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司马懿为什么对曹睿特别好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司马懿为什么害怕曹睿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陆逊那么厉害,为什么会败给曹睿
谢邀,我来回答
最近家中有事,搅得某心烦意乱,这篇回答断断续续而成,将就着看吧。其实问题有点尬,应该问:“曹叡为什么能逼退陆逊或东吴?”或许更合适一些。(图注:电视剧虎啸龙吟中的曹叡形象)
曹叡乃一时明主有意思的是曹叡和陆逊曾互相评价过,曹叡说:“陆逊用兵,不亚孙、吴。”这个评价很高了,把陆逊和孙武、吴起作类比。而陆逊也曾向孙权进言说:“曹叡选用忠贤,刑罚以宽缓,布施恩惠,轻徭役薄赋税,深获民心,对东吴的威胁比曹操时还大。”也就是说,陆逊认为曹叡比曹操还要难对付的。裴松之注《三国志》时也说曹叡乃一时明主。曹叡的优点是能够听得意见,而且有军事才能,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失败,就是曹叡指挥得当所致,所谓知人善任难道不是明主的必备条件么?所以是为魏明帝。(图注:魏明帝曹叡)
吴郡陆氏人物鼎盛三国时,吴郡士族四大家族:“顾、陆、朱、张”,其实开始时吴郡士族远不止这四大家族,但都被长沙桓王大力打击给砍瓜切菜了,于是不得不对孙策采取合作、外示恭顺的四大家族就凸显出来。这四家的代表人物为顾雍、陆逊、朱桓、张温。其中吴郡陆氏人物鼎盛,《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中,被孔明讥讽袁术座间怀桔之陆郎的陆绩即是陆逊的叔父。常言道:“幺房出长辈。”陆绩其实比陆逊还要小六岁。(图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孔明舌战群儒)
陆逊次子陆抗和陆逊并称“逊抗”,被誉为吴国最后的名将,《三国演义》最后一回和晋军都督羊枯你来我往惺惺相惜的就是陆抗。武庙七十二将中三国有十二人入选,其中就有陆逊和陆抗父子二人。陆逊孙辈陆机、陆云(陆抗之子),西晋太康年间甫至洛阳,名气大震,文才倾动一时,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
陆逊早年为孙权看重倒回头来说陆逊,某意和前面那个高赞说陆逊是四流统帅的回答不同,历史上的陆逊是有真才实学的,一生出将入相,做到了人臣的极致。陆逊于建安八年入孙权幕府。孙权把他比做伊尹和姜尚,陆逊对孙权建议:“当今英雄各据一方相持争雄,没有大量的人马是不能成事,而山越贼寇怀有旧怨,依山据险。内乱不能平定,就难以图谋远方敌人。应当扩充军队,挑选精锐兵卒。”孙权深以为然,即命他为帐下右部督。恰逢丹杨寇首费栈为曹操内应,煽动山越部族作乱,孙权派遣陆逊前往讨伐。费栈党羽众多而陆逊兵少,陆逊采取增设旌旗,分置战鼓、号角,深夜潜伏于山谷间,突然鼓噪而进的策略,费栈不敌逃散。接着陆逊整编部队,强者留下,老弱遣返地方落户,这样得精锐部队几万人,内乱全部平定,地方也得到安宁,陆逊回师驻扎于芜湖。(图注:早年入孙权幕府的陆伯言)
