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狄仁杰的官位没到一品

狄仁杰的最高官职还不及 一品 ,放到今天相当于什么职务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为什么狄仁杰的官位没到一品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为什么狄仁杰的官位没到一品的知识,包括狄仁杰为什么不政变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狄仁杰死后为什么发动神龙
  2. 李显早就显示无法胜任帝位,为什么狄仁杰等还努力复立其为太子
  3. 狄仁杰和张柬之怎么恢复李唐天下
  4. 为什么狄仁杰的官位没到一品

狄仁杰死后为什么发动神龙

神龙政变说是狄仁杰安排的,还真是一点不错。因为神龙政变的发起人,太子李显、凤阁侍郎张柬之、鸾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将军敬晖、右羽林将军桓彦范,一多半都是狄仁杰保护、提拔、重用或者推荐的。

我们分别说下:

一、立李显为太子

武则天晚年,一直为立亲儿子李显为太子,还是立亲侄子武承嗣为太子而纠结。一开始,她是倾向于立侄子武承嗣的。

狄仁杰为了李唐的江山社稷,多次劝说武则天,尽早立李显为太子。而狄仁杰之所以这么做,还是希望武则天能够还政于唐让唐朝成为正统。

李显早就显示无法胜任帝位,为什么狄仁杰等还努力复立其为太子

从李显两次为帝的作为来看,他确实不是一名合格的皇帝。狄仁杰之所以坚持复立李显,原因有四,一是狄仁杰来说他只有李显和李旦两个备选;二是李显毕竟是嫡长子,顺位靠前;三是李旦坚决辞任太子;四是武则天的态度,似乎也更偏向于李显。

一、狄仁杰首要目标是恢复李唐,李显是当然的候选人

狄仁杰毫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一直是恢复李唐的重要骨干,他多次力劝武则天复立李氏,还曾经因此惹怒女皇:

“会后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以问宰相,众莫敢对。仁杰曰:‘臣观天人未厌唐德。今欲继统,非庐陵王莫可。’后怒,罢议。”

对狄仁杰来说,太子姓李最重要,至于具体是谁在其次。武则天当时在世的儿子,只有李显和李旦二人,只要恢复李唐,李显就是必然的候选人之一。

狄仁杰有没有对李显和李旦,谁优谁劣做出过评估呢?肯定会有,但是绝不是首要任务,俩人无论谁胜出,都是完胜。

二、李显和李旦经历相同,相对于李旦,李显有优势

李显和李旦先后登基为帝,李显被废,李旦被迫禅位,哥俩经历相似,都曾经坐过龙椅,又都拜服在老妈脚下。二次作为皇嗣候选人,看起来半斤对八两。

不过,李显相对来说稍有优势。首先他是嫡长子,古代皇位继承有严格的法统,嫡长子是第一候选人。其次,李显的遭遇比李旦更坎坷,他被废黜后,贬为庐陵王,期间多次遭遇死亡威胁,更容易赢得同情分。最后李显远离政治中心,不容易卷入是是非非。

以上三条决定了李显复位后,政治上更具合法性,未来朝政也相对更容易捋顺。

三、李旦个人有厌弃政治的倾向,他坚持让出太子之位

更关键的是李旦本人的态度。

历经二十余年的风风雨雨,李旦的政治热情锐减。同时,多年来养成的小心谨慎,让他不愿意再冒政治风险,所以,“佛系”派李旦,坚决辞去太子之位,将储君让给哥哥李显:

“皇嗣固请逊位于庐陵王,太后许之。”

即便狄仁杰心系李旦,恐怕也无法让李旦回心转意。皇嗣是哥俩中的哪一位,本来就不是重心,狄仁杰更不可能插脚,把简单的事复杂化。

可以说,李旦主动退出皇嗣候选人,为李唐顺利复位做出了大贡献。

四、武则天的态度,似乎也更倾向于李显

作为皇嗣人选拍板人,武则天的态度很重要,尽管史书没有明确说,武则天更倾向于李显,但是细节表明,李显就是她心目中的第一人选:

