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不杀功臣,是不想杀,还是不敢杀(刘秀为什么不救刘玄)

光武帝刘秀为什么不杀功臣 主要是基于哪几方面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刘秀不杀功臣,是不想杀,还是不敢杀的一些知识点,和刘秀为什么不杀功臣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刘秀为何不杀功臣,他是怕功臣造反危及子孙吗
  2. 为什么刘邦杀了一些功臣名将,而刘秀则善待功臣
  3. 汉朝光武皇帝刘秀出于什么想法,为什么没有杀功臣
  4. 刘秀不杀功臣,是不想杀,还是不敢杀

刘秀为何不杀功臣,他是怕功臣造反危及子孙吗

当然不是,如果刘秀怕功臣造反危及子孙,就不会留着他们,早就动手收拾了一班手下。(影视剧中的汉光武帝刘秀)

世间流传“二十八宿卸王莽"的传奇故事,大意是:刘秀是真龙天子,天命所归,有天上二十八星宿下界保他,这28个人,其实就是追随他南征北战的28个主要将领,这些人英勇善战跟着他忠心耿耿打天下,有邓禹、冯异、吴汉、马武、耿弇、贾复…等等,这些人后来都成为朝堂重臣,被封为大将军等要职,五日一小宴十日一大宴,君臣常常凑在一起喝酒谈心聊天,谈论国家大事,汉光武帝刘秀对他们非常信任和重视。

刘秀为什么不怕他们起兵造反?其中原因有两个:

一,刘秀的睿智和胸怀,使这些做臣子的非常佩服,根本就没有生出造反之意,那就不会招来杀戮。

二,用体制制约权力,不给他们拥兵自重的机会,不造成“一臣独秀”的局面,不给造反的机会。

其实说白了,最主要的还是刘秀信任他们,他们也信任刘秀,有一句古话:皇上视臣如子,则臣下侍皇为父。这个才是最主要的!

一座江山打下来,这群手下有多大的本事与毛病,各人品性如何,以后可能会做出什么事,作为他们的领导人,刘秀应该心知肚明,洞若观火,不杀他们是知道他们绝无造反的可能,更不会危及子孙。如果没有这点智慧,那怎么去做一个开国领袖?开创无上基业?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属于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皇帝,绝不是空口白来的!秦始皇没有杀过功臣,汉武帝也没有害大将军卫青、霍去病,宋太祖赵匡胤倒是对武将有防范之心,弄了个“杯酒释兵权",以皆大欢喜收场,也算是干的不错。

在这一方面,唐太宗李世民与刘秀有的一比,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局面,手下大臣不但没有遭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可悲下场,反被太宗皇帝描绘成图画挂在了“凌烟阁"功勋阁内受到瞻仰纪念。比如大臣魏征,李世民把他比作一面镜子。但也有不少皇帝屠杀功臣,比如淮阴候韩信的遭遇,世人都说吕后杀韩信,但如果没有刘邦的意思,吕后敢下手吗?这其中固然也有韩信的个人原因,但汉高祖杀功臣,也是一个抹不掉的历史污点。再比如明朝的火烧庆功楼,这把火烧的狠辣决绝,一方面可能“这伙人”跟随朱元璋夺取天下,皇帝坐上龙庭之后,他们失宠而娇难以管辖,以后又怕再生不测之事端,如今大功告成,没用了,需要“火藏”起来……一方面也可以看出皇帝对手下的猜忌之意。这个就叫帝王权术,没办法,皇帝也是人,各有不同嘛!

因此,中国历史上开国皇帝很多,但是能够排得上名次的,也只有这四位。那是有一定道理的!

为什么刘邦杀了一些功臣名将,而刘秀则善待功臣

(谢邀!刚好几天前写了一篇类似问题的文章,现在节选部分内容,作为回答。当然,文章内容只是个人之见,请各位方家多多指教)

光武帝刘秀为何没有诛杀功臣?有人说,这是因为光武帝胸襟宽广,为人够厚道,有容人雅量。事实果真如此吗?

