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去读博会不会太晚(36岁考博士晚不晚)

为什么有些人已经工作7年,30来岁了,还要出国读博

大家好,关于36岁去读博会不会太晚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读博真的不建议碰项目吗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有必要攻读在职博士学位吗
  2. 36岁去读博会不会太晚
  3. 985、211毕业生真的好就业吗
  4. 习得性无助有多少人遭受过不能解决了吗

有必要攻读在职博士学位吗

首先谈谈你对读博好处的认识

一是高学历优势,二是专业能力提升。这两点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学历较高者更倾向于被社会所认同,这是现实。但考虑到你身处体制内,这就需要进一步的分析。

先说说高学历优势。学历是一个品牌、标签,而不是一种承诺和保证,说得通俗点,它就是块敲门砖。学历的最大功用在于当别人不了解你时,通过看你的学历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对你有个大致的评判。请注意,这只是基于不了解的前提下的,换句话说,随着别人对你渐渐熟悉,在对你能力、经历有了基本了解后,学历的重要性就越来越小了。体制内和社会上不同,选用人才的面相对较小,而筛选标准则弹性较大,博士对于硕士到底有多少优势,不好评估。当然,如果你瞄准的是市场上的各类企业,则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再看专业能力提升。研究生最主要培养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博士生比硕士生相比,问题研究的深度、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所不同。但请搞清楚你所在的岗位是否需要如此深入的知识。如果是,比如说高教岗位、研究岗位等,读博当然是必需的学历储备。如果不是,切记:即使你当时掌握了最前沿的知识,只要停个两三年不去碰它,你所积累的知识本身几乎全部会被遗忘。即便以后你重新要用上这些知识,你依然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复习,再加上工作环境的科研氛围、资源配备通常与学校有不少差距,实际所花的时间成本并不比读博要少多少。

楼主说到拓宽体制外眼界和人脉,读博确实是个很好的机会。体制内工作时间长了,就会发现眼界其实很狭小,渐渐地会被无形的“玻璃天花板”所拘束,相应的不良习气在体内滋生。读博(应当说读书)确实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在一个优秀的大学读博,和周围的学霸们共同攻克难关本身就是一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过程,更不用说接触的导师、项目合作的甲乙方等,他们都是在外界很难找寻的宝贵人力资源;而优秀大学本身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先进理念,对人的一生都有着深远影响。我身边就有很多同事裸辞下海,和以前的同学共同合作创业的例子。

然后说说你的提问:

1.在职读博可能性、投资回报率、必要性

关于投资回报率和必要性前面已经分析过了,不再赘述。

在职读博的可能性,这个和你所在的单位关系很大。有的单位政策很宽松,有的单位愿意积极培养人才,你提出读博一般问题不大。但也有的单位极其僵化,不允许读博。这就需要你综合权衡下面2个问题问题:

◎如果我现在辞职去读博,毕业后我想做什么?有多少可能比现在收入更高生活更快乐?

◎如果我放弃了读博,下一步在单位能有多大发展?取得这些发展都要有哪些代价?我是否愿意付出这些代价?

想通这两个问题,你就不难从中选择了。

2.什么专业比较好。

这个没有答案,“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最知道”。我的忠告是:

一定要选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无数血的教训告诉我们,读博就是赌博,因为你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牺牲了许多与家人团聚的时间,最终可能会延迟毕业,或者毕不了业,其根源在于很多人根本不是为了兴趣而读博。不是说有功利心就不好,而是读博本身就是一件“苦”差事,它要求你坐得住冷板凳,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有淡泊名利的心境,还要能经受得住对自认为字字玑珠的论文上砍枝去叶的那种痛苦和无奈。它像大蒜的气味一样,喜欢的人称其为“蒜香”而求之不得,讨厌的人称其为“蒜臭”唯恐避之不及。总之,你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困难,每个困难都是压在你身上的石块,没有强烈的好奇心作动力,总有一天被压垮。

什么叫作感兴趣呢?我举个自己的例子吧。

大学期间参加了数学建模竞赛,当时一道题大意是让你找出一个点,到其他几个已知点的距离最小。我们的思路是编程用海选法找到这个点,然后分析这个点到底有什么独特的性质,只有知道了这个性质才能快速找到这个点。可是让你从某个点中凭空找到一个特性,就好比看一个动物的脚识别出是什么动物一样,基本任何思路可寻。当时我们三个分头去想,吃饭喝水都在讨论可能的方法,但实验验证时都失败了。可能是精神太集中的原因,夜里我在床上躺着迷迷糊糊想到了一个思路(真的是瞎猜的,没有任何理论推导的因素),然后就打着手电找白天记下来的数据,拿着计算器七七八八地摁了半天(住宿条件太差,手头没有电脑),终于发现出一个规律,进而推动整个研究取得了突破。

