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君集七十岁了,为什么要参与谋反(侯君集的子女)

名列凌烟阁功臣,深受李世民重用的侯君集,为何参与谋反

大家好,侯君集七十岁了,为什么要参与谋反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侯君集为什么谋反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侯君集七十岁了,为什么要参与谋反和侯君集为什么谋反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侯君集在瓦岗寨贾家楼46友中存在感不强,为什么在正史里比秦叔宝、尉迟恭、程咬金还厉害
  2. 贞观长歌侯君集最终结局
  3. 侯君集七十岁了,为什么要参与谋反
  4. 李世民晚年为什么要杀掉重臣侯君集

侯君集在瓦岗寨贾家楼46友中存在感不强,为什么在正史里比秦叔宝、尉迟恭、程咬金还厉害

并不是侯君集存在感不强,只不过是瓦岗寨人才济济,有本事的人太多了,所以侯君集这只小白猿才显得并不是那么出色,甚至还不如空锤大将齐国远的人气高。在正史上,侯君集属于后起之秀,与秦琼、尉迟敬德及程咬金并不在一个级别上。所以当前辈们被拍在沙滩上的时候,才有他们后辈露脸的机会,侯君集远比以上三位要年轻。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即皇帝位,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同时也意味着同他出生入死的一部分人要功成身退。比如秦琼由于身体原因就很少再露面,并于贞观十二去世;而玄武门第一功臣尉迟敬德则闭门不出,专心致志的炼起仙丹,当贞观十九年李世民出征高句丽的时候,他连战马都上不去了,于是只能当了一名军乐队队长;程咬金属于混大锅饭的类型,虽一直就没有闲着,但是没有搞出太大的动静。反观侯君集,李世民的时代,才是他人生的起点。

李世民继位后,唐朝的四面八方还面临着许多威胁,比如北边的突厥、西边的吐谷浑、西南的吐蕃等。这时候,正是侯君集崭露头角的时候,于是他做了李靖的关门弟子,得到了战神一多半的真传,并有了独当一面的能力。消灭吐谷浑之后,李世民更加器重候君集,封他为吏部尚书,赐爵应国公。

高昌国之战是候君集一生的巅峰,但也是他没落的开始。因为在消灭高昌国的同时,侯君集变成了一个丧心病狂的强盗,烧杀抢掠,中饱私囊,无恶不作,大大败坏了唐军的声誉。更为过分的是,侯君集纵容部下将东汉班超的记功碑磨平,恬不知耻的把自己所谓的功劳洋洋洒洒的写了一大堆。回到长安之后,李世民将侯君集下狱治罪,后有人为其求情被赦免,从此在他的心里埋下了仇视李世民的种子。贞观十七年,候君集参与李承乾谋反,并且还有伺机取而代之的野心,结果败露被处死。

贞观十九年,李世民征讨高句丽,小将薛仁贵脱颖而出。程咬金讨伐西突厥的时候,大将苏定芳初露锋芒。高宗时代,王玄策大放异彩。所以,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领军人物,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并不是谁比谁强,只是强者的时代还没有到来。这就是,时间让一些人旧人韶华逝尽的同时,也让一部分新人继往开来。

感谢朋友们的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贞观长歌侯君集最终结局

你好!《贞观长歌侯君集》是一部讲述唐朝高宗李治与长歌侯君之间感人故事的小说。长歌侯君深情爱慕李治,但最终却因为君臣之礼和身份的差距而无法在一起。在侯君去世后,李治非常悲伤,最终下令让宫廷画师为侯君画像,以表达对她的怀念之情。这个故事的结局充满悲情,但也反映出了古代君臣情感交流的复杂和不可逾越的障碍。

侯君集七十岁了,为什么要参与谋反

纵观中国历史,国家政权不稳定时,往往是英雄出少年;在盛世,往往是老臣谋反,后来人称之为“55”现象。也就是说,老臣觉得自己功高没有得到相应的官职,年纪大了,实力有了,对皇帝的不满发泄了出来。

另一个原因就是年龄大了,没几天的活头了,放松了“自我约束”,该贪就贪,拉帮结伙想另立山头。意思摆明皇帝不升我的官,好吧,我自己拥立个新主,这样我也就可以做第二把手了。

唐朝李世民的肱骨之臣侯君集就是这样的人,到了70岁,晚节不保,参与了太子李承乾的谋反,最后失败被李世民处死。

谋反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李承乾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子,按照《周礼》继位的规定,“立嫡以长不以贤”。作为长子的李承乾毫无疑问成了太子。李承乾八岁就做了太子。但是长大后,他逐渐失宠了,这时李世民十分喜欢第四子李泰,李泰和李承乾以及李治都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亲生儿子。李世民有“废长立幼”的想法。这就为兄弟之间造成了矛盾。看过三国演义中曹操之子曹丕和曹植争太子之位吧,其场景都一样。

弟弟李泰威胁到了李承乾的储位。哥哥岂能善罢甘休。贞观十六年(642年),李承乾在试图暗杀李泰失败后,遂与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的驸马都尉杜荷、陈国公侯君集等人勾结,打算先下手为强起兵逼李世民退位。结果事情败露。李承乾被判充军到黔州,参与政变的赵节、杜荷、侯君集皆处死。两年之后,李承乾郁郁而终。

李承乾为何要拉侯君集为帮手呢?

