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名人典故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很多朋友对于历史上有哪些名人典故和19个历史冷知识小故事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历史上有哪些名人典故
  2. 有哪些悲惨的历史民间故事
  3. 历史上有哪些颠覆三观的冷知识
  4. 历史上都有哪些坏了大事的小人物

历史上有哪些名人典故

问题:历史上有哪些名人典故?

前言

诗词中使用典故是最常见的修辞手法,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诠释"用典"是这样说的:

"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

老街列举几个比较常见的典故,这些典故是是阅读古诗词必须知道的基础。

1、鲤书雁信

鸿雁传书这个典故有几十个词语如:断鸿书、雁使、雁足、上林书、塞雁音书、雁书等。使用这个典故的诗词简直太....多了。典出《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列传·苏武〉:

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汉朝使者想要回苏武,匈奴人说苏武死了,后来再次提出的时候,汉使用了一计,说得到一只被射下来的大雁,雁足上有苏武寄来的书信。匈奴人没有办法只好承认。

宋朝苏轼《浣溪沙》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春雨》[唐]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玉铛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关于书信的典故还有《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长城窟行之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因称书信为鲤书、鱼书、双鲤、寄鳞、尺素等。

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用鱼、雁来表示书信: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2、巫山云雨宋玉悲秋

宋玉悲秋典出宋玉的名篇《九辩》: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宋玉是战国时楚辞的代表人物。晋代习凿齿《襄阳耆旧传》说:"

宋玉者,楚之鄢人也,故宜城有宋玉,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

宋玉的作品有《高唐赋》《九辩》《风赋》《登徒子好色赋》《神女赋》等。除了宋玉悲秋以外,"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宋玉东墙、巫山云雨等典故都出自宋玉的作品。

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二》用了宋玉悲秋、巫山云雨的典故: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3、李商隐锦瑟中的典故:杜鹃啼血、庄周梦蝶

李商隐七律《锦瑟》中使用了望帝的典故,出句用了“庄周梦蝶”的典故: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庄生晓梦迷蝴蝶:这个典故来自于《庄子内篇·齐物论》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望帝春心托杜鹃:

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号曰望帝。宇死,俗说云宇化为子规。子规,鸟名也。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也。

这个国王死了以后化为子规鸟,也叫做杜宇、望帝、杜鹃、等。其鸣声哀怨、思归等含义。晋·张华注《禽经》时说这种鸟:"夜啼达旦,血渍草木。

4、接舆歌凤、高山流水

接舆笑话孔丘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而钟子期和俞伯牙却一见如故成了知音,唐朝诗人元孚就把这两个典故放在一首诗里做了对比:

《送李四校书》

朱丝写别鹤泠泠,诗满红笺月满庭。莫学楚狂隳姓字,知音还有子期听。

接舆是个神秘的隐者,唱歌嘲笑孔子看不清世道,《论语注疏·微子》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来自《吕氏春秋》卷十四《孝行览·本味》: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5、失意人的故事李广数奇与冷落长门、昭君出塞

这3个都是失意人的故事,一个男人2个女人

1)冷落长门

先要从金屋藏娇说起,这是汉武帝和皇后陈阿娇的故事:

数岁,长公主嫖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不?』胶东王曰:『欲得妇。』长主指左右长御百馀人,皆云不用。末指其女问曰:『阿娇好不?』于是乃笑对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长主大悦;乃苦要上,遂成婚焉。

陈皇后没想到自己也有失宠的一天,自己住在长门宫闷闷不乐,听说司马相如能写赋,于是用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做了一篇文章先给汉武帝,缓和了和皇帝的关系。《昭明文选》卷十六汉·司马长卿(相如)《长门赋·序》:

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

辛弃疾在那首著名的《摸鱼儿》中写到: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辛词用“长门”典,明显是比喻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痛苦。

2)李广难封:

汉朝飞将军李广被认为运气不好(数奇),一生披肝沥却至死也没有封侯。晚唐诗人温庭筠《伤温德彝》:

昔年戎虏犯榆关,一败龙城匹马还,侯印不闻封李广,他人丘垄似天山。

温庭筠说,温德彝就和李广一样呀,有这么大的功劳,却不能封侯,而那些无能之辈的坟垄却高似天山。

就像现在很多学校的老师一样,虽然桃李满天下,业务水平很高,却没能评职称当教授,而那些抄论文的却......