我们必须承认,光武帝刘秀确实是一位有胸襟、有气度的帝王,功臣们偶尔有些小过、小错,光武帝也会宽容他们,甚至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庇护。

但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杀不杀功臣,又往往不完全取决于开国皇帝。

实际上,开国皇帝之所以要诛杀功臣,也有不得已的苦衷。但凡一个王朝的建立,总有某些臣子功高盖主,或有些臣子自以为帮助皇帝打下江山,劳苦功高,从而变得飞扬跋扈、结党营私,甚至图谋造反等。

开国皇帝们为了维护个人权位,为了巩固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不得不对功臣举起屠刀,汉高祖刘邦杀韩信就是如此。

楚汉相争期间,刘邦与项羽在荥阳相持,形势十分危急,而韩信在灭了齐国后,不但不来援救反而趁机要求刘邦立他为齐王;后来,刘邦撕毁和约追击项羽到固陵,与韩信约定共同进攻项羽,而韩信没有得到好处,竟然放刘邦的鸽子,按兵不动。

这也就罢了,韩信在被封为楚王后,如果能够像长沙王吴芮一样,老老实实地当他的土皇帝,刘邦也不会杀他。

韩信偏不!

他先是无视刘邦的通缉令,窝藏项羽的手下大将钟离昩,后来迫于形势,韩信虽然不得不把钟离昩的人头交给刘邦,但他之前的行为,显然给刘邦留下了极坏的影响。所以刘邦把韩信由楚王降格为淮阴侯,并软禁起来。

到这个时候,刘邦其实还是没有杀韩信的意思,他对韩信的处罚,只是小惩大诫而已。韩信如果识相,仍然不会死。

然而,韩信被抓后,却不思悔改,大声唠叨说:“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公然给刘邦戴上了诛杀功臣的罪名。

人家本来还不想诛杀功臣,现在你把屎盆子都扣下来了,人家会不会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就如你所愿呢?

再有,韩信被软禁期间,仍然以为自己功勋卓著,认为与樊哙、周勃、灌婴等人处于同等地位,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有次刘邦闲来无事,就与韩信议论将领们能带多少兵的问题。刘邦问,像我这个样的人能率领多少兵呀?韩信说,陛下最多只能带十万。刘邦又问,那你呢?你能带多少?韩信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桀傲不驯溢于言表,口气之大、性格之狂妄,就是泥塑的菩萨听了,恐怕也会火冒三丈。

更加令刘邦难以忍受的是,韩信后来竟然趁刘邦出征之机,暗中与陈豨勾结,准备里应外合,图谋造反。

时下有一句流行语,叫“不作不死”。韩信如此“作”,如果你是刘邦,恐怕也是下决心把他杀了吧?

所以,司马迁评论说:假如让韩信学习君臣之道,谦虚礼让,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矜持自己的才能,情况大概就不同了!他对汉家的功勋,可以与周公、召公、太公吕尚等人相比,后代也就可以享有祭祀了!他不去这样做,反而在天下已定之时,图谋叛逆,被斩灭宗族,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宋朝的史学家司马光也认为,假如韩信能够像张良那样功成身退,“明哲保身”,就不至于落得被杀的下场。

的确,张良也是西汉开国功臣,刘邦为何偏偏杀了韩信而不杀张良呢?这是值得所有人思考的问题。

总之,光武帝不杀功臣,显然不仅仅是因为光武帝有胸襟有气度,更因为光武帝手下的那些功臣们能够吸取历史教训,纷纷交出兵权,功成身退。

自从陇、蜀平定后,除非有危急情况,刘秀都不再谈论军事。皇太子向他请教打仗的事,刘秀说:“从前卫灵公请教战争的事,孔子不肯答复。这不是你应该问的。”

邓禹、贾复知道刘秀决定放下武器,用礼乐教化进行统治,不愿功臣们身在洛阳而拥有重兵。二人主动交出军权,潜心研究儒家经典去了。

当时,冯异、祭遵、岑彭等功臣都已去世,邓禹、贾复自然成为了所有在世功臣的最主要代表人物,而他们二人自动交出军权,潜心研究儒家经典,无疑为其他功臣树立的榜样。于是,耿弇等功臣也交出了兵权。

功臣们如此识趣,刘秀自然不愿,也不必落下诛杀功臣的历史骂名,保全了他们的爵位和封地,让他们退居幕后当富家翁,君臣好聚好散,皆大欢喜。

这才是光武帝刘秀没有诛杀功臣的主要原因。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邓禹等没有交出兵权,而是像韩信那样不听命令,桀傲不驯,甚至图谋造反,或像明朝的蓝玉那样结党营私,刘秀会不会像刘邦或朱元璋那样诛杀功臣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汉朝光武皇帝刘秀出于什么想法,为什么没有杀功臣

