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为何总有人觉得崇祯不该杀魏忠贤,以及魏忠贤为什么不杀崇祯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如果崇祯不杀魏忠贤,明朝会不会那么快灭亡
首先还是纠正一个题主的小疏忽,魏忠贤不是崇祯杀的,他是自杀的。而且将天下兴亡寄于一人明显也是不恰当的,就像很多人说袁崇焕被杀了,明朝才会灭亡的、孙承宗死了、明朝才会灭亡的。我觉得真要把兴亡都寄托在一个人身上,这个王朝还是趁早灭亡的好,免得耻辱更甚。所以我更愿意理解题主的问题为,如果崇祯不铲除阉党,明朝是不是不会那么快灭亡?因为魏忠贤是阉党的首领,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我的看法是确实不会那么快,但保住国祚的可能性还是不大。因为明朝阉党的作用很明确——制衡文官,也就是说阉党其实是权力的平衡者。权力是个好东西,可权力过分集中就容易出大问题,绝对的权力等于绝对的腐败。所以历代都会出现权力分配平衡的事情,一般是用相权牵制君权,但这也不是稳定的权力结构,因为双权并立是很容易决出胜负的,所以需要第三方的平衡。在明朝的太监集团本质上就是这个第三方,依附于皇权的第三方。现代西方所谓的三权分立其实是我们祖先玩过的了。
崇祯上位后的朝堂情况其实很有趣,因为文官集团分裂了,一部分成了东林党,另一部分属于阉党,当然还有楚党、齐党之类的小团体。但朝堂上的基本平衡结构还在,他其实不需要大范围的进行调整。可崇祯偏偏做了大范围的清洗,他贬斥魏忠贤问题还不太大,可是他又铲除了阉党,直接破坏了权力的基本平衡。东林党迎来了“众正盈朝”的时代。
我个人对东林党徒们没有偏见,对杨涟、左光斗等人的铮铮铁骨还十分钦佩,但对东林党这个整体我是很有偏见的。东林党其实有两次大规模掌握权力,一次是天启元年到天启三年,因为拥立之功;另一次是崇祯元年到崇祯五年,因为皇帝铲除了阉党。翻开史书就知道,这两段时期明朝对外战争的情况都非常糟糕。天启元年开始明朝失沈阳、失辽阳、失旅顺,一连串的惨败,直到天启以魏忠贤督东厂,东林党被打压才勉强稳定住局面。崇祯就不用说了,那段“众正盈朝”的时间基本就是连战连败。
所以无论主观上我们多同情东林党,客观上东林党对于国家是有害的;无论主观上我们多鄙视阉党,客观上阉党的确让国家某种程度上止损。根据这些,我得出的结论是崇祯如果不铲除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明朝虽然未必能保全国祚,但不至于灭亡的那么快。
魏忠贤独揽大权,为什么不篡权
1.明朝的太监和汉朝、唐朝的太监是不一样的,明朝的太监的权力不过是一种皇权的体现,说白了就是有皇家的支持,太监才有权力。汉唐的时候,宦官可是能够废掉皇帝,因为太监有自己的军队,是独特的势力。
2.明朝大臣权力太大,所有后面基本上是用太监来平衡权力的,太监权力再大,都是皇帝支持才行。魏忠贤权倾朝野,只要皇帝不支持,基本上马上就倒台了。
3.至于篡位这种,不要想了,明朝那么多大臣,是不会答应的。要知道明朝大臣势力是非常强的,遇到软弱的皇帝,大臣基本可以完全实现国家的治理,皇帝只是一个摆设。
为何总有人觉得崇祯不该杀魏忠贤
魏忠贤虽然是个小人,然而,小人也正有其作用。明朝一直有着东厂、西厂还有锦衣卫,维系了两百多年,正是有其用处。
明末工商业发达,魏忠贤对商人收工商税,国库充实起。相反崇祯弄死魏忠贤后东林党是江南的士大夫,停止收工商税,使得国弱而多豪强。
魏忠贤在就能将东林党压住,征收工商税也会减少百姓的压力,后来一死东林党为所欲为,再也没人压得住了,弄的民不聊生,全国到处造反。
为什么有人说魏忠贤不死明朝不亡,这样的说法有道理吗
1368年,朱元璋正式创立大明帝国。和历史上哪家皇帝都一样,朱元璋也希望着自己的大明王朝能够千秋万代,永不凋零。平时朱元璋除了每天处理政务之外,基本上就是想着怎么能够使大明王朝,延续万年不断。因此他让刘伯温去斩了各地的龙脉,尽管最终还是放没能斩断长白山的龙脉。
话说斩了龙脉之后,朱元璋还是不放心。于是,有一次朱元璋,就委婉的请教足智多谋的刘伯温,想让他算一算自己的大明公司到底能延续多少年?