有道是:“苍蝇不盯无缝的蛋”。李承乾拉侯君集下水是有原因的。

侯君集、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土桥镇侯家村)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第十七位。唐朝名将。官至兵部尚书。封陈国公。

侯君集是李世民的肱骨之臣,他最初的功劳是支持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政变。在政变之前,李世民犹豫不决,老侯大声说道:“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难道陛下要任人宰割吗?”一句话喝醒了李,李世民之所以有以后的荣耀,老侯功不可没。

侯君集另两大战功是随李靖讨平突厥(吐谷浑是青海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主帅虽然是李靖,侯君集只是副手。但是侯君集在这场战役里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回来之后唐太宗拜侯君集为陈国公,担任吏部尚书。

他的最大功劳是平乱灭掉了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是高昌国,高昌国占据在丝绸之路要道。当时高昌国受突厥的忽悠,不但没有给唐朝进贡,还经常出兵攻打附近的唐朝附属国。李世民多次派使者安抚,但高昌国国王认为山高皇帝远你奈我何?继续我行我素的任性而为。

李世民见这些番邦小国如此不识抬举,十分震怒,就令侯君集率兵攻打高昌。侯君集不愧为久经沙场的老将,很快就把高昌国灭了,这年老侯55岁。老侯晚年又立新功。

高昌国被灭后。侯君集此时想大捞一把,想想自己50多岁了,留给自己的岁月不多了。他想到了为自己找个退路。(脑补贪污腐败分子的案例)老有所养必须搞点退休金。高昌国是丝绸之路上的富裕国家,宝贝有许多,他自己贪了不少,老侯为了堵住众人之口,还集体分了许多钱财。即所谓的“窝案”。

侯君集的事情很快被部队的“纪检委”上报了李世民,李世民心想,老侯你也太不给面子了,自己贪点我就不说什么了,作为军中统帅带头腐败,以后唐朝军队还能拉出去打仗吗?“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等回来了给你丫算总账。

侯君集一回到长安就被抓了起来,起初老侯并不在意,谁知皇帝玩真的,这时老侯害怕了,我的娘啊!皇帝这是杀鸡儆猴吧?

于是老侯的老婆哭哭啼啼求李世民法外开恩,老侯的手下和孝子贤孙都求李世民高抬贵手,李世民想想算了吧,都是老战友,逼急了“兔子还能蹬死老鹰呢!”得饶人处且饶人吧,于是李世民就放过了侯君集。

按说老侯以后小心行事就是了,可是老侯不服气,常口出怨言:“老子用命换来的天下,没老子的功劳,你凭什么能当上皇帝?”对李世民很不满。

侯君集参与谋反被杀

恰好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计划逼宫,物色人选,眼见侯君集对皇帝不满,于是拉他下水,侯君集听了李承乾的计划,他觉得李承乾的能力不如李泰,李世民肯定要废了李承乾,侯认为逼宫没用,不如干脆谋反,他李世民能够发动玄武门政变,杀了哥哥李建成,逼迫父亲李渊退位,你李承乾咋就不会故技重施呢?侯君集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侯君集一鼓动,李承乾信心满满谋反了,结果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李承乾失败了。

李世民看到绑着的侯君集非常难过,这次李世民没有放过他,军事政变可不是小事,李世民知道轻重。

老侯是军中权威人物,不杀不足以立威。于是李世民决定将侯君集处死。临死前侯君集请求赦免自己的妻子和儿子,留个根,好为自己守丧。李世民同意后将其妻子儿子迁至岭南。跟随李承乾谋反的赵节、杜荷皆处死。

