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六年级环形跑道问题及解题技巧,以及环形植树的解决办法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年级非常有意思的智力题,“间隔之迷”应该如何解决
“间隔之谜”即是“间隔问题”,是小学生智力题的一大类型,不同年级因所学知识不一样而难易程度也不一样。一年级学生只学了百以内加减法和简单的连加连减,因而“间隔问题”也只是限于用加减法来计算,但题型变化灵活,关键是要借住画图,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快速计算,这对于脑子比较灵活、有点数学天分的一年级学生是很不错的锻炼自己思维能力的练习。
一、间隔问题的题型公式:
1.两端有点:点数=间隔数+1
2.两端无点:点数=间隔数-1
归纳起来一句话,两端有谁谁多1。
解释:如两端有点,点数就比间隔数多1,即是题型1。两端无点,即两端是间隔,间隔数比点数多1,即题型2。
二、间隔问题常见题型
1.锯木头、剪绳子
两头是段(木头、绳子),所以段数多1。
公式:锯(剪)的次数=段数-1
【例题】在一根拉直的绳子上剪3刀,可以剪几段?剪成9段,剪了几刀?
【分析】由于段数多1,剪3刀可以剪3+1=4(段)。剪成9段,剪了9-1=8(刀)。
如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爬楼梯问题
楼层在两头,楼层数多1。
公式:爬的层数=到达楼层-起始楼层
【例题】小明从1楼爬到4楼,他爬了几层台阶?从3楼爬到6楼,爬了几层台阶?3楼到6楼一共有多少楼层?
【分析】两头是楼层,楼层多1。
从1楼爬到4楼,爬了4-1=3(层)台阶。
从3楼爬到6楼,爬了6-3=3(层)台阶,但总楼层数多1,所以3楼到6楼共有6-3+1=4(层)。
3.植树问题
(1)若两端都种树,树在两头,树多1:树数=间隔+1
(2)若两端都不种树,间隔多1:树数=间隔-1
(3)若一端种树一端不种,间隔和树一样多。
(4)若在封闭图形(环形,如湖)种树,间隔和树一样多。
【例题1】在10米长的公路一边每隔1米种一棵树,两端要种,一共中几棵树?
【分析】两头种树,树多1。每间隔1米种一棵,有10米,所以有10个间隔,所以一共种了10+1=11(棵)树。
【例题2】小明发现他家附近的湖面周围每间隔10米有一盆花,他知道这个湖周长有60米,那湖周围一共有几盆花?
【分析】环形植树,棵数和间隔一样多。湖长60米,每间隔1米种一盆花,10+10+10+10+10+10=60,所以有6个间隔,所以种了6盆花。
三、归纳总结
“间隔问题”不能死记公式,要灵活根据题目画图分析,才能快速正确做出答案。这样也能提高学生画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六年级环形跑道问题及解题技巧
环形跑道追及相遇问题的解题技巧是要弄清等量关系,例如相遇问题,两个人跑的路程等于环形跑道的路程。
相遇问题的关系式是:
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直接利用公式,而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利用公式。
例:甲、乙同时起跑,绕300米的环行跑道跑,甲每秒跑6米,乙每秒跑4米,第二次追上乙时,甲跑了几圈。
基本等量关系:追及时间×速度差=追及距离
本题速度差为:6-4=2(米/每秒)
甲第一次追上乙后,追及距离是环形跑道的周长300米。
第一次追上后,两人又可以看作是同时同地起跑,因此第二次追及的问题,就转化为类似于求解第一次追及的问题。
甲第一次追上乙的时间是:300÷2=150(秒)
甲第一次追上乙跑了:6×150=900(米)
这表明甲是在出发点上追上乙的,因此,第二次追上问题可以简化为把第一次追上时所跑的距离乘二即可,得:
甲第二次追上乙共跑了:900+900=1800(米)
那么甲跑了1800÷300=6(圈)
环形植树是几年级的
环形植树通常是小学二三年级的活动。
1.因为环形植树能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培养小学生一定的环境保护观念,并且帮助学生了解树木的生态功能。
2.环形植树一般要求学生依据同学之间的身高制定位置,这就需要学生稳定的身高,因此通常是小学二三年级的学生能够参与。
五年级下册植树移动问题
植树移动是有必要的。因为植树可以增加绿化覆盖率,改善环境,提高空气质量,移动树木可以使其更好地生长,避免过度拥挤和竞争。在五年级下册,学生可以通过植树移动活动,了解环保知识,培养环保意识,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此外,植树移动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持续的关注和努力,让我们的环境更加美好。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oku6.com/11/88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