3)昭君出塞

王昭君的故事也有点像李广,战场上的男人靠武功,后宫的女人靠姿色。李广一生命运不好,没能封侯就自杀了。王昭君经历传奇得多,因为不肯贿赂小人,没能得到皇帝的临幸,结果被送到了匈奴。临走时向汉元帝告别时,皇帝才发现受到了画师的蒙蔽,一怒之下杀了画师毛延寿。据说昭君出塞六十年:

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

无论王昭君自己是否幸福,诗人还是把她也当作一个悲剧人物:

赋得听边鸿(唐·白居易)惊风吹起塞鸿群,半拂平沙半入云。为问昭君月下听,何如苏武雪中闻。

这里还有一个典故,就是上面提到苏武牧羊鸿雁传书的故事。

结束语

上面老街列举的是在古诗词中很常见的几个典故,喜欢诗词的朋友都应该知道其背后的含义。创作诗词也要善于使用合适的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老街味道

有哪些悲惨的历史民间故事

我们这里有这样一件奇怪的事,某年某月某日李某娶媳妇,去娶亲的一方把尿倒在新娘娘家的床上,煤油倒在粮食上,好不容易把媳妇娶回来了,男方亲戚闹房把公公锁在新娘子房间一晚上,第二天才开门。事后,老公公病死了,媳妇在某地打工摔死了。留下两个未成年的儿子。

历史上有哪些颠覆三观的冷知识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个非常冷的冷知识:为什么高僧舍利会如此之少?原因就是被吃掉了!

大家都知道,佛教高僧在圆寂的时候都会产生舍利,一些著名的寺庙都以供奉这样的舍利为荣。

但是生活在一个万物都可以好、能、怎的国度,舍利也逃不开好、能、怎的命运,不但被和尚被当做大补,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是大补。许多舍利就被这样吃掉了。

因为舍利子是高僧的佛法结晶,对于某些僧人而言,据说吃掉高僧的舍利,可以增长自己的佛法。【是不是有点玄幻小说的感觉了?】

距不可考证的来源,吃舍利子也要有方法才行,一般是用牛乳油或用水和服。吃下后,舍利子不下肠胃,即上升顶门。吃舍利子之人,罪业日见减少,善功日见增高。如临命终时吃舍利子,一定往生。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舍利子冲水喝,可包治百病。如果是孕妇的话,服用舍利子可免于难产,产下的婴儿也有福气、好养活。如将死之人,气息微弱,舍利吞不下去,也可用舍利泡水给他吃,亦一定往生,舍利仍留下供养。

当然上面的故事都来自于民间,是不是真的已经不可考,今天以史为鉴要给大家讲的是苏轼记录在自己日记中的关于梦境中吃舍利的故事。

一天苏轼做梦,梦到和弟弟苏辙在一起准备进京(连做梦都要在一起,可以看到苏轼多喜欢自己的弟弟了),结果路上碰到个和尚。

于是苏轼拉着和尚就问:此去前程如何?

和尚说:向去甚好,无灾。

苏轼又问到京师有啥必须带的东西?