刘伯温大家都知道,正史上他称是著名的政治军事家,也是一个文学家。朱元璋把他尊称为刘邦手下谋臣张良一般。而民间多把刘伯温与三国演义中半人半神的诸葛亮相提并论,都说:“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更神奇的是刘伯温还被传言为一个著名的预言家。
刘伯温掐指一算,就知道千秋万代肯定是做梦,所以刘伯温对朱元璋说:“大明王朝的将会到万子万孙之后。”朱元璋一听非常高兴。他欺负朱元璋是一个文盲,还就出了一个谜语,而这个谜语就是刘伯温所著的《烧饼歌》。烧饼歌中关于明朝有这么几句话:“谁人任用保社稷,八千女鬼乱朝纲。忠臣贤士尽沉沦,天启其衷乩更纷。纵有胸怀光坦白,乾坤不属旧明君。”
这些诗句看起来是大明会千秋万代,实际上却暗藏奥秘。
如今我们再来看刘伯温的预言,发现居然神奇的符合了历史,万子万孙只的便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万历皇帝的年号。而那“八千女鬼乱朝纲”讲的便一个字“魏”,而“忠臣贤士尽沉沦”讲得便就是这魏忠贤了。
当然预言归预言,只不过是一场历史的牵强附会罢了。我们还必须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魏忠贤。
那么按理说魏忠贤应该是乱臣贼子,为什么又说“魏忠贤不死,大明不灭呢?”,这句话又是来自哪里呢?
魏忠贤的确在历史上被骂的很惨。他也做过许多残害忠良的事情,作为一个宦官,他勾结上皇乳母客氏,扰乱朝纲,曾经一度成为大明朝真正的掌权人。也就是在他掌权之时,排除异己,不断的残害朝中士大夫一族,稳定自己的政权。因此受到了朝中东林党的猛烈抨击,东林党人非常期盼着能够灭掉魏忠贤。在崇祯皇帝上位后,东林党人不断上书启奏魏忠贤的死罪,崇祯也明白魏忠贤是自己掌控权力的最大阻碍,于是崇祯皇帝就这样将魏忠贤送上了死刑架。
然而崇祯13年3月份的一天,李自成带领着自己的起义军攻到北京,崇祯皇帝在这一霎那终于明白了,父亲对自己说的:“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崇祯皇帝在这一刻才明白对于大明朝来说,谁才是蛀虫,谁才是奸臣?崇祯皇帝的贴身太监曹化淳发出了“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的感慨,也正是以为这句话让崇祯皇帝明白了是被谁玩死的。
为什么那些官商贵族非要弄死魏忠贤,魏忠贤当权之时,为什么农民出身的李自成并没有造反?
其实魏忠贤当权之时,大力打压的就是那些官商贵族,但实际上他对老百姓非常好。他他自己是农民出身,所以对那些贵族大夫大肆压榨,而使得他受到了来自这些官员的抵抗。
我们还应该明白一个问题,大明并非亡在了金人的入侵,而是死在了自身的农民起义。魏忠贤一死之后,大明国库慢慢空虚。而当时,西北地区接连大旱,朝廷又没有钱来资助。如果魏忠贤还在世的话,那些官员商家迫于他的压力,无奈就只能出钱镇压,所以民变的可能性会变得很小。
其次魏忠贤对明朝以文制武的弊端进行了修正,这其实也是歪打正着。明朝武将在外征战,说不定哪天就被朝中的文臣所陷害,抢了功。而魏忠贤是怎么做的呢?他就对武将说你只管打仗,给我钱就好了,我罩着你,保证你不会出事。魏忠贤这样做,虽然不是什么正当手段,但他的确保护了武将的性命,也让那些拿笔杆子的文官没有漏洞可钻。
而魏忠贤一死,那些士大夫阶层又崛起,文官不断加强对百姓的压榨,增加税收,而武将也受到了文官的压制,导致后期,那些名将卢象升,孙传庭都被冤枉而死,大明的军事实力大大削弱。
虽然说魏忠贤并不是什么好人,但是他对明朝还算忠心耿耿。说他不死能够拯救大明朝,还是夸张了一点。但那些真正希望他死的人才是大明朝的蛀虫,崇祯杀掉的是一只忠心耿耿的恶犬,而他留下的却是一群见风使舵的老鼠罢了。
关于为何总有人觉得崇祯不该杀魏忠贤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oku6.com/14/134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