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历史上的孔融为什么让梨这个问题,孔融为什么让梨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为什么孔融要让梨
孔融是孔子的世孙,继承了古人的仁义道德从小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以孝顺为名,但是过于迂腐顽固.当时的封建思想道德底线树立了标尺.梨子虽然小长幼有序,尊卑有别,在现在看来孔融从小知道礼让,值得表扬,殊不知是受当时的封建思想制度所约束的!话说回来了,当时孔融让梨只有四岁,还是个孩子,单从这来看,孔融是个好孩子,懂礼貌值得表扬学习!
历史上的孔融为什么让梨
孔融是东汉末年的一代名儒,“建安七子”之一;他是“大圣之后”,孔子第二十世孙。幼小就天资聪颖,有“异才”;也就是说“神童”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早见《续汉书.本传》,是西晋史学家司马彪所著,已有1700多年。故事说:有一天,母亲让四岁的小孔融分一盘梨,孔融自己先挑了个最小的梨,然后按照长幼顺序分给5个兄弟。在一旁的父亲看到后就问孔融:“为什么自己拣最小的?”孔融答道:“我人小,就应该取最小的。”父亲又问:“你不是还有个小弟弟吗?”孔融说:“我比他大,就应该要照顾他。”父母听后大悦,夸奖孔融真懂事。这则故事,流传悠久,被收进《中华传统美德故事》里作为启蒙教育常识,其目的是教育孩子们从小就应该懂得要有尊老爱幼的美德和凡事要懂得谦让的礼仪;要将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之中。
题外话,再后来孔融因为看不起曹操,老跟他作对,老是触怒他。曹操一怒之下,派人捉拿孔融全家,当时孔融希望能将两个幼子保全,就对来抄家的人求情;但是,其中一个幼子说了一句千古名言:“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最后孔融全家被杀。悲哉!
孔融让梨是成语故事还是寓言故事
孔融让梨既是寓言故事,出自中国传统历史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孩儿名字叫孔融。他家有六个兄弟,他排行第六,大家都叫他小六儿,因为他性情活泼、随和,大家都喜欢他。虽然家里兄弟多,但爸爸妈妈对他们每个人的要求都很严格:要勤奋读书;对人要懂礼貌;说话要和气;无论什么事,兄弟们都要互相谦让,不要光想着自己;别人有困难要给予帮助。孔融年纪虽小,爸爸和妈妈的话,他都记得清清楚楚。他喜欢做事,总抢着扫地呀,端碗什么的,非常讨人喜欢。
在孔融四岁那年,有一天,爸爸的一个学生来看老师和师母,并带来了一大堆梨。客人让孔融把梨分给大家吃。在爸爸点头同意后,小孔融站起来给大家分梨。他先拿个最大的梨给客人;然后挑两个大的给爸爸、妈妈;再把大的一个一个分给了哥哥们;最后,他才在一大堆梨中,拿了一个最小的给自己。客人问小孔融为什么捡一个最小的给自己呢?孔融回答:“我年纪最小,当然应该吃最小的。”客人听了孔融的回答直夸奖他。爸爸也满意地点了点头。
后来,爸爸的学生便把孔融分梨、让梨的故事写成了文章。于是大家就把它传诵开了,从古代一直讲到现在。
评价孔融让梨并写出理由
孔融让梨,人们耳熟能详,然而对于一个四岁的孩子,能做到这些,不单单是因为尊老爱幼,更多的是心机,许多人不相信孔融自己不想吃大梨,可他却把大梨让给了哥哥弟弟,这么小的年龄就心机城府如此之深,太过可怕,而三国最后孔融为了自己苟活而抛妻弃子也证明了他的伪善,他并不是真正的有礼貌,懂爱心。
孔融的文章以议论为主,内容大抵为伸张教化,宣扬仁政,荐贤举能,评论人物,多针对时政直抒己见,个性较为鲜明。在艺术上,文句整饬,辞采引古论今,气势充沛。现存作品只有散文和诗,孔融散文的特色是以文笔的犀利诙谐见长。
总体来看,孔融讲究辞藻的华美和字句的对称,具有浓重的骈俪气息,这是孔融有别于同时其他作家的地方。
关于历史上的孔融为什么让梨,孔融为什么让梨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oku6.com/14/139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