和尚说:要好硃砂五六钱。

苏轼看见和尚手中捧着一座小塔,问这是啥?和尚把塔给苏轼看,说里面是舍利子。苏轼接过塔,这座塔自个就打开了,其中舍利灿然如花。大吃货苏轼看到后馋的不行,求和尚让把舍利子给自己和苏辙吃。

和尚竟然同意了!于是把舍利子分成三份,三个人一人一口吃掉了。舍利子虽然粗细大小不等,但大约都有一两重,皆明莹而白,也有掰碎了飞迸到空中的。

和尚叹息说:“本来打算修建一座佛塔,不想如今却吃了!”苏辙开玩笑说:“我们三人肩上各放一座小塔便好了。”苏轼也说:“我等三人,便是三所无缝塔。”

和尚被逗笑了,三人一起哈哈大笑,结果就笑醒了。醒来后苏轼觉的胸中像吃东西噎着了一样,好像肚里有东西。梦中的故事也记得清清楚楚,就干脆记到了日记里。

我是以史为鉴墨上桑,每天都有有趣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历史上都有哪些坏了大事的小人物

众所周知,毛泽东主席的妻子杨开慧为了革命,壮烈牺牲。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杨开慧原本可以不用牺牲的。

是一个小人物,导致了杨开慧的遇难,让毛泽东主席痛失爱人。

这个小人物叫姚楚忠。

一、夫妻分别。

1918年,杨开慧和毛泽东主席在北京确立了恋爱关系。

1920年的冬天,27岁的毛泽东主席和19岁的杨开慧结婚。

婚后,两人生育了三个孩子。这对年轻夫妇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革命。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全国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在这危急时刻,毛泽东主席去湘赣边界,领导秋收起义,而后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而杨开慧则带着孩子回到板仓同敌人开展地下斗争。

夫妻俩就这样分别了,此时他们没有想到,这次分别竟然是两人的永诀。

杨开慧太艰难了,她在板仓与上级失去了联系,独自一人带着孩子,一边坚持战斗,一边躲避敌人的追捕,坚持了整整三年的斗争。

当时她并不知道自己丈夫的情况,两人断绝了联系,音讯全无。

杨开慧非常思念和担心自己的丈夫。

1929年2月12日,朱德的妻子伍若兰被反动派杀害,杨开慧得知消息后,心中是有些担心的。

她知道自己也是反动派的眼中钉,于是这年3月,她给堂弟杨开明写了一封信。

她坦言自己是一个弱者,仍然是一个弱者!好像永远都不能强悍起来,蜷伏着在世界的一个角落里,颤慄而寂寞。

此时的杨开慧已经预感到了危险,并希望堂弟能帮忙照顾自己的三个孩子。

她在信中写道:“我决定把他们——小孩们——托付你们,经济上只要他们的叔父长存,是不至于不管他们的,而且他们的叔父,是有很深的爱对于他们的。倘若真的失掉一个母亲,或者更加一个父亲,那不是一个叔父的爱,可以抵得住的,必须得你们各方面的爱护,方能在温暖的春天里自然地生长,而不至于受那狂风骤雨的侵袭!”

1929年12月26日,这天是毛泽东主席36岁生日。杨开慧又给毛泽东主席写了一封信。

杨开慧的信

杨开慧在这两封信中既表达了自己的彷徨无助,也表达了自己对丈夫的思念和孩子的牵挂。

这一刻,她就是一个普通的妻子,一个普通的母亲,更是一个柔弱的女子。

可惜的是,这两封信都没能寄出去,这个孤独的女人并没有得到一点帮助。

二、不幸被捕。

1930年,蒋介石集团和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军阀集团爆发中原大战。这给了红军一个难得的发展机会。

红军当即决定攻打几座中心城市。

正好,当时湖南军阀何健的主力部队在衡阳一带追击张发奎、李宗仁的部队,驻守长沙的兵力只有两个旅,长沙力量空虚。

7月下旬,彭德怀元帅率红三军团、湘赣边红军独立师趁长沙守军薄弱之机,于7月25日沿萍浏进击长沙。

7月27日,彭德怀元帅渡过浏阳河,突破敌军的防线,迅速迫近长沙,战至黄昏,分由雨花亭、五里牌突入城区,于午夜完全占领长沙。7月30日,红军在长沙组建湖南省苏维埃政府。

