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有些大学生那么热衷于考研呢(大学为什么那么多学生考研)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更热衷于考本校的硕士研究生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为什么现在的有些大学生那么热衷于考研呢,以及为什么考研的人越来越多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为什么现在的有些大学生那么热衷于考研呢
  2. 每年大约有多少人考研考上的大概有多少人
  3. 你能想到的考研的动机有哪些
  4. 现在考研的竞争为什么那么大

为什么现在的有些大学生那么热衷于考研呢

因为现在的大学生真的太不值钱了,如果不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大学生真的在岗位面前没有一点竞争力,考研能给自己在投简历的时候度一层金,增加竞争力。还有是有些用人单位都只要研究生;本科时没学到啥东西,浪费了好多时间,准备在读研的时候好好学学;我的女朋友(对于女生就是男朋友)要考研;周围那么多人都在考,我也要考;考上研的话又可以玩3年,晚3年工作;当年我没考上清华(比如差一点点分数落榜到这个学校而没上原来喜欢的),我要考回去;老爸(我指的是父母)要我考等等原因,导致现在的大学生都走上考研的道路。

那么,考研究竟有什么好处呢?1.毕业就业优势大,这个在上面已经说到过了就不多说了,研究生肯定是比本科生更有优势的。2.跨界考研,很多人高考的时候成绩不理想,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或者学校,考研就相当于提供了第二次高考的机会,可以通过考研,到自己喜欢的学校就读自己喜欢的专业。3.就业缓冲,也许对很多人来说,他们还没有做好步入社会进入职场的准备,考研就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缓冲期。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准备考研呢?1.充分认识自己,选好学校和专业。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专业兴趣,选择一所力所能及的自己认为还不错的学校和专业。2.考研前期复习。在你选择好学校之后,就要充分的了解本所学校对应专业要考什么知识点和科目,专注重点,在网上寻找一些历年的考研资料,或者你认识有学长、学姐,可以叫他们给你指点一下,那就更好。3.考研中期复习。如果你的基础不是很好,自己学起来有特别的费劲,心里不踏实。那么建议你报一个培训班会好一些,一般情况都会有系统的培训,这样你就不会漫无目的了,抓紧时间,在弥补基础的同时,多做真题,把握大局。4.考研后期复习。到了后期,大家复习的面已经差不多了,这个时候做训练题是比较好的选择,通过做题补缺补漏,同时也要调整好心态,不要害怕考不好。5.报名。记得考研试报名时间是在9月份,真实报名时间一般在10月左右。报名时可以填报二个学校跟专业。其中研究生考试的专业课试题由所报名的学校自己命题,考生按报你填报的第一志愿试题来考核。6.初试。初试通常情况是在一月5号和6号这两天。总共要考4门,分别是高数,英语,政治,专业公共课,每门考试3个小时。考试地点要看当地的实际安排。7.调剂。一般在寒假过后,也就是3月份春季开学那会,初试成绩就会有结果了。那么在等待复试的这段时间是特别关键的,如果你的实际分数达不到你所报学校的要求,就要多和报考学校的导师联系或者调剂到大二志愿。8.复试。考研复试通常是在5月份左右。建议大家在准备复试这段时间,一定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特别考到外校的朋友,要适应所报学校的课程体系,自己多想一些问题,或者咨询以前的学长。9.录取。

每年大约有多少人考研考上的大概有多少人

谢谢悟空小秘书邀请。

最近几年,考研变得越来越热门。原因无他,因为大学生数量庞大,就业竞争越来越大,不但普通本科生就业往往不太好,就是名校的本科毕业生,找的的工作往往也与他们的期望差距较大。最终,无论是普通本科生还是名校本科生,很多人都加入了准备深造的行列。

由于名校往往保研率较高,通常可以达到20~30%,乃至更高,所以部分名校本科生直接保研了。但保研生的名额毕竟是有限的,没能取得保研资格的,很多人就进入了考研的行列。

而对于普通院校的本科生而言,由于几乎没有保研的可能,所以,大多数有深造打算的人都加入了考研的行列。

以上,就是最近几年来,“考研热”形成的重要原因,也是“考研大军”滚雪球般不断壮大的重要原因。

从公开的数据来看,2016年之前的5年,参加考研的人数在140~170万徘徊,波动不大;而2016年报名人数达到177万,17年达到201万,18年达到238万,每年以数十万的绝对数量增加,明显呈现有力的递增势头。而即将到来的2019年考研,目前尚无权威统计数据,但预计将达到260万左右。递增势头依然未有衰竭的现象。

从考研的实际录取人数来看,最近几年,年年都基本保持一定数量的扩招,每年比上一年大约增加1~2万。2016年是58万多,17万大约60万,18年大约62万,而最新的2019年预计会录取大约65万人。很明显,最近几年报考人数的增幅远大于招生人数的增幅,考研的整体难度一年比一年大,这是不言而喻的。

另外,以上最近几年的考研实际招生人数,是保研生+考研生,并非全部是通过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这个途径被录取的。

从保研的数据来看,我经过粗略的估算,预计2019年的保研生大约有10~12万人,也就是说,通过考研这个途径录取的实际人数,2019年大约只有53~55万人。

总结一下,2019年,全国考研的报考人数大约260万人,实际通过考研的录取人数大约53~55万人,全国实际平均录取率只有20%多一点。

可见,现在考研难度是比较大的,差不多5:1的比例,能考研成功的毕竟是少数。对于考研学子来看,备考固然需要全力以赴,而结果如何,则应以平常心待之。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能有帮助~

你能想到的考研的动机有哪些

一、盲目考研.

