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为何为圆形建筑物(天坛为什么是北京地标)

中国有两大圆形建筑,北方的是天坛,南方的你猜是啥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天坛为何为圆形建筑物,以及为什么天坛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 天坛为什么桧柏树多
  2. 修建天坛有什么目的
  3. 天坛,圜丘坛,为什么都是三层
  4. 天坛为何为圆形建筑物

天坛为什么桧柏树多

因为柏树常青长寿,其木质芳香,经久不朽,故为吉祥昌瑞之树。在我国,人们视古柏为“神柏”。而历代帝王们,更是把柏树种植在各种祭祀的皇家坛庙以及帝王陵寝等处,以示“江山永固,万代千秋”之意。

天坛公园在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73万平方米。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天坛公园在明、清两代是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主要建筑在内坛,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

2018年7月12日消息,天坛公园将再增加2.24公顷开放面积。2018年9月,下调公园每日最大承载量,5.8万人调至5万人。

2021年12月07日,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获悉,天坛公园、陶然亭公园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免费开放。2022年1月21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火炬传递线路正式发布。火种汇集仪式后,火炬传递将在天坛公园等地进行。

2022年3月15日,天坛公园发布通告,称因古建修缮,公园部分区域3月16日至12月15日进行封闭管理。

自2022年5月3日起,天坛公园将关闭所有入室进殿参观的室内展厅展馆,开放时间另行通知。

修建天坛有什么目的

中国古代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动。中国古代帝王自称“天子”,他们对天地非常崇敬。历史上的每一个皇帝都把祭祀天地当成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1420年),朱棣用工十四年与紫禁城同时建成,名天地坛。嘉靖九年(1530年)因立四郊分祀制度,于嘉靖十三年(1534年)改称天坛。

天坛,圜丘坛,为什么都是三层

在下楚塞江郎,现在来尝试回答这个问题。“天坛、圜丘坛,为什么都是三层?”现在,我国现存规模宏大的天坛建筑实际有两处,一处当然是北京的天坛,而另外在西安,也还有着一座规制宏伟的天坛。既然题目中提到了“圜丘坛”,那当然应属指的就是北京的天坛!

如果确实如此的话,首先就得更正一下问题中的一点儿小错误:天坛与圜丘坛二者实为一体,而不是同等的并列关系。圜丘坛就是指天坛的南坛,是天坛内坛南端的核心建筑;而天坛的另一部分核心建筑,则是位于天坛内坛北端的地坛,也叫祈谷坛,我们在天坛内看到的蓝(色琉璃)瓦金顶的三重顶圆形大殿名叫祈年殿,系祈谷坛所属的主要建筑。抱歉,并非江郎在此有意卖弄地浪费时间多做介绍,主要是因为在下十分怀疑题主是否错把祈年殿误作为“天坛”,所以才会有“天坛、圜丘坛”并列的提法,故多此数笔,啰嗦勿怪!

下面先来回答问题:天坛内的圜丘坛、祈年殿等,只所以都建筑为三层,是古人“天人一体”思想的集中反映,更是华夏先民们敬天畏地意识形态的典型外在体现!“为什么都是三层”呢?因为不管是圜丘坛,还是祈年殿,都是封建时代帝王们祭天祀地、祈谷祷丰的重大神圣场所,是沟通天地、连通神人的庄重神秘、肃穆圣洁的庄严典礼之地,必须严格遵循上古流传下来的天地神人沟通交流之规仪,否则无法将皇帝的尊崇、祈福等祭祀的原因和目的顺利传达给相应之天地神灵的话,则祭天祈福就会成为整个一套徒惹人笑的鬼把戏儿,那又耍来何用?

刚说过只所以把坛、殿等建为三层,主要是古之规仪而决定的,那么天坛内的大多数主要建筑均为三层,利用的又是哪些理论呢?

一、“三才”理论:古人认为,在人类所处的空间范围之内,高空中目所难及之处的世界中,是有着另一个名为“天(苍天、青天、离恨天、长生天、九重天、三十三天……等等大约都在该区域内)”的空间存在的,而且在天上还存在着一个主宰、掌控整个世界的超人类高等生物群体,是为神仙,也就是天以及天才;而在人类无法探知的地面之下,与天相对应地存在着另一个空间世界,即为地,且那里有地府、有地狱……是人类死亡之后的回归之地及重新投胎转世的必须经由场所,而且有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是谓阎君、判官及阴司吏员鬼差们,而古人把这个臆想中的世界称之为地或地府,而其间的神灵鬼差们则称为地才;而天地之间人类所处的这个氤氲世界,则被称为人或人界、人间、人世、人世间等,而人之中的高等级者则就是人才!所以古人祭天之所把坛筑为三层,最常用的设计理念就是顶层外圆、稍小而象天,底层外方(亦有个别为内方)、最大而法地,中层则多为八面(象八方、八卦)、九面(象九州、九宫)、直径适中而象征人类所在的人界,总应“天圆地方”、“天高地卑”之大象,而以人居其中,上通天而下接地,沟通天地正气,乘天之恩赐、得地之泽惠而化生万物,养育兆民百姓!故凡祭祀天地神灵、祈福祷丰之祭坛、祭殿等祭祀场所,几乎大多都为三层建筑!

