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叶嘉莹先生为什么叫先生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为什么叫叶嘉莹先生,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叶嘉莹先生为什么叫先生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叶嘉莹提出词体演进的第一阶段
叶嘉莹词学研究的演变过程就是对《人间词话》的考证分析为第一阶段。
叶嘉莹先生在词的赏析方面有哪些好作品,望推荐
我喜欢古诗词,能背过的不低于一千首,因为喜欢古诗词,当然崇拜叶嘉莹先生。叶先生关于词鉴赏的书我读过一些,在这里向您推荐《唐宋词十七讲》《唐五代名家词选讲》《北宋名家词选讲》《南宋名家词选讲》《清代名家词选讲》《人间词话七讲》等,这些我都读过。
1叶嘉莹先生的词学理论自成体系叶嘉莹先生的词鉴赏理论,自成体系,您如果真的喜欢,希望您能通读上面的作品,保证您受益匪浅。叶先生对词的理解,绝非是那些只讲某一首诗词或某一位词人的专家教授能相比的。这些书里渗透着她的词学思想。叶先生讲诗词旁征博引,对词人及其作品做横向、纵向的比较,对每位大家总结出特点,认识极其深刻,比如冯延巳“热烈的执着”,晏殊“圆融的观照”,欧阳修“遣玩的逸兴”。叶先生把词分为歌辞之词、诗化之词和赋化之词,不像传统划分的婉约和豪放。叶先生的分法,说明了词的演进,词的特点,对不同的词指出了不同的欣赏方法。
2叶先生证前人之得,纠前人之偏我们传统的文艺批评理论偏于感性,常见“风骨”“气象”等等说法,传统的词学鉴赏只讲结果,不讲为什么。叶先生利用西方文艺理论偏于理性、逻辑性强的特点,借鉴多种西方文艺理论论证传统词学。以前,对唐末词认识最到位的是清朝的张惠言,对五代和北宋的小词认识最到位的是王国维,他们对南宋词的评价都不高。在这些书里,叶先生论证了张惠言与王国维的得与失,他们哪儿对,为什么对,哪儿错,为什么错,怎样才对,叶先生都讲的清清楚楚。对于南宋词,叶先生也给出了欣赏的方法。
3叶先生这样的大家,也许后无来者了我常想,叶先生这样的诗词鉴赏大家,真是几百年才出一个,也许真的后无来者了。她有这样高的成就,与她独特的、苦难的经历分不开。她生在一个旧家庭,六岁学《论语》,诗词吟诵伴她长大。上大学后,得到顾随先生亲炙,在异国他乡的流落中,学习了很多西方文艺理论。她少年丧母,中年丧女,日寇的铁蹄、国民党的监狱等等,经历了数不清的苦难,所以她对诗词的理解别人比不了。比如她说,当年在加拿大,每次讲杜甫《秋兴八首》中“每依北斗望京华”一句时都会哭。这不是今天坐在空调房办公室里的专家教授能体会到的,她触摸到了杜甫的心境。了解先生的经历可以读《红蕖留梦》《沧海波澄》等。
我崇拜叶嘉莹先生,推荐的那几本书读了不止一遍,而且常读常新。能读到大师的书,是幸运的;读到大师的书的同时,还和大师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更是幸运。三年前的夏天,我特意去了一趟南开大学,不为别的,只为看一眼叶先生的迦陵学舍。
关注梅鹤读书,欢迎点赞、留言、分享,一起读出不一样的精彩!!
叶嘉莹先生为什么叫先生
出于对其知识、修养和社会贡献的尊敬。
叶嘉莹,1924生。华裔加拿大学者。号迦陵。北京人。幼承家学,喜唐诗宋词。1941年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大学毕业后,当过中学教员。1948年举家迁居台湾。先任中学教师,后执教于台湾大学等校。1966年应聘赴美国讲学。后入加拿大籍,长期担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亚洲学系教授。1977年以后多次到中国访问,并应聘在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复旦大学等校讲授中国古典诗词。著有《迦陵论词丛稿》、《迦陵论诗丛稿》、《中国古典诗歌评论集》、《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灵鳛词说》(与缪钺合作),以及《唐宋词十七讲》等。
叶嘉莹先生长期在西方教学工作,叶嘉莹有机会阅读了不少西方文艺理论著作,与西方学者的交流,更推动了她在这一领域的深入,将西方文艺理论引入中国古典诗词研究是叶嘉莹先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研究的重要贡献。
叶嘉莹先生结合西方文论中的阐释学、符号学和接受美学等理论对中国传统词学不断反思,将词分成了歌词之词、诗化之词、赋化之词三大类别。这三类不同风格的词,同样具有一种属于词体之美感特质,叶嘉莹对于这种美感特质在词体的演进中,对于歌词之词、诗化之词及赋化之词不同体式的词作中的影响和作用,做了推源溯流的说明。
叶嘉莹和杨绛为什么要称为先生
因为这是旧日习惯,对有知识有文化教书育人的老师学者的尊称。
现在的我们提到先生感觉可以用来称呼随便哪一个男士,其实过去这个称呼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得到的
只有有才华有贡献的德高望重的大家才可以,只是现在时代不同了这个称呼用的也少
关于叶嘉莹先生为什么叫先生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oku6.com/14/139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