两年之后,李承乾郁郁而终。

撰文/秉烛读春秋

李世民晚年为什么要杀掉重臣侯君集

没有一个领导愿意和背叛自己人一起共事,何况是皇帝,一个掌握着生杀大权的人?唐太宗李世民靠政变起家的皇帝,他能容忍反叛自己的人存在吗?当然不能,你看看历史上功高盖主,略有二心的文臣武将哪几个能得到善终的?韩信、彭越、邓艾、钟会、狄青、李善长、胡惟庸、蓝玉等都是什么下场?唐太宗杀侯君集可以说是迫不得已,原打算想网开一面,流放他了事。并没有想赶尽杀绝,也是“仁至义尽”了。下面就简单谈谈侯君集,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侯君集(?-643年),本名不知,字君集,豳州三水县(今陕西省旬邑县)人,唐朝名将,侯君集年少时以才力雄豪见称。隋末被李世民招入在秦王幕府做事,跟从秦王征讨屡战有功,历任左虞候、车骑将军,封为全椒县子。参与谋划诛除隐太子李建成时尤为得力。秦王李世民继位后,升任左卫将军,进封为潞国公,享受封邑一千户。贞观四年,升任兵部尚书。

侯君集是北周平州刺史侯植的孙子,也算是名门之后,少年时期,养成了顽劣的性格、活脱脱一个纨绔子弟,不学无术,为人比较浮夸,弓箭、刀枪学不会,还号称自己有勇武,自诩如何了不得。直至遇到了李世民,才脱胎换骨。后又跟随大唐军神李靖学习兵法,参与各项事务的谋划,这才成长为一代名将。

武德九年,即公元626年,也就是李渊自晋阳起兵的第十个年头,天下基本初定,皇宫内部诸王子关于皇权的斗争已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结成的太子党联盟,与秦王李世民集团斗得异常激烈。李世民与李建成的矛盾激化。太子李建成拉拢尉迟恭不成,于是派人刺杀。尉迟恭与侯君集劝谏李世民早下决心与李建成了断,支持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这年六月初四早晨,侯君集率军控制唐高祖和朝臣,尉迟恭等人诛杀李建成及李元吉全家。终于在分出了胜负,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身死,李世民晋封为太子。

“玄武门兵变”,秦王李世民给侯君集分配了一个很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控制李渊。玄武门事变的那天早晨,李世民除掉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后,守门禁军和东宫、齐王卫队激战正酣,杀死连天。李渊所在的中极宫却风平浪静,没有什么异常。李渊大清早还要“泛舟海池”,直到尉迟恭身披铠甲,手握长予,径直来到高祖所在的船上。高祖大惊,问道:“爱卿到此做什么?今日作乱的人是谁”?尉迟恭回答道:“秦王因为太子和齐王作乱,起兵诛杀了他们。秦王殿下恐惊动陛下,故派臣担任警卫”。一个精神正常、大权在握的皇帝面对宫外厮杀,完全可以在第一时间会调集军队护卫皇宫,命令宫门外面放下武器,停止厮杀,查明情由,逮捕事变的主谋。但据史书记载,李渊啥都没干。一旦李渊采取以上举措,李世民还有几分胜算?间接证明,侯君集的“保护”工作做得非常到位。

贞观九年(635年)三月,唐太宗任命已退休的右仆射李靖为征讨吐谷浑的西海道行军大总管,任用兵部尚书侯君集(为积石道行军总管)、刑部尚书李道宗、凉州都督李大亮、岷州都督李道彦、利州刺史高甑生等诸道行军总管。与归唐的东突厥及契苾何力等部共同征剿吐谷浑。636年闰四月初八,李道宗部在库山(今青海湖东南)击败吐谷浑一部。吐谷浑主将伏允逃跑时,放火烧掉了草原牧场。李靖大军驻扎在鄯州,商议出击方向。唐军诸将认为,草场烧了,马无草料、饥饿疲瘦,没有办法再深入追击。侯君集主张应乘吐谷浑初败、人心离散之机,协力进取。他说:“大军已追击到这里,贼寇尚未跑到险阻、安全之地,这是上天助我们啊!如率精兵攻其不备,他们不会想到我军这么迅速,一定能大获全胜的。如让他们逃脱并守住山谷,我们再行讨伐就很难困难了”。李靖赞同他的思路、采纳了他的意见,李靖决定分兵两路继续追歼,李靖亲率李大亮等部由北道切断其通往祁连山的退路,并迂回至吐谷浑首府伏俟城(今青海湖西);侯君集、李道宗等部则由南道追截南逃的吐谷浑叛军。李靖北道军先后在曼头山、牛心堆等地(今青海湖沿岸),接连打败吐谷浑军,俘斩其藩王数十人。

侯君集、李道宗挑选精锐士卒,轻装从南道出发,当时虽说是夏天,地上却有霜降,山中有很多积雪,侯君集等克服粮草不济等困难,追击二千多里,先后于逻真谷、汉哭山、星宿川、柏海等地接连大破伏允军,斩获颇丰。他们一路追击到积玉山,直到河水的源头,才回师在大非川与李靖会合,平定了吐谷浑。