荆州败关羽吕蒙称病时,陆逊前去拜见,问吕蒙:“关羽驻守边境,而将军远离防区东下,不会有后顾之忧吗?”又说:“关羽自恃骁勇,又新建大功,意气骄横志向狂肆,只顾北往进攻魏国,于我等未存戒心,他若听到将军病重的消息,必不为所备。将军见到主上,应好好参详计划。”吕蒙见到孙权后说:“陆逊谋深计远,不为关羽所忌,可担大任。”孙权即拜逊为偏将军右部督,代替吕蒙。
陆逊到陆口后,写信给关羽:“君侯轻举即获大胜,曹军吃了败仗,于同盟有利,听到君侯胜利的消息都忍不住击节叫好,想君侯必由此而完成席卷天下的功业,共辅朝廷同振纲纪。我本愚笨之人,受命西来此地,非常仰慕君侯的风采,也想受到君侯的教诲。”又说:“于禁等人为君侯俘获,远近都对君侯钦佩赞叹,认为君侯的功勋将永世长存,即使是当年晋文公出师城濮,淮阴侯谋取赵国,也未能超过君侯的功绩。听说徐晃等以少数骑兵驻扎,窥测君侯的动向。曹操狡猾,恐怕会暗中增添兵马。曹军出战已久,但还有些骁悍将卒。况且在打了胜仗之后,人常常会产生轻敌思想,古人根据兵法,军队获胜后应倍加警惕,希望君侯多方采取举措,以求全胜。我书生意气粗疏迟钝,颇为惭愧力不能胜任此职,十分高兴与君侯为邻,钦佩君侯的威望德行,乐意倾诉心中所想,所说的虽不能合乎君侯心意,但却可以看出我的心意。倘若承蒙君侯的关注,请明察其意。”关羽看过陆逊的信,内容含有谦虚依附的意思,心中十分高兴,再无戒备之心。陆逊将关羽的动向报告孙权,指出可以擒获关羽的要点。(图注:陆逊——儒将风范)
孙权悄悄领兵西上,命陆逊与吕蒙为先锋,东吴军队很快就攻克了公安、南郡。陆逊率军长驱直入。刘备所授宜都太守樊友弃城而逃,各城蜀官和蛮族头领纷纷投降。
建安二十四年十一月。陆逊派遣将军李异、谢旌等领兵三千,攻打蜀将詹晏、陈凤。败詹晏等,陈凤被擒投降。进而又败蜀国房陵太守邓辅、南乡太守郭睦。秭归豪族文布、邓凯纠结徒众连结蜀国。陆逊前后斩杀、俘获、招降,达数万人。(图注:关羽晚年骄矜)
夷陵败刘备黄武元年,刘备亲统大军到达吴国西部边界,孙权命陆逊为大都督,假节,督率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所部五万人抵御刘备。刘备从巫峡、建平至夷陵边界,连接扎营几十座,以金银锦缎和爵位的赏赐引诱各蛮族,任命冯习为大都督,张南为前锋,辅匡、赵融、廖淳、傅肜为各分部都督,先派吴班带领数千人在平地扎营,想以此向吴军挑战。东吴诸将都想进击吴班,陆逊说:“蜀军此举必定有诈,暂且观察一下。”刘备知计不得逞,带八千名伏兵,从山谷中撤出。陆逊说:“之所以不听从诸君进击吴班的原因,是揣测到蜀军必有诈伪的缘故。”(图注:夷陵战前的刘备)
陆逊随后上奏孙权:“夷陵乃军事要害重要关隘,夷陵若失则荆州危矣。刘备违背常理,倾国自来送死。凭借主上的声威,以有道伐无道,击破歼灭蜀军即在眼前。检讨刘备前后带兵作战,总是胜少败多,推而论之,没什么担忧的!臣起初担心蜀军水陆并进,如今反舍舟船专以步兵为战,处处扎营相连,观其所为,无能为矣。希望主上高枕无忧,不必挂念。”(图注:夷陵豪赌,刘备:我摊牌了)
陆逊先出兵进攻蜀军一处营寨,战况不利。诸将都道:“这是让兵卒去白白送死。”陆逊却说:“打败敌人的方法吾已尽晓。”随后命令全军每人各带一把茅柴,火攻蜀军营寨。顷刻间燃起熊熊大火,东吴各军同时进攻,斩杀蜀将张南、冯习及蛮王沙摩柯等人,攻破蜀军四十多处营寨。蜀将杜路、刘宁等走投无路被迫请降。刘备登上马鞍山,列阵布军防守。陆逊督促各军四面收围紧逼,蜀军土崩瓦解,死者数以万计。刘备乘夜逃走,多亏驿卒挑担蜀军扔下的铠甲、铙钹,在隘口烧化以阻断东吴追兵,刘备才得以逃入白帝城。(注意是驿卒阻断了追兵,没三国演义里描写的诸葛亮八阵图什么事。)蜀军船只军器、水军步兵的物资,全都损失殆尽,尸骸随水漂流,拥塞江面。刘备羞愧愤恨:“没想到竟受到陆逊的挫折侮辱,岂非天意邪!”(图注:赌输了,战后退守白帝城的刘备)