杨开慧得知丈夫领导的红军部队攻打长沙,便匆匆赶往长沙,希望能见到阔别多年的丈夫。

就在这时,何健得知老巢长沙被红军攻占,恼羞成怒,马上调集十五个团发动反扑,由于敌强我弱,红军被迫撤出长沙。

随后,何健对湖南境内的革命志士以及革命群众进行大规模的捕杀。

杨开慧身份特殊,何健马上开出一千块大洋的赏金要将她捉拿归案。

等杨开慧赶到长沙后,红军已撤走,无奈之下只能返回板仓。

就是这次长沙之行,杨开慧不幸暴露了行踪,好在杨开慧因为有众人的掩护,多次躲过敌人的追捕。

1930年10月24日,这天是毛岸英8岁生日,杨开慧在回乡看望家人时,被特务跟踪。

当天晚上,化装成贩卖陶罐的小商人并在板仓一带盯梢的密探余连珊领着何键武术训练班教官、长沙县福临乡乡长范瑾熙等60多个特务,板仓的杨宅,抓走了杨开慧和毛岸英以及保姆陈玉英。

杨开慧就这样不幸被捕,被押到长沙城里的司禁湾陆军监狱署……

何健得知消息后如获至宝,马上对杨开慧进行审讯,希望能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审讯的人问杨开慧:“你犯了法晓得么?”

杨开慧回答道:“我没有犯法,是何健犯了法。”

审讯员又说,“现在你能悔过自新就无生命危险了。”

杨开慧说:“我誓不屈服。关于政治,各有己是,我的生命早不计较,不成功便成仁。”

审讯员再问:“还有什么话要说没有?”

杨开慧回答道:“我的话说完了。”

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杨开慧始终坚贞不屈,只字不提,誓死不透露秘密和毛泽东主席的信息。

何健无计可施,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杀之而后快。

不过杨开慧身份很特殊,她不仅是毛泽东主席的妻子,也是北京大学教授杨昌济的女儿。杨昌济具有较强的社会号召力,虽然他已经于1920年不幸病逝,但他在社会上有很多朋友。

其中以蔡元培、章士钊等人影响最大。

蔡元培是同盟会元老、担任过北京大学和中法大学校长、民国首任教育总长、监察院长等职;

章士钊也是同盟会元老,曾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等职。

杨开慧被抓后,轰动一时,杨开慧七舅向定前赶紧派同济青布庄店员杨振湘护送杨开慧母亲向振熙去南京,与正在南京的杨开慧的胞兄杨开智,找到章士钊、蔡元培等人,进行积极营救。

他们联名向蒋介石致函要求何健放人,给何健施加了很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在这社会名人的联名保护之下何健迫于各方面的压力,没有对杨开慧使用刑具。

章士钊、蔡元培等人迫切想救出杨开慧,持续施压。蒋介石迫于多方面的压力,拍电报到长沙,命令何健采取缓刑的措施。

何键顿时非常难办,审又审不下去,关又不好关,至于放人,好不容易抓住了杨开慧,就这么放了,这算什么事?再说,如果放人了,就更是等于不打自招,乱抓无辜吗?

何健知道自己已经没办法劝杨开慧投降,且事情如果拖久了还会有其他的变化。

何健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决定索性枪毙杨开慧,想要以此为自己开脱。

于是,他就把从南京传来的蒋介石的电报给掩盖住,另一边又叫嚣“毛泽东的堂客不杀,别的政治犯都可以不杀了……”

而后将杨开慧斩首示众、改为“枪决、暴尸三日”。

在杀害杨开慧之前,何健故作姿态,给了杨开慧一个活着的“机会”,何键要求杨开慧发声明退党,同时解除和毛泽东的夫妻关系。

但这个自称弱者的杨开慧毅然拒绝道:“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牺牲我小,成功我大”;“要我和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

这一刻,杨开慧从一个弱女子变成一个勇敢的革命者,一个顽强的战士,更是一个不朽的英雄!