贞观十三年(639年),高昌国王鞠文泰断绝西域与中原的交通和商业往来,联合西突厥侵犯大唐西域边境,以期封锁边境河西走廊。在大唐的一再警告下,鞠文泰依然我行我素,变本加厉。这年十二月,李世民忍无可忍,任命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契苾何力、薛万均为葱山道副总管,率领赵元楷、阿史那社尔等部远征高昌。侯君集自此开始独当大任,独立领军。

鞠文泰听到唐朝出兵的消息后,不以为然,认为长安距此七千多里,其中还有沙漠戈壁,认为现在是冬春时节,气候寒冷,唐军不可能及时到达。就算唐军强行军至高昌,所带的粮草二十天内必然吃完,即便他们到达高昌也已成了疲惫之师,死伤过半,不堪一击,到那时候与唐军接战,一定会打败他们的。

侯君集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没有让鞠文泰失望,他不但带领大军在大雪纷飞的冬春时节穿越千里沙漠、戈壁,飞速抵达了高昌,而且他的军队一点都没疲惫,依旧是虎狼之师。贞观十四年(640年),当侯君集率领大军出现在碛口时,麹文泰却病死了,怎么死的?吓死了。《旧唐书.焉耆传》说,“及闻王师临勣口,惶骇计无所出,发病而死”。其子麹智盛继承王位。侯君集到达高昌的边境柳谷时,新国王鞠智盛正在为鞠文泰举行葬礼。

众将纷纷劝说侯君趁此时对高昌国发动突袭,侯君集却说:“不可以,天子因高昌国骄慢无礼,才派我替天行道前往讨伐,如果趁丧事偷袭他们,就不是问罪之师所干的事情了”。侯君集一直等着鞠智胜办完了葬礼才开始进攻。士兵们修建了十丈高台、填平城壕,用抛车投石攻城。侯君集俯视城内,落石砸中不少敌军,吓得他们急忙躲到室内去了。唐军用上了当时最先进的攻城器械巢车,既能进攻又能防御,在这种打击之下,高昌人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当初,麹文泰与西突厥欲谷设约定,如果高昌被攻,则西突厥就来援助。等到西突厥听说侯君集到了,西突厥主将欲谷设害怕像吐谷浑一样的结果,连忙向西逃走了千余里。麹智盛失去援助,无计可施,只好开城投降。攻克高昌东南的田城后,鞠智胜请降。高昌境内的二十二座城池尽数归了唐朝。侯君集在此设置安西都护府,留兵镇守。高昌平定,侯君集“刻石纪功而还”。

侯君集灭高昌后,在未奏请李世民的情况将一些没有罪的人私自发配,又擅自将高昌国宝物据为己有。手下将士们知道后便肆无忌惮的盗取金银珠宝。班师回朝后,司法官将侯君集下狱问责。中书郎岑文本认为侯君集是功臣,不能因小错而受辱,上书请求李世民将侯君集释放。侯君集认为自己立下这么大的功,却因为贪点小财而被囚禁,心里非常不满,认为受到了他人妒忌、排挤。

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担心自己被废,得知侯君集对朝廷常有怨恨后,通过在东宫任职的侯君集的女婿贺兰楚石,引侯君集入东宫。侯君集觉得李承乾无能无脑,便乘机利用他,于是劝李承乾谋反。侯君集与李承乾谋划好之后,却担心怕计划泄漏,心中惊恐不安,时常在睡梦中跳起来,妻子感到奇怪,对侯君集说:“你是国家大臣,每天晚上这样,一定是有什么事。如果你做了什么对不起国家的事,应该自己到皇上面前去请罪,一定会得到赦免、保全自己的”。但侯君集此时反心已定,没有把妻子的话当回事儿。

四月初一,李承乾谋反事败,禁军收捕侯君集入狱。唐太宗让贺兰楚石亲自作证,拿出他与废太子李承乾来往的书信,对侯君集说:“我不想让刀笔吏折辱你,老实交代吧”。侯君集理屈词穷、不能回答,只好坦白、认罪。李世民念起侯君集功勋卓著,不想治他的死罪,向群臣求情说:“君集对国家有功,我不忍心用法律处置他,想免其死罪,各位应该会答应我吧”?但大臣们却不同意:“君集之罪,大逆不道,请诛之以明大法”。唐太宗凄然地对君集说:“没有办法,只好与您永别了,从今以后,我只能观看您的遗像了!”说完,潸然泪下。

四月初六,侯君集因谋反被杀,并籍没家产。侯君集临刑时对监斩官说:“君集岂反者乎,蹉跌至此!然尝为将,破灭二国,颇有微功。为言于陛下,乞令一子以守祭祀”,唐太宗听到后,特意开恩,准许留下了他的妻子和一个儿子,将他们迁到岭南(今广东钦山港一带)。侯君集就这样被杀了,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关于侯君集七十岁了,为什么要参与谋反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侯君集为什么要参与太子李承乾的谋反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oku6.com/14/14001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