刘备败归白帝城,徐盛、潘璋、宋谦等争相上奏说刘备必可擒获,请再出兵进击。孙权以此征询陆逊,陆逊与朱然、骆统认为曹丕集结魏军,表面上托辞助吴讨蜀,实则心怀险恶,因此决断将兵撤还。不久,魏军果然出动,东吴三面受敌。其后刘备病死,刘禅继位,诸葛孔明执掌国政,与孙权通好联盟。孙权刻印玺于陆逊官署。孙权每与刘禅、诸葛亮书信,先让陆逊过目,措辞语气轻重,有不妥之处,即命陆逊修改定稿,然后用孙权印玺封好送走。(图注:白帝托孤的刘备)
石亭败曹休黄武七年,鄱阳太守周鲂诈诱魏国大司马曹休,曹休中计进军皖县,孙权召陆逊赐黄钺,命为大都督,迎击曹休。曹休觉察受骗,耻于被欺,自恃兵马众多士卒精良,即同陆逊交战。陆逊自领中军,令朱然、全琮分率左右两翼,三路并进,冲散了曹休伏兵,将曹军赶到夹石,斩俘一万余人,缴获牛、马、骡、驴等车一万辆,将魏军军用物资、兵器抢掠干净。曹休败还后,羞惭之下发背疽而死。(图注:下令追击的陆逊,败逃中的曹休)
石亭之战影响颇大,石亭战后,次年孙权即称帝。而曹魏宗室里名将曹休死后只剩下曹真,曹叡不得已任用外姓为帅,起用司马懿,为曹魏集团埋下了祸乱的种子。
曹叡逼退东吴至于提问中所谓的曹叡击败陆逊一事,当产生于曹魏与东吴的第四次合肥之战。公元234年二月(魏青龙二年、吴嘉禾三年),蜀汉丞相诸葛亮进行第五次北伐,遣使请东吴一起出兵。孙权应允。旋即引发第四次合肥之战,五月,孙权进驻巢湖口,自称十万大军,亲自带兵攻向合肥新城;另一方面,又派陆逊、诸葛瑾率万余人进驻江夏、沔口,攻向襄阳;将军孙韶、张承进驻淮,向广陵、淮阴进逼,形成三路兵马北伐。(图注:孙十万平生在合肥赌了五次)
六月,满宠想援救新城守将张颖,但田豫认为新城自守有余,如果有援军至,怕孙权反过来吞并援军。而当时吏士多请假,满宠上表请召中军兵及召回所有请假将士,集合抵挡。曹叡未采纳满宠援军的意见,认为合肥、襄阳、祁山是曹魏东、南、西三个重要防点,守城有余。其时“青、徐、汝、沛”归附东吴者众多,淮南滨江屯候皆撤兵远徙,“徐、泗、江、淮”之地,无人居住者各数百里,东吴造成的动静很大。曹魏朝堂上多人建议先弃守合肥,曹叡力排众议:“合肥、襄阳以及祁山乃国家的屏障,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坚守。”并且分析东吴虽然声势很大,但如果将士固守城防,自己御驾亲征支援,孙权一定会撤兵。(图注:御驾亲征的曹叡)
散骑常侍刘邵认为满宠该自守不攻,避其锐气;而中军则先派步兵五千、精骑三千出发,将队伍排列疏散,多加旗、鼓,敌军知道大军到来,必定自走,可以不战而破。曹叡从其计,派前队出发。(图注:满宠,戎装满宠不好找)
魏明帝于七月亲率水师东行。满宠募集数十壮士,折断松枝为火炬,灌上麻油,在顺风处放火,烧毁敌军攻城器具,射杀孙权之侄孙泰。时逢大疫吴军士卒多有病患,又听到魏明帝大军将至,于是孙权撤退。孙韶军亦同时回师,只有陆逊军继续战斗,但不久亦撤退。
以上便是所谓曹叡击败陆逊的全过程。可以看出由于满宠用计,曹叡大军未至而东吴已退。何来击败陆逊之说?因此说逼退比击败恰当。但该役曹叡乾纲独断,拒绝弃守合肥,否绝了满宠救援新城的提议,采纳刘邵的计策,预料到一旦御驾亲征则孙权自走。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亦可谓为知兵。司马懿为什么对曹睿特别好