有很大一部分考研的学生是盲目跟风的去考研,他们看着别人考研,所以自己也就决定考研,他们有着强烈的从众心理,认为大部分人干的都是对的事情。但是这样的人考研根本就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要考研,是属于典型的跟风型的人。

二、逃避就业考研.

有的学生到了临近毕业的时候,可能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但是又不能呆在家里面啃老,就觉得要给自己找些事情,所以就去参加考研了。

还有的学生可能学习能力比较强,毕业后也可能找到很不错的工作,但是因为她们一直是一个学生,对那些职场上的要求不是特别的熟悉,也害怕去工作,所以他们就想通过考研的方式来逃避一段时间。

还有的学生可能觉得自己本科专业找工作的话没有什么竞争优势,所以想通过上研究生的方式来使自己更加的拥有竞争力。

三、考试依赖考研.

在考研的人之中还有一批学生从小到大学习都是很认真的,即使到了大学的时候,他们也把大学当做高中一样的过,每天都是在认真的学习,即使没有课也是去图书馆里面学习,他们在大学时候的学习成绩很好,年年都能够拿到奖学金,但是到了他们真正毕业的时候才会发现他们医生索贿的事情仅仅是学习和考试而已,其他的方面好像自己都不会。

这样的人如果让他们去找工作的话,反而觉得不是很熟悉找工作的途径,而考研的话也是一种考试,主要就是学习和应对考试,相对于找工作来说考研还简单一些。

四、赌气考研.

还有的学生本来是不打算考研的,但是因为老师的压力,父母的逼迫,以及自己身边的朋友同学都劝他们去考研,所以他们就赌气随便报了一个学校和专业随便复习一下,考上的话就去上,考不上的话就另当别论。

五、体验考研.

还有的考研学生的动机在于他们参加考研不是为了真正的考上,而是在享受这个考研的过程,主要是觉得参加考研的这个过程,也是自己的一种很不错的人生体验。

六、继续深造考研.

还有一批学生可能是觉得他们本科阶段的专业不是特别的好,或者是想通过考研的方式锻炼自身专业素质,使自己在某个方面更加的有建树,将来找工作的时候可能会更加的有优势,而且工资水平也会高一些。

七、改变命运考研.

有一部分考研的人可能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并不是特别的感兴趣,但是他们可能对另外的一个专业比较感兴趣,所以他们不甘心就这样做这个行业,而是想通过考研的方式更换一个学校或者专业,从而达到改变自己命运的目的。

现在考研的竞争为什么那么大

感谢悟空小秘书/头条教育联盟的邀请。

考研竞争不大,考研名校竞争才是那么大。

今天,问过一个双非院校普通专业的辅导员,他们专业今年本科生考研情况,成绩普遍不错,可依然没有几个报考本校的,想调剂提前联系的倒是有2个。他们专业往年第一志愿过线的考生都不足,为保障生源和吸引考生报考,基本上过线都会录取,剩余的调剂补齐。

其实,这样的学校/专业在张雪峰老师之前的视频也提到过,当时他说的是齐齐哈尔大学,带点幽默的提到就怕你报名不来,电话都会主动给你打一定要来啊。是不是有点小印象?

在社会舆论中,已有声音指研究生可能与大学生一样水。为什么,就是因为本科、硕士之前都经历过扩招,而且毕业要求层次不齐,进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水平达不到企业/单位的期望。如果你有几个HR的朋友,你问到某个学校,也许她就会给你来一句:“哦,某某大学不错,学生在我这边能力很强。”。

在研究生改革之后,非全日制必须参加统招,我就会发现有2种年龄的人群是考研的主体,即20-29岁的应届生、往届生和40-49岁工作有所成就遇到瓶颈的人(在职)。40-49岁的人想要跳槽的决心比较小,子女花钱的时候,起码想要保障自己不被单位淘汰,这时候就有想法提升下自己的学历。

在城市对考研的关注上,我们可以发现排名前列的城市经济都较为发达,企业/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更高,甚至在人才补贴上也更大气。

聊回之前的话题,为什么名校考研竞争压力大?

很简单,名额有限。

名校自己的推免比例高,学生保研到外校或留本校的人数都不少,同时招生名额中的50%都会拿出来放给推免生,且给予一等奖学金等。再加上名校的优势学科还喜欢提前选拔,即暑期夏令营,综合选拔各类推免生/考研生,部分学校测评为A的学生在考研后免复试。这样的话,留给考研学生的名额仅有不到一半。

然后,就是扎堆效应,都知道某个学校的某专业国内王牌,就业好。不怕考不上就怕不敢考,往往招生20人的专业有400-500人,甚至过千人报考,不管如何选择,总归有95%以上的学生无法录取,有部分调剂、部分也许就业或复习再考。一下子,就让人感觉到难度很大。

最后,就是偶尔发生几次某个学校考研的不公,如18年的华南理工大学改分事件,很容易牵动广大家长和考生的心,引发大家的担忧,额外增加大家考研"竞争"压力大的印象。

是不是觉得小西说的挺有道理的呢?

▼关注帅小西De头条号。小西陪你聊大学、考研、读博,收获不一样的教育和人生。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研招网崩了 为什么那么多学生热衷考研 看完这篇文章你就会知道答案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oku6.com/14/13536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