现在想起来,那时能取得成功,其实就是因为面对挑战和困难,我们依然保持了强大的专注力和想解开谜底的强烈欲望。这才是兴趣的真正价值。

兴趣不是你在一路顺风的时感叹“岁月静好”,而是在困难阻碍面前是否有足够的勇气负重前行。

36岁去读博会不会太晚

『高校生涯』观点:36岁读博晚不晚,要综合考虑家庭状况、经济条件、科研能力、就业前景四方面。

1.经济状况。36岁正值事业的黄金期,在单位是骨干,在家里是顶梁柱,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赡养父母、教育子女、房贷车贷都需要花钱,如果家境不富裕,博士生那点津贴是不足以养家的,这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2.家庭状况。一般而言,36岁都已经成家立业,上有老人需要赡养,下有儿童需要抚育,在这样的年龄读博需要很大的勇气,题主要看看自己家庭是不是有这些负担,如果有的话,读博前要考虑能否兼顾。

3.科研能力。博士与硕士主要的区别就是博士很难毕业,这也是为什么每年仅有少数硕士继续攻读博士的原因,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培养的博士准时毕业率不足一半,希望题主好好衡量一下自己的科研兴趣和能力,看看适不适合读博。

4.就业前景。博士的就业面比较窄,大多从事科研工作,主要去向是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校所,以及部分企事业单位,我国博士招聘大多有年龄要求,很多单位招聘要求博士年龄不超过35岁,这个博士就业造成了很大障碍。

36岁还选择读博的大部分都是定向博士生,有固定工资,毕业回原单位继续工作,而且家庭也无后顾之忧,如果题主不是这种情形,建议还是不要读博。

985、211毕业生真的好就业吗

相比于普通高校,重点高校的学生找工作容易一些。这些高校在社会已经形成品牌效应,企业为了提高层次也会重点招聘此类高校毕业生。比如世界500强的通信公司大都会选择985高校毕业生。大型国有企业也会选择重点高校,如保利集团,很少到普通高校招聘,物业除外。一般高校连进入面试的机会都很少,高校就是一个门槛,毕竟是经过高考筛选的,不要说能力的差别,高考就是学习能力的筛选,你不能进入重点大学,学习能力有差别,心理有差别,总体你不如重点高校学生。有的普通高校,专业排名很靠前,达到全国前10等等,在就业过程中还是不如重点高校专业的毕业生,即使他的专业排名不如你。

高校的地域也会对就业产生影响。北方重点高校的毕业生到南方就业,机会不一定比当地的普通高校毕业生有优势。如兰州大学毕业生到杭州找工作,他不如杭电、理工更有机会。尤其是文科生的竞争优势跨地域并不明显。暨南大学的毕业生到北方也不一定容易找到好工作。因为重点高校说少也不少,很多人并不是很了解,大概知道的重点高校也就是那么几十所。

总的来说,全国有影响力的重点高校优势很明显,区域影响大的重点高校毕业生在当地就业优势明显。

补充:

看了评论,大家没有围绕题主的问题进行回答,对大家讨论的问题做一个补充。

1.学历及学校是门槛。上面提到,好的企业只在重点高校或者是企业认可的高校招聘,其他普通高校连投简历的机会都没有,相比较而言重点高校的毕业生机会就会大一些,毕竟门槛在那里。做招聘的人知道,企业越来越固定几所高校招聘,其他高校基本不去招了,这也是为什么学校的影响力越来越重要,只有企业认可你现在的毕业生,以后的毕业生才会有更多机会。

2.不拿个别否定普遍。学生都是分层次的,橄榄形,特别优秀和特别差的只是少数,大部分是普通者。有高职毕业生甚至小学没读的人成为行业领头人,是有的。但在当前,重点高校毕业生普遍比普通高校毕业生发展好。从调查即可以看出,网上有大把的数据,收入水平,发展速度等。你说一个三本月入9000,但极少数,但重点本科9000的比例会大,5000的比例更大。而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集中在3000-5000之间。

3.不拿以后说现在。进入公司之后,情商、智商、机会等影响一个人的发展,分化比较明显,这是没有做过数据分析,不好讲。有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工作几年也可以跳槽到原来并没有机会面试的公司,并能作出成就;重点高校毕业生进来之后也可能发展不顺利,这都有可能。

结论:在刚毕业的时候学历及学校影响就业机会,工作之后能力的差别影响个人发展。

习得性无助有多少人遭受过不能解决了吗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对于人而言,所有导致负面情绪的自我暗示,都可以称之为“习得性无助”。从这个意义上说,几乎所有人都会有“习得性无助”的时候。其实,一定范围一定程度内的习得性无助感也不是什么坏事,而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是避免更大痛苦与纠结的途径。

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能意识到自己的习得性无助,并能有效控制自己的习得性无助。

关于36岁去读博会不会太晚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我今年36岁了,除了收费啥也不会 扎了多少人的心......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oku6.com/12/101667.html

相关推荐