“太后由是无立承嗣、三思之意。三月,己巳,托言庐陵王有疾,遣职方员外郎瑕丘徐彦伯召庐陵王及其妃、诸子诣行在疗疾。戊子,庐陵王至神都。”

武承嗣和武三思被淘汰出局后,武则天以李显有病为由,派人将李显全家接到洛阳。这个举动表明,李显才是武则天心目中的未来天子,否则的话,她绝不会在皇嗣未定的情况下,将李显这个焦点人物接到洛阳来。

综上所说,李显尽管能力确实不足,但是已经无关紧要,李显个人的优势,李旦和武则天的态度倾向性,决定了李显的上位。狄仁杰赞同李显,并不能说明他更倾心于李显,而是在当时的环境下顺水推舟而已,无论李显还是李旦,对狄仁杰来说,都算是达成了他个人的最大心愿。

狄仁杰和张柬之怎么恢复李唐天下

狄仁杰恢复李唐的方法是为武则天稳定局面,培养忠于李唐的门生,张柬之、姚崇等就是狄仁杰引荐的;然后,劝武则天立儿子李显为太子儿不是武三思,让武周平稳过度李唐。

张柬之则在武则天晚年时,和敬辉等人打动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传位给太子李显。

为什么狄仁杰的官位没到一品

狄仁杰是唐代武周时期的政治家。他一生为官,两次官至宰相,却终身清廉,他为民请命,剿匪除恶,惩治腐败,铲除贪官,最重要的是辅助武则天建立起盛唐大业。作为武则天时代最为倚重的人物,狄仁杰却并不是一品官员。

其实,狄仁杰,两次拜相,一次是担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一次是担任鸾台侍郎、同平章事,说起来都是三品官职。唐代官阶分为九品,分有职官、勋官与爵官,职官是实际官职,代表手中掌握多大的行政权利。如尚书令、尚书、中书令、侍中等;爵官则表示地位比如亲王、郡王、国公、县公等;勋官则用来表彰军功或用来封有功人员的后人,如上柱国、柱国、开府仪同三司等。

唐代的官、阶、爵、勋等官非常复杂,一共有三十级之多,像三师与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与太尉、司空、司徒)基本属于荣誉称号一类的东西。

唐代正二品的官位在武则天时代前,只有尚书令,因唐太宗李世民在当皇帝之前当过尚书令,他是从尚书令的位置上当了皇帝,所以后来的臣子谁也不敢担当这个官职。据大将郭子仪曾被授予这个官职,也没敢接受,所以尚书令这个官有官名而无官职。

唐代是三省六部制,三省中的其他两省是门下省与中书省。中书省的长官是中书令(武后时改为凤台,长官为内史),门下省长官为侍中(武后时改为鸾阁),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侍从皇帝,因此两省长官与尚书左右仆射在唐初就形成了中央的决策机关,自然成了宰相。

后来,由于皇权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加强决策机关的实力,将三省长官之外的官员吸收进决策机关来,就出现了“同中书门下三品平章事”(所以狄仁杰是同凤台鸾阁三品平章事)这个官职。平章事就是平章军国重事,解释起来就是协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同中书门下三品就是与中书令和门下侍中一样都是正三品。这个官职在唐以后成了实际的宰相之职。

唐后期尚书省的权利被不断削弱,加上仆射常常被排挤出宰相行列,因此仆射虽然官位尊贵(据史料载,仆射上朝,自宰相以下,皆送之),但逐渐象三师与三公一样,成了虚职。

所以狄仁杰虽然是三品官,但却是宰相,实际上是最大的文官。因此武则天对他充分信任甚至依赖,据记载,狄仁杰去世后,武则天曾废朝三日,认为没了狄仁杰,“朝堂空矣!”后来朝廷每次遇有大事不能决断时,武则天都会感叹:“老天为什么要这么早夺走我的国老。”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狄仁杰的最高官职还不及 一品 ,放到今天相当于什么职务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oku6.com/14/13547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