“三才”在过去还有许多其他的说法,比如“三元”、“三气”、“三极”、“三仪”、“三灵”……等等,其实指的都是“天、地、人”三位一体,但在某些地方的用法不太一样,所以具体名称也会有所差异。

二、“三生万物”理论:老子《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何为“道”?“道法自然!”那么“自然”又是什么东东呢?也拽句文:“自成而然者也!”其实就是“自己生成就是如此这样子的”而已!“自然”,自主形成,无后天干预因素,纯禀天地阴阳之正气而生就如此,所以才能“法”之而成“道”。引之于筑坛,即为承天地之大运、正气而建筑之,一以承天,二以接地,坛筑三层以祈福禳灾祭天祀地,承天地之福德、得三生万物之化气,而将祭祀所得的福泽恩惠转化泽被于天下亿万百姓,此正用“三生万物”之大义也!若是不把坛建为三层,皇帝就为自己求点儿福,那还怎么去唬弄老百姓?

三、《易经》理论:坛建三层,其中暗取《易经》中“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大致意思就是说:世界原本是无极的,在漫长的发展进化中变成了有极;由于地球的长期运动、变化,所以逐渐形成了太极;太极生成了阴、阳两仪(一层),阴阳互交就生成了四象(二层),阴阳再与四象互叠就形成了八卦;八卦成,而天下万物则生!如果多看些古建筑的外在形制,便自可深刻体会,顶层圆形象太极(两仪)以接天承福,底层方形象四象以受地泽,中间多为八卦、八方以生万物、泽被万民,如此形制的古建筑可以说比比皆是!不然,还真以为那祭坛的形制是随便乱倒饬的啊?

四、数字本身的特性:荀子注《易·师》“王三赐命”曰:“三者,阳德成也。”可见,在古人的认知中,认为“三”这个数字是“阳德成也”的吉祥数字!而“阳德成”这一概念,显然对建设祭坛之类的祭祀场所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若“阳德”不成,建了座祭坛而主祭者却因祭坛的原因而被神灵认定为“无德”,而在祭祀时不予赐福,岂不一切全都抓瞎?

且古人又言:“三者,数之小终。”可见这“三”又是个阶段性大圆满的吉祥数字!

五、数字的阴阳理论:在古人的分类中,单数属阳,双属为阴。而在古代的建筑学中,“阴数”都被认为是非常不吉利的,所以建筑的数量、高度等,所有与之相关的数字中,几乎是没有阴数的!比如过建建房多为三、五、七、九间,而没有谁建房会去建二、四、六、八间;建楼、筑塔会建成一层、三层、五层、七层、九层,而几乎见不到有二、四、六、八层的,如现存名塔多为七层砖塔、九层妖塔、十一层高塔、玲珑宝塔十三层等,谁听说过哪里有双数层数之塔的吗?不仅塔,楼亦如此!

另在古代的数理之中,一为阳之始,也为初阳、少阳,有刚刚生发、刚开始起步之意,喻理虽好,但其中多有不太成熟、不太稳中之意,故一般不用;而九则为老阳、为数之极、为数之终,太过不及,又因九与五均暗中隐涉有九五至尊等意,故非皇家一般不会考虑用九或五,否则即有可能因犯忌而惹祸招灾;七虽亦吉,但因其已过中(中即数五),也就是开始走下坡路,不再上升、向上进步等,故其意义当然不如数三的喻义积极、吉祥,所以在机会均等或近似的情况下,古人绝对会选三而不用七!若仍未能全部理解,可自行查找、归纳下古时带有数字的词语,看其中有“三”的成语是不是最多、运用最广泛、喻意最吉祥?故此,天坛之主要建筑层数为三,当然亦有此中趋吉向好之意所致!

以上仅为个人管见,如有谬误不足之处,尚祈诸位师友不吝赐教指导,则不胜荣幸之至!

(图片来源于网络,有侵则删)

天坛为何为圆形建筑物

北京天坛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福五谷丰登的地方,分为两坛,说起天坛建筑风格是园型,只的是北坛,其实南坛是方的。

北园是祭天的地方,天圆地方,既然是祭天,所以建筑风格是园型的,相应,南坛是祭五谷丰登的地方,地方,所以建筑风格是方的,但是天坛建筑最突出的就是北坛,所以大家认为天坛建筑是圆的,忽视了南坛!

OK,关于天坛为何为圆形建筑物和为什么天坛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齐如山 北平城内的名胜 故宫 天坛 地坛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oku6.com/14/13847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