三、不幸遇难。

何健囚禁杨开慧近20天后终于忍不住下手了,斩首示众改为枪毙,而且是秘密枪毙。为防止阴谋泄露,何健动用了自己的特务营,这些士兵都是何键从老家醴陵招募的子弟兵,专门为何健干见不得人的事。

1930年11月14日上午,钟吕潜、晏国务、谭青云、唐冬初罗国林、姚楚忠、黄正榜、帅保云等特务营4连2排几个特务,将杨开慧从位于教育坪的清乡司令部押出,由北正街到南正街,然后在学院街口的马路上停留了片刻,找来一辆黄包车,又从天心阁,绕到浏阳门外押到浏阳门外的识字岭刑场。

自始至终一声不吭、大义凛然的杨开慧用她那特有的沉默表示着心中的仇恨与愤怒。

随着监斩官晏国务一声令下,刽子手帅保云抬起了罪恶的驳壳枪,朝杨开慧的背心砰砰就是两枪,杨开慧应声扑倒在地。

杨开慧转脸瞪了帅保云一眼,帅保云低着头也看了一眼杨开慧,便将驳壳枪插到腰里,转身离开。

而后罗国林和姚楚忠给杨开慧的尸身松开绳索,紧随大队人马而去。

但帅保云没有打中要害,杨开慧并没有当场死亡。

中午,当特务们吃过饭后,监斩官晏国务接到报告称杨开慧还没死。晏国务当即命令道:“副目姚楚忠,你去补枪!”

姚楚忠带了两个士兵,提着驳壳枪直奔识字岭。

只见杨开慧匍匐在荒草地上,枯草上浸透了一大片血迹,血一直在流,似乎还有一丝气息。杨开慧一直在挣扎,她的嘴里已啃满了泥沙,两只手深深地抠进了泥土里,地上留下了两个大坑!

但冷血的姚楚忠见此并没有半点怜悯,而是朝杨开慧举起了驳壳枪,这一枪,真正要了杨开慧的命……杨开慧当场牺牲,年仅29岁。

姚楚忠被捕

四、百身莫赎。

事后来看,当时蒋介石并没有杀杨开慧的意思,社会各界也在积极营救杨开慧。

如果这些特务但凡有一点怜悯之心,如果不是姚楚忠补枪,杨开慧是可以不用牺牲的,毛泽东主席是可以不痛失爱人的。

杨开慧之死,何健是罪魁祸首,姚楚忠责任也难逃其咎。

姚楚忠这个小人物改变了历史。

当毛泽东得知杨开慧牺牲的消息,悲伤不已,悲痛欲绝的表示,“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1946年,毛岸英返回祖国,毛泽东主席到机场接回儿子,父子重聚。

毛泽东主席第一句话便是:“你母亲临走之前,对我说了什么话吗?”

毛岸英回答道:“母亲要我告诉您,您离开后她从未背叛您,更没有背叛革命,她说她永远爱您!”话音刚落,毛泽东主席已泪流满面。

最后说说两个凶手的结局。

新中国成立前夕,当年下令逮捕杨开慧的军阀何健,跟随蒋介石逃往台湾,最后于1956年病逝。

而最后补枪的姚楚忠,因为是个小兵,不能去台湾,留在了大陆。

新中国成立后,姚楚忠被逮捕,但他隐瞒了对杨开慧补枪的事实,只是被当作普通的特务关押劳改。

直到1970年才坦白了自己的罪行。1974年,姚楚忠在醴陵县被枪毙,此时,距离杨开慧同志英勇就义已过去了44年。

虽然是姚楚忠百死莫赎,但他伏法起码可以告慰英灵。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历史名人的故事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oku6.com/13/14552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