曹睿这个人有本事。作为曹操的嫡系子孙,曹睿深得曹操真传。
其一,曹睿不让司马懿掌握权利,所谓权利完全是皇上给与你的,想给你就给你,不想给你就收走,曹睿收放自如。
其二,曹家的势力过于强大。曹睿时期,曹仁曹洪夏侯渊夏侯惇有的虽然战死,有的还在位,这些人的余威仍然强大,况且当时有一伙忠实于曹魏的文武将官,他们左右着政局,这些人让司马懿寝食难安。
其三,曹睿是明君,所谓魏明帝,史书说他有很多优点:善为军计、明察断狱、比较能客人直谏。曹叡在容受直言、不杀谏臣方面,在古代封建君主中是少见的,这算是他的特色。对于司马懿,曹睿知道如何去驾驭,如何去驱使。
其四,曹睿是不信任司马懿的,无论是家族个性的遗传,祖父曹操的教诲,仍是关于当时权力构架的组织,终究托孤时为司马懿组织了曹爽这个死对头,都表现出曹睿关于司马懿的不放心,但是曹睿想降服司马懿的心,让他为曹魏统一天下耗尽最后一滴汗水。因此曹睿让司马懿和诸葛亮斗智和陆逊斗智,其实骨子里曹睿在和司马懿斗智斗勇,要知道司马懿见到曹睿一直是如履薄冰,一个臣子面对着一心想找事的君主自然寝食难安。
总之一句话,曹睿想杀司马懿,随时都能找到理由,而司马懿不死,不是司马懿多有本事,而是他的对手诸葛亮陆逊都没死,留下司马懿还有价值,否则,司马懿早就死翘翘了。
司马懿为什么不在曹睿时起兵
曹睿,史称魏明帝,也是一位很有才干的皇帝,多次领兵抵抗东吴的进攻。当时的司马懿羽翼未丰,还有曹仁曹真等宗室将军,加上能干的皇帝,司马懿是起不了势。曹睿早逝,曹氏宗亲人才凋零,新继位的皇帝年幼,无能却手握大权的曹爽欺君弄权。司马懿也是在小皇帝继位十年后才起兵夺权,所以说司马懿善败能忍,一切都要看好时机在做。
三国时期,假如曹睿不死,司马懿还敢造反吗
曹叡不死,司马懿不会兵变的。
因为曹叡是个很聪明的君主,懂得如果利用权臣之道,司马懿再厉害,毕竟是一名臣子,如果不是君王年幼,他是不敢欺君的。
曹叡年轻时,就很聪明,因此竟然得到了爷爷曹操的赞叹,说“你可以继承家族基业的第三代了”,曹操是何等样人,善于识人用人,他说曹叡行,曹叡肯定就非等闲之辈。而且,曹叡是个深藏不露的主,少时他就对母亲的死耿耿于怀,怨恨郭皇后,但却表现的对于郭皇后很恭顺,从而取得了曹丕与郭皇后的好感,在曹丕选择继位人踟蹰之时,靠自己优良的表现成功上位。
曹叡当上皇帝后,面临内忧外患,孙权攻江夏、襄阳,诸葛亮誓师北伐,六出祈山,孟达反叛,辽东造反,鲜卑犯境,在这种情况下,曹叡从容镇定,任用司马懿、张郃、曹真等名将互相制衡,平定了所有的祸乱。可以说他是个睿智之主。他虽然对司马懿很忌惮,但司马懿对他更忌惮,如履薄冰。东吴名将陆逊就很看重曹叡,赞扬他“选用忠良,宽刑罚,布恩惠,薄赋省役,以悦民心,其患更深於操时”,以陆逊之智,完全没有必要拍曹叡的马屁,可见曹叡确实在天下人眼里是个明君雄主。
司马懿号称冢虎,冢是坟墓的意思,按司马懿的性格,他是一个隐忍之主,有点欺软怕硬。如果君主硬,如曹操、曹丕、曹叡,那他就忍着,甘愿为其驱使。如果君主软弱,那他就是一支大老虎,既便是君主,也会被他吞噬。所以只要曹叡活着,他就不会发动兵变。因为他不敢。
关于司马懿为什么对曹睿特别好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oku6.com/14/139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