题主好!刘秀是中国历史上最无争议而又获得"点赞"最多的一个皇帝。在历史上,既是中兴君主,又是开国皇帝的,只有刘秀一人。南宋陈亮认为"自古中兴之盛,无出于光武矣”。而他又是开国皇帝,因为刘秀起兵的时候,王莽建立了新朝,己做了十二年的皇帝。刘邦建立的西汉王朝己经灭亡了,等于说,刘秀是"重抹桌子重摆席”。刘秀建立的东汉王朝,在历史上存在了195年,在他去世之后的一百年里,东汉政权稳定,经济文化都在迅速发展。《后汉书》评价说“能明慎政体,总揽权刚。量时度力,举无过事。退功臣而进文吏……斯亦止戈之武焉"。后人送他一个"武”字谥号,是非常中肯的。止戈为武,正好反映出刘秀的初心。所以任何史书从未记载刘秀滥杀功臣的事情,其中的原委,有二点可以证明:

汉文帝

第一,不忘初心,光复祖业。

刘秀是汉高祖九世孙,汉景帝子长沙定王刘发后裔,血缘上与刘邦及其子孙一脉,常以高祖之后为荣耀,当初从宛城起兵时,打着"复高祖之业,定万事之秋”的旗号。初心是匡扶汉室,恢复祖业。而非占山为王,另立旗帜。建国伊始,就沿用西汉旧国号"汉“,取年号"建武",意指重建大汉(因王莽新朝),止兵偃革。公元57年二月,在洛阳南宫病逝,享年62岁。临终留下遗诏:"朕无益百姓,皆如孝文皇帝制度"。他说:我没有给百姓造福,后世应该像汉文帝那样,以瓦器陪葬,不以金银铜锡为饰,一切务必从简,不得浪费。刘秀处处以汉文帝为楷模,以汉室后裔自居,他做皇帝只是汉体制衣钵的延续,没有必要也不存在杀戮功臣的基础条件。

光武帝

第二点,平民皇帝,本性善良。尚书台设立,权力弱化。

刘秀父亲刘钦在他9岁时死在南顿县县令上,没有了父亲依靠,兄妹便成了孤儿,生活无依,由其叔父刘良抚养大,自幼受尽人间疾苦。好在他曾去长安学习,勤奋上进,跟老师学《尚书》,懂得不少道理。《后汉书》载武帝"性勤于稼穑,…受尚书,略通大义"。他做了皇帝,不忘平民身份,"每旦视朝,日仄乃罢“,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他认为"天地之性为人贵”,不妄杀生灵,仁心待人。对有功者赐以爵位,但禁止他们干政,全国政务经尚书台总揽于皇帝,遣散地方军队,废除掌握军队的都尉,裁撤冗员。这些措施,既巩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又加强了对军队的实际控制,削弱了将帅的领导权力。尚书台有权无兵,将帅有兵无权,从而很好地解决了大将拥兵自重的局而,解除了后顾之忧,当然也就无需滥杀功臣了。

刘秀善待功臣,分封三百六十多位功臣为列侯,给予他们尊崇的地位,只解其兵权,并且招揽大批文吏入朝。他整顿吏治,精简地方,对军队,边防进行一系列改草,以"柔道"治国,致力于稳定统治的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避免了内讧,

光武中兴

刘秀不杀功臣,是不想杀,还是不敢杀

感谢悟空邀请刘秀不存在于敢不敢杀功臣这个问题,因为刘秀本身能力就出色,他只是不想杀而以,这个我们可以分四点分析

第一,刘秀个人能力很强,毛主席曾给过刘秀很高的评价,称他是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连伟大领袖毛主席都赞扬刘秀有能力,那他也就没必要去杀那些能力不如自己的功臣了

第二点,刘秀掌握着所有人的动态,而且军权一直在自己手中,这路将军用兵都由刘秀安排,他根本不害怕这么人会造反,

第三刘秀的继承者都已成年,且都有能力,像刘邦称帝后杀功臣是因为自己的儿子太小,怕自己死后继承者无法约束这些功臣,也害怕这些功臣威胁到继承者的皇位,所以才扫清这一切担心的障碍

第四,刘秀的那些功臣普遍比刘秀年纪大,反观刘秀才50多岁,他的功臣大部分都会死在他前面,那他还有什么好担心的,不如放过他们,自己也留个好名声

刘秀不杀功臣,是不想杀,还是不敢杀和刘秀为什么不杀功臣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刘秀也是平民起义,为何他不杀功臣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oku6.com/14/13962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