化的始祖伏羲、女娲都是“人首蛇身”的形象,以此说明伏羲是“男人王”,女娲是“女人王”,“人王”的行为模式及事迹就作为人类族群的模仿对象,这就是中国的“历史观”,其实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历史唯物主义,而我们中华文化最初的黄帝部族是上古的工业化部族,名为“轩辕氏”,所以这种思维就形象被称为“法先王”,所以“愚忠”的第一个对象是“愚忠于领导”。
但后来的发展,虽然炎黄联盟以黄帝工业部族思维占据了领导地位,但其联盟的另外一个部族农业“神农氏”炎帝部族的思维,却又觉得工业化发展已经到了极点,应该随变为农业化思维,明确“道可道,非常道”,变工业化为农业化,变“道治”为“法治”,变“历史唯物主义”为“辩证唯物主义”,就是中国历史上所谓的“法后王”,所以“愚忠”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非常道”,由于“非常道”的载体通常表现为“规则”,所以“愚忠”的第二个对象是“愚忠于规则”。
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强调道治,基本应用于提倡道家贵族创造的儒教进行宗教建设,以滋养万物,由于全年上古分为春秋两季,所以提倡“道治”的儒教道家的政治派别被视为“春派”,代表著作是黄帝的《道经》。
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强调法治,基本应用于道家贵族创造的儒教进行宗教惩戒及镇压,以天下归心,提倡“法治”的儒教道家的政治派别被视为“秋派”,代表著作是老子的《道德经》。
整个周王朝的春秋时期,是道家“春派”与“秋派”思想共存的年代,道家的治国理论,被统称为“黄老帝王学术”,当时仍然保持了工业“轩辕氏”黄帝部族的领导地位,而随着农业“神农氏”炎帝部族争夺领导权的斗争开始,周王朝就进入了战国时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宣战,法派农业贵族向道派工业贵族宣战),其最后的结果,是道家法派的代表秦始皇、李斯焚毁了儒教道家道派领袖黄帝书写的《道经》,坑杀了忠于儒教道家道派倾注全力建设的儒教,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
“忠”于谁的问题解决了,那么应该是谁来进行“愚忠”?
当时有一个著名的话语,叫“士为知己者死”,其实就类似于“愚忠”,士当时分为文士和武士,所以“愚忠”者应该是文士儒家和武士墨家。
但对于文士儒家,道家法派经典《道德经》中《德经》第一章就开宗明义,“上德(可以)不德”,就是说对于上层儒家平民,可以不服从,可以不“愚忠”。
这里,“德”造字意思就是“万众一心(服从贵族统治者的统治)”的意思,与北方驾驭经过训练服从主人指挥的牲畜发一个音。
故此,儒家祖师爷孔子不受统治者喜爱,甚至有些藐视的根源正在于此,因为所谓的“大德”不过只是“奴隶后裔之王”,前生类似于牲畜。
而《水浒传》中,宋江作为“梁山泊”的墨家巨子(黑社会老大),他必须贯彻武士墨家的“兼爱非攻”的“愚忠”本性,实现“替天行道”,所以提倡“愚忠”精神使它成为了历史不朽名著。
不“愚忠”的汉王朝墨家豪侠郭解则被汉武帝刘彻予以了诛杀,当时卫青作为武士墨家的代表曾经向汉武帝求情,却被汉武帝以能够达到大将军求情的地步说明郭解是超级豪强予以了诛杀。
还有一个著名的不“愚忠”的著名人物是秦王朝的齐地墨家巨子徐福,他也成为了著名的反面教材,由于欺骗了宠爱墨家的秦始皇两次,深刻证明了皇帝不是“大神当中的大神,宇宙主宰”,是“人”而非“神”,危及当时的神权统治体系,导致墨家学说后来被历朝统治者视为叛逆,理论被束之高阁。
到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武士墨家就蜕变为武士儒家,因为墨家思想本来就是儒家思想的分支,墨家思想的起源实际上是孔子的关门弟子子张一派的政治主张。
但是民间则基本接受了“愚忠”的基本观念,宋王朝崖山海战,无数儒家平民义无反顾的慷慨赴死,使之成为了一时楷模。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古代人为什么愚忠和为什么要愚忠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oku6.com/14/132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